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

2021-02-07 漫藝術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

 

文/ 張羽

 

 

受逢甲大學之邀,在逢甲大學校園內三處重要的室外空間(學思園、紀念館廣場、忠勤樓中庭),呈現我的藝術作品。如此的個展方式,對於我還是首次。這像是一次具有公共藝術性質的展覽,更像是一次命題考試,似乎在考量一直以來我對藝術是如何思考的。更確切地講是挑戰我一貫認為的從沒有藝術到創造藝術,從不是藝術到成為藝術的認知。

連日來,我一次次漫步於校園,特別用心於所指定的三處展示空間,從感受中去意識整個校園與三處展示空間的結構關聯,去尋找可以觸發我展開藝術表達的關係點。當我的視線從不同角度反覆穿越這三處空間時,尤其是我從「學思園」這方具有園林式的空間穿過,觀望與其緊密相連的休閒式花園的園林空間,是通過環繞其間的溪水使這兩處有別的空間成為一處既是分割的也是整體的,也使「學思園」有了些許生機。整體上看這兩個空間,它們既是對應的,也是呼應的,從某個層面講,這個花園式園林更像是「學思園」的後花園,也就在這個現代式園林中透出了我可以在「學思園」中插入問題的縫隙——「山」。「山」在瞬間打開我對「山」與「學思園」的層層聯想。「山」只有「種山」,既可以讓「學思園」產生內外的對話,也使「學思園」本身有了主體本身的活的氣息。

 

在「學思園」內「種山」雖然是「捏造」,但卻是一次真實的「捏造」。而「種山」如此意象的「捏造」,既可以在校園構成一次「種山」行動,也可以使整個校園呈現出一種「種山」的意象。同時,通過「種山」將三處展示作品的空間巧妙地串聯為一條線索,更出於一種對「山」的重新思考及重新認識。重要的是「種山」作為觀念,在校園裡非常具有啟發性,也唯有「種山」可以在這個語境關係中,構成展開問題與表達的一種天然連接。

 

學思園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種山」的直覺還告訴我,種「水墨山」,非你莫屬。只有種「水墨山」方能帶我走向表達的深處,從傳統到當代,從日常到文化,走向關聯諸多層面的攜帶與言說。

顯然,「種山」行動,成為我的「種山計劃」,既集中了這一觀念的呈現,也打開了對這一觀念的表達。或許「種山計劃」會被人質疑,也許不解,山是種的嗎?的確,山不是種的,但山確實是可以種的,「種山」自古有之。中國式園林皆有山,園中之山皆種植。歷代宮廷庭院中的山也為種之。有山、有水、樹木花草,不僅調解生機,並實現依山傍水情緣。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雖然「種山」早已有之,但是種「水墨山」卻是有些新鮮了。如果「種山」是真實的,如果,能種出「水墨山」,然有「捏造」之意。但如果真能種出「水墨山」,也絕對是一次創舉。既然我們清楚日常生活中種出「水墨山」是不可能的,那麼就一定需要「捏造」,但這裡的「捏造」並不是虛構的「捏造」,而是運用藝術的思維、藝術的認知、藝術的方式或方法去實現。因此,「捏造」在這裡是一種真實的行動,是一種「捏造」後的視覺呈現,「捏造」在此雖然不是虛構,但也許會成為為未來而「捏造」的一個神話。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種植出「水墨山」這一神話般的想像呢。從感性到理性,我過濾出七種種植「水墨山」的方式,可以成為我的視覺表達:

 

1、首先,我專程考察了玻璃製造工藝。預想用玻璃工藝再現自然的山石形狀,玻璃山石形狀具有內部空間,可以將「水+ 墨」注入其中而形成一種認識上的、超越現實的「水墨山」。(實現這一構想,從工藝設計到製作,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也需要更多經費。因此,這次「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並未選用。但我相信它是一次將自然與認識自然完美結合的呈現)

2、用透明亞克力板製成不同的幾何形狀的山,此山內部尚可以注入「水+ 墨」,並同時置入一塊石山,形成山中有山的「水墨山」。在通過多面構成的幾何山形中,其中有一面選用可以反射周邊環境的鏡面材料,如此,即可通過鏡面把周邊的景象(無論是動的還是靜止的)帶進「水墨山」作品中,使作品中具有了一種內與外、動與靜的關係。而使用亞克力及鏡面這一現代化的工藝材料,不僅使作品具有一種當代性,也使「水墨山」這件開放性的作品,更具有了開放性。(此次「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使用了這一方式)

3、將如上所述已注入「水+ 墨」及石山的透明亞克力盒式的幾何山,與自然的石山組合成一種裝置方式的「水墨山」。將自然之物與現代之物在現實中發生一種是衝突、是碰撞、是凝視,還是對話,一種難以言表的當代關係,卻令人充滿想像。顯然,人與自然在「水墨山」的關係中構成一種言外之意的碰撞。(此次「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呈現了這一形式的作品)

4、製作數個透明的、大小各異的立方形狀亞克力箱,將「水+ 墨」按比例注入箱內,並置入石山,呈現石山浸泡在水墨中的景觀。讓觀眾直接通過亞克力箱裡的水+ 墨+ 山的景致思考對「水墨山」的理解及認識。(此次「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完成了這樣一組作品)

5、直接選擇自然的山石,再塗上自然淋漓的「水+ 墨」如同「水墨山」的視覺,或在自然的山石中尋找到水墨淋漓似的「水墨山」,以上兩種方式構成了視覺關係上真實與非真實的「水墨山」,這是一種最為簡潔、樸素,不需形式上轉換的直接呈現和表達。(此次「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使用了這一方式)

6、製作若干個亞克力透明的水池,注入特殊比例的「水+ 墨」,把石山置入其中,讓水+ 墨的特殊比例造成水墨會漸漸爬上石山而形成的一種「水墨山」。(這種山石一方面是從自然世界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特殊山石;另一方面選用特殊材料,製造這種可以吸食水墨的山石)。(此次「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使用了這一方式)

7、使用同樣方式的亞克力透明水池,不注入「水+ 墨」,而是只注入清水,再將已經選好像似具有水墨淋漓的石山或製造出水墨淋漓的山石,置放在清水中的一種「水墨山」。(此次「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使用了這一方式)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裝置),咕咾石、壓克力、水、墨,學思園,2018

 

或許,還有很多方式的「水墨山」,但我只思考了這幾種方式。其實對藝術表達而言,一種方式足以證明。

綜上,無論哪種方式的「水墨山」,我有選擇地將其種在「學思園」及「紀念館廣場」兩處空間,使原本充滿文雅書香的「學思園」,更具有了生機與活力。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而「紀念館廣場」空間的「水墨山」我又加入了「上水」作品作為補充,一方面是作為對「水墨山」的延展;一方面對應這個空間場域的關係。在實施作品時我發現廣場中央圓形的位置,並不處於整體形的中心,由圓形的中心點放射出去的形不是圓,而是橢圓的半圓形。一面是圓弧形,一面直線直角。而進入圓形中心為十字路,就是從東西南北方有四條直線的路通往中央的圓心,但這個十字並非正方的十字,我意識中這其中潛在著似是而非的某種關係,這裡似乎暗合著某種軌跡,這裡一定有風水之說。於是,我把「上水」的白色碗擺放成看似隨意的關係中,更像布滿星羅棋布的夜空,使「水墨山」在天地星空的軌跡中呼應。

你的所有布陣與場域不可分割。你所有重新認識的人與自然的關係,都處於這個世界的軌跡中;所有的發現都是對世界的不斷再次確認。因此,這不僅僅只是我對逢甲的發現。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引發逢甲大學的師生們,及參觀這個展覽的所有觀眾有所思考。

 

進一步講,我在逢甲大學的「種山計劃」中,無論是「學思園」,還是「紀念館廣場」的「種山」都不是直接追求自然,而是通過種植「水墨山」體現人——我們的進入及參與,將我們的認知帶入我們生存的空間,我們的世界。只有不斷地打開人的認識思維,使我們能不斷地重新面對這個世界,我們才能懂得如何更好地與自然相處,與世界相處。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上水(行為、裝置),紅鎧石、硬沙巖、壓克力、水、墨,紀念館廣場,2018

於是,「種山」,不只是一個觀念;也不只是一次行為;也不僅僅是一次大型公共藝術的展示,以及廣大觀眾的參與。而種「水墨山」雖然是一個觀念,但這個觀念一方面攜帶了諸多可以言說的關係,重要的是這個觀念具有的這些關係,在於如何通過多種方法、多種方式轉換出有針對性的、深入的認知表達,甚至這個轉換過程也成為表達不可分割的部分。更在於通過這次種植「水墨山」行動檢驗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是否有山。事實上,這山是我們的自然,這山是我們的山水文化。

 

2018年4月30日下午4:00「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在逢甲大學「學思園」開幕

2018年4月30日下午4:00「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開幕式後合影留念

山水文化中,有一種山水叫水墨山水。水墨山水是指用水墨畫的山水畫,就是畫的水墨的山。當然,我認為這種山水叫「水墨山」。問題是傳統的水墨山水畫,在千年之餘的演變過程中,被不斷地通俗化、庸俗化,而不可能在當代社會發出正能量的作用,因為水墨畫的歷史已經完結。水墨畫的終結不是我刻意為之,而是我認識上的必然,世界發展的必然。所以,今天我在逢甲大學種「水墨山」並不是偶然。

 

藝術家張羽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水墨在藝術的認知層面,過去叫文人畫,現代以來叫水墨畫。而當下,水墨不再是水墨畫。那麼,水墨究竟是什麼?中國水墨畫這個畫種,在近兩千年的發展歷史長河中,傳統、繼承、現代、當代,我們還能如何?我們應該如何?熱愛藝術,關心藝術發展的人們不會永遠被通俗、庸俗及市場左右。藝術與社會必然是同步發展的。

 

對我而言,藝術家如何才能將其歷史延續,也就是如何才能發展。換言之,藝術家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認知成為歷史中的歷史。

2018年4月8日初稿北京T3國際藝術區

2018年4月15日完稿於臺中逢甲大學

 

國際知名藝術家張羽:字鬱人,號石雨,藝術家、獨立策展人、高級編輯。1959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市,1979年考入天津楊柳青畫社而返城,曾為天津楊柳青畫社高級編輯、《國畫世界》編輯部主任、《二十世紀末中國現代水墨藝術走勢》叢書主編,後畢業於天津工藝美術學院。2002年任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副教授2004年任北京電影學院新媒體專業客座教授,2016年任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2017年在臺灣東海大學做駐校藝術家。2005年移居北京,在北京工作生活至今。

合作或投稿    

請發郵件至:maanart@163.com

或致電:010-80780866

相關焦點

  • 劇透: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
    「張羽種山計劃--水墨山」開幕呈現倒計時2018年4月30日下午4:00,臺灣逢甲大學,學思園張羽:如何才是「水墨山」?如何才能種出「水墨山」?4月18日下午張羽在臺灣太陽電臺及亞太新聞網,就4月30日在逢甲大學開幕呈現的「種山計劃/水墨山」做專訪張羽:「種山計劃」不是一個虛構概念,它是一次「種山」行動。
  • 張羽:水墨山
    ◎種山計劃:水墨山-2018逢號(2018臺灣逢甲大學「張羽個展草案」,最終實施了草案的縮小版)◎種山計劃—水墨山-2018逢號(裝置),印尼咕咾石、亞克力箱、水、墨汁,逢甲大學「學思園」,2018無論是對水墨發展的深入研究及梳理,還是要以中國水墨造成對歐美當代「中心」地位的深度顛覆,其工作的有效性顯然應由美術館的機制完成。
  • 商城縣鯰魚山水庫的計劃變動,你知道嗎?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鯰魚山水庫漁船集中停靠點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商城縣大別山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商城縣漁業開發公司委託,就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鯰魚山水庫漁船集中停靠點項目進行國內公開招標採購,歡迎符合相關條件的供應商報名參加。
  • 北河三·歸山|尋聲計劃持續進行中 優秀作品將入選「歸山合輯」
    由北河三聯合中國演出協會及摩登天空新血計劃發起的「歸山·尋聲計劃」自11月2日啟動以來,已吸引到來自雲南、廣西、四川、北京等各地逾40組音樂人參加,參選作品中有方言民謠、民族融合、世界音樂等各類音樂作品
  • 深規院助力深圳「山海連城」計劃 探索生態空間治理模式創新
    在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單樑副院長的帶領下,深規院宜居中心項目組歷時兩年,開展《「山海連城計劃」概念性城市設計》研究,用腳丈量了深圳的山川、河流、海岸和城市,創新思考供給服務於高品質生活的生態產品與城市治理能力升級以及生態空間治理模式創新,系統集成綠道、南粵古驛道、碧道等公共產品,提出「一脊一帶十八廊」魅力生態骨架,讓城市與自然親密相伴,讓市民「走得進山、親得近水、賞得了城」。
  • 匆匆那年,我在二層山參與的一場「逃跑計劃」
    懷抱這樣的一種渴望,於是在某年秋天時,我與同事制定了一場遠離都市,親近自然的「逃跑計劃「,結伴徒步前往與貢嘎山隔空相望的二層山。進山雨後初晴的二層山,黛青色的天空如水洗過般清澈透亮。通透的空氣間富含大量的負氧離子,深呼吸一口,頓時讓人神清氣爽,好不舒暢。
  • #重訓/「強肩」訓練,完成代號「6313」計劃!山岸秀匡備戰2018阿諾德
    喜歡的小夥伴請關注「油管健身Pro」,也可以搜索B站頻道:mutantBBBB肩膀號稱是男人穿衣的「衣架子」,想要穿衣顯帥,脫衣有型,練肩是必須的,畢竟練出好身材也可以讓你在眾多6316房間門口排隊的人中被你家千金怡怡一眼相中老司機都懂我在說什麼~言歸正傳,山岸這套肩膀訓練
  • 叛逆的尾仲浩二:森山大道的弟子「出走」了 | 穀雨計劃
    畢業的時候,尾仲浩二所在班級的畢業展在森山大道創辦的獨立畫廊「CAMP」舉辦,半年後,他成了「CAMPY(CAMP成員的別名)」。那一年他22歲,森山大道44歲。△ 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那個時候森山大道雖然創作上進入了低迷狀態,但在日本攝影界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 《lol》源計劃系列皮膚怎麼樣 源計劃系列皮膚一覽
    導 讀《英雄聯盟》源計劃系列皮膚截至2020年6月包括,源計劃:風 亞索、源計劃:林 易、源計劃:火 菲奧娜、源計劃:山 蕾歐諾、源計劃:陰 劫、源計劃:雷 盧錫安、
  • 計劃 | 周末爬山計劃
    【現在回頭想,應是所謂的「損友」行為】2019年,帶過一次同事爬山,正好12月三峰賽,逆線路進行,可以近距離看一場比賽的選手表現,順帶入山。不過帶新人經驗不足,選了難度偏高的三峰,五公裡距離,直接把同事拉崩,留下了慘痛的印象……有了那次教訓後,我學「聰明」了,這次計劃是選擇一個比較簡單的線路,長度5-8公裡,香山小學出發->快活林->鬼笑石->沿公路走到網紅車->水庫->返回快活林。這裡還有B方案,如果好友狀態好,還可以多走些抵達xxx(忘記名字了,就是像葫蘆的那個門),然後走到香山郵局。
  • 有二胎計劃?網友在求子聖地「普陀山」偶遇高圓圓
    近日,有網友在求子聖地「普陀山」偶遇高圓圓,還曬出了與她的合照。照片中的高圓圓身穿藍色長袖上衣搭配白色寬褲。  近日,有網友在求子聖地「普陀山」
  • 熊出沒怪獸計劃到底是什麼計劃?糰子被捨棄,能量晶石激活大怪獸
    同樣,天才威也是給王老闆做事,不過這次明顯是一個新篇章,那就是「怪獸計劃」。那麼問題來了,這《熊出沒之怪獸計劃》到底是個什麼計劃呢?天才威有打算做什麼呢?其實劇情很早就揭曉了這個答案,山神糰子被捨棄,能量晶石激活大怪獸。最終佔領整個狗熊嶺,這就是天才威的完美計劃。
  • 須彌山,就是蘇美爾山
    佛經上說:須彌山是世界中心最高的山!佛經上還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以前人們不明白,那麼高大的山怎麼會在芥子一樣的世界中?位於四大部洲中心的是須彌山,緊鄰西牛賀洲的印度大陸,「須彌山」這個名字就是後來佛教對古印度文明(蘇美爾文明)資料中的「蘇美爾山」的音譯。此山高約六千米,就是後來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式山脈。
  • 內山書店
    5日下午去三弟周建人家,先到離景雲裡不遠的內山書店(北四川路魏盛裡內)買了四本書,這是日記中記載的魯迅到上海後購物的第一家商店,從此與該書店交往不斷。1936年10月17日,魯迅逝世的前兩天,人生的最後一次外出,還是「往內山書店」!1929年5月,內山書店搬到施高塔路11號(今四川北路2050號),離魯迅先後居住的景雲裡、拉摩斯公寓和大陸新村都很近。
  • 灌籃高手三井的爆發,打亂山王計劃,令山王內線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同時重拾自信的三井,也讓山王措手不及,可以看到比賽初期山王的戰術就是攻防並重,防守端,掐死赤木和流川楓這個兩個點,遏制湘北的進攻,同時山王是以深津為核心組織進攻的。可是局勢發展並未向著山王預料的方向發展,主要原因就是,在山王本該爆發的階段,三井站出來,連續三分命中,並且盤活了全隊,湘北以此打出了一波小高潮。
  • 山下達郎推出夏日作品 延續《Come Along 3》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著名的音樂人山下達郎計劃在
  • 【零號音樂廳】這是山與山的擁抱,這是愛與愛的交響
    兩山之間的愛,因著脫貧攻堅戰架起了幸福的橋梁。南國的紅豆紅了你在哪兒彝海的月兒圓了我就來到帶著情,帶著愛帶來微笑春又去,秋又回只願你好那山的星星亮了家在遠方這山的火把亮了夢在燃燒這是山與山的擁抱讓我們感受彼此心跳這是心和心的相連
  • 今天是滿洲人的山神節
    所以滿洲人崇拜山神與北歐那些民族,有個類似的節日,一個是冬至的狩獵節,一個就是農曆三月十六日的山神節。這一天的來歷傳說是老罕王的生日。不同的民族是山神是不同的,因為滿洲民族許多開創性的東西都附會到老罕王的身上,所以認為生活重要的神靈山神也是老罕王。錫伯族雖滿洲是共同語言的民族,但有的細節處還是有一些差異,一些錫伯族就傳說山神是柳古。
  • 山下達郎為電影《解憂雜貨鋪》創作主題曲
    山下達郎為電影創作主題曲網易娛樂7月9日報導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音樂歌手山下達郎宣布為人氣組合Hey!Say!Jump的成員山田涼介主演的電影《解憂雜貨鋪》製作主題曲《Reborn》。據介紹,電影《解憂雜貨鋪》 計劃在9月23日上映,該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該書講述了在僻靜街道旁的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得到回答。山下達郎專門為電影創作的歌曲《Reborn》是以再生為主題的歌曲,對於這次的作品,監督對這首歌曲讚不絕口。山下達郎表示,這次的作品與以往風格迥異,花費了大概一個半月時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