別被騙了,曹操修建銅雀臺和「二喬」沒關係

2021-03-03 中國國家歷史

全文共2325字 | 閱讀需5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歷史遷移,文化變遷如是,還原真相,才能讓我們站在千年後的今天將過去看得更清晰一些。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了激起周瑜破曹的怒氣,謊稱曹操修建了一座銅雀臺要廣納天下美女,包括周夫人在內的江東二喬都是被鎖定的目標,並且有《銅雀臺賦》為證。

一時瑜亮 (影視劇照)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這個經典橋段,是否受了唐代詩人杜牧《赤壁》詩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一句的啟發不可知。但是,隨著這些文學作品的傳播,銅雀臺這座曹操為自己修建的一個著名娛樂場所而廣為人知。

這樣的誤讀源自文學作品的演義和戲說,解讀真實的銅雀臺,還是要從建造者曹操說起。

《三國志·武帝紀》載「建安十五年,冬,作銅雀臺」,可見修築銅雀臺是曹操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因為這一年只記載了三件事。春天,曹操下令求賢。冬天,建造銅雀臺。緊接著於十二月份,發表了一篇關於個人成長心路歷程的總結性長文《述志令》。

《述志令》又名《讓縣自名本志令》,全文1286字,從基層起步寫起,追述了曹操艱苦創業,百折不撓,為國家討賊立功的全過程,文末更是直抒胸意,表達了吐哺天下輔佐漢室的決心,在天地間寫下一個大大的「忠」字。

文章寫得盪氣迴腸,有格局,有境界,有情懷,完全符合曹丞相雄渾深邃的氣質。

曹操 (影視劇照)

為什麼這三件事發生在建安十五年?

因為,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已經五十六歲的曹操雖然統一大業暫時受挫,又遇到「疫氣」士氣低迷,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籌謀,總算「天下三分」有其一。

特別是他「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政治地位已經十分牢固,漢室皇帝不過是他手中隨時可棄的棋子。

他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天下大勢,可謂到了人生的顛峰時刻。同時,他又備受天下人的非議,代漢自立的傳言甚囂塵上,甚至嚴重影響到曹氏集團的未來發展。

他不能再沉默下去,此時,正是他向天下告白的最佳時機。

他要藉機對自己的事業進行一個回顧總結,向天下宣告自己的功業與志向,對不利自己的傳言進行有力還擊。同時,也為曹氏集團今後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比如吸引人才。

於是,有了求賢令,有了《述志令》。儘管文字有著非凡的傳播力、影響力,但也需要更為直觀的視覺衝擊,銅雀臺的修築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銅雀臺在鄴城,建安十五年築。其臺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間,連接榱棟,侵徹雲漢。鑄大銅雀置於樓顛,舒翼奮尾,勢若飛動,因名為銅雀臺。」 

鄴城,位於今河北臨漳縣城西南17.5公裡處。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經過數年徵戰擊敗老對手袁紹集團後,開始把地理位置重要的鄴城作為曹氏的龍興之地,王業根基所在,精心經營。

在曹丕稱帝後,鄴城更是與長安、譙、許昌、洛陽一起並稱成為魏五都,建制一度比擬洛陽,地位在曹魏一朝始終沒有降低。

曹操除了修建銅雀臺,還修建了金鳳臺、冰井臺,合稱「鄴三臺」。

金鳳臺和冰井臺的修建是建安十八年的事情,此時的曹操已經稱魏公。

金鳳臺高8丈,有屋109間。冰井臺高8丈,有屋140間。三臺相距各60步,上有浮橋式閣道以金屈戍(銅製的環紐、搭扣)相連接,「施則三臺相通,廢則中央懸絕也」。

其中,最為雄偉壯麗的銅雀臺,臺高10丈,臺上又建五層樓,有屋100間,離地共27丈。

種田陽平手繪銅雀臺外景圖

按漢制一尺合現在市尺七寸算,銅雀臺高達63米,「巍然若舉,其高若山」,是鄴城的地標建築,正吻合了曹操俯瞰天下的氣象。

而且,「舒翼奮尾,勢若飛動」的「雀」是鳳凰的近親,與高臺的氣象相得益彰。

曹操還引漳水經銅雀臺下,「伏流入城東注,謂之長明溝」,可在此操練水師。

臺式建築起源很早,先秦、兩漢時最為流行。「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以高為榮,彰顯權威與榮耀的深層內涵令封建統治者熱衷於築高臺。

同時,因為高臺居高臨下,本身又具有軍事功能,平時可檢閱軍馬演習,戰時又可作為城防要塞。 

結合這兩點來看,曹操修築銅雀臺的用意就非常明顯,初衷絕非休閒宴飲,養老娛樂,反而是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和實用功能。

銅雀臺一經築成,曹操就帶領兒子們登臺賦詩,可以想見他們站在高臺之上抒懷壯闊,豪邁恢宏的景象。

十八歲的曹植一首《銅雀臺賦》(《登臺賦》)在諸兄弟中脫穎而出: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

此後,愛好文學的曹操和曹氏子弟時常在此組織盛大的文學聚會,演繹了一場場現象級的文化盛宴,「建安風骨」「鄴下風流」讓後人追懷。

只是歲月無情,世道輪迴,不過三代,曹魏就被西晉取代,圍繞著銅雀臺的輝煌勝景也風流雲散。

昔日的雄渾壯闊被演繹成了憂鬱悽迷的宮怨,特別是在南朝到唐朝初期,出現了大量題為《銅雀妓》《銅雀臺》的詩詞文章,以歌姬或閨中婦人的口吻訴說著女子榮寵後的怨傷。

歷史遷移,文化變遷如是,還原真相,才能讓我們站在千年後的今天將過去看得更清晰一些。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中國國家歷史》郵局徵訂套裝(徵訂代碼:28-474)正在火熱進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擁有全年裝!

下單送館藏圖書一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敬請關注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01

投稿郵箱:zggjls01@126.com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北魏:一個被金融拖垮的王朝

大唐與吐蕃的恩怨情仇

相關焦點

  • 曹操建造銅雀臺,真的是因為貪戀女色金屋藏嬌嗎?
    、財力去修建這麼一個奢華的銅雀臺? 杜牧的詩赤壁當中寫了這麼一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那麼其中這個銅雀那當然指的就是曹操的銅雀臺了,這二喬那就是東漢末年風華絕代的美女大喬、小喬。
  • 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什麼在河北鄴城建銅雀臺?
    諸葛亮說曹操早就垂涎大喬、小喬美貌,欲「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他修建銅雀臺就是為安置江東二喬之用。諸葛亮用銅雀臺成功激怒了周瑜,孫劉遂結盟並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唐代詩人杜牧也曾在《赤壁》中寫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到底為什麼要修建銅雀臺,難道真是為了金屋藏嬌嗎?
  • 讓曹操垂涎三尺的江東二喬到底有多美?
    儘管如此,小喬本人卻是琴瑟已斷,歡娛難再,只好和姐姐一樣,在無邊寂寞、無窮追憶之中消磨餘生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自古紅顏多薄命」,死於非命者何止萬千;相對而言,二喬算不得太不幸,但她們同樣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作為豔名傾動一時的美女,江東二喬很自然地成了文學藝術創作的素材。
  • 銅雀臺和《銅雀臺賦》與《三國演義》的「移花接木」
    《三國志》(含裴松之注),是被乾隆皇帝定為「正史」的歷朝歷代「二十四史」之一,為研究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和三國鼎立時期歷史的最主要資料。其所記的《銅雀臺賦》應當是最早的也是最可靠的版本。後來的這個版本,顯然是有後人添加的成份。
  • 銅雀春深鎖二喬,在建工程知多少?| 品三國學財務(三)
    臺成之日,曹操大宴賓客,群臣狂歡,曹操命其子曹丕和曹植登臺作賦,曹植援筆立就,寫下千古名篇《登臺賦》(也稱《銅雀臺賦》),當然,這篇文章主要還是拍他老子的馬屁。關於銅雀臺,流傳著很多小道八卦。比如老色鬼曹操覬覦孫策和周瑜的老婆大小二喬,說他曾經牛逼轟轟地發誓:「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二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
  •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
  • 學詩計劃|《赤壁》: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詩君授業】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白茅。當然,這種回答似乎有點輕薄,宋朝許顗的《彥周詩話》就說:「杜牧之作《赤壁》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系此一戰。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只恐被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但二喬是東吳高貴的貴婦,她們的遭遇尚且如此,其他不問可知,可見許先生也是個不懂詩的「冬烘先生」。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髮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銷:銷蝕。⑶將:拿起。⑷磨洗:磨光洗淨。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⑹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孫策周瑜娶了二喬之後,為何都英年早逝,和二喬有沒有關係?
    圖片:三國美女大喬劇照當年孫策為了給父親報仇,帶領周瑜一舉攻打身在荊州的劉表,當他們來到皖城的時候遇見了大喬跟小喬,看到姐妹倆國色天香,讓這兩個英雄人物也是忍不住垂涎三尺,於是兩人就將這大小二喬給娶回了家。
  • 杜牧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 【跟著公號學詩詞】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基本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因此歷朝好事者吟詠不絕。自來詠此類重大歷史題材,非得極鋪陳之能事不可。然而作者只打算用一首七絕的篇幅來寫,這就註定只能出奇制勝。 三、四兩句總該正面描寫一下赤壁之戰了吧?然而作者並不,他只是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當年周瑜定下火攻之計,沒有東風相助的話該怎麼辦呢?
  • 孫郎周郎,大喬小喬,曹操沒惦記人家——為你還原真實的二喬
    孫策和周瑜都出生於公元175年,初平元年(190年),孫堅起兵討董卓時,孫策一家住在壽春,在江淮一帶很有名氣。周瑜慕名前去拜訪,勸孫策帶母親弟弟移居廬江舒縣,孫策聽從了他的意見 。這段記載意思是,孫策正兒八經的和周瑜開玩笑說,喬公的兩個女兒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也有人認為「流離」二字應該解釋為容顏光彩煥發的意思。反正大體意思是,大喬小喬國色天香,我們兄弟二人也是半點不差。想想確實很美妙,兄弟二人仗劍策馬開疆拓土,建功立業之餘又能得美人相伴。
  • 名將美人江東二喬
    二喬的父親是喬玄,因為天下大亂,失去妻子的喬玄辭去朝中的官職,帶著兩個女兒返回廬江郡皖縣故鄉,不問世事。有人以為二喬的父親喬玄就是曾做過漢朝大尉的喬玄,這是錯誤,太尉喬玄死在漢靈帝光和六年,是睢陽人,與廬江喬玄毫不相干。二喬的丈夫都是英雄,大喬的丈夫是孫策,小喬的丈夫是周瑜。
  • 曹操見過大喬、小喬嗎?大喬、小喬之父和曹操什麼關係?
    大喬和小喬這裡的二喬,就是孫策、周瑜的妻子大喬小喬。而大喬小喬的父親,在《三國志》中,為「橋公」,在《三國演義》中,為「喬國老」或者「喬公」。在演義中,這位橋公似乎與曹操是舊識,曹操也早就見過大喬和小喬: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後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在真實歷史上,也確實有一個大人物,太尉橋玄,與曹操是忘年交。他不僅欣賞曹操,還喜歡跟曹操開玩笑。
  • 江東二喬
    三國時期的大喬小喬皆有國色,二喬的父親是喬玄,這個喬玄不是漢朝大尉的喬玄,太尉喬玄死在漢靈帝光和六年,是睢陽人,而二喬的父親是廬江人。
  • 背一首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鑑賞  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⑻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⑼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 【跟著小編學詩詞】《赤壁》: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孔雀在古代可是非常具有祥瑞徵兆的寶物,曹操見了非常高興,認為是吉兆,於是決定在這個挖出金孔雀的地方建立一座高臺,以茲紀念。臺高十丈,臺上建有房屋數百間,房屋之間雕梁畫棟,並有銅綠裝飾,恢宏無比,曹操將其命為銅雀臺。銅雀臺落成之後,曹操在此命文人比賦,將官比射,以示慶祝。
  • 每日學詩|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5.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6.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