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與孫權到底誰更強?

2021-02-23 向前看世界 向後看歷史

其實關於孫策和孫權能力的比較,孫策本尊是有過一個觀點的,而且這個觀點還被世人廣泛認同。建安五年,孫策狩獵遇刺,自知不久於人世,他叫來弟弟孫權,對孫權說道:「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意思很簡單:「打仗你不如我,用人我不如你!」

但小縱認為,孫策說的這句話更多的是想給孫權貼貼金,畢竟當時的孫權年齡不大,且身無寸功,他怕跟他打天下的那些文臣武將們不服孫權,所以對孫權的能力表個態,樹立個權威印象。這樣日後就沒有人再敢質疑孫權,因為如果你質疑孫權的能力,豈不是說孫策識人有誤?孫權年輕無威信,但是孫策可是當時名副其實的江東之神!

所以小縱認為,孫策和孫權的能力比較,不應以孫策臨終遺言為準。因為孫策此言太過功利,並不客觀!

孫策,外號「小霸王」,江東孫氏的真正奠基人!靠著袁術資助的千餘人起家,8年時間橫掃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並且江東在孫策死後數十年裡,數的著的文臣武將,大都還是出於孫策的簡拔,比如謀臣有:虞翻、張昭、張紘、秦松、陳端之輩。武將有:太史慈、賀齊、董襲、周泰、凌操、凌統、蔣欽、陳武、鄧當、呂蒙之流。吳國赫赫有名的四大都督中,除了魯肅之外,周瑜、呂蒙、陸遜(陸遜是孫策的女婿)都與孫策有莫大的淵源!

所以其實客觀的說,孫策不僅有極高的軍事天賦,在舉賢任能上其實是優於孫權的,為什麼那麼說?因為其實孫權的用人,大部分是蕭規曹隨,孫策留下誰,孫權關鍵時候就用誰,赤壁用周郎,荊州用呂蒙,夷陵用陸遜,這不能說是孫權會用人。只能說是孫策太有識人之明了,能夠在當時還不那麼發達的江東(人才大多聚集在中原),開發出那麼多的英才!

看到這裡,可能您會很奇怪:「那還比什麼?孫策打仗也比孫權強,用人也比孫權好,那肯定孫策更強啊!」

其實不然!

首先孫策席捲江東,他的對手是誰?是劉繇、嚴白虎、王朗!這仨人是個什麼組合?劉繇、王朗就是倆書生,跟孔融那意思差不多,你讓他打仗去,那就是個賣人頭的!至於嚴白虎,正式上他就是個山賊!你讓山賊去打正規軍?那不扯淡麼!

那麼孫權的對手呢?孫權的對手,基本有4個,對外是曹操和劉備,對內是江東大族和山越!小縱認為,可以那麼說:「孫權的對手要比孫策強大的多,孫權面對的局勢也比孫策當時要複雜的多!」

不要著急噴,試想一下,假設赤壁之戰的時候,孫策還活著,他會怎麼做?小縱認為,他肯定會自己親率大軍與曹軍一決雌雄!萬萬不會拜周瑜為大都督!那麼能打贏麼?恐怕失敗的概率更大!原因有二。其一,如果孫策活著,曹操必定不會像歷史中那麼大意!因為曹操赤壁之戰中的大意,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孫權的蔑視,認為孫權不過是一個嘴上沒毛的小孩!其二,孫策雖然驍勇,但赤壁之戰絕不是一場能夠靠驍勇打贏的戰爭,可以那麼說,赤壁之戰,100%的非奇謀智計不可勝!那麼我們從頭數一遍孫策的經歷,無論大仗小仗,用計謀的都太少了!基本孫策平定江東就是一場閃電戰,疾如風,快如火,跟項羽一樣,親自上陣,正面突破,一副天下無敵的樣子!

但是,如果用打書生、打山賊的法子去打曹操…….那麼江東基業可能就真的毀於一旦了!

所以,孫策在能力上可能優於孫權,但是在性格上是弱於孫權的。孫權比孫策更加的堅忍,孫權比孫策更會玩權利的遊戲,懂得放權的同時去制衡!

但我們不要忘了,我們是在君主、主公的層面上,對二人進行比較。小縱認為,對君主而言,堅忍的性格、放權的魄力、制衡的智慧,可能更優於帶兵打仗,可能更優於舉賢任能!

小縱給大家舉個例子,這樣吧,就拿孫策綽號對應的霸王項羽舉例!

項羽,絕對堪稱天下無敵,起兵以來天下無人能與之爭鋒。巨鹿之戰、彭城之戰,都仿佛天神下凡一樣,創造了戰爭的奇蹟!但是,項羽逢大戰必親為,剛愎自用,手下武將雖也號稱一時俊傑,但是像韓信、陳平,這樣的超一流人才,苦於沒有舞臺,紛紛棄他而去!

劉邦,雖然是個小流氓,缺點數不勝數。但他性格堅忍,被項羽打趴下800次,只要他不死,劉邦就能站起來接著幹!並且敢於放權,他的錢糧大權交給蕭何!(蕭何如果有異心,三軍餓死),虎狼大軍(人數實力與劉邦相當)交給韓信!

那麼,問題簡單了,劉邦和項羽,最後誰贏了?

孫權不及劉邦,但孫策也不及項羽!三國亂世之中,孫策如果活著,可能劉表、黃祖會相繼被掃滅,也有可能孫策真的會趁官渡之戰,奇襲許昌。但是小縱始終認為,孫策的性格未必是江東的福氣,他活著江東固然可能發展更快,但江東的毀滅一定也會更快!

所以,作為統帥,甚至作為軍閥,孫策確實優於孫權!但作為君王,孫權真的優於孫策!

相關焦點

  • 到底是誰殺害了三國小霸王孫策,孫策為什麼要把江東集團事業權力交給弟弟孫權?(企業家老闆必看)
    其一,孫策的孩子太小,當時江東雖然被自己打下來了,自己兒子的肩膀稚嫩,未必能扛得起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重任。自古守江山遠遠比打江山更難。孫權是什麼人,孫策非常了解。孫策起兵的時候,孫權善養賓客。孫權常參與商議計謀,孫策感到特別驚奇,自認為不如他。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其實不是驚奇,而是害怕,孫權是一個什麼人,當哥哥的自然知曉。
  • 英雄孫堅、霸主孫策、帝王孫權
    也許大家都應該清楚,江東的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威鎮四方,尤其是「江東猛虎」的孫堅;號稱「小霸王」的孫策;「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的孫權,哪個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
  • 孫策傳位給弟弟孫權,孫權後來是怎樣對待孫策的子女的?
    孫策臨死前,孫策傳位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不僅如此,他還朝廷加封給自己的爵位(吳候)一併傳給了弟弟孫權。孫策雖然26歲就英年早逝了,但孫策並非無子嗣,他和妻子大喬育有一子孫紹。江東的基業並非風吹來的,是孫堅和孫策這些年辛苦打拼下來的,然而孫策卻並未讓兒子繼承這一切,他選擇的是弟弟孫權!孫策不僅是事業,乃至朝廷封給自己的爵位也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孫權,在孫策過世之後,孫權又是怎麼對待孫策的後代的呢?
  • 小霸王孫策有何不及孫權之處?
    而在此之前,孫策也受到過類似讚美,只是讚美者袁術名聲不太好,顯得權威性不強,因而引用率不高。袁術的原話是:「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如果俺老袁有個像孫策這樣的兒子,死了又有什麼遺憾!)  論長相,孫權不及哥哥:他的方臉大嘴、綠眼睛紅鬍子的形象算不得英俊,往好了說是「儀表不俗」,至多算個相貌奇特。而孫策是與周瑜齊名的江東著名美男子,還「好笑語」,就是說話幽默有趣。
  • 三國奇案,到底是誰殺了孫策?
    在當時孫策的死,可以說是改變了整個三國的軌跡,以孫策的勇猛在配上周瑜的計謀,一統天下也是未嘗不可。可他就在最巔峰的時候居然遇刺身亡了,讓人在惋惜的同時,又感覺到詫異。表面上來看,刺殺孫策的是許貢的三個門客,他們是為許貢報仇而來。
  • 孫策將孫權扶上位,後代的下場卻很慘
    有這麼一對兄弟,成了業內的一股清流,兄弟情深,他們就是孫堅的兩兒子,孫策和孫權。一直以來挺佩服小霸王孫策的胸懷和格局,在他遇刺後,拼盡最後一口氣將江東領導人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但哈叔覺得孫權是有負於哥哥孫策的,且聽我慢慢說來。
  • 陸遜迎娶孫策之女,陸遜背後的大族與孫權之間的權力遊戲
    顯然,年少的陸績是孫策裝點門面的活廣告,陸遜則受到提防。孫策死後孫權繼位,面對內憂外患,為了拉攏包括陸家在內的本地大族,開始大批招攬人才,陸遜得以為孫權做幕僚。但是,陸家血海深仇能輕易化解嗎?當然不能。家族門面陸績仍然被孫權禮遇有加,任命其為鬱林太守、偏將軍。看起來待遇不錯,但您知道鬱林郡在哪嗎?是不是很陌生?鬱林郡治所在今天的廣西桂平市。
  • 在孫策去世以後,孫權怎麼處置他的親人?
    所以她在孫策旁邊的身份,很可能就是一個貌美的侍妾。而且更重要的是,孫策在奪取了豫章郡之後,四個月就因傷勢過重而去世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兩個人是不可能有什麼特別深厚的感情。並且一共有四個孩子,從這一方面來看,他在強娶了大喬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女人了,所以真實的歷史並沒有什麼浪漫可言。
  • 如果孫策沒有早死,他和兄弟孫權,誰能立足江東?
    劉繇本是中央派來揚州制衡袁術的,但他空談禮義,疏於政事,沒有意識到孫策的野心。孫策向劉繇示好,借劉繇來提高自己的名聲。而劉繇也放鬆了對孫策的警惕。孫策逐漸在江東擴大勢力,最終向劉繇用兵,侵吞其境。孫策攻劉繇之舉,意味著公然向江東大族挑戰。當地大族要麼靜觀其變,要麼聚眾自保,採取不合作的態度。而寄居於此地的北方士人,更是紛紛逃亡,表明自己的不合作態度。
  • 孫策死前把江山交給了孫權,孫權後來是如何對待大喬母子的?
    然而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孫策年僅二十六歲就去世了,而這時的大喬僅僅只有二十歲而且貌美如花,那麼她是如何度過後半生的呢?相信很多人對孫策的印象僅限於其是孫權的長兄,且娶了東吳美女大喬的身份上。但實際上,孫策的能力比孫權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年少成名,後創業江東,是孫吳政權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 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孫權?孫紹最終命運結局如何
    孫堅、孫策、孫權,但是其三人的承襲方式並不像中國古代的,父喪子承的關係。孫策與孫權本為兄弟,屬於不太正常的承接關係。若孫策膝下無子,在中國古代是有弟承其兄位的,但重要的是孫策膝下有子名為——孫邵。那麼,為什麼孫策為何不傳位給孫邵,而是傳為給孫權呢?而孫策是兄弟五人依次為:孫權、孫翊、孫匡、孫朗,為何就是孫權呢?孫紹最終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 孫策死前,為何不把基業交給兒子,而是弟弟孫權?原因很簡單
    然而孫策是有兒子的,《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記載:「權稱尊號,追諡策曰長沙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意思是說孫權稱帝之後,將孫策追諡為了長沙桓王,並把孫策的兒子孫紹封為了吳侯,之後又將其改封為了上虞侯。也就是說孫策的確是有傳人的。那麼孫策為何選擇了孫權做繼承人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 歷史上孫策死後,孫權如何安置美貌的嫂子大喬?很多人不敢相信!
    歷史上孫策死後,孫權如何安置美貌的嫂子大喬?很多人不敢相信!孫策是江東孫吳政權的絕對奠基者,但也是三國歷史上最悲情的英雄之一。孫策十六歲時,討伐董卓期間屢立戰功的父親孫堅,就被權術所玩弄,死於黃祖之手。
  • 孫權上位後,哥哥孫策的子孫結局如何?真的是自古帝王多無情?
    而當時的江東也是十分的混亂,袁術覺得孫策就算去了江東,也不會有大的發展,就任由孫策離去了。孫策離開袁術後,猶如猛龍入海,一發不可收拾。他迅速的擊敗了眾多強敵,橫掃江東,兵鋒之下,無人敢擋。短短時間內,孫策就一統江東,成為了一方諸侯。不過可惜的是,由於樹敵太多,且自身防衛不足,孫策最終死於刺客的刺殺。而在他臨死之際,他將大位傳給了孫權,就這樣,孫權接替了孫策統領江東。
  • 孫策遇刺重病不起,大臣全部舉薦孫翊,孫策為何還是傳位給了孫權
    在突然遇刺後,孫策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終日都躺在床上。但是江山是需要繼承者的,於是誰是最佳人選,就成了當下最重要的問題。現在孫家有三位候選人可以挑選,其中有孫策的兩個弟弟孫權以及孫翊,還有長子孫紹。作為長子的孫紹肯定是最有資格繼位的,但是為什麼群臣反而都跑去支持孫翊呢?到了最後繼位的卻是孫權呢?下面我們就來一一分析一下。
  • 孫策去世時,妻子大喬只有二十出頭,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的?
    孫策死前,由於其長子年齡還過於幼小,所以不得已之下只有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對於江東來說,孫策是江東政權的奠基人,在其父孫堅死後,孫策靠著從袁術借來的三千兵馬打江山,最終奠定了江東孫氏的根基,然而其還未來得及治理江東就死了,最終由孫權接手。平心而論,孫策死前並沒有看錯人,他傳位給孫權,孫權在這之後將江東帶向了巔峰,但是對於孫策他卻並沒有給予其應有的待遇。
  • 孫權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皇帝,卻無視孫策,他為何如此忘恩負義?
    開宗明義: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是對的!很多人認為,孫權的江山從哥哥孫策手上繼承而來,當上皇帝後卻不給哥哥加帝號,太忘恩負義。這是典型不了解古代禮法的觀點,孫權這麼做是對古代禮法的嚴格執行。首先我們要理解,古代開國之君為何要追封先祖。
  • 三國小霸王孫策為什麼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是他的兒子?
    孫策帶兵入江東,被江東世家大族、士大夫等認為是入侵,將孫策視為亂臣賊子!對孫策的入侵,江東居民做出了強烈反抗。孫策帶兵大開殺戒,盡誅江東英豪!攻下江東之後。孫策得罪了江東世家大族和當地平民!當得知孫策被殺死的消息後,南方少數民族紛紛反叛,不聽從於幼主孫權。而世家大族們也都不聽命於孫權政府。《三國志·孫策傳》中對孫策江東基業的評價是「業非積德之基,邦無磬石之固。」
  • 孫權對周瑜的真實態度是什麼?看孫權是怎麼對周瑜的兒子的
    孫策留給孫權的班子是,他父親孫堅時期的一部分老臣,以及他在江東創業期間招攬的文臣武將。而在孫策自己招攬的文臣武將之中,周瑜在孫策還在世的時候,地位就已經非常高了,遠在其他文武臣僚之上。  孫策臨死時,給孫權的遺囑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所謂亂世出英雄,不少英雄豪傑在紛亂中想方設法要瓜分這早已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其中脫穎而出的就有孫策、孫權兩兄弟。孫策和孫權兩兄弟齊心協力,四處徵戰,勇猛無敵,成為了後世「東吳」政權的奠基者。孫策建立基業之時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二十多歲的他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軍隊後變得越發成熟,他的管理有方使軍隊比起以前更加的紀律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