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孫堅、霸主孫策、帝王孫權

2021-02-13 向前看世界 向後看歷史

也許大家都應該清楚,江東的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威鎮四方,尤其是「江東猛虎」的孫堅;號稱「小霸王」的孫策;「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的孫權,哪個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提及這些人,人們大概往往會用一個「英雄」來形容,然而,簡簡單單的一個「英雄」顯然不足以包羅萬象,因為英雄畢竟不同於政治,不同於帝王,不同於權術。

三國這個時代可謂「英雄輩出」,這個說法我認為不太恰當,什麼樣的人是英雄?只有正義、無私、勇敢、有愛心的人才能稱作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而帶有大量功利目的的奪權鬥爭就不能稱其為英雄了。三國這個時代沒有對與錯,誰都是對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袁紹、呂布等等,不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走的嗎?你能說誰是正義的,誰是非正義的?所以,我得出結論,三國拼的不是英雄,而是權術,謀略。但是,在三國,仍然有許多人物有抱負,有理想,有追求,有正義感,這一類人我們姑且稱其為「英雄」,比如,東吳的孫堅就是其中一個。

1 孫堅(文臺)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孫堅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個。他早年參加過鎮壓黃巾起義的鬥爭,後來董卓專權,他又開始了徵伐董賊的戰爭。孫堅非常果敢善戰,所謂「溫酒斬華雄」的人並不是關羽,而是孫堅所率領的這支部隊。孫堅是抗擊董卓叛亂的中堅力量,他勇猛強悍,連續進擊,大破董卓軍,進入了洛陽城內。三國演義中重點突出了劉、關、張集團的作戰,而對孫堅的筆墨下的少了,實則不然,歷史上能否徹底擊破董卓,可以說決定權在於孫堅,孫堅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公元191年,孫堅受到袁術差遣進攻劉表,大破其將黃祖,兵圍襄陽,黃祖逃入峴山。此時的孫堅因為麻痺大意,驕傲粗心,莽撞追擊而遭到伏擊,兵敗身死。

歷史對孫堅有這樣的評價:「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

這個評價是比較中肯的,孫堅的確是「猛士」,作戰英勇,但比起曹操等人來,顯然是勇猛有餘,而智略不足。我認為孫堅是個可愛的「英雄」,他很懂得忠孝禮儀,很本分,很誠懇,若說他是亂臣賊子,恐怕不會恰當,他沒有做一個「壞人」的行為,當然也沒有這個頭腦。他是忠勇的代表,但不適合做皇帝,因為他的性格特徵和其能力決定了他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英雄,他絕對不會在政治上勾心鬥角,玩變權術。至於說他「匿璽背約」,《吳書》和《山陽公載記》確有記載,「堅入洛,掃除漢宗廟,祠以太牢。堅軍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氣,舉軍驚怪,莫有敢汲。堅令人入井,探得漢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方圜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初,黃門張讓等作亂,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者以投井中。」而陳壽和裴松之都沒有相關記載,這與事實不符。況且《吳書》和《山陽公載記》都不是正史,只能作為參考價值而已。孫堅是個沒有政治頭腦的人。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卻沒有佔南陽為己有,反被袁術做了南陽太守,糧草供應要依賴袁術;殺荊州刺史王睿,也不能控制荊州,反被劉表趁虛而入,結果孫堅不但要在不久以後再打荊州,而且到了最後關頭還是丟了性命。

總之,孫堅不是政治家,不是帝王,也不懂什麼權術,他可謂是一個草莽英雄,一個富有正義的「英雄」。

2 孫策(伯符)

孫堅其一生基本是在馬背上過的,他一生徵戰,但功敗垂成,似乎對於孫策以後的江東基業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那麼,這個在小說中英勇無敵,號稱「小霸王」的孫策,究竟算是什麼類型的人物呢?若比起西楚霸王項羽,孫策的確應該讓賢了,稱「小霸王」還是合乎情理的。他的武藝也算挺高了,但比之項羽,則稍遜一籌吧。孫策和其父親孫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性格,勇氣,威望等,但也有不少不同之處,其韜略見識略勝其父一籌。孫策好結交士大夫,善於用人,軍紀嚴明,先後攻佔吳(今江蘇蘇州)、會稽(今浙江紹興)等郡。後率軍攻廬江太守劉勳,得到袁術、劉勳殘部兩萬餘人,領廬江郡(今安徽廬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於是統一江南,為孫氏割據江東奠定了基礎。

孫策的一生是輝煌的,但也是有很多毛病的。他雖然平定江東,但人心惶惶,國家不安定,江東父老其實是不支持他的,因為他以前投靠了被人們視為賊子的袁術,所以並不受到歡迎。而且孫策好殺人,這就更不好了,一度造成了人才斷層和國家動蕩。當然,孫策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是非常明智的,他選擇了一個並不像自己的孫權,這個意義十分重大,為以後江東集團的強盛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孫策之死也是由於草率輕動而遭人暗算,時年27歲。

3 孫權(仲謀)

孫權父孫堅,兄孫策,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圍剿滅了黃祖。曹操南下伐吳,孫權果斷決定,與劉備聯合,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並破之。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關羽被帶到建業後,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220年,曹丕代漢。孫權宣稱東吳是魏國的附庸,曹丕授予孫權九賜。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火攻大破劉備。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226年,曹丕病逝。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229年,孫權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東吳政權正式成立。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臺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綜觀孫權的一生,與孫堅、孫策大有不同,孫權是個智者,是個謀略大師,英武果斷,膽略過人。曹操有詩評價:「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善變權術,精通政治,在處理與劉備關係的問題上表現的十分大度,十分精明。敗曹操、破關羽、退劉備,孫權是一個政治場上的「英雄」,而不是指實際意義上的。《三國志》對孫權的評價有這樣的話:「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客觀評價了這個風雲一時的吳國帝王,他到了晚年昏庸好殺,造成了吳國的混亂,這也是他的缺陷所在。

最後,總體一個結論是:孫堅——英雄,孫策——霸主,孫權——帝王。

我們用辛棄疾的一首詞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相關焦點

  • 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大喬的?帝王家族真的是太亂了
    孫權其實是江東軍閥孫堅的小兒子,他上面還有他的大哥孫策,當時孫堅帶著人馬從江東趕來參加18路諸侯的討董大軍,因為孫堅作戰勇猛,所以率先攻佔了長安還順便奪取了董卓的傳國玉璽,不料孫堅在回江東的時候,被人設下埋伏最終被亂箭射傷而死
  • 《孫策小傳:流星》第一節 英雄孫堅
    向讀者介紹孫策之父孫堅的英雄事跡及其性格缺陷導致的人生悲劇,與此同時,因父親孫堅意外去世,十七歲的孫策就此走上了歷史舞臺。苦難是人生的財富,它激勵著人們勇往直前。孟子曾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說,人要有所成,必先經歷苦難。
  • 孫權上位後,哥哥孫策的子孫結局如何?真的是自古帝王多無情?
    而孫策死後,東吳也發生了奇怪了一幕,出現了兄死弟繼的畫面。孫策孫權孫策、孫權是倆親兄弟,感情還算是不錯的,身為孫堅的兒子,兩人都是頗具才幹。當時孫堅去世後,孫家基本是陷入了分崩離析的狀態,往日榮光已然不在,而孫策也在袁術手下謀生路了。原本的孫策打算就這樣好好過了,跟著袁術建功立業,然而袁術處事不公,經常打壓孫策,引起了孫策的強烈不滿。
  • 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孫權?孫紹最終命運結局如何
    孫堅、孫策、孫權,但是其三人的承襲方式並不像中國古代的,父喪子承的關係。孫策與孫權本為兄弟,屬於不太正常的承接關係。若孫策膝下無子,在中國古代是有弟承其兄位的,但重要的是孫策膝下有子名為——孫邵。那麼,為什麼孫策為何不傳位給孫邵,而是傳為給孫權呢?而孫策是兄弟五人依次為:孫權、孫翊、孫匡、孫朗,為何就是孫權呢?孫紹最終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 曹操為什麼不把孫策當英雄?孫策自己說出了答案
    孫策有個兒子叫孫紹,出生時間不詳,但孫策死時只有26歲,想必孫紹才幾歲,孫吳正在創業的關鍵時期,不能讓一個小孩接班,所以接班人只能在孫策的兄弟中去找。孫策是孫堅的長子,下面有4個弟弟,孫權是他的二弟,除此之外還有孫翊、孫匡、孫朗,孫權18歲,孫匡、孫朗年齡稍小,但孫翊已經16歲了,史書上說孫翊「性似策」,張昭等人認為孫策「當以兵屬」之,但孫策最後把印綬交給了孫權,眾人都感到吃驚。
  • 到底是誰殺害了三國小霸王孫策,孫策為什麼要把江東集團事業權力交給弟弟孫權?(企業家老闆必看)
    三國第一霸主非孫策莫屬,和他相比,劉備太虛偽,曹操太奸詐,孫權不能容人;和他相比,董卓太殘忍,袁紹太無能
  • 三國時期,除了孫堅、孫策、孫權父子外,還出現了以下不為人知的重要孫氏人物,也將影響著東吳文化的走向
    後孫鐘的兒子孫堅、長孫孫策在江東奠定了基業,孫子孫權、曾孫孫亮、孫休和玄孫孫皓成為雄據一方的東吳皇帝。孫羌東漢末年人,字聖壹,又字聖臺,東吳武烈皇帝孫堅之兄。孫羌與妻子皆早亡,二子孫賁字伯陽,孫輔字國儀,後為東吳將領。孫韶(188年-241年),字公禮,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將領。
  • 小霸王孫策有何不及孫權之處?
    作為孫堅事業的繼承者、發揚光大者,孫家老大老二都有其過人之處,都曾被人羨慕、為人稱道。
  •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所謂亂世出英雄,不少英雄豪傑在紛亂中想方設法要瓜分這早已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其中脫穎而出的就有孫策、孫權兩兄弟。孫策和孫權兩兄弟齊心協力,四處徵戰,勇猛無敵,成為了後世「東吳」政權的奠基者。孫策建立基業之時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二十多歲的他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軍隊後變得越發成熟,他的管理有方使軍隊比起以前更加的紀律嚴明。
  • 孫堅和孫策打仗都很厲害,為什麼「孫十萬」打仗卻總是輸?
    老爸孫堅就不用說了,堪稱那個時候的絕代猛人,在西涼的時候就敢和董卓對著幹,董卓對西涼韓遂、邊章的戰役是屢戰屢敗,孫堅不一樣,打一仗贏一仗,而這也給後來的董卓留下了心理陰影,討董聯盟之時諸侯聯軍不敢存進一步,只有「長沙之虎」孫堅率領自己的本部人馬浴血奮戰甚至斬殺了董卓的前鋒,董卓被他打的都怕了;而兒子孫策也繼承了他的優良傳統,年僅20餘歲,就靠著從袁術這借來的三千兵馬愣是一刀一刀打出個
  • 歷史上孫策死後,孫權如何安置美貌的嫂子大喬?很多人不敢相信!
    歷史上孫策死後,孫權如何安置美貌的嫂子大喬?很多人不敢相信!孫策是江東孫吳政權的絕對奠基者,但也是三國歷史上最悲情的英雄之一。孫策十六歲時,討伐董卓期間屢立戰功的父親孫堅,就被權術所玩弄,死於黃祖之手。
  • 孫策傳位給弟弟孫權,孫權後來是怎樣對待孫策的子女的?
    孫策臨死前,孫策傳位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不僅如此,他還朝廷加封給自己的爵位(吳候)一併傳給了弟弟孫權。孫策雖然26歲就英年早逝了,但孫策並非無子嗣,他和妻子大喬育有一子孫紹。江東的基業並非風吹來的,是孫堅和孫策這些年辛苦打拼下來的,然而孫策卻並未讓兒子繼承這一切,他選擇的是弟弟孫權!孫策不僅是事業,乃至朝廷封給自己的爵位也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孫權,在孫策過世之後,孫權又是怎麼對待孫策的後代的呢?
  • 性格即命運:孫堅孫策的魯莽輕率導致英年早逝,功業成夢
    孫權稱帝以後,追諡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孫堅墓地位於蘇州南門外青暘地,墓曰「高陵」,宋代時曾為人盜發。詩人楊舜韶作詩云:「闔廬城邊荒古丘,昔誰葬者孫豫州。久無行客為下馬,時有牧童來放牛。」 如果孫堅沒有早死,憑藉他的勇武,恐怕早就在江東建立一番基業了,甚至可以在袁術稱帝的時候和群雄討伐,再佔據淮南,成為一方霸主。只可惜,自負輕敵、膽大妄為害死了他。
  • 孫權比孫策更有能力嗎?
    東吳早期能夠發展起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裡面孫氏兄弟孫策和孫權是絕對的關鍵人物,缺一不可。孫策死後只能把政權交給孫權,而當時孫權還很小,如果孫權是想劉禪那樣的人估計東吳早就滅亡了。三國時期,諸侯爭霸,國家分為三個部分。一面是曹操帶領的魏國,一面是劉備治下的的蜀國,另一個就是孫權統治的吳國了。提起孫權,我們就先從他的父親說起。他的父親是東漢末年的著名將領孫堅。
  • 孫權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皇帝,無視傳位的哥哥孫策,是忘恩負義嗎
    孫權,就因為在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帝,而「無視」讓位給自己的兄長孫策,常常為人詬病。孫權真的無視孫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嗎?東漢末年,朝政飄搖跌宕,起義大火蔓延。各路豪傑紛紛嶄露頭角,赤膊上陣。陷入泥潭的東漢政局更是失序混亂。在茫茫的起義橫流中,人才輩出的江東湧現出一支氣勢不凡的隊伍。它的首領不是朝廷命官,也不是名門貴族。
  • 孫策將孫權扶上位,後代的下場卻很慘
    有這麼一對兄弟,成了業內的一股清流,兄弟情深,他們就是孫堅的兩兒子,孫策和孫權。一直以來挺佩服小霸王孫策的胸懷和格局,在他遇刺後,拼盡最後一口氣將江東領導人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但哈叔覺得孫權是有負於哥哥孫策的,且聽我慢慢說來。
  • 哥哥孫策死後,弟弟孫權是如何對待貌美如花的嫂子大喬的?
    孫策要是知道孫權這樣對嫂子,怕是能氣活過來。長兄如父,何況當年父親孫堅去世的時候,孫權才僅僅10歲而已,此年孫策17歲,此後照顧和撫養弟弟的重擔自然落在了孫策身上,此後兄長孫策照顧培養弟弟孫權8年,也算是在臨終前成功替父親完成了將弟弟培養成人的人生使命。
  • 如果孫策沒有早死,他和兄弟孫權,誰能立足江東?
    建立吳國的孫氏本是浙東地區一個地位一般的豪族,孫堅以吳郡司馬的身份在募兵平定會稽許生起義中發跡。黃巾起義爆發後,孫堅大顯身手,最終獲長沙郡太守一職。在群雄討伐董卓的過程中,孫堅積極響應,投入袁術門下。在袁術進攻劉表時,孫堅被黃祖部下射死。孫堅死後,他的大兒子孫策繼承了他的勢力。孫策在孫堅出徵時,在江淮之間結交名流,如周瑜等人。
  • 孫策是如何崛起江東的?為什麼孫權建國後沒有追封孫策為帝?
    在那裡,慣好結交名流的孫策屢次拜訪廣陵人張紘,希望能得到他的指點。他們兩人進行了一段對話,對孫策日後經營江東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簡短來說,就是孫策打算向袁術求取孫堅的部眾,然後帶領他們返回丹陽聯合舅舅吳景割據江東。張紘經不住孫策的死纏爛打,告訴他江東的確是用武之地。孫策聽完很高興,將家人託付給張紘後便起身西行至壽春拜見了袁術,希望能得到父親的「餘兵」。
  • 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兄長的「嬌妻」大喬的?有三種可能性!
    孫策和周瑜碰巧看到了喬公一對美貌天仙的女兒大喬和小喬,要知道自古以來就有美女愛英雄,英雄愛美女的說法,因此順理成章的,孫策就把大喬作為自己的小妾了,小喬就給了周瑜作為小妾,而這樣的兄弟感情,也讓周瑜頗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