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傳位給弟弟孫權,孫權後來是怎樣對待孫策的子女的?

2021-03-05 娛樂世界一

孫策,人送外號江東小霸王,他是三國時期東吳勢力的奠基者之一,二十多歲便平定江東六郡,開創事業。

當時,江東吳郡的太守是一個叫做許貢的人。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帶兵奪取了吳郡,許貢落荒而逃投靠了山賊嚴白虎。結果沒多久嚴白虎又被孫策擊敗了,許貢又逃到了餘杭投靠了許昭。

許貢接連失敗但依舊賊心不死,於是他偷偷上書朝廷,要朝廷招孫策入朝為官。

(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如果當時漢朝廷真按照許貢所言下詔讓孫策進京,孫策如果不去就等於公然違抗朝廷!許貢的這份秘信後來被孫策截獲。孫策見狀大怒,隨後就殺了許貢。

許貢一死,他門下那些食客該走的走,該散的散,唯有三名門客決議留下為主人報仇。

有一次孫策外出打獵,三門客趁機帶著武器埋伏在野外,一發冷箭射中了孫策的臉頰,隨後三門客拿著兵器一擁而上欲殺了孫策替許貢報仇。

許貢三門客捨命報仇,但最後反被殺害,但他們也讓孫策受了重傷,不久之後孫策就死於傷口感染,年僅26歲。

孫策臨死前,孫策傳位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不僅如此,他還朝廷加封給自己的爵位(吳候)一併傳給了弟弟孫權。

孫策雖然26歲就英年早逝了,但孫策並非無子嗣,他和妻子大喬育有一子孫紹。江東的基業並非風吹來的,是孫堅和孫策這些年辛苦打拼下來的,然而孫策卻並未讓兒子繼承這一切,他選擇的是弟弟孫權!

孫策不僅是事業,乃至朝廷封給自己的爵位也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孫權,在孫策過世之後,孫權又是怎麼對待孫策的後代的呢?

孫權

孫策的女兒

孫策共有2個女兒,生卒年、名均不詳。

一女名曰陸孫氏,她的丈夫是在夷陵之戰大敗劉備的陸遜,她和陸遜生有一子陸抗。

都說虎父無犬子,陸抗也是一個牛人,他是吳國後期的中流砥柱,吳國最後的名將,陸抗與父親陸遜被後人和稱為「遜抗」。

不過陸遜氏嫁給陸遜乃是二婚,在此之前她曾嫁給了顧邵。

顧紹是吳國丞相顧雍之子,才華橫溢,遠近聞名,甚至連陸遜也不及他。

顧雍,影視劇形象

可惜的是顧紹命不長,在公元214年就嗝屁了,他的老爹顧雍甚至還活到了公元243年。

再說說孫策的另外一位女兒!

另一女名曰孫氏,她的故事就沒有陸孫氏那麼多了,她嫁給了東吳大將朱治的次子朱紀,朱紀只擔任小小的校尉一職。

無論是孫氏嫁朱紀或是陸孫氏嫁顧紹以及陸孫氏嫁陸遜,這都是在孫權的主持之下。

孫策的女兒們幾乎都沒能避開政治姻親,但好歹嫁的都是當時東吳有名的大族,可以說孫權對待她們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

陸孫氏,遊戲形象

孫策的兒子

上文也有提到孫策有一子孫紹,那麼在父親孫策過世後,他的叔叔孫權對他如何呢?

司馬炎逼迫魏元帝退位後自己當了皇帝建立晉朝,他直接追封自己父親司馬昭、伯父司馬師、爺爺司馬懿為帝。

而孫權呢?

孫權在稱帝後,追封了自己的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而同為東吳事業奠基者的親哥哥孫策卻只是追封了一個長沙桓王。

哥哥孫策是封王,而孫權的幾個兒子也是封王,和孫策差不多是一個級別的。至於說孫策的兒子孫紹,孫權僅是將吳侯爵位傳給他,而後孫權又給孫紹改封了一個上虞侯,吳侯爵位則給了孫權的孫子孫英。

並且長沙桓王這個爵位僅屬於孫策一人,他的後代是不能世襲的。孫紹當了一輩子的上虞侯,後來孫紹的兒子孫奉也僅是繼承了上虞侯爵位。

孫權對於這個侄子確實不夠厚道,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忍不住在書中寫道:「(對於孫策)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至於說在下一代人,也就是孫策的孫子,孫紹的兒子孫奉,那更是命運悽慘!

在吳末主孫皓繼位後,當時民間流傳著一則謠言,說上虞侯孫奉以及齊王孫奮(孫權第五子)中的一人將會奪走皇位。

陳壽

這僅是一則無根據的謠言,但卻給孫奉招來了殺身之禍。孫奉於公元270年被殺,自此孫策一脈絕嗣。

相關焦點

  • 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兄長的「嬌妻」大喬的?有三種可能性!
    ,孫策的臉被箭擊中,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孫策明白自己命不久矣,於是立即要求回家給自己的弟弟孫權交代後事。而孫權看著如此美麗的嫂子,孫權會怎樣去處理呢?其實在歷史上很少有關於大喬和小喬的史料,很多人也不知道孫策死後大喬去了哪裡,所以有一個推斷,就是孫策死亡之後,大喬因為悲傷過度也去世了。
  • 三國小霸王孫策為什麼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是他的兒子?
    孫策傳位給孫權,而不傳位給他的兒子孫紹,這沒有什麼不對。只不過,歷史上傳給兒子的,比傳給弟弟的要多得多。孫策去世的時候,是26歲。這時候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孫紹。孫紹當時究竟多大?正史裡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其它一些資料上說,他當時才四歲。不管這個記載準不準確,總之他當時肯定是個孩子。當時的情況,如果是我,我也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 孫策將孫權扶上位,後代的下場卻很慘
    有這麼一對兄弟,成了業內的一股清流,兄弟情深,他們就是孫堅的兩兒子,孫策和孫權。一直以來挺佩服小霸王孫策的胸懷和格局,在他遇刺後,拼盡最後一口氣將江東領導人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但哈叔覺得孫權是有負於哥哥孫策的,且聽我慢慢說來。
  • 孫策死前把江山交給了孫權,孫權後來是如何對待大喬母子的?
    後來,二十四歲的孫策迎娶了十八歲的大喬,一個是天縱英才,一個是國色美人,這段姻緣絕對算得上是天作之合。然而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孫策年僅二十六歲就去世了,而這時的大喬僅僅只有二十歲而且貌美如花,那麼她是如何度過後半生的呢?相信很多人對孫策的印象僅限於其是孫權的長兄,且娶了東吳美女大喬的身份上。
  • 哥哥孫策死後,弟弟孫權是如何對待貌美如花的嫂子大喬的?
    孫策要是知道孫權這樣對嫂子,怕是能氣活過來。長兄如父,何況當年父親孫堅去世的時候,孫權才僅僅10歲而已,此年孫策17歲,此後照顧和撫養弟弟的重擔自然落在了孫策身上,此後兄長孫策照顧培養弟弟孫權8年,也算是在臨終前成功替父親完成了將弟弟培養成人的人生使命。
  • 孫策為何不傳位給親生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最終如何?
    東吳正是憑藉孫堅孫策兩代人的四處徵戰逐漸壯大,然而正當孫策躊躇滿志想要一展抱負時,卻遇刺身亡。孫策臨死前,將打下的基業盡數交於孫權。雖有打仗親兄弟之說,但畢竟親疏有別,比起兄弟,還是兒子更近一步。那麼,孫策為何捨棄兒子孫紹,反而傳位於孫權呢?其子孫紹最終下場如何?劉禪如此愚鈍不堪,劉備尚且傳位於他。雖說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曾對諸葛亮直言,''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大喬在孫策死後,孫權怎樣對待大喬的,大喬的結局又如何呢?
    說到大喬和小喬,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夫君孫策和周瑜,同時也看出她們二位美女都嫁給了短命夫君,也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克夫」之婦,那率先失去夫君的大喬,結局怎麼樣呢?繼承江東基業的孫權又是怎樣對待這位嫂嫂的呢?在建安四年(199年)12月,孫策攻取揚州廬江郡的皖城,俘虜了大喬和小喬,而孫策和周瑜知道大喬和小喬的美貌和才華,於是二人各自納她們為妾,隨後一起被送回到了吳郡。從這可以看出,孫策和周瑜分別納她們為妾,所以大喬和小喬並不是正妻。
  •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然而在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君主孫策臨終前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殫精竭慮建立的政權盡數託付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孫紹。在動蕩不安的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草」,當時腐敗麻木的朝廷對於起義的黃巾軍沒有一點還手之力,當時的局面一度處於失控狀態。
  • 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孫權?孫紹最終命運結局如何
    孫堅、孫策、孫權,但是其三人的承襲方式並不像中國古代的,父喪子承的關係。孫策與孫權本為兄弟,屬於不太正常的承接關係。若孫策膝下無子,在中國古代是有弟承其兄位的,但重要的是孫策膝下有子名為——孫邵。那麼,為什麼孫策為何不傳位給孫邵,而是傳為給孫權呢?而孫策是兄弟五人依次為:孫權、孫翊、孫匡、孫朗,為何就是孫權呢?孫紹最終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 孫策被刺殺重病臥床,江東眾臣皆推薦孫翊,孫策為何選孫權接班?
    孫策被刺殺公元200年,江東之主孫策在丹徒山中狩獵,遇到刺客伏擊,被射中臉頰。孫策作為「小霸王」,忍著劇痛,將刺客殺死,暈倒在地。在這次刺殺中,孫策重病臥床,一病不起,選擇繼承人問題,被擺上了臺面。這時共有三個繼承人可以選擇,分別是兩個弟弟孫翊、孫權,兒子孫紹。孫紹作為嫡長子,本該繼承王位,為何江東眾臣都支持孫翊呢?
  • 26歲的孫策死後,他的弟弟孫權是怎麼安排20歲的嫂子大喬的?
    眾所周知,大喬嫁給了吳國的孫策,小喬嫁給了吳國的周瑜。這篇文章所說的主人公就是大喬,可惜天妒英才,孫策是英年早逝,年僅26歲就去世了,留下大喬她們妻兒寡母,可當時的大喬才20歲,那孫策的弟弟——孫權。他又是如何安排他20歲的嫂子大喬呢?孫策死在了仇家門客的手下,不久便不治身亡。大喬在孫策死後,也想隨他而去。
  • 孫策去世時,妻子大喬只有二十出頭,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的?
    孫策死前,由於其長子年齡還過於幼小,所以不得已之下只有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對於江東來說,孫策是江東政權的奠基人,在其父孫堅死後,孫策靠著從袁術借來的三千兵馬打江山,最終奠定了江東孫氏的根基,然而其還未來得及治理江東就死了,最終由孫權接手。平心而論,孫策死前並沒有看錯人,他傳位給孫權,孫權在這之後將江東帶向了巔峰,但是對於孫策他卻並沒有給予其應有的待遇。
  • 孫策死前,為何不把基業交給兒子,而是弟弟孫權?原因很簡單
    要知道,江東地盤,並非傳承自他們的父親孫堅,而是小霸王孫策自己打下來的。公元191年,孫堅陣亡之後,年僅十七歲的孫策,藉故從袁術手中討得兵馬,一路打下吳地,並在江東站穩了腳跟,這才有了後來的東吳。按理說,這一基業,只屬下他這一脈,只屬於他和他的後代,基本上沒有孫權什麼事。當然了,如果孫策沒有兒子的話,事情便會另當別論,例如司馬師與司馬昭。
  • 哥哥孫策去世後,孫權是怎麼樣對待他的嫂子大喬的?
    對於三國的歷史,相信大家對它還是比較熟悉的,大家都知道孫權在三國鼎立時期也是佔領一片區域稱王,在繼承了哥哥孫策打下來的江山之後,其實他有很大的壓力,因為他是一個人在戰鬥,並且還用守護著江山,但是他也是想要擴建自己的疆土,把自己的國家變得壯大
  • 孫策與孫權到底誰更強?
    建安五年,孫策狩獵遇刺,自知不久於人世,他叫來弟弟孫權,對孫權說道:「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意思很簡單:「打仗你不如我,用人我不如你!」但小縱認為,孫策說的這句話更多的是想給孫權貼貼金,畢竟當時的孫權年齡不大,且身無寸功,他怕跟他打天下的那些文臣武將們不服孫權,所以對孫權的能力表個態,樹立個權威印象。
  • 到底是誰殺害了三國小霸王孫策,孫策為什麼要把江東集團事業權力交給弟弟孫權?(企業家老闆必看)
    康熙皇帝認為這是劉備的權術,以此來約束諸葛亮;另外一個就是孫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兒子孫韶。孫權為什麼要這麼做?把兒子交給兒子孫韶為何不妥,而且周瑜太史慈等人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孫權知道孫策是什麼人,孫策臨死時這樣評價自己的弟弟: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過這樣一句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其實鳥之將死,其言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26歲孫策死後,他弟弟孫權繼位後,是如何處置20歲的嫂子大喬的?
    這一對姐妹花嫁給了吳國數一數二的人物,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嫁給了左江郎周瑜。今天主要來看一下大喬的命運。 而且孫策彌留之際交代大喬務必輔佐其弟弟孫權繼位,所以大喬忍住悲痛繼續生活下去。
  • 在孫策去世以後,孫權怎麼處置他的親人?
    孫策在去世的時候是二十六歲,大喬可能比他還要小几歲,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喬再嫁給其他人也是非常符合道理的。但是孫策畢竟是孫權的大哥,在孫權做了皇帝之後,還把他追諡為長沙桓王。有了這樣一個敏感的身份,就註定大喬不能像其他的女生一樣再嫁給其他人了。不過孫權對大喬應該是給了很多的關照,畢竟那個時候大喬除了是他大哥的世界之外,還是周瑜的大姨子,所以保他一生一世無憂,還是沒有問題的。
  • 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大喬的?帝王家族真的是太亂了
    孫權其實是江東軍閥孫堅的小兒子,他上面還有他的大哥孫策,當時孫堅帶著人馬從江東趕來參加18路諸侯的討董大軍,因為孫堅作戰勇猛,所以率先攻佔了長安還順便奪取了董卓的傳國玉璽,不料孫堅在回江東的時候,被人設下埋伏最終被亂箭射傷而死
  • 孫權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皇帝,無視傳位的哥哥孫策,是忘恩負義嗎
    雖然父親不在身邊,但十多歲的孫策就開始結交當地豪傑,行俠仗義,很有男子漢的劍膽雄心。同齡人周瑜就被孫策的少年意氣所折服,兩人成為好朋友。當地不少能人志士也對孫策豎起拇指。中平六年(189),孫堅討伐背叛東漢朝廷的董卓,成敗難料。這時候周瑜勸說孫策要保證安全,以防不測。孫策帶著母親、弟弟等搬遷到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孫策這麼一走,江淮一帶的不少名士也跟隨孫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