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三國的朋友想必一定不會對孫策感到陌生,只是由於《三國演義》對孫策的刻畫太過簡單,以至於大部分人並不了解歷史上真實的孫策。
那孫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孫權的長兄,原該有大好的前程,可誰知天不假年,孫策英年早逝,從而改寫了整個歷史走向。
孫策從十幾歲時就開始結交名士,名聲漸漸傳播開了,舒縣人周瑜慕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孫策。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傑出通達,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遂結為總角之好。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策的父親孫堅因為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將黃祖所殺,此時的孫策只有十七歲。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剛滿弱冠之齡的孫策率領數百人去投奔袁術,袁術知道孫策是非常之人,對他十分欣賞,甚至常常嘆息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由此可見這孫策的魅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就連一向都自以為是的袁術都對孫策讚賞不已。
但是袁術這個人為人反覆無常,往往言而無信,多次允諾孫策可到頭來卻又不兌現,這引起了孫策的不滿。於是孫策就打算收取江東,脫離袁術,以成霸業。
孫策因此去見袁術,對袁術說道:「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願請求兵馬徵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後,我再招募兵士,到時再助你蕩平天下!」袁術知道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孫策小小年紀未必能有什麼作為,於是就同意了他,但只給了他一千兵馬。
孫策雖然兵少,但由於他名聲在外,一路上不斷有人前來投奔他,等到了江東地界,隊伍已經擴展為五六千人了。孫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他的性格究竟如何呢?
據《三國志·孫策傳》記載:「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說孫策長相俊美,愛講笑話,性格開朗闊達,善於用人,所以大家都樂意為他而死。
孫策的帥是出了名的,正因為此,吳人皆呼為孫郎,也就是孫帥哥的意思。再加上孫策英勇善戰,攻城略地,莫能當者,當時的人都稱呼他為小霸王。說起孫策的用人和心胸,那可是比弟弟孫權強多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時孫策手下第一大臣當屬張昭,孫策對張昭極為禮遇,張昭也很有政治才幹,將江東打理的井井有條,因而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們的書信中多有稱讚張昭的言辭,張昭擔心功高蓋主,整日惶恐不安。
孫策得知後,瀟灑的說道:「當年管仲為齊國國相,齊桓公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他則稱霸諸侯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賢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難道不為我所有嗎?」這足可看出張昭在孫策心中的地位就如同管仲在齊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樣重要。
反觀孫權後來對待張昭卻有點忘恩負義的感覺了,不僅不讓張昭擔任丞相,還經常無視他的寶貴意見,在這一點上孫權確實無法與兄長孫策相比,所以如果孫策沒有早逝,那歷史恐怕真得改寫了!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佔有傳國玉璽之後正式僭越稱帝,自號仲氏皇帝,孫策得知之後便給袁術寫信勸其不可,袁術一意孤行,不納孫策之言,於是孫策便和袁術斷絕了關係。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孫策在政治上很敏感,也很有政治頭腦。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徹底平定了江東,威名大震,甚至曹操都對他頗為忌憚,嘆息著說道:「獅兒,謂難與爭鋒!」就打算對孫策實行安撫。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小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迎娶孫賁的女兒,並舉薦孫權為茂才,由此可見一代奸雄曹操對孫策是相當的忌憚。
孫策此時可謂是少年得意,開創了自己的基業,又得忠臣良將輔佐,如果不出意外孫策將有大好的前程,可是孫策此人雖然有很多優點,但他有兩個致命的缺點斷送了他,一是嗜殺,二是愛面子。
之前孫策在徵伐江東之時,吳郡太守許貢曾經給曹操寫過一封信,信中說: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意思就是說孫策是項羽一類的英雄,朝廷應該將他召回軟禁起來,如果放在外面必為心腹大患。孫策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一怒之下就把許貢給殺了,後來他也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了慘痛代價。
公元200年,曹操正和袁紹相持於官渡,決定歷史走向的官渡之戰一觸一發,孫策便計劃趁此時率輕騎襲擊許昌,將天子迎至江東,曹操聽說此事之後驚慌失措,滿朝文武也都不安起來。
只有郭嘉一個人胸有成竹地說道:「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意思就是說孫策不注重保護自己,總是獨來獨往,不過是一人之敵,不足為慮。這郭嘉真可謂是神預言。
果然,沒過多久,孫策外出打獵,由於他的馬跑得太快,他的侍衛都跟不上來,孫策一個人走在最前面,這時竄出來三個刺客,他們都是被孫策殺死的許貢的門客,想要為主人報仇,所以前來刺殺。
孫策雖然驍勇善戰,可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孫策的面頰中了一箭,這時孫策的部隊也都追上了,就把三個刺客都給殺死了。
孫策雖然身受重傷,但好在只是臉部受傷,沒有傷到要害,大夫說只要臥床百日就可痊癒。如果孫策好好休養也不至於因此殞命,壞就壞在孫策實在太愛面子。
一日,孫策照鏡子看到自己的臉上塗了很醜的膏藥,就大喊一聲:「面如此,尚能復建功立業乎?」意思是說我的面相都這樣了還能建功立業嗎?於是氣急攻心,當天晚上就過世了,年僅二十六歲,英年早逝,實在是可惜。
其實坦白說長相如何跟建功立業又有什麼關係,可恰恰是因為孫策實在長得太帥了,所以他自然是很愛惜自己的面孔,不能接受它有絲毫的受傷,所以才有了那頗為荒誕的一幕,孫策可以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了。
孫策臨終之前將位子傳給自己的二弟孫權,之所以要傳位於孫權,孫策的解釋只有兩句話。孫策拉著孫權的手說道:「論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若論舉賢任能,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孫策的臨終託孤可以說是將東吳未來的走向都規劃好了,果然孫權繼位之後江東整個局勢便由攻勢轉為守勢,也永遠的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能力,所以說孫策之死不僅對江東,對於整個三國的發展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試想如果孫策沒有英年早逝,那他一定會繼續實行偷襲許昌的這個計謀,而當時曹操根本無暇顧及孫策,以孫策的驍勇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孫策成功了,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就不再是曹操了,歷史也將要改寫。
孫策的一生是短暫而精彩的,他從十八歲起兵到二十六歲平定江東,只用了短短八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別人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事情,毫無疑問,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可惜,英雄往往都有致命弱點,孫策也不例外,如果他沒有因一時氣憤而殺死許貢,自然不會遭到許貢門客的報復,導致面頰中箭;如果他沒有那麼愛面子也不會氣急攻心,英年早逝。由此可見,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孫策的性格註定了他曇花一現的人生和結局!
如今歷史已如夢幻泡影般逝去,斯人已矣,作為千載之後的我們也只能為他短暫的人生而感到遺憾與痛惜。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足以讓後人銘記的英雄,他的名字曾響徹雲霄,他就是死要面子的江東小霸王孫策!
長戳下方二維碼關注,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