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11日電(繆璐)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慧為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2020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帶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有智能器械加持的康復醫療,在精準抗「疫」中展現了非凡實力。AI智能成果落地,助推醫療器械的產業起飛,可以說是未來可期。
人工智慧賦能醫療康復領域,能將康復產業帶至什麼樣的高度與廣度?未來康復機器人是否可以像洗衣機、電風扇一樣,被患者帶回家?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雲端峰會上,傅利葉智能CEO顧捷應邀出席人工智慧健康雲峰會AI生物醫藥專題論壇二《AI變革,醫療新邊界》,並發表了主題演講《智能康復-邁向未來》。他不僅介紹了人工智慧在康復醫療應用技術上的前瞻性,更展望了「智能康復港」建設的美好願景,指出傅利葉智能響應政府提出的「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希望未來造福更多大眾,打通全產業鏈讓智能康復走進社區。
傅利葉智能CEO顧捷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健康雲峰會發表主題演講
撬動千億市場深挖智能康復藍海
未來全世界康復醫療領域的藍海市場可能達到千億級,顧捷在演講中分析指出,世界上約15%的人口需要康復治療,僅中國就有2.5億老人,八千五百萬左右殘疾人,另外還有受傷的車禍患者、工傷患者、先天性缺陷、腦癱、自閉症等患者,以及一些手術後的病人都需要康復治療。他舉例說明康復治療的必要性,「腦中風患者通過康復訓練能夠加速康復,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進行康復訓練,則可以延緩記憶力下降。」
康復醫療市場巨大,能提供的康復服務卻極為有限,他指出中國的治療師缺口高達30萬,目前每10萬人只有0.4個治療師。上海6所高校每年培養的治療師大概只有300多名,全國每年僅培養萬名左右的治療師,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患者需求。面對供需不平衡問題,顧捷介紹,智能康復機器人能夠讓治療師枯燥乏味又繁重的工作得到替代,未來可能是一個治療師帶十個機器人幫助患者康復。康復機器人搶灘康復市場是大勢所趨,今後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有報告顯示,廣義的康復機器人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2.2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32億美元,預期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6.6%。未來我國康復市場規模達百億,成長空間巨大。國際領先的創新技術通過中國製造高效產出,再進行全球化的運營銷售,傅利葉智能希望賦能康復產品,推廣到全世界。目前傅利葉的產品遍及全球20多個國家,順著「一帶一路」,已擴展至歐洲、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進駐了上千家機構,執行超過四億次的康復訓練動作。
AI醫療變革建設「智能康復港」
本次健康雲峰會,智慧觀點交流碰撞,AI成果精彩紛呈,顧捷在演講中提出了「智能康復港」的概念。在他描繪的場景中,傅利葉智能自主研發的核心模塊、核心軟體實現了平臺化,讓設備、用戶、機構互聯互通,成為針對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機器人訓練引擎。在這裡配置了傅利葉智能康復產品矩陣當中的各種設備,包括上下肢,腕關節、踝關節、手部以及腰部等不同形態的智慧機器人,幫助患者完成全身的精細化康復訓練。
傅利葉智能同時受邀參展本屆人工智慧大會線下展區,ExoMotus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亮相上海世博中心
傅利葉智能有一百多人的機器人研發團隊,不僅「智能」化升級傳統的康復訓練,還結合多元化的遊戲場景,讓康復訓練不再枯燥煎熬。患者的每一個動作都被記錄下來,設備整合數據後,上傳平臺形成智能化網絡,通過AI分析進行評估,形成深度智能學習和智能處方推薦,最終將最優化的診療方案推薦給患者。設備為患者提供一系列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訓練方案,實現高效率多樣化的任務導向訓練。
顧捷在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傅利葉核心模塊已經實現產業化,一方面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前沿的技術,與芝加哥康復中心、墨爾本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把最先進的技術引進來,另一方面努力打通產業鏈,主要的生產基地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
智能康復港使人工智慧在醫療康復領域落地,今年傅利葉智能收購了瑞和康醫療,將智能康復產業鏈資源及系列高端智能設備與線下渠道資源相互疊加,助力智能康復港、三級康復網絡迅速在全國落地,幫縣級市基層醫院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建立康復科,最大化地實現技術和經濟效益的提升。為基層百姓提供康復服務,從而惠及更多患者,讓民眾大幅提升生活質量,這是傅利葉智能的使命。顧捷告訴記者,以外骨骼機器人為例,未來它的售價可能和一個高端輪椅差不多,康復機器人將走進尋常百姓家。(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繆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