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紹在打官渡之戰時,劉表和孫策在幹什麼?

2020-12-19 騰訊網

其次,江東的孫策也是看不慣曹操的,孫策本人號稱江東小霸王,武力和領軍方面都是很不錯的,如果孫策此時攻擊曹操,曹操必敗,可是因為孫策在江東起家,可謂是刀光劍影,所以在打獵時被人殺掉了,留下一個亂攤子給孫權,我們很多人都覺得孫權是繼承了父親和哥哥的江山,其實孫權在成功的路上也是相當的不容易,要不是周瑜和張昭的鼎力支持,孫權的位置是很危險的,所以當時的孫權是沒有精力去操心別的事,自己的「家務事」都夠忙乎的了!

最後,在官渡之戰開始之前,袁紹滅了公孫瓚,平定了河北,曹操滅了袁術,消滅了董卓的殘餘勢力,十八路諸侯有實力的幾乎都被幹掉了,剩下的一些,雖說還有些勢力,但是如果在曹操和袁紹打架的時候搗亂,是拿不到任何好處的,曹操和袁紹的戰爭是一個風向標,決定著當時誰是霸主,如果盲目的參與,不但討不到任何好處,甚至還會引火上身,當然對於劉表和和孫策這樣實力龐大的集團就不一樣了。

小編認為官渡之戰時必須要打的,打不打不是曹操說了算,而是袁紹,除非曹操能投降,不然肯定要打,至於劉表和孫策能不能參與戰爭,曹操並不知道,只不過最後曹操的運氣比較好,也算是有驚無險。如果劉表和孫策來進攻曹操的大本營,曹操必敗,因為曹操在後期和袁紹打仗的時候,曾經都想過有撤兵,但是手下謀臣阻止了這個念頭,後來袁紹內部許攸的叛變,才讓曹操有了勝算。曹操當時的運氣真是出奇的好,官渡之戰正好遇到劉表內部叛亂,孫策中箭去世,其它諸侯也是畏懼曹操的勢力,選擇了坐山觀虎鬥。最後可惜曹操雖然贏得了官渡之戰,但是輸在了赤壁之戰,統一三國的夢想最終還是沒有實現。

相關焦點

  • 如果孫策沒有遇刺身亡,那麼官渡之戰時,他會不會襲擊許昌
    根據《三國志》記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時,孫策打算趁虛偷襲許昌,劫持獻帝。但是正當孫策秘密整頓部署部隊的時候,被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兒子和門客為了給許貢報仇,刺殺了孫策。像廬江、豫章、廬陵等地都是剛剛佔領不到一年,統治還不穩固,而江東的士族對於孫策也不怎麼順服,孫策後來遇刺,也有這個因素在內。加上江東距離許昌最近的廬江,距離許昌也有差不多800裡之遠。孫策不大可能在後方不穩的情況下長途奔襲許昌。其次,孫策和荊州的劉表、廣陵的陳登關係都不大好。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答案很簡單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官渡之戰:賭袁紹不出,賭孫策必亡!曹操哪來這麼大的膽子?
    在三國故事中,曹操以弱勝強戰勝袁紹的官渡之戰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都極為有名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在這一戰中,曹操的足智多謀,對麾下謀士的信任,對袁紹的了解,戰局發生變化時的果斷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讀懂了官渡之戰,就讀懂了曹操一生的智慧所在。
  • 官渡之戰後曹操袁紹陷入對峙階段;袁尚的戰略沒問題但無人可用
    也就是在建安六年,曹操率軍攻破了倉亭,倉亭在今天的山東省陽穀縣一帶,在當時是黃河的重要渡口,袁紹曾在這裡集結部隊,說明什麼?說明袁紹在官渡之戰後並未大踏步後撤,而是仍然有渡江作戰的想法,可見袁紹還有足以和曹操抗衡的實力。
  • 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正在籌劃與袁紹之間的大決戰,突然接到徐州方面的情報,說「偽皇帝」袁術想從揚州刺史部北上與冀州的袁紹會合,曹操哪能放過袁術?於是決定派一支人馬到徐州一帶實施阻擊。這個光榮的任務落到了劉備身上,劉備心裡很高興,因為他終於可以脫離許縣這個讓他每天都心驚膽戰的地方了。
  • 劉表怕曹操,其實是人才不足,荊州不穩,胸無大志!
    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於是,劉表單騎入荊州,在蔡家及蒯家的幫助下,除去敵對勢力,入主荊州。歷史上,雖然劉表穩坐了荊州富饒之地,領十萬甲士,擁有六大謀士,十大將領,卻為什麼怕曹操呢?
  • 官渡之戰,被無知文人抹黑千年的袁紹才是真正的高手
    袁紹吃了個啞巴虧,但軍隊連年與公孫作戰,此時正極度疲憊,不是同曹操開戰的時機,除了跳腳罵兩聲:「小人,卑鄙,狡詐。」之外也別無他法。但這個仇,必須得報。 通常,都把曹操謀奪河內說成是威脅袁紹側翼,這是胡扯淡。就憑曹操那點實力拿什麼去威脅袁紹側翼。佔領河內其實是謀求自保,並不是為了在鄴城之西打住一根釘子。
  • 官渡之戰時的曹操和袁紹,到底誰強誰弱? | 劉三解
    上期節目,我們辨析了官渡之戰記錄中的第一個真相。那就是,這場戰爭的發起者是曹操,而不是袁紹,那麼,在我們熟悉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之中,曹操屬於絕對弱勢一方,他的主動挑釁不是有悖常理嗎?在《三國演義》的世界觀裡,袁紹兵臨官渡時,已經佔據四州之地,有百萬之眾,面對曹操彷如泰山壓頂之勢,但是,評書裡的數字和地理,向來是不及格的。
  • 官渡之戰時的曹操和袁紹,到底誰強誰弱?|文史宴
    官渡之戰的發起者是曹操,而不是袁紹,那麼,在我們熟悉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之中,曹操屬於絕對弱勢一方,他的主動挑釁不是有悖常理嗎?在《三國演義》的世界觀裡,袁紹兵臨官渡時,已經佔據四州之地,有百萬之眾,面對曹操彷如泰山壓頂之勢,但是,評書裡的數字和地理,向來是不及格的。
  • 官渡時力保曹操,赤壁時勇救曹仁!
    不但沒救人,反而認為趙儼執法不徇私情,和趙儼結成生死之交。等到曹操因為張繡和劉表屢次襲擊,決定在和袁紹開戰前清理一下後方。曹操親自領兵,反而被張繡擊敗,曹操很沒面子。這個時候,李通聽見曹操戰敗的消息,趕緊領著士兵前來支援,曹操正因為得到了李通的補給,於是才再次進攻張繡,這次李通身先士卒,三國志記載「通為先登,大破繡軍。
  • 鑑史百戰:官渡之戰(終)
    再加上隊伍已經是強弩之末,實在是打不動了。而就在曹操班師回朝後不久,公孫康就為他送上了一份大禮,那就是袁尚跟袁熙的首級。曹操手下諸將不解,曹操哈哈大笑著解釋道:袁家跟公孫家沒有什麼交情,如果咱們貿然攻擊公孫康,反而會讓兩家結盟。而咱們撤軍之後,公孫康和袁家就要內訌。公孫康殺了袁熙和袁尚,也在情理之中。
  • 官渡之戰前袁曹力量對比,當下境況,袁紹究竟敗亡何因?
    導語:官渡之戰改變了北方的格局。官渡之戰袁紹大敗而歸,後兩年袁紹病死,自此曹操統一整個北方,雄據北方八州之地,一躍成為整個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但兩個勢力的一場重大的會戰絕不是在戰場上就能概括的。袁曹兩家比的不只是軍力,更是政治,國力,凝聚力。兩方官渡之戰前各自的境地。
  • 此人不死,沒有三國,他若活著,曹操、劉備都將敗於他之手
    孫策是江東的一位雄主,他在父親孫堅去世時,才十幾歲。孫策長大後,在袁術手下要回了父親舊部,然後帶著他們回到了江東,在好友周瑜的幫助下,他們橫掃江東六郡,建立了江東基業。孫策拿下江東之後,已成了眾人都不可忽視的一方力量。同時,這個時候,袁紹和曹操為了各自的利益,也在官渡兵戎相見。孫策打算在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激戰正酣時,率兵襲擊曹操的老巢許昌,迎奉漢獻帝。但可惜的是,孫策的計劃還沒有實施,他就被仇家殺害了,也讓曹操鬆了一口氣。
  • 官渡之戰前,郭嘉向曹操列出:袁紹有哪十敗?曹操有哪十勝?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戰略大決戰。最後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 《三國隨筆》:官渡之戰
    他認為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而袁紹的謀士田豐和沮授認為我軍與公孫瓚相持了很久,雖然消滅了強悍的敵人,然而我軍也已經疲憊不堪了,急需時間休養生息。我們現在應該鞏固已經取得的勝利,不宜再大規模的用兵了,軍事和經濟實力我們佔有優勢,然而敵人在政治上佔有優勢。
  • 官渡之戰中袁紹比曹操差在哪
    官渡之戰袁紹一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坐擁冀、幽、青、並四州。其實從很多地方都能看出袁紹的戰略格局與曹操不是一個檔次的,最開始是袁紹和曹操共謀十常侍。進宮以後曹操是先救火,然後請太后出面平定局面,最後去尋找少帝,但此時袁紹卻在忙著追殺十常侍的家屬。還有身為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在董卓兵敗時,曹操提出趕緊追擊,不能失去一戰平定天下的機會,但袁紹以軍士需休養生息為由宣稱宜緩圖之。
  • 梳理曹操消滅袁氏的過程,「官渡之戰」後,曹操還花費了七年時間
    "官渡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或者整個歷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戰役。一般認為"官渡之戰"對曹操掃平河北地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並不是說"官渡之戰"之後,袁紹勢力就徹底消滅了。其實從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到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的"白狼山之戰",曹操花費了七年的時間才算徹底消滅袁氏的勢力。
  • 第四十九戰:官渡之戰(5)「函谷關」合肥,「獨木橋」官渡
    在曹操袁紹雙方正式會戰官渡之前,老天爺繼張繡、劉表後,再幫曹操拆了第三個雷。江東孫策。
  • 劉表坐視袁紹失敗的真相,漢獻帝的正統威力,致使荊州集團嚴重分化
    劉表不敢公開撕裂君臣關係,而是迂迴,表面沒出兵,其實是傾向於袁紹的,沒有盡到臣子應盡的責任。官渡之戰前後,有實際行為說明他的態度。 劉表一開始是答應了袁紹的,最後沒派兵,還是在漢獻帝身上,不敢公開這種君臣間的名義。官渡之戰後,袁紹的勢力沒徹底消滅,袁譚與袁尚刀兵相向,這過程中,劉表非常活躍,寫信勸他們同心協力對付曹操。
  • 三國曹操為什麼和孫策結成兒女親家?有什麼目的嗎?
    太史慈卻毫不畏懼,出馬便上前挑戰孫策,孫策何曾遇到過對手?當即吩咐眾人勿上前群毆,自己出手獨擒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探馬。誰知二人一交手,卻正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身手半斤八兩,不相上下,誰也佔不了誰的上風,兩人俱都求勝心切,焦躁之下,哪還管什麼回合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