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以不足2萬的兵力對戰袁紹10餘萬的兵力,最後曹操卻反敗為勝,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官渡之戰之所以會勝利,這裡面有幾個人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們分別是荀彧,許攸,劉曄,是這三個人幫曹操扭轉了局面,我們現在重點要說的是這三個人中的其中一個,許攸。
許攸本是袁紹的謀士,許攸之所以會叛變袁紹轉頭曹操,源於袁紹和曹操兩軍僵持不下之時,作為謀士的許攸也是急火攻心,於是他就心急火燎的向主公袁紹獻計策,讓袁紹從另外的道路偷襲許昌,將曹操手中的王牌漢獻帝接走,斷了曹操的後路,這麼一來,曹操就會瞬間失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絕對優勢。
然後再反過來調頭和曹操對打,時間一長,曹操必定會因糧草不濟而投降,不知為什麼這麼一條看似天衣無縫的絕妙好計,袁紹卻沒有採用。袁紹的做法讓許攸憤恨不已。但是這也不至於他背叛袁袁紹啊。 許攸之所以背叛袁紹,那是因為許攸的一家老小被袁紹收押當了人質。
《三國志》記載:審配許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紹。
許攸的家人被袁紹收押,再加上以前的種種。讓許攸對袁紹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於是轉投曹操。 許攸的家人被收押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曹操聽說許攸要來,高興的手舞足蹈,沒來的急穿鞋,赤腳跑出去迎接。曹操是一個愛才之人,他恨不得周圍所有的聰明人都為自己所用,那時候曹操正是用人之際,許攸要來他高興的不能自己。
許攸投靠了曹操之後,馬上就告訴新主人曹操說,他之前告訴袁紹偷襲許昌之計,沒有被袁紹採納,曹操聽完,頓時對許有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這是一條釜底抽薪的絕妙好計,袁紹幸虧沒有用,否則自己將一敗塗地。
曹操虔誠的向許攸討教徵討袁紹的方法,許攸建議曹操想辦法燒掉袁紹的糧草,這樣袁紹支撐不了幾天必敗無疑。曹操聽完許攸的計策也是拍手稱快,然後火速命令下人,偽裝成袁軍去燒掉袁紹的糧草,結果袁紹的糧草真的就變成了灰燼 。於是,曹操乘勝追擊,一舉擊敗袁紹的10萬大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最後勝利。 官渡之戰大獲全勝以後,許優就開始以功臣自居,居功自傲。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對所有人都狂妄無理。
有一天許又在城門外碰到了許褚,他先是在許褚面前自我炫耀一番,說官渡之戰完全就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要是沒有他官渡之戰不可能勝利。許褚聽後,立即反駁他,誰知道這時候得意忘形的許攸竟然勃然大怒,並且大罵許褚不識抬舉,徐褚不吃他這一套,於是拔劍將其殺死。 許褚殺了許攸之後,戰戰兢兢的來到曹操面前,他本以為曹操會重罰於他,因為他知道曹操是個愛才之人,殺了他的一個謀臣,罪過有點大。
但是讓許褚感到意外的是,曹操並沒有過多的責怪於他,起碼沒殺他的頭,從這點看出許優早已經得罪曹操,官渡之戰以後,許攸居功自傲,竟然在私下裡多次喊曹操小名「曹阿瞞」這樣曹操很不爽。
許攸這麼做,曹操覺得許攸明顯就是看不起他。 許攸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荀彧比他厲害,但是在曹操面前還不是戰戰兢兢,許攸情商有點低,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太高調了他的去世,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