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死前,為何不把基業交給兒子,而是弟弟孫權?原因很簡單

2021-02-23 史學界的9527

曹操曾言:「生子當如孫仲謀!」此處的孫仲謀,指的是江東之主孫權。他從十九歲起,便從哥哥孫策手中,接過了江東基業,在群雄角逐中,他不但沒有被吞併,反而脫穎而出,與曹操、劉備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要知道,論年齡曹操和劉備基本上相當於他的父輩,他卻從來沒有慫,反而在保住基業的同時,將江東治理的井井有條。不過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惑,那就是古人一般講究父子傳承,孫策去世的時候,明明已經有兒子了,為什麼最終卻是孫權接手了江東呢?

要知道,江東地盤,並非傳承自他們的父親孫堅,而是小霸王孫策自己打下來的。公元191年,孫堅陣亡之後,年僅十七歲的孫策,藉故從袁術手中討得兵馬,一路打下吳地,並在江東站穩了腳跟,這才有了後來的東吳。按理說,這一基業,只屬下他這一脈,只屬於他和他的後代,基本上沒有孫權什麼事。

當然了,如果孫策沒有兒子的話,事情便會另當別論,例如司馬師與司馬昭。然而孫策是有兒子的,《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記載:「權稱尊號,追諡策曰長沙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意思是說孫權稱帝之後,將孫策追諡為了長沙桓王,並把孫策的兒子孫紹封為了吳侯,之後又將其改封為了上虞侯。也就是說孫策的確是有傳人的。那麼孫策為何選擇了孫權做繼承人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顧全大局

孫策拿下江東之後,並沒有滿足,而是打算趁官渡之戰的機會,攻打許都,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還未等他發兵,便遭到了刺客的攻擊,最後不治身亡。這個時候他才二十六歲,就算古人結婚生子較早,他的兒子也不過十來歲,很難擔起大任。而這個時候孫權已經十九歲了,早就已經隨他徵戰沙場,絕對比他的兒子更適合成為江東之主。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孫策完全可以讓周瑜等人輔佐他的兒子呀,畢竟他「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也就是說,所有人都願意為他效忠,不必擔心下屬不盡心的問題。

其實這還牽扯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江東剛剛平定不久,內政還一片混亂,孫家必須要有一個主心骨,而孫權是最合適的人選,甚至比孫策自己都合適,因為孫策臨終之前,曾對孫權道:「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意思是說,雖然孫權在行軍打仗上不如孫策,卻極擅處理內政。彼時唯有孫權才能保住江東的安穩。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孫策才選擇了孫權,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二、顧全小家

當然了孫策也是凡人,他雖然性豁達,且極為欣賞自己的弟弟孫權,但是他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嬌妻幼子做打算。試想孫策去世之後,十五歲時便已經當上縣長,並被舉為孝廉、茂才的孫權,和還是稚子的孫紹,誰的影響力更大,誰的追隨者更多呢?如果孫策將江東基業,傳承給了自己的兒子,就算孫權一時不會不甘,沒有反叛之心,其他人會不會挑拔呢?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向聰慧的小霸王,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所以他明明有兒子,卻還是將地盤交給了自己的弟弟。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孫策在有後人的情況下,卻選擇了讓孫權繼承自己的基業,卻是為了顧全大局,也是為了顧全自己的小家。從大局上來看,他的選擇是無比正確的,孫權不但保住了江東,還建立了東吳政權,沒有辜負他的一片苦心;然而從保全家小這一點來看,孫策卻是失敗的,因為他的孫子孫奉,最終還是遭到了孫權一脈的誅殺。另外,他誠心以待的弟弟孫權,也沒有他的豁達,在稱帝之後,並沒有為打下江東基業的他,追加帝號。不知道,若孫策死而有靈,得知這一切之後,會做何感想呢?

相關焦點

  •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然而在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君主孫策臨終前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殫精竭慮建立的政權盡數託付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孫紹。在動蕩不安的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草」,當時腐敗麻木的朝廷對於起義的黃巾軍沒有一點還手之力,當時的局面一度處於失控狀態。
  • 三國小霸王孫策為什麼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是他的兒子?
    孫策傳位給孫權,而不傳位給他的兒子孫紹,這沒有什麼不對。只不過,歷史上傳給兒子的,比傳給弟弟的要多得多。孫策去世的時候,是26歲。這時候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孫紹。孫紹當時究竟多大?正史裡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其它一些資料上說,他當時才四歲。不管這個記載準不準確,總之他當時肯定是個孩子。當時的情況,如果是我,我也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 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孫權?孫紹最終命運結局如何
    孫堅、孫策、孫權,但是其三人的承襲方式並不像中國古代的,父喪子承的關係。孫策與孫權本為兄弟,屬於不太正常的承接關係。若孫策膝下無子,在中國古代是有弟承其兄位的,但重要的是孫策膝下有子名為——孫邵。那麼,為什麼孫策為何不傳位給孫邵,而是傳為給孫權呢?而孫策是兄弟五人依次為:孫權、孫翊、孫匡、孫朗,為何就是孫權呢?孫紹最終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 孫策傳位給弟弟孫權,孫權後來是怎樣對待孫策的子女的?
    如果當時漢朝廷真按照許貢所言下詔讓孫策進京,孫策如果不去就等於公然違抗朝廷!許貢的這份秘信後來被孫策截獲。孫策見狀大怒,隨後就殺了許貢。許貢一死,他門下那些食客該走的走,該散的散,唯有三名門客決議留下為主人報仇。有一次孫策外出打獵,三門客趁機帶著武器埋伏在野外,一發冷箭射中了孫策的臉頰,隨後三門客拿著兵器一擁而上欲殺了孫策替許貢報仇。
  • 到底是誰殺害了三國小霸王孫策,孫策為什麼要把江東集團事業權力交給弟弟孫權?(企業家老闆必看)
    臨死時,叫來孫權,給他佩上印綬,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張昭等大臣重臣以孫翊有長兄孫策之風而希望孫策將兵權交給三弟孫翊,但出乎意料的孫策讓二弟孫權來繼承。這大概是孫策的先見之明,因為孫權善養死士,怕對自己兒孫不利。孫策的妻子大喬是個美女,兒子幼小,為了保全孤兒寡母,這是孫策做出的最英明的決策。
  • 孫策死前把江山交給了孫權,孫權後來是如何對待大喬母子的?
    然而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孫策年僅二十六歲就去世了,而這時的大喬僅僅只有二十歲而且貌美如花,那麼她是如何度過後半生的呢?相信很多人對孫策的印象僅限於其是孫權的長兄,且娶了東吳美女大喬的身份上。但實際上,孫策的能力比孫權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年少成名,後創業江東,是孫吳政權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 孫策活了26歲,孫權卻活了71歲,原因只有兩個字
    孫策、孫權哥都是一代梟雄,開創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基業,三分天下有其一,三國之中,吳國是最後一個滅亡的。但孫策26歲英年早逝,他的兄弟孫權卻熬死了曹操,熬死了劉備,熬死了諸葛亮,足足活了71歲,在當時來說絕對是個長壽星。
  • 孫策將孫權扶上位,後代的下場卻很慘
    有這麼一對兄弟,成了業內的一股清流,兄弟情深,他們就是孫堅的兩兒子,孫策和孫權。一直以來挺佩服小霸王孫策的胸懷和格局,在他遇刺後,拼盡最後一口氣將江東領導人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但哈叔覺得孫權是有負於哥哥孫策的,且聽我慢慢說來。
  • 孫策與孫權到底誰更強?
    建安五年,孫策狩獵遇刺,自知不久於人世,他叫來弟弟孫權,對孫權說道:「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意思很簡單:「打仗你不如我,用人我不如你!」但小縱認為,孫策說的這句話更多的是想給孫權貼貼金,畢竟當時的孫權年齡不大,且身無寸功,他怕跟他打天下的那些文臣武將們不服孫權,所以對孫權的能力表個態,樹立個權威印象。
  • 孫策為何不傳位給親生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最終如何?
    孫策臨死前,將打下的基業盡數交於孫權。雖有打仗親兄弟之說,但畢竟親疏有別,比起兄弟,還是兒子更近一步。那麼,孫策為何捨棄兒子孫紹,反而傳位於孫權呢?其子孫紹最終下場如何?劉禪如此愚鈍不堪,劉備尚且傳位於他。雖說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曾對諸葛亮直言,''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禪平庸,人盡皆知,劉備此言,不過是為了讓諸葛亮輔佐地更為盡心盡力罷了,何嘗真的願丞相取而代之呢?
  • 歷史上孫策死後,孫權如何安置美貌的嫂子大喬?很多人不敢相信!
    歷史上孫策死後,孫權如何安置美貌的嫂子大喬?很多人不敢相信!孫策是江東孫吳政權的絕對奠基者,但也是三國歷史上最悲情的英雄之一。孫策十六歲時,討伐董卓期間屢立戰功的父親孫堅,就被權術所玩弄,死於黃祖之手。
  • 孫策遇刺後,有兒子孫紹,大臣還舉薦孫翊,為何要傳位給孫權
    同時,江東大臣還向孫策舉薦,讓孫策的弟弟孫翊接管江東,為何孫策選擇放棄了兒子孫紹,以及大臣舉薦的孫翊,要選擇缺少大臣支持的孫權做繼承人呢?孫策死的時候,他的長子孫紹還很小,根本沒有能力掌控江東,而當時又是亂世,諸侯之間的吞併戰爭非常頻繁,大臣武將也是頻頻跳槽,有的還會背叛主公,取而代之。孫策將江東主公的位置傳給孫紹,孫紹年齡太小,守不住,可能還會丟掉性命,所以孫策需要為江東選擇一個年長且有能力的主公,這樣才能保住江東的基業,還可以在亂世中乘機壯大,建立霸業。
  • 孫策去世時,妻子大喬只有二十出頭,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的?
    孫策死前,由於其長子年齡還過於幼小,所以不得已之下只有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對於江東來說,孫策是江東政權的奠基人,在其父孫堅死後,孫策靠著從袁術借來的三千兵馬打江山,最終奠定了江東孫氏的根基,然而其還未來得及治理江東就死了,最終由孫權接手。平心而論,孫策死前並沒有看錯人,他傳位給孫權,孫權在這之後將江東帶向了巔峰,但是對於孫策他卻並沒有給予其應有的待遇。
  • 在孫策去世以後,孫權怎麼處置他的親人?
    根據記載,他其實是和小喬一起被孫策給擄獲的,從那以後,大喬就跟了孫策,小喬就跟了周瑜。而後世之人之所以把他們以大小二喬並稱,那是因為他們兩個人真的就叫這個名字,而且因為他們兩個人的名字沒有被歷史記載,所以這兩個人的存在感非常的低。傳說故事中的浪漫情節不一樣的是,孫策把俘虜的大喬強娶了過來,並沒有什麼明媒正娶,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大喬並不可能是孫策的妻子。
  • 小霸王孫策有何不及孫權之處?
    而在此之前,孫策也受到過類似讚美,只是讚美者袁術名聲不太好,顯得權威性不強,因而引用率不高。袁術的原話是:「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如果俺老袁有個像孫策這樣的兒子,死了又有什麼遺憾!)  論長相,孫權不及哥哥:他的方臉大嘴、綠眼睛紅鬍子的形象算不得英俊,往好了說是「儀表不俗」,至多算個相貌奇特。而孫策是與周瑜齊名的江東著名美男子,還「好笑語」,就是說話幽默有趣。
  • 孫策遇刺重病不起,大臣全部舉薦孫翊,孫策為何還是傳位給了孫權
    在突然遇刺後,孫策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終日都躺在床上。但是江山是需要繼承者的,於是誰是最佳人選,就成了當下最重要的問題。現在孫家有三位候選人可以挑選,其中有孫策的兩個弟弟孫權以及孫翊,還有長子孫紹。作為長子的孫紹肯定是最有資格繼位的,但是為什麼群臣反而都跑去支持孫翊呢?到了最後繼位的卻是孫權呢?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分析一下。
  • 孫策是如何崛起江東的?為什麼孫權建國後沒有追封孫策為帝?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它們對孫策的評價都很高。孫堅死時,孫策年僅17歲。辦完父喪後,孫策帶領家人遷居江都。
  • 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兄長的「嬌妻」大喬的?有三種可能性!
    ,孫策的臉被箭擊中,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孫策明白自己命不久矣,於是立即要求回家給自己的弟弟孫權交代後事。他把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大業全部都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所以有這樣的哥哥,孫權真的是非常幸運了!可能1:大喬悲傷過度死去在孫策交代後事的幾天後,孫策就去世了,他死的時候大喬也就只有20歲左右,和孫策在一起的時間還不到五個月,也真是非常可悲。
  • 孫權對哥哥是否太小氣?為何只追封個長沙桓王?誰讓孫紹還在呢
    三國之中,東吳的孫權,是最後一個稱帝的。在他稱帝以後,將自己的老爸孫堅追封為武烈皇帝,可是在追封他哥哥孫策是,孫權只給了一個長沙桓王。要知道江東的基業,並不是孫堅打下來的,更不是孫權打下來的,而是孫策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打下來的。
  • 讀懂孫策之死 成就自我事業
    而處死區區兩人又為何會讓一代江東霸主命喪黃泉?這其中為我們揭示出孫策身上哪些致命的弱點呢?老闆的弱點對企業有多大傷害?孫策拿下江東,常常想:「那個黑心曹操膽子這麼大,天天佔著皇宮,還讓漢獻帝隨叫隨到,好不囂張」。想的時間長了,孫策也想打到許昌去,陪皇帝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