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第一任掌門人突然離世,沒有安排,沒有遺囑,令一家蒸蒸日上的家族企業陷入慘烈的爭權宮鬥。2020年5月31日,第二次掌門人的突然離世,卻讓這場家族爭權內鬥出現了戲劇性反轉。
2020年6月1日,大亞聖象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陳曉龍因突發疾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5月31日不幸逝世。陳氏兩兄弟焦灼的實控權紛爭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落下了帷幕,不免令人唏噓。
但這一發展超40年曆程的「商業帝國」將如何擺脫此前「內耗」帶來的債務逾期風波呢?讓我們回顧一下這件事的始末。
創始人意外離世,三年後家族內鬥掀起「腥風血雨」
如果2015年4月28日上午,陳興康沒有意外摔傷身亡,大亞集團或許就沒有今天的煩惱。
陳興康一手締造的大亞「帝國」,經3次創業、數度變革,發展成為包括家居、包裝、汽配和轉型產業四大業務板塊的民企巨鱷,大亞集團還是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其間,陳興康還於1999年將集團旗下子公司江蘇大亞新型包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現「大亞聖象」)送上A股。
2015年,年近古稀的陳興康,仍掌控著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大權,也似乎沒有考慮過接班人和家族財產繼承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在世之時,陳興康個人直接持有意博瑞特51%股權和卓睿投資100%股權,兩家公司分別持有大亞集團63%和18.87%股權。大亞集團為大亞聖象控股股東,陳興康就此實現對大亞集團及上市公司的控制。
此外,陳興康和遺孀戴品哎育有一女二子,分別為陳巧玲、陳建軍和陳曉龍。但其生前並未給妻兒分配任何股份,甚至沒有安排子女在公司擔任重要職務。幼子陳曉龍在大亞集團的最高職務為財務總監助理,長女陳巧玲和長子陳建軍從未參與家族企業管理。
▲陳建軍與陳曉龍(左)兩兄弟,圖片來自網絡。
由於去世太突然,陳興康並未就遺產分配、集團接班等重大問題留下遺囑,這為家族後來的內鬥留下禍根。
陳興康去世後,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其妻戴品哎繼承其遺產的50%,剩餘50%由戴品哎與一女二子平均分配。最終,戴品哎持有意博瑞特和卓睿投資31.875%、62.5%股權,3個子女平均持有兩家公司6.375%、12.5%股權。
另外,上述四位創始人親屬還於2015年8月籤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共同成為大亞集團、大亞聖象的實際控制人。若四方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則由戴品哎按照其意見決策並執行。
至於接替陳興康的人選,彼時有傳言稱,陳氏家族成員之間約定,由陳建軍、陳曉龍兄弟二人「輪流坐莊」,三年輪換一次,但這一傳言並未得到陳家人證實。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7月,陳曉龍率先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任期三年。同年9月,又當選大亞聖象董事長。在其掌舵期間,大亞聖象形成了當前純木業格局,營收規模雖有所波動,但歸母淨利潤從2015年的3.18億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7.25億元。
如果傳聞的家族「三年之約」屬實,那麼2018年7月,當是陳建軍走馬上任之時。而2017年5月,陳建軍當選大亞聖象董事,似乎是在為兄弟之間的輪值做準備。
然而,看似平靜的局面之下驟起波瀾。
兄弟矛盾公開化,母親「關鍵一票」投給長子
2018年7月,大亞聖象突發公告稱,解除陳建軍上市公司董事等職務,並推薦吳文新為新任董事,理由系「防止公司出現家族企業的詬病」。陳曉龍大權在握,在董事會上投出反對票的陳建軍未能改變這一人事調整。
至此,陳氏兄弟矛盾公開化,而此時,母親戴品哎把「關鍵一票」投給了陳建軍。同時,戴品哎將其持有的意博瑞特31.525%股權和卓睿投資54.5%股權轉讓給陳建軍。至此,陳建軍持有的兩家公司股權升至37.9%和67%,實際成為大亞集團控股股東。
▲戴品哎股權轉讓前後,陳氏兄弟持股情況。
但股權的轉讓未能順利推進權力的交接,兄弟二人仍交戰不絕。2018年8月2日和27日,意博瑞特、卓睿投資分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委派陳建軍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兼經理,並同時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時指出,因陳曉龍拒絕移交公司證照、公章印鑑、財務帳冊等公司財物,兩家公司已向丹陽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019年4月17日,卓睿投資又發布決議,撤回對陳曉龍大亞集團董事長的任職委派,改為委派陳建軍出任大亞集團董事長,並宣布實施臨時特別措施,期間一切需審批事項需報送陳建軍籤字。
但陳曉龍並未服從,隔天2019年4月18日便通過其掌控下的大亞集團發出紅頭文件,宣布卓睿投資委派董事長以及頒布的臨時管理措施均無效。此外,關於移交公司證照等事宜也未執行。
你來我往之下,「兄弟反目」已經演變成對簿公堂,紛爭也從公開互懟延伸到法庭之上。
2019年7月23日,江蘇省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裁定意博瑞特於2018年8月2日作出的股東會決議有效。3天後,江蘇省丹陽市人民法院做出裁定,要求陳曉龍返還意博瑞特公司證照及印章。
企查查信息顯示,受此影響,大亞集團法定代表人已於2019年8月10日由陳曉龍變更為陳建軍,並由陳建軍出任集團董事長、總經理。但陳曉龍仍是大亞聖象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董事。
據報導,針對這起控制權紛爭,雙方發起了一系列訴訟,除上述鎮江中院終審判決外,還有一些尚未結案,處於二審程序中。陳氏家族的紛爭愈演愈烈。
股權質押率達91.65%,債務違約風險加大
2019年8月15日,大亞聖象發公告稱,大亞集團為江蘇晶工工具有限公司在招行南京分行貸款本金1900萬元及相應利息提供連帶擔保責任,因被擔保人無力償還,大亞集團持有的大亞聖象700萬股份,被強制執行司法凍結。
截止公告日,大亞集團累計被司法凍結的股份數量由2019年7月27日公告的263.36萬股升至963.36萬股。此外,大亞聖象2.33億股被質押,質押率達91.65%。
2019年8月27日,大亞聖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000910.SZ,以下簡稱大亞聖象)發布2019半年度報,上半年營收30.83億元,同比下滑2.45%,為近三年來首次負增長;而1.97億元的歸母淨利潤雖同比增長9.57%,但增速較去年同期減少18.97%。這個數據並不令人意外。
股份遭凍結背後,大亞集團及旗下子公司面臨資金壓力。3.69億元銀行借款逾期未能及時。7筆借款逾期中,有5筆出現在2019年大亞家族內鬥最激烈的時候。除此以外,招商銀行鎮江分行向大亞集團連發三道《提前還款通知書(擔保書)》,要求立即履行擔保責任,歸還借款人所欠全部貸款本息及相關費用,涉及金額超過1.5億元。
在二級市場上,大亞聖象的表現也非常差。自2018年1月以來,公司股價從最高的26.30元一路下跌至10元以下,截至6月1日記者發稿,股價15.80,比上一個交易日上漲10.38%,不知是否與如今兄弟紛爭塵埃落定的新聞有關。但其市值從最高的127.71億元縮水至6月1日的87.37億元,仍然是縮水40億元。而此前遺留的債務「黑洞」問題該如何解決,記者仍未看到相關說明。
繼承問題在中國家族企業中普遍存在
現如今,中國的家族企業已經佔全部私企85%左右。據普華永道發布的2018年全球家族企業調研中國報告《價值觀和理念打造中國家族企業競爭優勢》顯示,在2018年的調查中,僅有21%的內地家族企業表示目前有制定繼任計劃,而2016年的相關比例為35%;這一比例也低於香港43%以及全球49%的平均值。
為何內地家族企業並不傾向於制定繼任計劃,普華永道中國中區私人財富服務主管合伙人王蕾分析稱:「第一代企業主對所創立企業的情結或許是他們不願意放手的部分原因。但另一方面,第二代繼承人對職業有著新的想法。相比其可能將要繼承的家族企業,更多人將視角轉向更熱門及新興的行業,比如銀行、投資和科技行業。」
從個人履歷來看,大亞集團長女陳巧玲一直在當地銀行工作,從未參與家族企業管理;長子陳建軍長期任職當地機關,沒有管理過企業;幼子陳曉龍在大亞集團的最高職務為財務總監助理,也未進入過權利核心。這也正是說明了,大亞集團中確實存在著一代和二代的磨合問題。
而這樣的磨合問題在內地的家族企業之中也經常出現。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之女宗馥莉,就曾明確表示不希望接手父親打下的江山。
那麼,家族企業面對繼承難題,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家族內部矛盾,避免出現繼承糾紛呢?對此,北京維京律師事務所楊林峰律師表示,有三種方法可以有效地規避股權繼承糾紛。
首先,家族企業的繼承問題更多是商業問題或者是社會問題,當然也包含了法律政策。比較可行的方法是提前制定家族企業繼承規劃,確定和培養家族企業實際經營繼承人,讓該實際經營繼承人逐步獲得其他股權繼承人的認同。對於家族企業而言,讓下一代參與業務非常重要。這種方法也可以有效解決一代、二代之間的磨合問題。
其次,家族信託的方式也可以對家族企業進行集中管理,但是目前受限於相關政策法規的不完善以及相關信託人才的缺乏、相關信託市場的認可度和規範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第三,通過同股不同權的方法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國公司法規定同股必須同權,但目前有一些國外公司,以及在外國(地區)上市的國內公司,實行AB股制度,即將公司股票分高、低兩種投票權,高投票權的股票每股具有2至10票的投票權,稱為B類股,主要由管理層持有;低投票權由一般股東持有,1股只有1票甚至沒有投票權,稱為A類股。實行投票權與財產受益權分開的方法,使得管理層可以持有少量股權但擁有大量投票權的方法來控制公司的實際運營。
總之,雖然繼承難題普遍存在於國內家族企業之中,但也並不是無法解決。企業家們想要自己的子女順利繼承家業,還是需要提前規劃好企業的繼承規劃,讓下一代實際參加到公司運營之中,一些公司還可以通過家族信託、AB股的形式有效規避家族繼承難題。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ID:jiazuqiyezazhi)
本文資料來源:綜合其他媒體報導
點擊大圖 | 235個億!A股"最貴離婚":B肝"疫苗之王"刷屏!網友:又玩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