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什麼在河北鄴城建銅雀臺?

2020-12-28 風長眼量

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更是將其描繪得淋漓盡致。在赤壁之戰前,為了讓吳蜀結盟,聯合抗曹,諸葛亮前往東吳遊說。諸葛亮說曹操早就垂涎大喬、小喬美貌,欲「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他修建銅雀臺就是為安置江東二喬之用。諸葛亮用銅雀臺成功激怒了周瑜,孫劉遂結盟並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唐代詩人杜牧也曾在《赤壁》中寫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到底為什麼要修建銅雀臺,難道真是為了金屋藏嬌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銅雀臺在哪裡,銅雀臺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縣城西南約18公裡處。這裡如今雖然名氣不顯,在古代卻大名鼎鼎,它就是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稱的鄴城。熟悉歷史的對這個地名都不會陌生,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以鄴城為都,鄴城北方獨領風騷數百年。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冀州初為袁紹領地,官渡之戰後曹操逐步將冀州收入囊中。在北方基本上穩固的情況下,曹操大興土木營建鄴都,以此為根基向外發展。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並稱三臺,便是鄴都建設的一部分。

建安十五年(210年),銅雀臺建成,氣勢恢宏、最是壯觀,臺上樓宇連闕,雕梁畫棟,美不勝收。曹操非常高興,於建成之日在臺上大宴群臣,歡歌暢飲。後趙、北齊時都曾對銅雀臺進行過整修,銅雀臺一直存在至明朝,明末時被漳水衝沒。銅雀臺如今只剩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曹操建銅雀臺是事實,但是要說造銅雀臺的目的為了江東二喬,可能有點冤枉他了,是諸葛亮忽悠周瑜的。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銅雀臺建成在210年,也就是說赤壁之戰前,銅雀臺還沒建成,最多還在建設中。《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說「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改編自曹植慶祝銅雀臺建成而作的《登臺賦》:「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 這是羅貫中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

圖-俯瞰邯鄲臨漳縣鄴城銅雀臺遺址

歷史上的曹操不但是個梟雄,還是個文化人,寫得一手好字,吟得好詩。但他的好色頗為人詬病,而且好人婦。和用人不拘一格一樣,曹操對女人也是全憑個人喜好,不顧世俗道德束縛。曹操一生妻妾十數人,大部分是他人妻妾或寡婦。如曹操看上了張繡的嬸嬸,引得張繡造反,損了典韋等大將,差點連自己都小命不保。還有繼子秦朗的娘、曾跟過呂布的杜氏等等。假如赤壁之戰曹操勝了,他還真有可能將二喬收入房中。

當然,金屋藏嬌只是有可能,卻並非曹操建造銅雀臺的主要目的。據史料記載,有天半夜曹操夢見金光拔地而起,第二天派人從那裡挖出了一隻銅雀。荀攸為曹操解惑說古有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曹公得銅雀,乃大吉之兆。曹操大喜,於是下令建造銅雀臺。

實際上,曹操建三臺(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有其政治目的。古代天子才可以有三臺(靈臺、時臺、囿臺),以觀天文、四時、鳥獸魚鱉等,諸侯不得觀天文。也就是說,曹操建三臺是向人表明其代漢自立之心。

另外,曹操將鄴城作為自己的大本營,都城的防禦則變得更加重要。銅雀等三臺這種高大的臺式建築,居高臨下,本身就帶有極強的軍事功能。銅雀臺上可以俯瞰整個鄴城,對鄴都的防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銅雀臺為例,高十丈(漢代一尺等於23.1釐米),上有房屋一百多間。臺上可儲大批軍械、物資,以備不時之需,而且三臺之間有二橋相連,彼此呼應,在冷兵器時代,要攻下這樣的高臺是比較困難的。

相關焦點

  • 官渡之戰後曹操袁紹陷入對峙階段;袁尚的戰略沒問題但無人可用
    可以說在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兵敗官渡,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袁尚敗走,曹操攻入鄴城,這近四年的時間才是曹操擊敗袁氏集團的關鍵階段,雖然袁尚袁熙是在建安十二年才被殺的,但是建安九年,袁氏集團已經是名存實亡了。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官渡之戰,的確是袁紹大敗,但是還沒有到曹操可以輕易攻略河北的地步,在袁紹還活著的時候,曹操只主動進攻了一次。
  • 「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統一北方?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就成為了中國北方的霸主,袁紹陣營迅速土崩瓦解,很快就被曹操所殲滅。《三國演義》中所展示的情節也大體如此。然而,在真實歷史上,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 袁紹敗於曹操,並不在官渡之戰,而在於倉亭之戰及袁氏兄弟內鬥
    此戰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而袁紹則一敗塗地,僅兩年後就逝世了。 出身官宦世家的袁紹為何敗給了身為宦官之後的曹操?況且在官渡之戰後,袁紹的勢力依然要強於曹操,為何仍會分崩離析?
  • 別被騙了,曹操修建銅雀臺和「二喬」沒關係
    但是,隨著這些文學作品的傳播,銅雀臺這座曹操為自己修建的一個著名娛樂場所而廣為人知。這樣的誤讀源自文學作品的演義和戲說,解讀真實的銅雀臺,還是要從建造者曹操說起。《三國志·武帝紀》載「建安十五年,冬,作銅雀臺」,可見修築銅雀臺是曹操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因為這一年只記載了三件事。春天,曹操下令求賢。冬天,建造銅雀臺。
  • 光榮特庫摩公布《三國志14》付費DLC「河北爭亂」片頭動畫公布 曹...
    光榮特庫摩今日官方微博發博公布了將在7月30日上線的《三國志14》付費DLC劇本「河北爭亂」的片頭動畫!片頭動畫:劇本「河北爭亂」&事件組合劇本「河北爭亂」是以描繪官渡之戰後的袁家動向,以及以河北為中心的曹操北伐的史實劇本,發生在202年6月。
  • 《三國志14》DLC「河北爭亂」片頭 曹老闆帥氣逼人!
    今日(7月25日),光榮特庫摩遊戲官博發布了《三國志14》付費DLC「河北爭亂」的片頭動畫,曹袁爭霸,曹老闆帥就完了!  @光榮特庫摩:《三國志14》將在7月30日上線的《三國志14》付費DLC劇本「河北爭亂」的片頭動畫來啦!曹老闆氣勢逼人!
  • 梳理曹操消滅袁氏的過程,「官渡之戰」後,曹操還花費了七年時間
    "官渡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或者整個歷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戰役。一般認為"官渡之戰"對曹操掃平河北地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並不是說"官渡之戰"之後,袁紹勢力就徹底消滅了。其實從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到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的"白狼山之戰",曹操花費了七年的時間才算徹底消滅袁氏的勢力。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答案很簡單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官渡之戰,郭嘉:十勝十敗,荀彧:四勝四敗,全是忽悠曹操的話
    原話出自曹操、劉備的煮酒論英雄,羅貫中改編自《三國志》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我曾說過,這話不過是曹操的自我吹噓,曹操自己都不信的。若袁紹真的「不足數」,官渡之戰前,曹操還用愁得頭髮都快薅光了?當初迎天子入許昌,曹操領了大將軍一職。被袁紹知道了,對方表示:本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曹操乖乖將大將軍印送往河北。
  • 官渡之戰其實是曹操挑起的,為了搶一個地方——河內郡!
    官渡之戰是影響漢末三國局勢的一場關鍵性戰役,歷來大都認為官渡之戰袁紹是主動進攻的一方,曹操則是被動防守。其實如果仔細分析,這樣說並不準確,官渡之戰其實是曹操挑起了的,為了搶佔河內郡。到了公元200年,北方除關隴和遼東兩個邊隅地區外,八州之地為袁曹兩大軍事集團所分割。袁紹並河北青、冀、並、幽四州,曹操兼併河南司、豫、兗、徐四州。兩大集團旗鼓相當,軍事上袁強曹弱,政治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優於袁紹。一山難容二虎,袁曹爭雄必然爆發,袁紹和曹操心裡都清楚這一點。建安四年(199年)發生的一件事,讓袁紹和曹操的決戰提上日程。
  • 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官渡之戰的經過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
  • 曹操和袁紹在打官渡之戰時,劉表和孫策在幹什麼?
    其次,江東的孫策也是看不慣曹操的,孫策本人號稱江東小霸王,武力和領軍方面都是很不錯的,如果孫策此時攻擊曹操,曹操必敗,可是因為孫策在江東起家,可謂是刀光劍影,所以在打獵時被人殺掉了
  • 官渡之戰前後的幾個關鍵影響
    總之,界橋之戰後,公孫瓚突然從一個進取的割據勢力變為一個縮進殼裡的蝸牛。而再堅固的城也是人建的,到建安四年,袁紹到底稍稍攻破了易京的外圍,公孫瓚盡殺其妻子後自殺。對比公孫瓚,我們能看到一直顛沛流離的劉備是何等堅韌。
  • 曹操建造銅雀臺,真的是因為貪戀女色金屋藏嬌嗎?
    東漢末年,曹操在鄴城當中建造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宮殿,名曰銅雀臺,對於曹操的這個銅雀臺,估計很多人並不太了解,歷史上關於銅雀臺的記錄並不多,不過歷經考古專家三十年的不懈努力,關於銅雀臺的神秘面紗似乎在慢慢被揭開。
  • 此人為曹魏名將死後配享太廟,但為何官渡之戰前被曹操奪去兵權?
    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陶謙當時屯軍發乾,發乾是今山東莘縣,這個地方位於山東、河南、河北交界處,而曹操的地盤是兗州,位置在今山東省西部、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東南部,正好曹操要作戰的對象就是陶謙,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朱靈率部來到曹操的身邊。
  • 曹操:寶寶心裡苦,但是寶寶不說!
    不僅如此,袁紹就如同達摩利斯之劍,時時懸在曹操的頭領上,使曹操一直處於高壓之下,曹操多次想要放棄創業,讓袁紹收購自己。 終於穩固了地盤,但袁紹卻率大軍來了。雖然我們知道官渡之戰曹操勝利了,但事實上,官渡之戰過程中,大概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陰影,他隨時有崩盤的可能性。
  • 官渡之戰前,郭嘉向曹操列出:袁紹有哪十敗?曹操有哪十勝?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戰略大決戰。最後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 「官渡之戰」以後,許褚為什麼殺死許攸
    「官渡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以不足2萬的兵力對戰袁紹10餘萬的兵力,最後曹操卻反敗為勝,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官渡之戰之所以會勝利,這裡面有幾個人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們分別是荀彧,許攸,劉曄,是這三個人幫曹操扭轉了局面,我們現在重點要說的是這三個人中的其中一個,許攸。
  • 第四十九戰:官渡之戰(5)「函谷關」合肥,「獨木橋」官渡
    公元200年,曹操已經和袁紹對陣於官渡之時,孫策準備偷襲許都,迎獻帝回江東,並派小弟廬江太守李述為先驅殺了曹操的揚州刺史嚴象,撕破了親家的這張臉。(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孫策所置廬江太守李述攻殺揚州刺史嚴象)孫策為啥要襲許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