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於孫策和孫權能力的比較,孫策本尊是有過一個觀點的,而且這個觀點還被世人廣泛認同。建安五年,孫策狩獵遇刺,自知不久於人世,他叫來弟弟孫權,對孫權說道:「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意思很簡單:「打仗你不如我,用人我不如你!」
但小縱認為,孫策說的這句話更多的是想給孫權貼貼金,畢竟當時的孫權年齡不大,且身無寸功,他怕跟他打天下的那些文臣武將們不服孫權,所以對孫權的能力表個態,樹立個權威印象。這樣日後就沒有人再敢質疑孫權,因為如果你質疑孫權的能力,豈不是說孫策識人有誤?孫權年輕無威信,但是孫策可是當時名副其實的江東之神!
所以小縱認為,孫策和孫權的能力比較,不應以孫策臨終遺言為準。因為孫策此言太過功利,並不客觀!
孫策,外號「小霸王」,江東孫氏的真正奠基人!靠著袁術資助的千餘人起家,8年時間橫掃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並且江東在孫策死後數十年裡,數的著的文臣武將,大都還是出於孫策的簡拔,比如謀臣有:虞翻、張昭、張紘、秦松、陳端之輩。武將有:太史慈、賀齊、董襲、周泰、凌操、凌統、蔣欽、陳武、鄧當、呂蒙之流。吳國赫赫有名的四大都督中,除了魯肅之外,周瑜、呂蒙、陸遜(陸遜是孫策的女婿)都與孫策有莫大的淵源!
所以其實客觀的說,孫策不僅有極高的軍事天賦,在舉賢任能上其實是優於孫權的,為什麼那麼說?因為其實孫權的用人,大部分是蕭規曹隨,孫策留下誰,孫權關鍵時候就用誰,赤壁用周郎,荊州用呂蒙,夷陵用陸遜,這不能說是孫權會用人。只能說是孫策太有識人之明了,能夠在當時還不那麼發達的江東(人才大多聚集在中原),開發出那麼多的英才!
看到這裡,可能您會很奇怪:「那還比什麼?孫策打仗也比孫權強,用人也比孫權好,那肯定孫策更強啊!」
其實不然!
首先孫策席捲江東,他的對手是誰?是劉繇、嚴白虎、王朗!這仨人是個什麼組合?劉繇、王朗就是倆書生,跟孔融那意思差不多,你讓他打仗去,那就是個賣人頭的!至於嚴白虎,正式上他就是個山賊!你讓山賊去打正規軍?那不扯淡麼!
那麼孫權的對手呢?孫權的對手,基本有4個,對外是曹操和劉備,對內是江東大族和山越!小縱認為,可以那麼說:「孫權的對手要比孫策強大的多,孫權面對的局勢也比孫策當時要複雜的多!」
不要著急噴,試想一下,假設赤壁之戰的時候,孫策還活著,他會怎麼做?小縱認為,他肯定會自己親率大軍與曹軍一決雌雄!萬萬不會拜周瑜為大都督!那麼能打贏麼?恐怕失敗的概率更大!原因有二。其一,如果孫策活著,曹操必定不會像歷史中那麼大意!因為曹操赤壁之戰中的大意,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孫權的蔑視,認為孫權不過是一個嘴上沒毛的小孩!其二,孫策雖然驍勇,但赤壁之戰絕不是一場能夠靠驍勇打贏的戰爭,可以那麼說,赤壁之戰,100%的非奇謀智計不可勝!那麼我們從頭數一遍孫策的經歷,無論大仗小仗,用計謀的都太少了!基本孫策平定江東就是一場閃電戰,疾如風,快如火,跟項羽一樣,親自上陣,正面突破,一副天下無敵的樣子!
但是,如果用打書生、打山賊的法子去打曹操…….那麼江東基業可能就真的毀於一旦了!
所以,孫策在能力上可能優於孫權,但是在性格上是弱於孫權的。孫權比孫策更加的堅忍,孫權比孫策更會玩權利的遊戲,懂得放權的同時去制衡!
但我們不要忘了,我們是在君主、主公的層面上,對二人進行比較。小縱認為,對君主而言,堅忍的性格、放權的魄力、制衡的智慧,可能更優於帶兵打仗,可能更優於舉賢任能!
小縱給大家舉個例子,這樣吧,就拿孫策綽號對應的霸王項羽舉例!
項羽,絕對堪稱天下無敵,起兵以來天下無人能與之爭鋒。巨鹿之戰、彭城之戰,都仿佛天神下凡一樣,創造了戰爭的奇蹟!但是,項羽逢大戰必親為,剛愎自用,手下武將雖也號稱一時俊傑,但是像韓信、陳平,這樣的超一流人才,苦於沒有舞臺,紛紛棄他而去!
劉邦,雖然是個小流氓,缺點數不勝數。但他性格堅忍,被項羽打趴下800次,只要他不死,劉邦就能站起來接著幹!並且敢於放權,他的錢糧大權交給蕭何!(蕭何如果有異心,三軍餓死),虎狼大軍(人數實力與劉邦相當)交給韓信!
那麼,問題簡單了,劉邦和項羽,最後誰贏了?
孫權不及劉邦,但孫策也不及項羽!三國亂世之中,孫策如果活著,可能劉表、黃祖會相繼被掃滅,也有可能孫策真的會趁官渡之戰,奇襲許昌。但是小縱始終認為,孫策的性格未必是江東的福氣,他活著江東固然可能發展更快,但江東的毀滅一定也會更快!
所以,作為統帥,甚至作為軍閥,孫策確實優於孫權!但作為君王,孫權真的優於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