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的香港蓮香樓更名重生,將「懷舊」堅持到底

2021-02-06 地道風物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

知中ZHICHINA

(ID.ZHICHINA2017)

 

一直以來,知中ZHICHINA為有思考力兼具行動力的中國青年一代,以及對探索中國有興趣的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提供有關中國人文、地理、科技、藝術、商業、社會、文化等,一切重要議題內容的消費。

如果你想探討有關東方中國的一切,

找他就對了

 

今天,就跟隨知中君看看92歲的香港蓮香樓,是如何記錄香港的人情世故。

 

▲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60至164號的蓮香樓(圖片來源:ins@js_photography_hk)

 

在中環惠靈頓街鴨巴甸街的交叉口,有一間懸掛著紅綠霓虹燈的懷舊粵式茶樓,那是家族三代已經營92年的「蓮香樓」,如今已成為中環地區的標誌性景點之一。

▲蓮香樓室內(圖片來源:ins@2.25c)

 

將近百年歷史的香港「蓮香樓」,從去年開始就屢傳結業消息,早前蓮香樓更表示:「中環蓮香樓暫時營運至今年2月底,之後會休業整頓,未來或會再次與茶客會面,並感謝茶客一直的支持。」

 

不過,正當人們惋惜這家傳統茶樓將成絕響之時,劇情卻峰迴路轉。

 

近日有多家港媒報導,蓮香樓剛與房屋業主籤訂新租約,獲續租3年,租金維持每月38萬元港幣。由服務超過20年的幾位老夥記合資,以特許經營的模式接手。

 

由於商標持有權仍歸顏氏家族所有,因此「蓮香樓」在2月28日做完午市後,隨即會換上新招牌「蓮香茶室」。

 

易名重開後,老夥計們以「原始模式」經營,即只做早、午及下午茶市,晚市則會取消。「蓮香老餅家」維持不變,繼續原址營業。街坊和老顧客們又可以繼續來這裡品嘗一盅兩件了。

 

▲蓮香樓地鋪是蓮香老餅家,上層是茶樓(圖片來源:ins@chichihungchichi)

 

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茶樓之一,「蓮香樓」的前身,是一間在廣州西關的婚慶餅店糕酥館,原名「連香樓」。初期的連香樓只做早上的茶市,後來茶樓盛名遠播,開始做晚市,和包辦筵席。

 

而且,連香樓因用蓮蓉作酥餅的餡料,大受食客歡迎。1910年,一名叫做陳如嶽的翰林學士,因品嘗了連香樓的酥餅後,大讚其蓮蓉做得出色,提議將原本的「連」字上加上「草花頭」,「連香樓」自此易名為「蓮香樓」。

▲廣州市蓮香大茶樓最初的店鋪(1920年)

 

同年,蓮香樓由當時廣州的「茶樓大王」譚新義收購和集資,並與股東們訂立《廣州蓮香樓合同》。

 

當時蓮香樓的合資規模十分龐大,據當時合同上的資料顯示,光是股東就有122人,入股數多達414股,合計總投資額為12420兩白銀,這相當於今日250萬元人民幣

 

當時蓮香樓的9位老闆,均互相認識,而其他股東皆是他們的鄉親或朋友。合同中還清晰規範了關於人事、財政、薪酬等章程,這使蓮香樓成為當時較為有規模的股份企業,發展到10餘間分店

▲原蓮香樓全體股東、司理合照

 

隨著蓮香樓的規模亦漸見擴大,1918年,香港商人來廣州請求開設分店,廣州總店便派出師傅前往擔任「高層執士」。

 

1927年,當時的廣州蓮香樓掌柜顏樂天,在中環皇后大道中開設香港第一代蓮香樓,自此蓮香樓在香港生根發芽。

 

▲蓮香樓在中環皇后大道中開設香港分號時刊登的報紙廣告

 

其後,廣州蓮香樓經歷了國民政府統治、日本侵華時期,1956年被改造成「公私合營」,在文革期間茶樓部分更被迫停業,一度被改名為「東升樓」,後來商標也被列為「國有」。

 

經歷了多番歷史變遷後,如今的香港蓮香樓早已與廣州蓮香樓的經營脫鉤。

 

▲廣州的「中華老字號「蓮香樓,如今的糕餅比茶市更為有名

 

過去的92年裡,香港蓮香樓一直由顏氏家族經營。

 

在第一代老闆顏樂天去世後,由其兩子顏志人及顏同珍接手,第三代老闆顏尊輝(顏同珍的兒子)亦於70年代開始打理蓮香樓業務,並開設了蓮香樓的姐妹店「蓮香居」,同樣是主打傳統粵式早茶。

 

▲香港蓮香樓第三代老闆顏尊輝,他去世後由其妹妹主理蓮香樓

 

香港蓮香樓雖三次換址,但都是在中環。在1980年,香港蓮香樓遷至威靈頓街襟江酒家舊址,而第三代蓮香樓則在1996年遷至現址威靈頓街160號。

 

如今的蓮香樓,一直保留著60、70年代的舊式裝潢,懸吊的風扇、鳥籠,復古風味十足的掛鍾。牆上還掛有多幅中國字畫,包括已故書畫家周長忽手跡,這些都是23年前蓮香樓經理從一間要倒閉的茶樓買回來的,保留到現在,為整個空間增添了一絲文雅氣息。

▲圖片來源:ins@mousetrap.s

 

▲圖片來源:@walk.ur.way

 

▲圖片來源:@sofielam

 

▲圖片來源:@olivia_ooooooi

 

2000年,王家衛還在這裡舉行了《花樣年華》記者招待會。梁朝偉和張曼玉兩人,都身穿60年代戲服出現在蓮香樓。

 

▲身穿60年代服裝出現在蓮香樓,也並不違和

 

以禮餅、月餅起家的蓮香樓,目前仍有出售傳統糕餅,因此位於香港蓮香樓地下的,就是「蓮香老餅鋪」,出售蓮蓉蛋黃酥、蓮蓉月餅、嫁女餅等各種中式糕餅。

 

▲輝煌時期,蓮香樓的餅鋪盛況

 

▲如今的蓮香老餅鋪

 

除了糕點樣式傳統,連包裝也遵循著懷舊傳統風格,從禮餅盒、月餅袋到點心包裝紙袋,對於復古愛好者來說,都有收藏紀念意義。

▲ 婚嫁禮餅盒

 

▲月餅禮盒袋(ins@acmilanjoe)

 

▲用於打包的點心紙袋

 

為了迎合樓上的茶樓市場,餅鋪還出售蓮香樓專屬的茶盅、茶杯和茶葉禮盒

 

如今,除了餅鋪,保留大量傳統元素的粵式早茶,也成為了蓮香樓招攬客人的法寶。

 

早茶,講究各式點心的口味固然重要,但保證「水滾茶靚」才是重中之重。由於現在香港已經很少茶樓仍用茶盅泡茶,而保留茶盅泡茶的傳統,就成為蓮香樓最大特色之一。

 

傳統的茶盅衝茶方式,保證了每杯茶的濃度。不少外國遊客更專程慕名前來見識,嘗試用茶盅倒茶。

 

▲為了方便衝茶小白,蓮香樓也會提供茶壺

 

同時,店內各個角落都擺滿了「鴨嘴茶煲」,保證衝茶的水溫夠高,這種壺口寬扁的傳統茶煲,如今在粵港地區的茶樓都已經很少見,需要有一定經驗的侍應才能準確把控出水量。

 

▲圖片來源:ins@voyageurdutemps

 

▲敲黑板:除了茶盅、鴨嘴茶煲,圖中的另外一款白色器皿是用於餐前洗碗筷的(ins@cola_8023)

 

▲茶樓四周都擺滿了高溫的鴨嘴茶煲

 

最早期的茶樓,是由售點人員脖子掛著一個裝著各種點心的大託盤,在茶樓四處走動叫賣。後來延伸成點心車(俗稱推車仔),如今這種推點心車的售賣方式也十分罕見,但蓮香樓卻把這種傳統保留下來了。

 

每天早上6時至下午3時,蓮香樓的主角就是幾位上了年紀的點心「阿姐」,她們各自推著載著大蒸籠的小車,在狹窄通道穿梭叫賣各種懷舊點心,你拿了什麼點心,「阿姐」就會在你的點心卡上印一個章。

 

▲圖片來源:ins@sachiyorz

▲圖片來源:@kendy_analogue

 

但一些比較熱門的招牌點心,還沒繞場一周,就有可能會被搶購一空,大家都會搶著找「阿姐」集點。

 

▲此時的阿姐就是掌管吃貨命脈的厲害角色

 

蓮香樓的茶市,除了點心出售方式走傳統路線,點心品類也是懷舊十足,市面上很多款難以見到的點心,都可以在這裡吃到。

 

每天凌晨三點多,兩層高的蓮香樓還未開業,廚房就已燈火通明,五名點心師傅忙著手工製作糯米雞、大包、蓮蓉蛋黃包等搶手點心。

▲圖片來源:ins@behuyself

 

這五名點心師傅平均年齡60歲,他們早有默契,談笑中分別做好切料、撈餡、鋪蒸籠和搓皮等工序,5點多已有第一輪點心出爐。

 

▲已經製作好的點心等待入蒸爐

 

包含一整顆鵪鶉蛋的鵪鶉燒賣、用腐竹皮包裹鴨掌的鴨腳扎、內陷有雞肉蝦肉的傳統大包、奶黃千層糕、包裹糖漿的現炸蛋散.

 

每一種都是市面罕見的傳統美味,價位在15~24元港幣間。

▲鵪鶉蛋燒賣(圖片來源:ins@sumwahangel)

 

▲鮮蝦燒賣

 

▲古法馬拉糕

 

▲鴨腳扎、蝦餃、大包(圖片來源:ins@behuyself)

▲大包的內陷

▲千層糕、馬拉糕

▲蛋散

▲布拉腸粉

 

此外還有提供盅飯,包括臘腸蒸飯、豉汁排骨鳳爪蒸飯、鹹魚肉餅蒸飯等。

 

到了午市,蓮香樓會提供各類叉燒、燒鵝、油雞飯。這類型的主食,就可以直接跟服務人員點餐,價位在港幣26~40元間。

▲全部肉類都是厚切版本,夠簡單粗暴(圖片來源:@elle_lam)

 

1996年開始,蓮香樓就兼營晚市賣懷舊菜

 

每天下午5點左右,在蓮香樓已工作二十多年的經理,就會在牆上掛好手寫的懷舊小菜菜單,一眾侍應亦換上白恤衫。

▲手寫菜單價格使用古老中國民間常用的花碼數字

 

晚市光顧的客人不像早午市的中環上班族或熟客,多了一家幾口的家庭或結伴而來的遊客群。

 

而招牌的「霸王八寶鴨」、傳統的燒臘美食「金錢雞」、「釀鯪魚」、「百花煎釀三寶」等菜式都是吸引他們的懷舊美味。

▲西檸雞、椒鹽魚頭、鱔魚啫啫煲、百花蒸釀魚肚等(圖片來源:@sta_bkbbk)

 

▲招牌霸王八寶鴨:原只鴨拆骨,然後釀入蓮子、薏米、鴨肉粒、冬菇粒、白果、鹹蛋黃,再上老抽炸至金黃,然後再將整隻鴨用靚陳皮及上湯浸2小時(圖片來源:ins@tracysiew)

▲金錢雞:主料是雞胸脯、肥膘肉和蝦仁,外形看起來像金錢,外香且酥,裡鮮而嫩。

 

多年來,「蓮香樓」憑藉從裡到外的懷舊氣質,吸引無數國內外遊客慕名前往,當中有不少人失望而歸,認為「蓮香樓」環境又舊又亂、食物普通、服務態度很差,不值得前往。

 

但他們殊不知,每天凌晨4點左右,就會有無數光顧20年以上的老熟客,來到「蓮香樓」,自己泡茶,然後看著邊看報紙,邊等新鮮熱辣的點心出爐,又或是與拼桌的茶友們相談甚歡。用一盅兩件(一盅茶、兩籠點心)開啟全新的一天,這是他們風雨無阻的習慣。

▲蓮香樓的老茶客(@szewingrace_)

 

吐槽蓮香樓的人或許也不知道,因為蓮香樓願意招聘年過半百的員工,得以讓這群點心阿姐、侍應大叔、點心師傅、售餅阿姐,用自己的努力維持生計。

 

共同工作數十載的夥計們,情同兄弟姐妹,還經常一起郊遊燒烤,而「蓮香樓」就是他們情感寄託的地方之一。

 

▲圖片來源:ins@uk1cyun1

▲圖片來源:ins@voyageurdutemps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一家百年老字號餐廳,能生存下來實屬不易。對於懷舊愛好者來說,前往「蓮香樓」是追求情懷;於遊客眼中,「蓮香樓」是體驗香港文化的景點之一;老饕客心目中,「蓮香樓」是能找到失傳點心的寶藏之地;而對於老香港而言,這裡就是他們生活日常的一部分。

 

在這間92歲的傳統茶樓裡,有老香港的日常生活,還有獅子山下難得的堅持。

 

希望下一次去「蓮香樓」, 是在它100歲的時候 。

 

-END-

平時

知中君還會第一時間

帶大家挖掘國內最新潮最有趣的打卡熱點

從文創園到特色餐廳

一個都不會落下!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這家拍攝了王家衛《花樣年華》的香港餐廳,

未能與你走到2046

 

在臺灣,7-11便利店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除了打卡國內新奇有趣的地點

知中君還策劃了「知中TALK」欄目

採訪了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的國內外藝術家、創業青年

 

她為BBC神劇設計的海報驚豔世界,

用畫筆將中國風堅持到底

 

法國妹子迷上中國阿姨穿搭,

做了本雜誌告訴你,

你媽有多酷 



他把都市人的孤獨畫成「人間日常」,

總有一張能戳中你 


與藝術家們聊天之外

知中君還會定期放送經典的影視藝術作品

分享背後的創作故事

 

香港警隊開通微博,

現實中的阿Sir比港片的還要帥!

 

 

他拍的失焦廢片,被王家衛選做電影海報,

他用膠片定格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30年前,香港最不正經的訪談節目,

為何能成為觀眾心中的不滅經典?

 


有關中國更多精彩的內容,等待你來發掘!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直接關注【知中】


相關焦點

  • 香港蓮香樓更名重生,但每月租金近40萬港幣的它,究竟還能再堅持多久 | KMeeting邂逅
    中西區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香港蓮香樓開在這裡一點也不奇怪其實香港的蓮香樓曾經搬過兩次1996年才搬到現在這個鋪位前前後後開了92年眾多名人都來過這裡吃飯牆上都籤滿了他們的名字和祝福語香港蓮香樓不但入選了2017年攜程美食林精選榜還是蔡瀾的心水茶樓之一八大懷舊粵菜款款精美最出名的霸王鴨更是供不應求
  • 92歲的香港蓮香樓即將休業!沒嘗過真的很可惜!
    2019第一件傷心事 開了92年的蓮香樓馬上就要結業了倒數最後7天不知道後會是否有期
  • 再見了,92歲的蓮香樓
    2019第一件傷心事 開了92年的蓮香樓馬上就要結業了倒數最後5天...以後再也不會聽到大叔大聲叫:「滾水呀!小心!」的響亮聲音  再也不會為了拿一籠點心 都需要打起12分精神了在香港中環威靈頓街,有一家老牌茶樓。
  • 再見,香港蓮香樓!
    :「中環蓮香樓暫時營運至2月底,之後休業整頓,未來或會再與茶客會面。」蓮香樓的前身叫做「連香糕酥店」,是廣州西關一間賣糕酥的婚慶餅店,因製作蓮蓉出名而易名為「蓮香樓」。後來拓展到香港,原設有3間,現在僅存1間於香港島中環威靈頓街160-164號(該店創業於1918年)。
  • 老香港早茶點心的「一盅二件」
    老香港式的點心真是買少見少【香港美食攻略 - 老香港早茶點心的「一盅二件」】香港是一個快速變化的城市,地少人多,競爭激烈。小生意店鋪甚至老字號,面對租金壓力,生存空間十分狹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老香港式的點心真是買少見少,絕無僅有!以下說一下幾間老茶樓及老港點心,愛老式茶樓的朋友好好珍惜,趁早多多光顧啊!
  • 香港蓮香樓結業,可惜,不惋惜
    ▼「蓮香樓延續多年的店堂裝修、淡雅樸素的彩花茶具、情懷滿滿已屬罕見的手推點心車…」當年看完香港旅遊局的推薦,半島君對蓮香樓可謂滿懷期待,腦子不斷浮現的,是一間古色古香、別致風雅的茶樓。先在1910年有廣州總店,後在1926年開設香港分店,因為歷史緣故,後來兩店分家,獨自經營,現在,只有香港蓮香樓由創始人顏樂天的後代主理,仍保留著100年前廣州茶樓的樣子。
  • 永遠的香港蓮香樓
    六年前我寫過一篇《香港蓮香樓——鎮守古早味廣式的早茶》,六年後的今天,趕在香港蓮香樓結業前最後的時光再去。一樣的煙火人間,不一樣的心境。點擊圖片閱讀 香港中環的蓮香樓始於1918年,是香港三家分店之一。起初香港蓮香樓每到過年都會封紅包給廣州的股東,後來因時局動蕩,兩者間斷了聯繫。現在兩地的蓮香樓分開經營,自負盈虧。如今,香港的蓮香樓只剩下開在中環這一家存在,在現代潮流中依然鎮守著傳統。有關蓮香樓結業的各種說法,自打今年1月份的消息放出後就沒停過。
  • 「蓮香樓」:香港老茶樓風情
    這就是曾經聞名一時的香港四大茶樓之一「蓮香樓」,被坊間傳為香港最後的「茶樓」。    登上幾十級木臺階,來到「蓮香樓」的大堂,只見四周牆壁上,掛著些顏色已舊的中國字畫,不時有一兩掛老式掛鍾在牆上搖著鐘擺,屋頂還吊著老式的吊扇。
  • 歲月神偷——香港懷舊電影的堅持
    在一系列香港電影人北上拍片的現在,它依舊是香港懷舊電影為數不多的堅持。在進入21世紀之後,香港電影式微的現狀已是不爭的事實。儘管有《無間道》、《追龍》這些優秀的港味電影,但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實在難言輝煌。合拍片已是大勢所趨,在內地這個更有市場和資本的地方,電影會有更大的商業空間,這就是電影的遊戲。
  • 【香港蓮香樓】鎮守古早味的廣式早茶
    蓮香樓的老舊不是為順應時代流行的復古,不是將新做舊的刻意雕琢,而是近百年時間流淌過的痕跡,那條長長地筆直向上的樓梯,
  • 香港這間百年老字號茶樓 還有六天就休業了!
    「蓮香樓」原名「連香樓」,本是一間製作糕點的店舖。
  • 態度差、規矩多,這家險些倒閉的香港百年老茶樓憑什麼活著?
    圖:星島香港有家非常出名的老店,那就是有92年歷史、屹立上環威靈頓街的懷舊粵式茶樓蓮香樓。威靈頓街的蓮香樓地下售賣糕點,一樓是酒家,但一直保留六、七十年代的古老裝潢,服務和衛生也很一般。但是,點心超級搶手,如豬肝燒賣、雞球大包、淮山雞扎、灌湯餃這些,都堅持傳統。
  • 【香港經濟再受打擊 百年老字號集中關閉 !】
    「 那些被新冠肺炎打垮的香港老字號 」香港「澳洲牛奶公司」日前貼出告示,宣布因疫情嚴峻,從3月26日起,暫停營業22天,直至4月16日。澳牛門口常常大排長龍、以服務態度差而聞名全港。謝霆鋒創立的「鋒味」曲奇店,也沒有躲過結業的命運,全部門店已轉戰線上銷售。連米其林餐廳也沒能躲過結業……曾經刷屏全國的香港美食,正在悄然落幕。
  • 92歲老父突然仙逝!著名女星忍痛堅持演出:期間一度咽哽落淚
    現年50歲臺灣著名女歌手劉若英(奶茶),向來出名孝順,她的92歲老父劉緯文近年身體欠佳,經常出入醫院,沒想到於本月中旬(17日)突然仙逝,令家人悲痛不已。她說:「父親92歲,這兩年幾次進醫院,都能樂呵呵的回家。
  • 京都動畫伺服器上的數據回收成功 & 阪急 阪神「梅田站」將更名為「大阪梅田站」
    由財務省發起的網上投票中,「風神雷神圖屏風」獲得約2萬8700票(46%),「國立競技場」約2萬1000票(29%),「富士山」約1萬6400票(25%),紀念幣將在明年7月發行。「富士山」(一面從靜岡縣拍攝,一面從山梨縣拍攝)
  • 這個「迷你」城市,才是我心目中的香港!
    「TINY微影」是專門設計有香港特色的玩具品牌。憑藉「本土情懷」,推出香港獨特的街道、建築、店鋪、設施及車輛等微模型,成功俘獲不少人的心。「微影是我的一個香港夢。」吳凱俊先生是「東方玩具TOYEAST」有限公司的創辦人, 自公司於2005年成立以來,也創立了多個品牌,其中一個便是「TINY微影」。
  • 91歲「賣髪翁」帶來香港首隻「假髮股」!
    ■ 文|羅妍,香港財華社財經記者。60年代的香港,曾擁有輝煌的製造業,其中殺出一匹黑馬——那就是假髮製造業。當時澳洲華人劉文漢在香港開設假髮生產,外銷美國市場,收入突破10億港元,創造香港假髮業的光輝歲月,從而為自己獲得了「假髮大王」的稱號。
  • 上海 粵菜 從「福臨門」到「家全七福」,豪門徐家的溏心風暴
    「嘉裡中心的家全七福於2014年開業,與浦東店同出一脈,熟客都知道這家來自香港的高級粵菜廳背後的故事。這裡供應的全是傳統功夫粵菜,海味菜式、湯飲、燒味,甚至一碟小炒都是精工細作的佳餚。午市提供逾三十款自家製作的點心。內部裝潢貴氣中帶點懷舊味道。」
  • 香港懷舊冰室一路走一路懷舊
    」。祺森冰室店內的一檯一椅一磚一瓦均與一九七〇年開業時無異,負責人林耀山(Gary)說:「餐廳自開業以來也沒有大裝修,只是不時刷刷油漆作有限度翻新,卡座的桌子須自行加固。」華南冰室的周老闆對做奶茶十分執著:「餐廳的奶茶很重要,茶葉不能用平價貨,用斯裡蘭卡的西冷紅茶茶葉,花奶要用黑白奶,茶才滑溜!有人喜歡飲茶,但我覺得若無花奶,茶就不滑,而且煉奶惹痰。」說時他大步走向廚房,拿起茶壺衝起茶來,「水要大開才用來衝茶,茶要反覆拉兩次才入杯,茶同奶的比例要剛剛好,否則奶味會蓋過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