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死要面子」的江東小霸王

2021-02-23 諸葛婕婕讀三國

熟讀三國的朋友想必一定不會對孫策感到陌生,只是由於《三國演義》對孫策的刻畫太過簡單,以至於大部分人並不了解歷史上真實的孫策。

那孫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孫權的長兄,原該有大好的前程,可誰知天不假年,孫策英年早逝,從而改寫了整個歷史走向。

孫策從十幾歲時就開始結交名士,名聲漸漸傳播開了,舒縣人周瑜慕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孫策。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傑出通達,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遂結為總角之好。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策的父親孫堅因為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將黃祖所殺,此時的孫策只有十七歲。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剛滿弱冠之齡的孫策率領數百人去投奔袁術,袁術知道孫策是非常之人,對他十分欣賞,甚至常常嘆息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由此可見這孫策的魅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就連一向都自以為是的袁術都對孫策讚賞不已。

但是袁術這個人為人反覆無常,往往言而無信,多次允諾孫策可到頭來卻又不兌現,這引起了孫策的不滿。於是孫策就打算收取江東,脫離袁術,以成霸業。

孫策因此去見袁術,對袁術說道:「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願請求兵馬徵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後,我再招募兵士,到時再助你蕩平天下!」袁術知道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孫策小小年紀未必能有什麼作為,於是就同意了他,但只給了他一千兵馬。

孫策雖然兵少,但由於他名聲在外,一路上不斷有人前來投奔他,等到了江東地界,隊伍已經擴展為五六千人了。孫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他的性格究竟如何呢?

據《三國志·孫策傳》記載:「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說孫策長相俊美,愛講笑話,性格開朗闊達,善於用人,所以大家都樂意為他而死。

孫策的帥是出了名的,正因為此,吳人皆呼為孫郎,也就是孫帥哥的意思。再加上孫策英勇善戰,攻城略地,莫能當者,當時的人都稱呼他為小霸王。說起孫策的用人和心胸,那可是比弟弟孫權強多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時孫策手下第一大臣當屬張昭,孫策對張昭極為禮遇,張昭也很有政治才幹,將江東打理的井井有條,因而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們的書信中多有稱讚張昭的言辭,張昭擔心功高蓋主,整日惶恐不安。

孫策得知後,瀟灑的說道:「當年管仲為齊國國相,齊桓公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他則稱霸諸侯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賢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難道不為我所有嗎?」這足可看出張昭在孫策心中的地位就如同管仲在齊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樣重要。

反觀孫權後來對待張昭卻有點忘恩負義的感覺了,不僅不讓張昭擔任丞相,還經常無視他的寶貴意見,在這一點上孫權確實無法與兄長孫策相比,所以如果孫策沒有早逝,那歷史恐怕真得改寫了!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佔有傳國玉璽之後正式僭越稱帝,自號仲氏皇帝,孫策得知之後便給袁術寫信勸其不可,袁術一意孤行,不納孫策之言,於是孫策便和袁術斷絕了關係。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孫策在政治上很敏感,也很有政治頭腦。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徹底平定了江東,威名大震,甚至曹操都對他頗為忌憚,嘆息著說道:「獅兒,謂難與爭鋒!」就打算對孫策實行安撫。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孫策的小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迎娶孫賁的女兒,並舉薦孫權為茂才,由此可見一代奸雄曹操對孫策是相當的忌憚。

孫策此時可謂是少年得意,開創了自己的基業,又得忠臣良將輔佐,如果不出意外孫策將有大好的前程,可是孫策此人雖然有很多優點,但他有兩個致命的缺點斷送了他,一是嗜殺,二是愛面子。

之前孫策在徵伐江東之時,吳郡太守許貢曾經給曹操寫過一封信,信中說: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意思就是說孫策是項羽一類的英雄,朝廷應該將他召回軟禁起來,如果放在外面必為心腹大患。孫策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一怒之下就把許貢給殺了,後來他也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了慘痛代價。

公元200年,曹操正和袁紹相持於官渡,決定歷史走向的官渡之戰一觸一發,孫策便計劃趁此時率輕騎襲擊許昌,將天子迎至江東,曹操聽說此事之後驚慌失措,滿朝文武也都不安起來。

只有郭嘉一個人胸有成竹地說道:「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意思就是說孫策不注重保護自己,總是獨來獨往,不過是一人之敵,不足為慮。這郭嘉真可謂是神預言。

果然,沒過多久,孫策外出打獵,由於他的馬跑得太快,他的侍衛都跟不上來,孫策一個人走在最前面,這時竄出來三個刺客,他們都是被孫策殺死的許貢的門客,想要為主人報仇,所以前來刺殺。

孫策雖然驍勇善戰,可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孫策的面頰中了一箭,這時孫策的部隊也都追上了,就把三個刺客都給殺死了。

孫策雖然身受重傷,但好在只是臉部受傷,沒有傷到要害,大夫說只要臥床百日就可痊癒。如果孫策好好休養也不至於因此殞命,壞就壞在孫策實在太愛面子。

一日,孫策照鏡子看到自己的臉上塗了很醜的膏藥,就大喊一聲:「面如此,尚能復建功立業乎?」意思是說我的面相都這樣了還能建功立業嗎?於是氣急攻心,當天晚上就過世了,年僅二十六歲,英年早逝,實在是可惜。

其實坦白說長相如何跟建功立業又有什麼關係,可恰恰是因為孫策實在長得太帥了,所以他自然是很愛惜自己的面孔,不能接受它有絲毫的受傷,所以才有了那頗為荒誕的一幕,孫策可以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了。

孫策臨終之前將位子傳給自己的二弟孫權,之所以要傳位於孫權,孫策的解釋只有兩句話。孫策拉著孫權的手說道:「論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若論舉賢任能,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孫策的臨終託孤可以說是將東吳未來的走向都規劃好了,果然孫權繼位之後江東整個局勢便由攻勢轉為守勢,也永遠的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能力,所以說孫策之死不僅對江東,對於整個三國的發展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試想如果孫策沒有英年早逝,那他一定會繼續實行偷襲許昌的這個計謀,而當時曹操根本無暇顧及孫策,以孫策的驍勇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孫策成功了,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就不再是曹操了,歷史也將要改寫。

孫策的一生是短暫而精彩的,他從十八歲起兵到二十六歲平定江東,只用了短短八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別人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事情,毫無疑問,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可惜,英雄往往都有致命弱點,孫策也不例外,如果他沒有因一時氣憤而殺死許貢,自然不會遭到許貢門客的報復,導致面頰中箭;如果他沒有那麼愛面子也不會氣急攻心,英年早逝。由此可見,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孫策的性格註定了他曇花一現的人生和結局!

如今歷史已如夢幻泡影般逝去,斯人已矣,作為千載之後的我們也只能為他短暫的人生而感到遺憾與痛惜。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足以讓後人銘記的英雄,他的名字曾響徹雲霄,他就是死要面子的江東小霸王孫策!

長戳下方二維碼關注,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哦!

 

 

相關焦點

  • 小霸王孫策是怎麼死的?
    孫堅的侄子孫賁護送孫堅的遺體返回江東, 將孫堅葬在曲阿,在喪事結束後孫策舉家遷到江都。初平四年(193年),孫策守孝事畢後,向袁術討要父親孫堅的舊部,但袁術只將孫堅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領。為了擺脫袁術的控制,孫策開始艱難的江東創業。在揮師東進過程中,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孫策的隊伍也不斷壯大,到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已有五六千人。
  • 江東小霸王 新英雄孫策前瞻
    「江東子弟,何懼於天下?」,今天有請三國無雙的孫策登場!
  • 小霸王孫策怎麼死的,揭秘孫策之死真相
    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孫策的外號是「小霸王」。那麼,孫策怎麼死的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為你揭秘孫策怎麼死的。孫策怎麼死的關於孫策是怎麼死的據《江表傳》中記載,許貢上表給漢帝,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在一次打獵中被暗算中毒箭。後毒迸發而死。
  • 江東小霸王孫策武藝如何?如果他與張飛單挑,孰勝孰負?
    首先就是,孫策和太史慈大戰一百回合,從馬上打到馬下,勝負不分;戰不三合,生擒劉繇部將於糜,樊能來戰,被孫策大喝一聲摔馬而死,於糜也同時被孫策挾死,這就是著名的挾死一將,喝死一將的戰績,由此孫策被稱為「江東小霸王
  • 孫策怎麼死的 歷史上東吳小霸王孫策的真正死因
  • 到底是誰殺害了三國小霸王孫策,孫策為什麼要把江東集團事業權力交給弟弟孫權?(企業家老闆必看)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 ),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 小霸王孫策有何不及孫權之處?
    而在此之前,孫策也受到過類似讚美,只是讚美者袁術名聲不太好,顯得權威性不強,因而引用率不高。袁術的原話是:「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如果俺老袁有個像孫策這樣的兒子,死了又有什麼遺憾!)  論長相,孫權不及哥哥:他的方臉大嘴、綠眼睛紅鬍子的形象算不得英俊,往好了說是「儀表不俗」,至多算個相貌奇特。而孫策是與周瑜齊名的江東著名美男子,還「好笑語」,就是說話幽默有趣。
  • 孫策之死或是曹操所為?
    「江東猛虎」孫堅的長子,「東吳大帝」孫權的兄長,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稱其武勇猶如西楚霸王項羽,因此綽號「小霸王」。在其父孫堅不幸身亡後,為繼承其父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一統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 【鎮魂繪卷】原畫爆料——「雷帝」孫斬天&「小霸王」孫策
    說完了孫斬天,我們再來看看她的守護靈,鎮魂街中的江東才俊——孫策。江東小霸王孫伯符孫策,漢末群雄之一,勇武過人,在其父孫堅死後,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打下江東,為日後東吳政權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在鎮魂街世界登場,他必然要再現「江東小霸王」風採。
  • 孫策和周瑜被譽為「江東雙璧」,人生得意之時,為何都英年早逝?
    號稱江東小霸王的孫策,剛剛與周瑜二人攜手開創江東基業,正是一展抱負,大展宏圖之時,卻早早而逝,雖然這個時間點與迎娶大橋的時間有些關係,但是他們的死確實與迎娶大橋沒直接關係。孫策之死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
  • 孫策登場 | 江東小霸王來襲,愛情的巨輪即將起航!
    回顧吳國歷史,我們想到了有「小霸王」之稱的孫策。為了塑造這一熱血領袖的形象,「主動、全面、支援」是我們給孫策的標籤,他要能夠有單挑的資本,能夠有激進但不失智謀的打法,能夠有千裡馳遠隊友的高光時刻。考慮到吳國善水戰的歷史形象,在孫策的技能包裝上我們選擇了水浪、波濤。孫策的武器也採用了船錨,為了表現船錨的重量感,孫策揮舞武器的動作經過精心設計,決定手感的前後搖也通過不斷調試,希望召喚師們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到每一擊的重量感。
  • 孫策之死
    我們縱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旁及其它資料,覺得孫策之死,頗有溪蹺;參照孫策、孫權的為人與性格,結合當時的權力態勢,提出孫策之死,也可能有「燭影斧聲」之嫌。在這場變故中,孫權得利最大;在變故之後,他的所做所為,不能不使人懷疑:他是置孫策於死地的幕後導演。  (一) 孫策與孫權性格各異,在戰略觀點上矛盾很大,孫權要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必須奪取孫策的權位。
  • 《三國演義》中孫策被稱為小霸王,那他與關羽相比又如何?太史慈已經給出了答案
    江東小霸王孫策就是一位實力強勁的人。這位被人們稱為「小霸王」的孫伯符驍勇善戰,憑藉一己之力開創了江東基業。孫策因過於勇猛而非常傲氣,當時關羽也由於武藝出眾而看不起人,那麼,這兩位對決的話哪個會贏呢?其實,通過名將太史慈的表現,就可以找出來答案了。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孫策,「江東猛虎」孫堅的長子,在打獵時遭遇刺客刺殺身亡,年僅26歲。而後世一直流傳著「孫策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年僅26歲就離世的孫策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孫策和家人在居住在壽春,也許是預示到了天下將亂,年幼的孫策廣交好友,招賢納士。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孫策遇到了自己的至交好友,也是後來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公元191年,孫堅被荊州牧劉表部下黃祖所殺,此時的孫策年僅17歲。兩年後,孫策為孫堅守孝結束後,去找袁術要回孫堅舊部,想為父報仇。袁術不甘心直接給他,就讓他去找孫策的舅舅吳景,自己招募士兵。
  • 孫策死前,為何不把基業交給兒子,而是弟弟孫權?原因很簡單
    此處的孫仲謀,指的是江東之主孫權。他從十九歲起,便從哥哥孫策手中,接過了江東基業,在群雄角逐中,他不但沒有被吞併,反而脫穎而出,與曹操、劉備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要知道,論年齡曹操和劉備基本上相當於他的父輩,他卻從來沒有慫,反而在保住基業的同時,將江東治理的井井有條。不過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古人一般講究父子傳承,孫策去世的時候,明明已經有兒子了,為什麼最終卻是孫權接手了江東呢?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他的實力到底有多「恐怖」?
    三國當中有這麼一號人物,江東基業的開創者,他便是孫權的哥哥孫策。孫策之所以能夠出名, 這與他本身的實力還是有著相當大的關係的。尤其是身邊的文臣武將的配合,還有便是自身的實力的影響。不過有關孫策的故事,有人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其實這句話,相對於歷史來說,也是有著很大的可能的。為何會如此說呢?
  • 那些年一起見過的江東小霸王
    隨著測試區夢*孫策英雄的更新,不知道大家對我們怒火燃燒的江東小霸王形象還滿意嗎?
  • 孫策被刺殺重病臥床,江東眾臣皆推薦孫翊,孫策為何選孫權接班?
    孫策被刺殺公元200年,江東之主孫策在丹徒山中狩獵,遇到刺客伏擊,被射中臉頰。孫策作為「小霸王」,忍著劇痛,將刺客殺死,暈倒在地。在這次刺殺中,孫策重病臥床,一病不起,選擇繼承人問題,被擺上了臺面。這時共有三個繼承人可以選擇,分別是兩個弟弟孫翊、孫權,兒子孫紹。孫紹作為嫡長子,本該繼承王位,為何江東眾臣都支持孫翊呢?
  • 孫策去世時,妻子大喬只有二十出頭,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的?
    公元200年,年僅26歲的小霸王孫策在外出打獵的過程之中,被許貢門下的門客所傷,也就是在這一年,孫策由於傷勢過重最後不治身亡。
  • 《三國演義》孫策:為什麼非要殺于吉?
    同樣是殺人,孫策為什麼要殺于吉,是個問題。而對生性殘暴的董卓來說就不是問題,對董卓,為什麼不殺比如袁紹,才是個問題。 不繞口令了,到底為啥非要殺于吉,要從孫策是個怎樣的人說起。 很多人以為,若孫策不英年早逝,官渡之戰結果如何未可知,幾分天下也未可知,因為,他實在是曹操的有力勁敵,當之無愧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