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2021-02-13 朝文社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西漢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786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事情還要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說起。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正在籌劃與袁紹之間的大決戰,突然接到徐州方面的情報,說「偽皇帝」袁術想從揚州刺史部北上與冀州的袁紹會合,曹操哪能放過袁術?於是決定派一支人馬到徐州一帶實施阻擊。

這個光榮的任務落到了劉備身上,劉備心裡很高興,因為他終於可以脫離許縣這個讓他每天都心驚膽戰的地方了。不過劉備表面上挺沉穩,他知道最終能逃出牢籠才算數,千萬不能出差子。

偏在這時,劉備接到曹操的邀請,曹操要為他擺酒送行。劉備實在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不去就會引起曹操的疑心。劉備還是去了,曹操與他煮酒痛飲,雖然只是兩個人的飯局,但這頓酒喝得也非常有名,足以與鴻門宴等並列為「中國古代十大飯局」之一。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曹操在跟劉備喝酒時說了一番話。

這些話記錄在《三國志》裡,曹操是這樣說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曹操在這裡點評了當時的天下英雄,在他看來,能稱得上英雄的只有兩個人,而且都在現場,那就是曹操與劉備,其他人都算不上。袁紹字本初,曹操口中的「本初之徒」不僅指袁紹,而是「像袁紹那樣的人」,包括的就多了。

這裡面包括哪些曹操連名字都懶得點出來的人呢?這要看一下時間。曹操派劉備去徐州執行任務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夏之交,因為到了這一年夏天袁術就死了,劉備是在袁術死前去的徐州。這時候,曹操剛剛消滅了呂布,袁紹剛剛消滅了公孫瓚,群雄實現了一輪大整合。

但是,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焉、遼東的公孫度、江東的孫策、江東的張魯、涼州的馬騰都還在,他們哪一個都比劉備實力強,但曹操沒有把上述這些人放在眼中,直接一個「本初之徒」就把他們概括了。

劉表、劉焉、張魯和馬騰這幾位,要麼沒有雄才,要麼缺少大略,或許只是運氣好而已,可以不當英雄看,但江東的孫策不一樣。就在四五年前,孫策只帶著一千多人渡江來到江東,之後以席捲之勢將江東四郡一一據為已有,勢頭如日中天,在孫策的攻勢面前劉表也束手無策。江東不僅有地盤,人才也很鼎盛,周瑜、張昭、程普等一大批人才構成了文武齊備的人才班子,預示著孫策的事業還會有更大發展,對於這樣一個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曹操難道也視而不見嗎?

事實上,曹操對孫策的快速崛起也充滿了忌憚,曹操聽說孫策已把江東盡收囊中時,不禁脫口而出道:「猘兒,謂難與爭鋒!」然而,曹操當時的主要對手是袁紹,所以對孫策只能拉攏,通過聯姻、任命官職、封爵等手段先把孫策拉到自己這一邊。孫策表面上也樂於接受,雙方的關係看起來還不錯。曹操交給孫策一個任務,讓他打劉表,孫策執行了,於是東徵黃祖,目標是黃祖後面的劉表。

曹操跟劉備煮酒拉家常時,孫策正在江東幹得風生水起,按理說,曹操要給當時的天下英雄們「排座次」,曹操把自己排在第一位倒也名至實歸,第二位如果不是袁紹或劉表的話,那應該非孫策莫屬了,怎麼也輪不到劉備啊。有人認為曹操論英雄的這番話不可當真,因為他的目的是試探劉備,包括史書也暗示了這種說法;還有人認為,曹操即使不是在試探,也是在跟劉備「套近乎」,不必太當真。

但其實,曹操的心裡也許真沒有孫策。孫策事業發展得很快,曹操勢必對他非常關注,隨著對孫策為人、秉性的了解,曹操對孫策的評價或許就沒那麼高了,其中的原因曹操沒有說過,孫策本人一開始也沒有意識到,但孫策後來明白了。

就在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次年,孫策被人行刺受傷,之後不治身亡。孫策遇襲發生得十分突然,臨終前不得不指定接班人。孫策有個兒子叫孫紹,出生時間不詳,但孫策死時只有26歲,想必孫紹才幾歲,孫吳正在創業的關鍵時期,不能讓一個小孩接班,所以接班人只能在孫策的兄弟中去找。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下面有4個弟弟,孫權是他的二弟,除此之外還有孫翊、孫匡、孫朗,孫權18歲,孫匡、孫朗年齡稍小,但孫翊已經16歲了,史書上說孫翊「性似策」,張昭等人認為孫策「當以兵屬」之,但孫策最後把印綬交給了孫權,眾人都感到吃驚。

眾人為什麼吃驚呢?史書沒有說,可以推測一下,也可能孫策原來中意的接班人並不是孫權而是孫翊,並且向大家也有過表示。但是,受傷後的孫策進行了反思,孫策殺伐果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幾年間橫掃江東沒有對手,但由於殺伐過盛,在江東也樹敵過多,此次遇刺是當年他所殺的一個叫許貢的人的門客幹的,這正是當年種下的苦果。

受傷後,孫策對自己之前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認識,孫翊的性格太像自己,孫策不願意讓自己的悲劇在孫翊身上重演。相比而言,孫權的戰績雖然不突出,之前帶兵還連打敗仗,但他的優點是「性度弘朗,仁而多斷」,能「親賢貴士」、「善於任使」,如果孫權接班,更能以相對柔性的姿態協調江東內部,彌補之前的裂痕。

孫策臨終前,專門把孫權和手下的重要人物都叫到病床前,孫策親口指定孫權為接班人,讓張昭等人悉心輔佐,之後孫策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打仗,你不如我;舉賢任能,我不如你。從這些話裡體現出孫策對自己的反思,也有對孫權的期待,孫策希望同時也相信孫權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從孫策的這番話裡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優點是殺伐果絕,缺點是殺伐太果絕。孫策為孫吳政權的建立做出了獨特貢獻,是他在很短的時間裡拓展了整個江東,他非凡的勇氣、膽力以及傑出的軍事才能都受到大家的公認。但孫策的身上也有致命的缺陷,他的性格很像父親孫堅,他們父子二人的身上有著許多共同的基因,就連死於意外的結局也很相似。

《三國志》評價孫堅「勇摯剛毅」,評價孫策「英氣傑濟」,說他們父子二人都不是一般人物,但同時也指出他們「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也就是做事情不夠嚴謹慎重,最終因為這些缺點而身死。或許,這與孫堅、孫策的出身有關,孫氏出於社會的底層,也可以說是草根和寒門,與儒學世族崇尚禮法、家教嚴正不同,他們較少受拘束,所以他們好馳獵,喜歡酗酒,有時候這些成為他們的魅力和凝聚部下的特長,有時候又成了致命的缺點。

孫策僅用4年時間就席捲了江東,進展之快令人吃驚,得手如此迅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敢於殺伐,無論朝廷任命的官員還是佔地為王的草寇,凡是擋住他前進腳步的人一律誅殺,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在地方上很有影響的實力派人物,這使得孫氏與江東大族之間的關係變得很緊張。

一個只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完成著如此艱巨的事業,似乎也不能苛求他事事做得完美周到,但歷史就是這樣,你的缺陷會成為你的短板,你的短板會讓功敗垂成,在這一點上歷史往往是公平的。也正因為如此,在曹操的眼中孫策還算不上真正的英雄,只能歸入「本初之徒」的行列。

好在孫策善於反思,臨終前做出了正確選擇。事實證明孫策的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孫翊為人嚴厲暴躁,喜怒快意全寫在臉上,後來果然由於處事不慎而被手下人發動的叛亂所殺死,如果孫策當初讓孫翊接班,發生在孫策身上的悲劇勢必還會重演。

新書推薦

 

《三國英雄記》(6卷),南門太守著


購書請點擊下方圖片

相關焦點

  • 曹操說孫策不是英雄,孫策不急不惱,做3件事逼曹操改口
    劉備與曹操正在喝酒聊天,談論當世之英雄。由於桌上只有一盤青梅,一壺酒,後世便稱之為「青梅煮酒論英雄」。兩人一開始就談到了孫策。曹操問劉備:「你覺得當今世上,能稱得上英雄的人都有誰?」劉備說:「江東孫策應該算吧,這小子霸氣側漏,英勇無敵,如今風頭正勁。」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歷史上孫策到底有多恐怖?看看曹操是怎麼說的
    在孫策臨死之前,交代了兩句話,「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後來把自己的印綬交給了孫權,讓他舉賢任能,以三江之險固守江東,以待天下諸侯混戰,伺機而動。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的死,非常遺憾。關於對孫策的評價,我想只有曹操是最有資格說話的。在孫策一統江東之後,曹操他也是非常的擔心的,不過孫策跟呂布不一樣。呂布,有勇無謀頂多算是個打手而已,然後孫策就不一樣了,他手底下能人非常多,而且孫策也能任用他們的計謀。
  • 真的是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嗎?孫策究竟有多恐怖
    而在這其中,以曹操為代表的曹魏集團,以劉備為代表的蜀漢集團,以及以孫權為代表的東吳集團,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這其中,其實東吳集團最早的奠基人並非大帝孫權,而是他的哥哥孫策。那麼就有一種說法就是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那麼孫策到底有多恐怖?接下來就從正史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孫策在正史當中的事跡。首先,先來介紹一下孫策的一生。
  • 三國曹操為什麼和孫策結成兒女親家?有什麼目的嗎?
    77米稍強,素有膽略,武藝更是沒說的,箭法不讓呂布,美髯不讓關羽,但因初來乍到,尚未得劉繇信任,只是一個串門的客人,被劉繇臨時委以探馬的低級活路。事有湊巧,一日與同伴兩騎出巡時,在神亭遇上了孫策,孫策身帶韓當、宋謙、黃蓋等十三騎。太史慈卻毫不畏懼,出馬便上前挑戰孫策,孫策何曾遇到過對手?當即吩咐眾人勿上前群毆,自己出手獨擒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探馬。
  • 孫策之死或是曹操所為?
    其二,作為曹操心腹謀士的郭嘉其實早已與曹操私下定好計策,收買刺客佯作許貢門客,對孫策進行刺殺,因此,郭嘉才料定孫策必死。如果是第一種,那麼郭嘉真的是太可怕了,如果是第二種,那麼就能解釋為啥一個小小的門客怎能得到孫策行蹤,提前埋伏,進而害死孫策。在魏蜀吳三國中,英年早逝之人最多的當屬吳國,如孫堅孫策、周瑜魯肅、呂蒙太史慈等人。
  • 《三國演義》孫策:為什麼非要殺于吉?
    同樣是殺人,孫策為什麼要殺于吉,是個問題。而對生性殘暴的董卓來說就不是問題,對董卓,為什麼不殺比如袁紹,才是個問題。 不繞口令了,到底為啥非要殺于吉,要從孫策是個怎樣的人說起。 很多人以為,若孫策不英年早逝,官渡之戰結果如何未可知,幾分天下也未可知,因為,他實在是曹操的有力勁敵,當之無愧的英雄人物。
  • 假設孫策周瑜不英年早逝又會發生什麼?
    下面我就以上六點分別論述: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叄國時代的亂世群英當中,少年英雄孫策橫空出世!曹操曾對劉備說過:「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這句話實在是有點片面。叄國演義裡的曹操曾說過:「孫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到現在也有些人認為孫策是靠老子留下的基業成事,然而事實上,孫堅連一塊立錐之地都沒有給他留下。
  • 英雄孫堅、霸主孫策、帝王孫權
    三國這個時代沒有對與錯,誰都是對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袁紹、呂布等等,不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走的嗎?你能說誰是正義的,誰是非正義的?所以,我得出結論,三國拼的不是英雄,而是權術,謀略。但是,在三國,仍然有許多人物有抱負,有理想,有追求,有正義感,這一類人我們姑且稱其為「英雄」,比如,東吳的孫堅就是其中一個。1 孫堅(文臺)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孫堅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個。
  • 小霸王孫策怎麼死的,揭秘孫策之死真相
    另外還有一說是三國演義中這樣描寫的,是三個門客所殺,但真實的歷史也許不是這樣,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是曹操派出的刺客,冒充許貢的門客,這樣不至於激怒江東。不過,針對孫策之死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孫權為了奪權進而還是孫策。因為孫策死後孫權獲利最多。孫策為何英年早逝
  • 孫策娶了大喬,為何第二年就去世了
    估計問這問題的人這想要的答案是這兩個:1,鐵杵磨成針啊,同志們茶杯裡要多泡枸杞啊2,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戒se吧歡迎你。孫策娶大喬後第二年去世,這和大喬關係不大。孫策再怎麼貪戀大喬的美色,也不會一年就去世,當時二十多歲的孫策正是當打之年。即使沒有大喬,孫策很可能也不會活太長時間,因為他是被人處心積慮謀殺的。
  • 孫策之死
    全部壓在僅有十六歲的孫策身上。 孫策葬父過後,沒有消沉下去,他率軍駐紮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英雄漸漸來投奔他。「後因陶謙與策母舅丹陽太守吳景不和,策乃移母並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袁術。」在袁術處,策更是英雄無比,攻涇縣,取陸康,所向披靡。連袁術也不得不嘆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後孫策借兵徵江東,擊劉繇,驅王朗,大戰嚴白虎,收降太史慈,挾死於靡,喝死樊能。
  • 娶了大小喬後,孫策活了25歲,周瑜活了35歲,為什麼兩人都英年早逝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自然是各朝各代英雄所追逐的目標之一。三國時期出了很多的美女,其中貂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的感情是最為豐富,呂布為了得到貂蟬,甚至與董卓翻臉。
  • 大小喬與孫策周瑜
    孫策聽說皖城喬公有兩個女兒,都是國色天香的大美人,於是和周瑜一起上門求親,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兩人成了連襟。按《三國志》的這段記載,大小喬是皖城人氏,也就是現在的安徽安慶潛山縣一帶。不過也有說她們是河南商丘人或湖北嘉魚人的。為什麼會有這些說法呢?這裡咱們也略做一點小小的考證。這些說法的源起出自清朝乾隆年間的舉人沈欽韓。
  • 孫策:「死要面子」的江東小霸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孫策在政治上很敏感,也很有政治頭腦。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徹底平定了江東,威名大震,甚至曹操都對他頗為忌憚,嘆息著說道:「獅兒,謂難與爭鋒!」就打算對孫策實行安撫。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小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迎娶孫賁的女兒,並舉薦孫權為茂才,由此可見一代奸雄曹操對孫策是相當的忌憚。
  • 《孫策小傳:流星》第六十二節 孫策正面
    (一)《三國志·孫策傳》記載,「孫策這人,風度姿態容顏修美,喜愛笑談,性格豁達開朗,易於聽取他人的意見,善於用人;因為這樣,凡是見到了他的士民,沒有哪一個人不樂於為他效力,以至於死。」孫策在臨死前,對自己有個評價。
  • 到底是誰殺害了三國小霸王孫策,孫策為什麼要把江東集團事業權力交給弟弟孫權?(企業家老闆必看)
    孫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傑,都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人出於公心,扶危濟亂。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幹一番事業。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感動,終於對孫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年周朝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只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本分了。您繼承父輩威烈,驍勇善戰,假如真能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麼,荊揚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恨也指日可待。
  • 孫策被刺殺的幕後黑手真的是郭嘉嗎? | 劉三解
    上期節目,我們談到了「天才軍師」郭嘉的神預言,說孫策被刺殺,他就被刺殺,好像是他派的刺客一樣,當然,寫小說完全可以這麼寫,想像力豐富的人也完全可以當真,但結合建安五年四月這個重要時間點來看這段話,很明顯,另有玄機。 為什麼這麼說呢?
  • 曹操和袁紹在打官渡之戰時,劉表和孫策在幹什麼?
    其次,江東的孫策也是看不慣曹操的,孫策本人號稱江東小霸王,武力和領軍方面都是很不錯的,如果孫策此時攻擊曹操,曹操必敗,可是因為孫策在江東起家,可謂是刀光劍影,所以在打獵時被人殺掉了
  • 娶了大喬小喬後,為何周瑜孫策這兩個少年英雄,都英年早逝
    二人聯手攻城略地,奪取了江東大片土地,孫策也成了各方都不敢忽視的一方諸侯,曹操為了拉攏孫策,以漢獻帝的名義封孫策為吳侯。這個時候的孫策和周瑜是風華正茂,年輕有為,他們聽聞二喬的美名後,孫策親自去給他和周瑜提親,孫策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大小喬是三國時期典型的才女和美女,連北方的曹操都對她們心生愛慕,將「銅雀鎖二喬」當成自己的畢生心願,只不過這個願望註定成空。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他的實力到底有多「恐怖」?
    我們都知道,孫策在自己的父親孫堅去世之後,轉而投靠了當時實力正盛的袁術。在袁術的陣營當中,袁術的戰鬥十分的強悍。就連當時的袁術都在那裡感嘆和欣賞孫策,更是說出了這樣的話。《三國志》:術常嘆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但是袁術本人就是一個盲目自大的人。雖然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但就這樣一副好牌讓他打的稀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