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零售老闆內參
核心導讀:
1.新零售坎坷前行,巨頭們為何紛紛重打物流這張牌?
2.為什麼在當下階段,蜂鳥即配有底氣宣布品牌升級?
3.美團、蜂鳥、達達,誰將贏得新一輪即時物流之戰?
記得2018年2月26日那天,外界聽聞阿里集團即將整體收購餓了麼的時候,各方就高度認為餓了麼的即時配送業務蜂鳥,將是不亞於餓了麼主體業務的另一個寶貴資產。對於阿里系在本地即時生活業務上的協同補充效應,怎麼估量都不為過。
畢竟,這屬於阿里在彼時欠缺的重要資產。蜂鳥即配可能要獨立發展的聲音,在那時候就為業界有所討論。雖然,菜鳥網絡後來入股了另一個本地即時配送品牌點我達。
這並非是對餓了麼業務的主觀猜測,而是基於社會零售和消費整體發展走勢的預判,對於阿里全面打開本地即時生活業務,以及「物流作為零售創新底層保障」這個基本前提的合理預估。
因為整個阿里集團的本地即時生活業務配置,雖然以餓了麼為龍頭單位,但也並不限於餓了麼一個平臺。如果蜂鳥繼續隸屬於餓了麼的二級單位,顯然在阿里集團的組織架構和數據系統對接上,非常不利於蜂鳥即配向整個阿里系本地即時生活作全面的賦能對接。
尤其是2018年8月之後,餓了麼以蜂鳥為履約載體在星巴克「專星送」業務上的測試,給了阿里集團很大的推進信心。蜂鳥不僅需要升級其獨立發展路徑,還能向整個阿里系業務賦能提供了模式落地的可行性。
而且,這種開放性,還要從阿里系再升級到全行業,成為整個本地即時生活服務的「商業作業系統」一部分。
不出所料,6月5日,餓了么正式宣布旗下即時物流平臺蜂鳥品牌獨立,並升級品牌名為蜂鳥即配。
這也是繼今年5月美團點評宣布開放配送平臺,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後,餓了麼也將自己的即時物流能力開放給全行業。不難發現,即時配送的獨立與開放,正在成為本地生活平臺發展的新趨勢。
這無疑是一招降低成本、開拓新市場的好棋。隨著外賣市場格局的確立,外賣平臺也迫切需要走上盈利道路。這個時候,降低即時物流的成本就變得很迫切了。好在新零售的興起讓外賣平臺看到新的增長點,能夠幫助本地生活平臺進一步提高訂單規模和密度,降低物流成本。
「蜂鳥品牌獨立,不僅僅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物流配送服務能力的升級,更是整個口碑餓了麼融入阿里大生態、阿里經濟體後,阿里巴巴新零售的升級。我相信今天是行業新變革的開始。」 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表示。
在新零售坎坷前行的當下,即時物流有可能像推動外賣發展一樣,進一步推動傳統零售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進程。
從新零售發展兩年多來的階段性效果來看,以及本地即時生活在所有人眼裡當作下一階段流量爆發風口的預判,阿里升級蜂鳥即配,甚至可以看作是阿里新零售的第二階段開局動作。
01
物流推動商流的大變局
從阿里收購餓了麼那一刻起,外界就明白,餓了麼的即時物流能力是阿里最看重的部分。如今,蜂鳥配送再做品牌升級,顯然是將即時配送能力做進一步放大。那麼,它的背後有著阿里布局本地生活市場怎樣的商業邏輯?
「外賣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為背後的物流推動了整個商流的發展。」餓了麼聯合創始人兼營運長康嘉說道,在他看來,餓了麼所創立的商業模式,本質上其實是物流驅動的。
回顧外賣的發展歷程,外賣行業的爆發期與即時物流的快速崛起幾乎同步。外賣初期的最大問題就是送餐時間長且不穩定。蒯佳祺正是因為看準這個機遇點,達達的眾包物流才得以一騎絕塵,也奠定了京東到家今天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地位。
也是看到達達的快速發展,美團、餓了麼緊隨其後打造了自營的即時物流團隊,於是就有了美團專送和蜂鳥配送。與此同時,外賣的配送時間快速縮短,平均送餐時間從1個小時降低到40分鐘,又從40分鐘降低到了如今的30分鐘。
因為外賣平臺能為用戶提供穩定、快速的餐飲配送服務,這一商業模式才最終成立。所以,外賣平臺走過的發展路徑,是一種明顯靠物流驅動商流的歷程。事實上,這一邏輯也適用於其他本地生活品類。
在與淘鮮達、大潤發、星巴克等品牌合作過程中,餓了麼發現,不同業態對即時配送的環節、要求是不同的。例如,要想配送好一杯好的咖啡,雙方需要系統打通,咖啡包裝的重新設計,以及配送箱體做相應的升級等,一個品類,可能對應的就是一種獨特的即時配送的鏈路。
當前的本地生活平臺,除了外賣品類外,還紛紛接入商超便利、鮮花蛋糕、藥品等本地生活服務。經過前期的跑馬圈地,平臺方普遍認為,他們具備了服務全行業、各個品類的能力。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事實上,隨著與實體合作的深入,餓了麼、美團似乎又回到幾年前如外賣發展初期面臨的問題:沒有穩定高效的物流,就沒有好的用戶體驗,繼而沒有單量的集中爆發。
因此,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麼,在與各個行業進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後,現在又要回過頭來集中解決多品類的配送標準化問題。只有把不同行業、不同品類的配送流程進一步細化,落地成為能夠降本增效的方案,才能讓商家和即配平臺實現共贏。
物流驅動商流。在新零售的探索上,阿里顯然要將即配平臺的價值進一步放大,以此來驅動零售行業的新一輪變革。在這樣的布局下,餓了麼口碑做到家與到店的服務,蜂鳥未來將做好物流環節的服務,兩種服務齊頭並進,成為阿里布局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兩張王牌。
02
蜂鳥面向全行業開放
蜂鳥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獨立開放?事實上,這裡面有阿里與餓了麼融合一年多時間的階段性成果。
2018年4月,阿里完成對餓了麼的收購,此後,餓了麼開始全面融入阿里生態,成為後者在新零售和本地生活領域的排頭兵。
2018年10月,阿里巴巴執行長張勇發布公開信,宣布餓了麼與口碑合併,二者將共同組成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餓了麼與阿里生態的融合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餓了麼與阿里生態融合的過程中,其實關鍵環節就是系統的打通,但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例如口碑依託的是支付寶的系統,而餓了麼是一套獨立的數據體系,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餓了麼絕大多數時間都耗費在融合的工作上。
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宣布蜂鳥品牌升級,一個重要原因是——餓了麼的數據現已全部嫁接到了阿里雲上。據王磊透露,今天的支付寶、淘寶、口碑、餓了麼等,用戶是一套體系,交易也是一套體系,這就意味著,蜂鳥即配未來有能力為商家提供一整套阿里的服務。
除了數據打通給蜂鳥帶來更加強大的算力和運力外,蜂鳥過去一段時間做的業務積澱,也讓他們具備了為全行業進行服務的能力。
首先是形成了全國性的運營網絡。截至目前,蜂鳥服務的商戶數量已經超過350萬家,覆蓋區縣達到2000個。同時,在整個即時配送的應用市場上,擁有300萬可以隨時調用的運力。覆蓋全國的運營網絡是蜂鳥具備的第一大能力。
其次是具備服務多行業的能力。蜂鳥通過與大潤發合作,實踐了商超配送的全鏈條服務;為星巴克提供「專星送」服務,讓飲品類的即時配送服務打造了有效的解決方案;與天貓小店合作,幫助全國範圍內的夫妻小店擴大服務範圍;與阿里健康合作,讓藥店夜間送藥成為可能。此外還有鮮花、蛋糕等品類的配送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經過與阿里體系的融合,無論是面向全行業的即時配送解決方案,還是智能調度系統、配送設備的升級,蜂鳥初步具備了服務不同行業、不同品類的能力。
第三大能力是訂單規模的快速提升。王磊表示,過去幾年時間裡,即時配送處於高速發展中,去年整個市場訂單量已經達到了一天幾千萬單的規模,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達到億級的規模,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圖為蜂鳥即配升級的全套騎手裝備展示
有意思的是,美團點評在5月份成立獨立品牌「美團配送」時,美團高級副總裁兼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就公開表示「美團外賣日完成訂單量已於4月20日超過2500萬單。」蜂鳥的品牌升級發布會上,餓了麼方面並未對該數據進行披露。
無論如何,通過此次品牌獨立,蜂鳥即配將把自己的即時配送能力開放給全行業。發布會上,蜂鳥還與星巴克、迪卡儂、百果園等品牌,以及支付寶、阿里健康、淘鮮達等商業體共建「即配生態聯盟」,表明蜂鳥未來也將在服飾、美妝、3C配件等領域開展更多的探索合作。
03
即時物流進入新一輪大戰
顯然,繼外賣品類擁有成熟的即時配送體系後,美團和餓了麼將分別利用獨立開放的即時物流平臺,來撬動整個新零售市場,雙方也必然會在即時配送能力上,進入新一輪的「軍備競賽」。
蜂鳥即配宣布,未來3年將在全國建設2萬個全數位化即配站,按照餓了麼高級總監介紹,這樣的即配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站點,而是全面數位化的站點。
這樣的即配站主要包含三個層面的數位化,一是是騎手的數位化,例如有多少騎士具有冷凍商品配送的能力,多少騎士具備遠距離運輸的能力,騎手的各項能力都被數據化之後,蜂鳥就可以在300萬騎手當中,調動與一件商品最匹配的騎手。還有訂單的數位化,以及物流設備、設施的數位化。
值得一提的是,蜂鳥目前已經推出一套針對不同場景的末端智能物流設備,例如無人車、無人配送機器人等,這些設備將應用在寫字樓、園區等不同場景,共同與騎手組成靈活、高效的即時物流配送服務。
看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蜂鳥,其實依舊面臨不少的挑戰。
在整個即時配送行業,最大的挑戰還是物流的成本問題。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麼,他們的解決方案都是通過提高單量規模和密度,來把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而更大的單量規模無疑就需要在外賣之外做開拓,如富有潛力的商超、醫藥、鮮花蛋糕等品類。
對於這一明確的發展方向,美團、餓了麼,以及京東到家,對各個品類的開拓無疑是堅決的。只是,這些品類涉及到的實體商家,遠比餐飲品類的小B商戶更複雜,例如與商超的合作,甚至需要雙方在會員、倉儲、供應鏈等方面進行協同,但這不是一件容易談攏的事情。
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下,餓了麼的獨特優勢又是什麼?
「真正的差別,就是行業解決方案能力的高低。」王磊告訴《零售老闆內參》,「同樣做商超配送,效果是有差別的,我們有把握給商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解決方案,所以選擇在今天做品牌升級,我們認為現在到了時間點。」
但是對於蜂鳥品牌升級後,究竟在商家合作數量上,或者訂單增量上有怎樣的表現,王磊並未直接回答,不過他透露的一個數據:目前阿里體系的訂單佔蜂鳥總體單量的30%。
也就是說,即便蜂鳥獨立,未來將面向全行業提供服務,但與阿里體系內的生態加深合作,消化更多阿里系訂單,依然是蜂鳥接下來探索的重點。畢竟,蜂鳥即配向外界證明自己的首要工作就是——可以很好地消化阿里體系內的訂單。
美團配送依然顯得成竹在胸,從大方公布美團外賣日單量來看,美團依舊在外賣領域佔據絕對優勢,餓了麼曾經期許的「站在6樓打2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曾經說過要站在6樓打2樓,現在可能只到了1.5樓。」王磊坦言,但他認為今年餓了麼預計能上到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