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
知中ZHICHINA
(ID.ZHICHINA2017)
一直以來,知中ZHICHINA為有思考力兼具行動力的中國青年一代,以及對探索中國有興趣的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提供有關中國人文、地理、科技、藝術、商業、社會、文化等,一切重要議題內容的消費。
如果你想探討有關東方中國的一切,
找他就對了
今天,就跟隨知中君看看92歲的香港蓮香樓,是如何記錄香港的人情世故。
▲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60至164號的蓮香樓(圖片來源:ins@js_photography_hk)
在中環惠靈頓街與鴨巴甸街的交叉口,有一間懸掛著紅綠霓虹燈的懷舊粵式茶樓,那是家族三代已經營92年的「蓮香樓」,如今已成為中環地區的標誌性景點之一。
▲蓮香樓室內(圖片來源:ins@2.25c)
將近百年歷史的香港「蓮香樓」,從去年開始就屢傳結業消息,早前蓮香樓更表示:「中環蓮香樓暫時營運至今年2月底,之後會休業整頓,未來或會再次與茶客會面,並感謝茶客一直的支持。」
不過,正當人們惋惜這家傳統茶樓將成絕響之時,劇情卻峰迴路轉。
近日有多家港媒報導,蓮香樓剛與房屋業主籤訂新租約,獲續租3年,租金維持每月38萬元港幣。由服務超過20年的幾位老夥記合資,以特許經營的模式接手。
由於商標持有權仍歸顏氏家族所有,因此「蓮香樓」在2月28日做完午市後,隨即會換上新招牌「蓮香茶室」。
易名重開後,老夥計們以「原始模式」經營,即只做早、午及下午茶市,晚市則會取消。「蓮香老餅家」維持不變,繼續原址營業。街坊和老顧客們又可以繼續來這裡品嘗一盅兩件了。
▲蓮香樓地鋪是蓮香老餅家,上層是茶樓(圖片來源:ins@chichihungchichi)
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茶樓之一,「蓮香樓」的前身,是一間在廣州西關的婚慶餅店糕酥館,原名「連香樓」。初期的連香樓只做早上的茶市,後來茶樓盛名遠播,開始做晚市,和包辦筵席。
而且,連香樓因用蓮蓉作酥餅的餡料,大受食客歡迎。1910年,一名叫做陳如嶽的翰林學士,因品嘗了連香樓的酥餅後,大讚其蓮蓉做得出色,提議將原本的「連」字上加上「草花頭」,「連香樓」自此易名為「蓮香樓」。
▲廣州市蓮香大茶樓最初的店鋪(1920年)
同年,蓮香樓由當時廣州的「茶樓大王」譚新義收購和集資,並與股東們訂立《廣州蓮香樓合同》。
當時蓮香樓的合資規模十分龐大,據當時合同上的資料顯示,光是股東就有122人,入股數多達414股,合計總投資額為12420兩白銀,這相當於今日250萬元人民幣。
當時蓮香樓的9位老闆,均互相認識,而其他股東皆是他們的鄉親或朋友。合同中還清晰規範了關於人事、財政、薪酬等章程,這使蓮香樓成為當時較為有規模的股份企業,發展到10餘間分店。
▲原蓮香樓全體股東、司理合照
隨著蓮香樓的規模亦漸見擴大,1918年,香港商人來廣州請求開設分店,廣州總店便派出師傅前往擔任「高層執士」。
1927年,當時的廣州蓮香樓掌柜顏樂天,在中環皇后大道中開設香港第一代蓮香樓,自此蓮香樓在香港生根發芽。
▲蓮香樓在中環皇后大道中開設香港分號時刊登的報紙廣告
其後,廣州蓮香樓經歷了國民政府統治、日本侵華時期,1956年被改造成「公私合營」,在文革期間茶樓部分更被迫停業,一度被改名為「東升樓」,後來商標也被列為「國有」。
經歷了多番歷史變遷後,如今的香港蓮香樓早已與廣州蓮香樓的經營脫鉤。
▲廣州的「中華老字號「蓮香樓,如今的糕餅比茶市更為有名
過去的92年裡,香港蓮香樓一直由顏氏家族經營。
在第一代老闆顏樂天去世後,由其兩子顏志人及顏同珍接手,第三代老闆顏尊輝(顏同珍的兒子)亦於70年代開始打理蓮香樓業務,並開設了蓮香樓的姐妹店「蓮香居」,同樣是主打傳統粵式早茶。
▲香港蓮香樓第三代老闆顏尊輝,他去世後由其妹妹主理蓮香樓
香港蓮香樓雖三次換址,但都是在中環。在1980年,香港蓮香樓遷至威靈頓街襟江酒家舊址,而第三代蓮香樓則在1996年遷至現址威靈頓街160號。
如今的蓮香樓,一直保留著60、70年代的舊式裝潢,懸吊的風扇、鳥籠,復古風味十足的掛鍾。牆上還掛有多幅中國字畫,包括已故書畫家周長忽手跡,這些都是23年前蓮香樓經理從一間要倒閉的茶樓買回來的,保留到現在,為整個空間增添了一絲文雅氣息。
▲圖片來源:ins@mousetrap.s
▲圖片來源:@walk.ur.way
▲圖片來源:@sofielam
▲圖片來源:@olivia_ooooooi
2000年,王家衛還在這裡舉行了《花樣年華》記者招待會。梁朝偉和張曼玉兩人,都身穿60年代戲服出現在蓮香樓。
▲身穿60年代服裝出現在蓮香樓,也並不違和
以禮餅、月餅起家的蓮香樓,目前仍有出售傳統糕餅,因此位於香港蓮香樓地下的,就是「蓮香老餅鋪」,出售蓮蓉蛋黃酥、蓮蓉月餅、嫁女餅等各種中式糕餅。
▲輝煌時期,蓮香樓的餅鋪盛況
▲如今的蓮香老餅鋪
除了糕點樣式傳統,連包裝也遵循著懷舊傳統風格,從禮餅盒、月餅袋到點心包裝紙袋,對於復古愛好者來說,都有收藏紀念意義。
▲ 婚嫁禮餅盒
▲月餅禮盒袋(ins@acmilanjoe)
▲用於打包的點心紙袋
為了迎合樓上的茶樓市場,餅鋪還出售蓮香樓專屬的茶盅、茶杯和茶葉禮盒。
如今,除了餅鋪,保留大量傳統元素的粵式早茶,也成為了蓮香樓招攬客人的法寶。
早茶,講究各式點心的口味固然重要,但保證「水滾茶靚」才是重中之重。由於現在香港已經很少茶樓仍用茶盅泡茶,而保留茶盅泡茶的傳統,就成為蓮香樓最大特色之一。
傳統的茶盅衝茶方式,保證了每杯茶的濃度。不少外國遊客更專程慕名前來見識,嘗試用茶盅倒茶。
▲為了方便衝茶小白,蓮香樓也會提供茶壺
同時,店內各個角落都擺滿了「鴨嘴茶煲」,保證衝茶的水溫夠高,這種壺口寬扁的傳統茶煲,如今在粵港地區的茶樓都已經很少見,需要有一定經驗的侍應才能準確把控出水量。
▲圖片來源:ins@voyageurdutemps
▲敲黑板:除了茶盅、鴨嘴茶煲,圖中的另外一款白色器皿是用於餐前洗碗筷的(ins@cola_8023)
▲茶樓四周都擺滿了高溫的鴨嘴茶煲
最早期的茶樓,是由售點人員脖子掛著一個裝著各種點心的大託盤,在茶樓四處走動叫賣。後來延伸成點心車(俗稱推車仔),如今這種推點心車的售賣方式也十分罕見,但蓮香樓卻把這種傳統保留下來了。
每天早上6時至下午3時,蓮香樓的主角就是幾位上了年紀的點心「阿姐」,她們各自推著載著大蒸籠的小車,在狹窄通道穿梭叫賣各種懷舊點心,你拿了什麼點心,「阿姐」就會在你的點心卡上印一個章。
▲圖片來源:ins@sachiyorz
▲圖片來源:@kendy_analogue
但一些比較熱門的招牌點心,還沒繞場一周,就有可能會被搶購一空,大家都會搶著找「阿姐」集點。
▲此時的阿姐就是掌管吃貨命脈的厲害角色
蓮香樓的茶市,除了點心出售方式走傳統路線,點心品類也是懷舊十足,市面上很多款難以見到的點心,都可以在這裡吃到。
每天凌晨三點多,兩層高的蓮香樓還未開業,廚房就已燈火通明,五名點心師傅忙著手工製作糯米雞、大包、蓮蓉蛋黃包等搶手點心。
▲圖片來源:ins@behuyself
這五名點心師傅平均年齡60歲,他們早有默契,談笑中分別做好切料、撈餡、鋪蒸籠和搓皮等工序,5點多已有第一輪點心出爐。
▲已經製作好的點心等待入蒸爐
包含一整顆鵪鶉蛋的鵪鶉燒賣、用腐竹皮包裹鴨掌的鴨腳扎、內陷有雞肉蝦肉的傳統大包、奶黃千層糕、包裹糖漿的現炸蛋散.
每一種都是市面罕見的傳統美味,價位在15~24元港幣間。
▲鵪鶉蛋燒賣(圖片來源:ins@sumwahangel)
▲鮮蝦燒賣
▲古法馬拉糕
▲鴨腳扎、蝦餃、大包(圖片來源:ins@behuyself)
▲大包的內陷
▲千層糕、馬拉糕
▲蛋散
▲布拉腸粉
此外還有提供盅飯,包括臘腸蒸飯、豉汁排骨鳳爪蒸飯、鹹魚肉餅蒸飯等。
到了午市,蓮香樓會提供各類叉燒、燒鵝、油雞飯。這類型的主食,就可以直接跟服務人員點餐,價位在港幣26~40元間。
▲全部肉類都是厚切版本,夠簡單粗暴(圖片來源:@elle_lam)
1996年開始,蓮香樓就兼營晚市賣懷舊菜。
每天下午5點左右,在蓮香樓已工作二十多年的經理,就會在牆上掛好手寫的懷舊小菜菜單,一眾侍應亦換上白恤衫。
▲手寫菜單價格使用古老中國民間常用的花碼數字
晚市光顧的客人不像早午市的中環上班族或熟客,多了一家幾口的家庭或結伴而來的遊客群。
而招牌的「霸王八寶鴨」、傳統的燒臘美食「金錢雞」、「釀鯪魚」、「百花煎釀三寶」等菜式都是吸引他們的懷舊美味。
▲西檸雞、椒鹽魚頭、鱔魚啫啫煲、百花蒸釀魚肚等(圖片來源:@sta_bkbbk)
▲招牌霸王八寶鴨:原只鴨拆骨,然後釀入蓮子、薏米、鴨肉粒、冬菇粒、白果、鹹蛋黃,再上老抽炸至金黃,然後再將整隻鴨用靚陳皮及上湯浸2小時(圖片來源:ins@tracysiew)
▲金錢雞:主料是雞胸脯、肥膘肉和蝦仁,外形看起來像金錢,外香且酥,裡鮮而嫩。
多年來,「蓮香樓」憑藉從裡到外的懷舊氣質,吸引無數國內外遊客慕名前往,當中有不少人失望而歸,認為「蓮香樓」環境又舊又亂、食物普通、服務態度很差,不值得前往。
但他們殊不知,每天凌晨4點左右,就會有無數光顧20年以上的老熟客,來到「蓮香樓」,自己泡茶,然後看著邊看報紙,邊等新鮮熱辣的點心出爐,又或是與拼桌的茶友們相談甚歡。用一盅兩件(一盅茶、兩籠點心)開啟全新的一天,這是他們風雨無阻的習慣。
▲蓮香樓的老茶客(@szewingrace_)
吐槽蓮香樓的人或許也不知道,因為蓮香樓願意招聘年過半百的員工,得以讓這群點心阿姐、侍應大叔、點心師傅、售餅阿姐,用自己的努力維持生計。
共同工作數十載的夥計們,情同兄弟姐妹,還經常一起郊遊燒烤,而「蓮香樓」就是他們情感寄託的地方之一。
▲圖片來源:ins@uk1cyun1
▲圖片來源:ins@voyageurdutemps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一家百年老字號餐廳,能生存下來實屬不易。對於懷舊愛好者來說,前往「蓮香樓」是追求情懷;於遊客眼中,「蓮香樓」是體驗香港文化的景點之一;老饕客心目中,「蓮香樓」是能找到失傳點心的寶藏之地;而對於老香港而言,這裡就是他們生活日常的一部分。
在這間92歲的傳統茶樓裡,有老香港的日常生活,還有獅子山下難得的堅持。
希望下一次去「蓮香樓」, 是在它100歲的時候 。
-END-
平時
知中君還會第一時間
帶大家挖掘國內最新潮最有趣的打卡熱點
從文創園到特色餐廳
一個都不會落下!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這家拍攝了王家衛《花樣年華》的香港餐廳,
未能與你走到2046
在臺灣,7-11便利店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除了打卡國內新奇有趣的地點
知中君還策劃了「知中TALK」欄目
採訪了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的國內外藝術家、創業青年
▼
她為BBC神劇設計的海報驚豔世界,
用畫筆將中國風堅持到底
法國妹子迷上中國阿姨穿搭,
做了本雜誌告訴你,
你媽有多酷
他把都市人的孤獨畫成「人間日常」,
總有一張能戳中你
與藝術家們聊天之外
知中君還會定期放送經典的影視藝術作品
分享背後的創作故事
▼
香港警隊開通微博,
現實中的阿Sir比港片的還要帥!
他拍的失焦廢片,被王家衛選做電影海報,
他用膠片定格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30年前,香港最不正經的訪談節目,
為何能成為觀眾心中的不滅經典?
有關中國更多精彩的內容,等待你來發掘!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直接關注【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