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更是將其描繪得淋漓盡致。在赤壁之戰前,為了讓吳蜀結盟,聯合抗曹,諸葛亮前往東吳遊說。諸葛亮說曹操早就垂涎大喬、小喬美貌,欲「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他修建銅雀臺就是為安置江東二喬之用。諸葛亮用銅雀臺成功激怒了周瑜,孫劉遂結盟並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唐代詩人杜牧也曾在《赤壁》中寫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到底為什麼要修建銅雀臺,難道真是為了金屋藏嬌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銅雀臺在哪裡,銅雀臺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縣城西南約18公裡處。這裡如今雖然名氣不顯,在古代卻大名鼎鼎,它就是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稱的鄴城。熟悉歷史的對這個地名都不會陌生,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以鄴城為都,鄴城北方獨領風騷數百年。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冀州初為袁紹領地,官渡之戰後曹操逐步將冀州收入囊中。在北方基本上穩固的情況下,曹操大興土木營建鄴都,以此為根基向外發展。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並稱三臺,便是鄴都建設的一部分。
建安十五年(210年),銅雀臺建成,氣勢恢宏、最是壯觀,臺上樓宇連闕,雕梁畫棟,美不勝收。曹操非常高興,於建成之日在臺上大宴群臣,歡歌暢飲。後趙、北齊時都曾對銅雀臺進行過整修,銅雀臺一直存在至明朝,明末時被漳水衝沒。銅雀臺如今只剩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曹操建銅雀臺是事實,但是要說造銅雀臺的目的為了江東二喬,可能有點冤枉他了,是諸葛亮忽悠周瑜的。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銅雀臺建成在210年,也就是說赤壁之戰前,銅雀臺還沒建成,最多還在建設中。《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說「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改編自曹植慶祝銅雀臺建成而作的《登臺賦》:「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 這是羅貫中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
圖-俯瞰邯鄲臨漳縣鄴城銅雀臺遺址
歷史上的曹操不但是個梟雄,還是個文化人,寫得一手好字,吟得好詩。但他的好色頗為人詬病,而且好人婦。和用人不拘一格一樣,曹操對女人也是全憑個人喜好,不顧世俗道德束縛。曹操一生妻妾十數人,大部分是他人妻妾或寡婦。如曹操看上了張繡的嬸嬸,引得張繡造反,損了典韋等大將,差點連自己都小命不保。還有繼子秦朗的娘、曾跟過呂布的杜氏等等。假如赤壁之戰曹操勝了,他還真有可能將二喬收入房中。
當然,金屋藏嬌只是有可能,卻並非曹操建造銅雀臺的主要目的。據史料記載,有天半夜曹操夢見金光拔地而起,第二天派人從那裡挖出了一隻銅雀。荀攸為曹操解惑說古有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曹公得銅雀,乃大吉之兆。曹操大喜,於是下令建造銅雀臺。
實際上,曹操建三臺(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有其政治目的。古代天子才可以有三臺(靈臺、時臺、囿臺),以觀天文、四時、鳥獸魚鱉等,諸侯不得觀天文。也就是說,曹操建三臺是向人表明其代漢自立之心。
另外,曹操將鄴城作為自己的大本營,都城的防禦則變得更加重要。銅雀等三臺這種高大的臺式建築,居高臨下,本身就帶有極強的軍事功能。銅雀臺上可以俯瞰整個鄴城,對鄴都的防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銅雀臺為例,高十丈(漢代一尺等於23.1釐米),上有房屋一百多間。臺上可儲大批軍械、物資,以備不時之需,而且三臺之間有二橋相連,彼此呼應,在冷兵器時代,要攻下這樣的高臺是比較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