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留不下餓了麼CTO

2021-02-08 虎嗅APP

出品 | 虎嗅大商業組

作者 | 李玲

9月7日,媒體曝出前餓了麼CTO張雪峰已從阿里巴巴離職,在9月第一周完成交接並走完流程。

 

在離職前的這近半年,張雪峰隨著阿里對本地生活的調整,崗位幾經變化。

 

2020年1月起,張雪峰在阿里內部的職位已調整為本地生活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6月,張雪峰以餓了麼首席技術官身份為餓了麼100%上雲站臺;8月又被調任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公司CEO助理。

 

對於離職一事,張雪峰9月7日向雷帝觸網表示,「今後更多會陪伴家人,做點自己喜歡而過去一直沒法抽時間做的事。」語言間沒有任何不滿也沒有保留一絲期待。

 

事實上,除餓了麼四名創始人汪淵、鄧燁、張旭豪與康嘉外,張雪峰可以說是對餓了麼影響最大的一位高管。

 

2015年春節,張雪峰正式加入餓了麼。在此之前,餓了麼的技術團隊只有70名,張雪峰則是攜程國際事業部的CTO。為了從攜程把張雪峰挖過來,餓了麼聯創汪淵主動把CTO的崗位讓出,張雪峰在擔任汪淵的私人技術顧問不久後正式接棒餓了麼CTO。

 

張雪峰微軟技術出身,從微軟離職後有過短暫的創業經歷。當時他跟著前領導做教育,但在線下發展勢頭不錯的教育,線上化卻並不成功,他的創業嘗試也就戛然而止。

 

在《張旭豪的彪悍與精明 獨家揭秘餓了麼8年45億美元》中,張雪峰透露之所以決定加入餓了麼,是覺得張旭豪和王興相似,在補貼大戰下,仍然保持著對技術的大力投入。對一個創業處於快速上升階段的創業公司來說,技術不僅維繫著平臺的穩定,也直接影響著用戶的服務體驗。張雪峰對技術的重視,是來自於職業素養的探底。

 

在張雪峰加入餓了麼一年後,技術團隊迅速擴張至接近1000人,訂單量也得到突飛猛進。雲棲社區博客裡一篇關於張雪峰的文章中介紹,這一階段,餓了麼日訂單從幾十萬增長到100萬,又從100萬增長到300萬。

 

張雪峰不僅是餓了麼訂單增長的見證者,也是一手打造了餓了麼巨量訂單承接能力底層架構的功臣。

 

2016年5月餓貨節,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讓餓了麼的技術短板暴露:當口碑外賣、淘寶、支付寶三方流量同時湧進餓了麼,餓了麼峰值高達每秒1.5萬筆,系統瞬間被擠爆,張雪峰只能臨時限流。儘管如此,餓了麼當天訂單仍突破了500萬。

 

彼時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市佔率相當(都約為40%),雙方仍在激烈「纏鬥」,百度外賣也在加碼爭搶市場。一方的系統故障,意味著將訂單拱手相讓於另一方。

 

維繫峰值的穩定性,是發展和用戶體驗的雙重要求。但問題在於,峰值過後,訂單量回歸常態。

 

當時的系統資源承接不了頂峰需求,但如果按照峰值補充系統資源,則除中午、晚間的點餐高峰,資源會被閒置,利用率低也不太划算。張雪峰於是將部分數據上雲——IDC+雲,在促銷、特殊氣候、或點餐旺季時切換到雲,用雲承接大部分流量。

 

高峰穩定性問題解決後,餓了麼開始攻打白領市場,單量不久突破千萬。

 

「今天,餓了麼訂單量僅次於淘寶和滴滴,與美團不相上下。餓了麼這隻耀眼的獨角獸背後,是肩負巨大壓力的張雪峰及其技術團隊。」

 

不可否認的是,餓了麼曾經是一家獨立且極具想像力的創業公司,而張雪峰幾乎見證了其狼性競爭力下的全部高光時刻。這背後的堅守,很大程度上與張雪峰為餓了麼的投入程度相關。

 

2016年,餓了麼開始布局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等創新技術,張雪峰則成為具體的操盤手。當年年底,張雪峰從矽谷挖了數位技術大牛,分別以副總裁、高級總監等高管身份加入,負責餓了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核心基礎設施、模型算法策略等關鍵技術團隊。

 

在技術和人才的加持下,餓了麼市場份額不斷上升。2016年,餓了麼的外賣市場佔有率達36.4%位居第一,美團外賣以30.1%的市場份額居於第二,百度外賣佔比21.8%為第三。

 

轉折發生在2017年。彼時餓了麼開始被反超,市場份額出現明顯下滑,上半年交易份額比美團少了10個百分點。2018年4月,餓了麼被阿里以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5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事情似乎迎來了轉機。

 

但在阿里對本地生活的資源注入下,餓了麼的市場份額不升反降。2018年上半年,餓了麼交易額被美團甩遠了23個百分點。

 

彼時,阿里本地生活公司總裁王磊立下Flag,餓了麼的目標是至少佔據50%的市場份額。但在2019年之後,王磊帶隊的阿里本地生活,開始避市場份額不談。而據Trustdata最新數據,2020 年第一季度,餓了麼加上星選共計拿下近31%交易份額,美團外賣則達到了67.3%,比餓了麼高出36個百分點。

 

被阿里收購之後,餓了麼後續的戰略制定與宣布,很少再出現張雪峰這樣原始團隊高管的身影。而據財經塗鴉報導,本地生活技術的主導權給到了王磊極為看重的一員大將前口碑CTO李楊東。

 

頗為諷刺的是,餓了麼原高管團隊相繼退出,團隊決策權不斷集中在阿里系高管手中,餓了麼的市場份額卻只退不進。

 

6月19日,餓了麼宣布旗下所有業務系統、資料庫設施等均已遷移至阿里雲,上雲後高峰期餓了麼可以支持1億人同時在線點單。

 

當時,張雪峰最後一次以餓了麼首席技術官的身份發聲。他稱,餓了麼上雲從今年年初開始啟動,2個月就完成了遷移工程,藉助阿里雲的AI算力和技術,騎手可以得到動態的最優路線,外賣能最快時間送達。「這對餓了麼的技術進步是又一個關鍵的裡程碑。」

這個裡程碑代表著餓了麼與阿里的加速融合,但對他而言,也意味著餓了麼與原始團隊的徹底剝離,不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的。

參考資料:

獨家|前餓了麼CTO張雪峰日前已從阿里離職,任本地生活CEO助理僅1個月

張旭豪的彪悍與精明 獨家揭秘餓了麼8年45億美元

餓了麼四次技術進化的曲折路,記訪談張雪峰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


相關焦點

  • 【獨家】餓了麼祭出「王牌」阿里 投資人側面證實
    前有李彥宏200億元砸糯米,後有「新美大」來勢洶洶,阿里在拉攏餓了麼的同時,還在以300元一家店的價格為「新口碑」補充糧草,未來傍上阿里大腿的餓了麼將如何與新口碑相處?阿里巴巴打折甩賣所持美團約7%的股份,並將退出「新美大」新一輪融資的消息還未平息,今天(11月23日)下午,阿里將15億美金投資餓了麼的消息霸屏各大網站。傳聞稱,「阿里巴巴內部已經敲定投資餓了麼,將花約15億美金持有餓了麼30%的股份,此次投資之後,阿里巴巴將成為餓了麼的第一大股東。同時,餓了麼的估值達到了49億美金。」
  • 阿里帝國【餓了麼】估計攤上事了~【天道昭昭】
    圖中其它無需多講,需要說明一下的是,我翻了一下訴訟情況,基本上【餓了麼】都是被告!這個很有意思,不禁問一句:為什麼被告都是【餓了麼】?二、阿里與赤壁之戰阿里怎麼會跟赤壁之戰搭上關係了?如果不是大數據,誰會知道【餓了麼】有這麼多的訴訟,並且絕大部分都是被告,連騎手都不放過,大家想想,得有多麼的惡劣!訴訟過程中絕對是力量懸殊,還好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個問題需要大家考慮的是,一個個騎手,走上訴訟之路是多麼無奈的事情呀。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國外(西方)資本控股的網際網路巨頭離S不遠了。
  • 阿里系的餓了麼確實幹不過騰訊系的美團
    在如今的快節奏生活下,點外賣已經成為了許多人日常生活的常用操作,而隨著這個行業應運而生的各類外賣APP也為數不少,經過幾輪激烈的廝殺後,如今的外賣點餐市場還能笑傲江湖的也就只剩下騰訊系的美團和阿里系的餓了麼。 美團的市場佔有率長期佔據著第一,而餓了麼的市場佔有率從最開始的緊隨其後,變成現在越拉越遠。
  • 美團外賣,真的被餓了麼反超了?
    近日,餓了麼又宣布已入駐近1000所高校食堂。 相比之下,面對餓了麼來勢洶洶的進攻,美團似乎並無意迎戰。8月底,美團曾推出「百億飯補」,但活動持續了5天就宣布停止。今年,美團將社區團購定為一級戰略項目,承擔美團下一個營收增長點。 專注於新業務的美團真的在外賣業務上被餓了麼反超了嗎?餓了麼野心勃勃的進攻之下,外賣戰場的實際格局是否會發生動搖?
  • 餓了麼阿里影業推「影院甜品外賣...
    阿里影業近期聯合餓了麼,推出了「影院賣品外送」業務,通過餓了麼平臺,為影院的賣品提供線上售賣的渠道,以幫助影院降低賣品庫存、緩解資金壓力。受疫情影響,全國影院自春節檔以來停工,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 月活被餓了麼反超,美團外賣怎麼了?
    在以上舉措之外,餓了麼還抓住了阿里大生態的巨大勢能。餓了麼加入阿里後,一直在努力融入阿里大生態。當前,餓了麼不僅在用戶和流量方面與阿里大生態完成了融合打通,其產品技術等基礎設施也都上了阿里雲。今年雙十一,已經走過與阿里巴巴融合蓄勢期的餓了麼就開始借力合作品牌(如星巴克、麥當勞、百威等)勢能,阿里生態勢能(淘寶、支付寶、高德等),展開了對美團的反攻。
  • 餓了麼份額不升反降?巨頭的焦慮,一線騎手「拼命」也扛不起
    繼美團騎手被困之後,餓了麼騎手「死」在系統裡。最近,外賣小哥在送外賣途中猝死,僅得2000元「人道主義賠償」的討論還沒完,又出現「自焚討薪」事件,餓了麼再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不難看出,騎手爭分奪秒背後,是外賣行業激烈競爭的直觀表現,他們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平臺爭奪市場的決心。
  • 本地生活大戰即將爆發,餓了麼獨立蜂鳥即配
    記得2018年2月26日那天,外界聽聞阿里集團即將整體收購餓了麼的時候,各方就高度認為餓了麼的即時配送業務蜂鳥,將是不亞於餓了麼主體業務的另一個寶貴資產。對於阿里系在本地即時生活業務上的協同補充效應,怎麼估量都不為過。畢竟,這屬於阿里在彼時欠缺的重要資產。蜂鳥即配可能要獨立發展的聲音,在那時候就為業界有所討論。雖然,菜鳥網絡後來入股了另一個本地即時配送品牌點我達。
  • 被阿里巴巴收購一年之後,餓了麼旗下的「蜂鳥」配送單飛了
    被阿里收購一年多後,蜂鳥配送終於「單飛」。為何「單飛」「蜂鳥融入阿里經濟體的一年多,本地即時配送體系已經成為阿里新零售的關鍵基礎設施之一。」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表示。在被阿里收購前,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就稱「配送是餓了麼的核心價值之一」。
  • 餓了麼「百億補貼」再升級,能否從美團手中奪回外賣失地?
    知名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表示,在從餓了麼成立到被阿里併購的第一個階段,雖然餓了麼佔據了先發優勢,但由於在技術、融資、管理、運營等方面不如美團,所以被後來者美團反超。而在被阿里併購後的第二階段,雖然餓了麼獲得了阿里的支持,但由於是職業經理人管理,依然難敵由創始團隊管理的美團。不過,餓了麼背後的阿里依然沒有放棄,且似乎下了更大的決心,試圖重塑外賣格局。
  • 人間煙火餓了麼,萬能藍騎士王一博
    大媽說,自己走遍大飯店、甚至米其林餐廳都找不著的美味小吃,這位小哥眨眼就送到手;大廚子說,自己每天做飯要用到的魚兒,小哥新鮮送到的時候還活蹦亂跳。至於雞蛋,簡直新鮮熱辣像剛下的一樣。隔壁大叔孩子做作業燈壞了,正在發愁之際,小哥一個健步竟然已經將新燈泡送到手裡;樓上漂亮的小姐姐也告訴大家,上次街道遭水淹,自己一個人在家飯都吃不上,這位小哥竟然連夜划水送來溫暖美食呢。
  • 連接萬物的餓了麼,造了美團吃不到的身邊經濟蛋糕
    進入阿里系後,餓了麼曾一度執著於和美團的競爭,但如果雙方始終在餐飲外賣層面競爭,行業內捲化是必然的結果。因此,餓了麼很快就開始重新思考,讓戰略出發點回歸到客戶價值本身。餐飲外賣看上去是在限定的時間內把一份貨物從一個地點送到另外一個地點,但其在本質上代表著實體經濟和消費者的連接,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 餓了麼已經可以開始買口紅了?
    6月2日,韓國美妝品牌Innisfree悅詩風吟正式入駐餓了麼,成為首個以品牌店形式上線外賣平臺的美妝品牌,首批引進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多個城市在內的近200家品牌門店,後續所有門店亦將全量接入。與點外賣的流程一樣,消費者在餓了麼付款後,可以自行選擇去線下門店提貨,或是在家享受1小時達快捷配送服務。
  • 餓了麼騎手跑三月可全款買房?貧困縣騎手薪資不輸白領,鶴崗單王月...
    來源:新浪港股4月21日消息,今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對外發布了一份《2020餓了麼藍騎士調研報告》。該報告提及,在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人們有了新的工作機會。一些貧困縣騎手的薪資已不輸城市白領,平均月薪逾5800元,鶴崗的單王跑單三個月可全款買套房。阿里表態稱2020年計劃為100個貧困縣提供超2萬個騎手就業機會。根據這份報告,目前餓了麼騎手的平均年齡為31歲,其中90後佔比約為47%,95後新增註冊騎手同比增長1.3倍。此外,大學生騎手整體佔比接近2成。
  • 把餓了麼賣給馬雲,轉手套現665億的外賣小哥張旭豪,現狀如何?
    如今市面上的兩大外賣平臺分別是美團和餓了麼,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初把餓了麼賣給馬雲,轉手套現665億的外賣小哥張旭豪,現狀如何?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餓了麼是阿里旗下的一個業務,其實之前它並不屬於阿里。創辦餓了麼的小夥子叫做張旭豪,張旭豪1985年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父母都是做生意的。
  • 迪卡儂、新華書店上線餓了麼,大牌零售商都在「上天入地」
    比如網紅奶茶品牌「奈雪的茶」,先在餓了麼開外賣,隨後經過後者引薦,打算開設天貓旗艦店。據王磊介紹,今年阿里本地生活計劃幫助超過5000家商家,開通天貓店,讓品牌的零售電商和外賣業務並駕齊驅。為此,針對美發美甲、醫療美容、生活娛樂消費等商家,阿里本地生活推出了「開店通」產品,助其低門檻地在口碑餓了麼、支付寶、淘寶、高德等平臺多端開店,免費政策持續到9月底,精準營銷、會員營銷、場景營銷等產品也在同期上線。
  • 美團「屏蔽」支付寶,餓了麼回應絕了!王興反問:淘寶為何不支持微信支付?
    消息出來後,有網友熱議:阿里和美團這下要徹底分手了。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正值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要上市。一時間,美團要殺入支付界、美團和阿里的9年恩怨引來市場的關注。來   源丨中國基金報、Tech星球、界面新聞、公開信息、新浪微博、券商中國「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持微信支付?
  • 背靠阿里巴巴家大業大的餓了麼為什麼始終打不敗美團
    以下談談個人看法,背靠阿里巴巴,兵精糧足的餓了麼為什麼始終打不敗美團?首先美團流量很大,知名度很高,很多商家開店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團,這就造成了美團產品豐富性很高,買家選擇餘地最大,用過餓了麼的都知道餓了麼上面可選擇性太少了,因此美團商家越多,顧客就越多,顧客越多,入住的商家就越多,行成了良性循環,餓了麼卻恰恰相反。
  • 口碑餓了麼開啟「城市生活周」
    餓了麼口碑聯合飛豬、阿里健康等共同參與,與星巴克、肯德基、海底撈、奈雪的茶等百大品牌、百萬商家,在上海、北京、杭州、太原、成都等地將「城市生活周」推向高潮。這是在3月16日宣布全面擁抱支付寶數字生活開放平臺,推出「七大商家賦能計劃」,成立阿里本地生活大學後,口碑餓了麼參與的新年第一次重大節日。「從流量到費率,從產品到生態,再從培訓到節日,我們的每一步,都在切實推動行業的全新開始。」
  • 心疼阿里: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12月24日晚間,財新網記者從投資人士處獲悉,阿里巴巴和餓了麼已於12月17日籤署投資框架性協議,阿里巴巴投資餓了麼12.5億美元(約合81億人民幣),佔股27.7%,成為餓了麼第一大股東。獲投資後,餓了麼估值超過45億美元,繼續獨立運作。截至發稿,阿里巴巴餓了麼均未對此事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