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我經常會去的地方。這裡很適合創作,每一次來到這裡,總能激發我不少的靈感,這次也不例外。其實,這一次來香港,我是毫無準備的,因為來的目的只有一個 —— 「蓮香樓」。
▲ 茶博士
去年來香港的時候,我就想過帶父母過去喝早茶,但後來因為去別的地方就沒去成。今年2月,許多傳媒都在爆料香港蓮香樓要關門。喜歡攝影,又支持原創的我總不能不去看看吧!所以就有了這次說走就走的香港之旅。
▲ 點心阿姨
這篇推文也算是「KMeeting邂逅」3.5版本吧。不知大家會不會更青睞這個版本呢?歡迎大家文末留言告訴我們!你可能會問到,蓮香樓不是關了嗎?怎麼還寫?是的,答案就在文章裡喔!
▲ 蜜汁叉燒包
唔知你得唔得閒呢?
得閒就一齊飲茶啦!
九十二年的香港蓮香樓
營業至2019年2月28日便結業了
許多市民都紛紛趕去拍照留念
記錄最寶貴的片段
講真,如今傳統茶樓在大陸已經少之又少
廣州大部分茶樓早已「隔山買牛」
假如香港的傳統茶樓也消失掉
恐怕再也沒有傳統茶樓
中西區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
香港蓮香樓開在這裡一點也不奇怪
其實香港的蓮香樓曾經搬過兩次
1996年才搬到現在這個鋪位
前前後後開了92年
相信,大部分廣州人都認識「蓮香樓」
沒去過但也聽過
皆因廣州上下九十甫路上就有一家
其他它們「本是同根生」
由當時廣州的連香樓酥店「分身」而成
如今香港和廣州的蓮香樓已各自獨自經營
想知這裡的威水史? 牆上就有你想要的答案啦!
眾多名人都來過這裡吃飯
牆上都籤滿了他們的名字和祝福語
香港蓮香樓不但入選了2017年攜程美食林精選榜
還是蔡瀾的心水茶樓之一
八大懷舊粵菜款款精美
最出名的霸王鴨更是供不應求
就連這裡的一切
都堪稱廣州老茶樓的經典範式
牆上的書法更是稱讚了蓮香樓的蓮蓉
以前茶客都喜歡帶上自己心愛的鳥兒去茶樓喝茶
香港近年因為禽流感已禁止攜帶鳥類
但蓮香樓並沒有因為條例而讓大家忘掉
懸掛半空的鳥籠、舊式風扇、滿堂的木式家具
共同渲染了氣氛
店裡的牆上掛著許多菜單
但上面價格寫的字 是我看不懂的
在和櫃檯珍姐交談後才知道
原來這是商碼 用它們對應阿拉伯數字
哈哈 沒想到來了還可以漲知識呢
小時候的我
常常和爺爺奶奶在芳村喝早茶
那時的酒樓是需要顧客拿點心卡去拿食物的
除了蛋撻,有兩款點心只要它有,我就一定會拿走
一款是 —— 「鵪鶉蛋燒賣」
另一款是 —— 「千層糕」
粵式早茶不停地在變化著
鵪鶉蛋燒賣和千層糕
如今在廣州許多酒樓已不見它們的身影
很榮幸,在香港蓮香樓
我們還能品嘗到許多傳統的點心
先別說什麼,我就沒見廣州哪家酒樓有豬潤燒賣
所以,只有來了這裡
我們才能品嘗到以前傳統的熟悉的味道
每一份棉花雞都配有一塊冬菇和幾塊雞肉
雞肉下面放著類似竹笙的食材
旁邊的婆婆說是魚肚 不知是不是呢?
但它吸了雞肉的汁水 甜甜的 超好吃
第一次吃棉花雞 總體而言 口感還是不錯的
雞肉醃製得剛剛好 食材搭配也不錯
嗯 也許是全手工製作吧 所以賣相會稍差些
但我們吃的傳統味道就是這個啦
還是相當值得推薦的
豬手平日就吃得多了
但這種吃法 還是第一次見喔
醃製好的豬手整整齊齊地放在蒸籠裡
料是相當足的 性價比還算高啦
可別說 蒸出來的豬手真的會更香一點
不知是不是心理安慰啦
在豬手底下放腐竹
同樣是個明智的做法
腐竹吸收了豬手汁 吃起來美滋滋的 不錯
豬手濃香軟糯 滿滿的膠原蛋白
走累了 PICK它就準沒錯了
除了棉花雞和蒸豬手
這裡還有許多傳統的點心
豬潤燒賣、魚肚扎、雞包仔等等
相比這些常常不見身影的大哥 有位小哥就低調許多
鳳爪排骨絕對是呼聲很高的一對CP
搶不到風爪 軒軒表示hin無奈 畢竟鳳爪一直是推薦首位嘛
排骨醃製得十分入味
現在為了控制成本 用豆豉的店家已經越來越少
這裡堅持使用最傳統的做法
值得點讚
牛肉丸、豬肉丸也是不少人喝茶必點的點心
做法通常分兩種
一種是蒸籠 另一種是白灼加醬油
這個豬肉丸算是我吃過中還行的吧
陳皮味很濃鬱 配有馬蹄粒 打底的西洋菜挺搭的
味道是不錯的 但生粉較多導致口感略差
說到早茶CP
怎能沒有它們呢 幹蒸燒賣和蝦餃
推薦榜前三的蝦餃也是很搶手的
我們就沒有拼桌小姐姐那麼有福氣啦
不過搶到幹蒸燒賣也算闊以的啦
與各式各樣的幹蒸相比
這款沒有大蝦 沒有蟹子在上面的幹蒸
你也許會覺得很low
但這確是一款很傳統的幹蒸燒賣
肥肉和廋肉比例恰到好處
調味不會重手
港式燒賣加些許辣椒醬搭配會更棒的
好啦 我先開吃咯
誰會想過蓮香樓的叉燒也是相當出名
恰逢中午時分
不少中環上班的白領都會選擇來這裡聚餐
燒肉飯、叉燒飯、幹炒牛河、油雞瀨粉都相當足料
隔壁西裝小哥哥點了叉燒飯吃了叉燒 飯也沒吃就走了
可見蜜汁叉燒在這裡多麼受歡迎
面點很考驗師傅 也很考驗食材
麵粉不好 麵包就不好吃了
但這裡的面點還是不錯的
別看這叉燒包沒有蒸籠 其實它是一大籠蒸出來的
一份兩個 已經足夠
裡面的餡料相當足 但就是略甜
歌仔都有得唱啦 「大包整多兩籠大包」
整多兩籠真系唔怕滯噶
推薦榜前三 其中面點就佔兩席啦
馬拉糕口碑也是不錯的 但就是搶不過別人
既然來到蓮香樓
當然要試下這裡的蛋黃蓮蓉包啦
畢竟蓮香樓早已有著「蓮香第一家」之美譽
不知為什麼 這麼出名的包包竟然沒人搶 難度只有3顆星
與叉燒包一樣 一份兩件
包面同樣夠薄
蓮蓉十分細膩 有著淡淡的蓮香
別以為它會很甜 一點都不甜的
搭配茶就最合適不過啦
臘腸卷現在也是買少見少
它的外形有點像西式烘培麵包「毛毛蟲」
雖然外形相似 但口感完全不同
典型中式面點更符合大眾口味
這款臘腸卷除了臘腸偏硬和偏甜
再挑不出它有什麼缺點 十分推薦給大家
哈哈 還記得以前發燒除了吃白粥就是它
也算是一款經典點心吧
究竟什麼原因
令許多店家不堅持做經典傳統點心呢?
我想是因為物價高漲吧
臘腸本身就不便宜 要是不自己製作 就要取貨
那利潤也就少了 店家的人不願意做下去啦
粵式早茶變化體現在很多方面上
其中就包括了茶葉
- 什麼?茶葉也好說?
- 是的!
蓮香樓有三寶
鴨嘴茶煲、痰罐和茶盅
現在留下的還有鴨嘴煲和茶盅
店裡隨處可見「鴨嘴煲」
保證茶溫夠高 如今在粵港澳地區都已經很少見
需要一定經驗的茶博士才能準確把控出水量
是的 這裡的茶 也許你就認識普洱
其實還有水仙、龍井和香片供大家選擇
茶樓的器皿都十分講究
現在用茶盅的店鋪也是少之又少
茶盅是蓮香樓最大的特色 至今仍有保留
初試「水仙」的我感覺不錯
以前都未聽聞水仙也能泡茶
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出百年老店「蓮香樓」
是一家有故事的店鋪
這家店鋪位於香港中環惠靈頓街與鴨巴甸街的交叉口
家族三族已經營92年的它
如今已成為中環地區的標誌性景點之一
將近百年的香港蓮香樓
其實從去年開始就屢傳出結業消息
今年2月,蓮香樓更表示中環蓮香樓暫時營運至2月底
之後便會修業整頓
消息一傳出 大家都紛紛趕來「一盅兩件」
也不忘帶上相機 記錄蓮香樓寶貴的畫面
蓮香樓雖有兩層 但其實並不算大
二樓只夠密密麻麻擺下約30張小桌子
軒軒來的時候恰逢中午時分
店面已坐滿了茶客
有老街坊有附近上班的白領也有遊客
來這裡喝茶的老街坊 都吃了好多年
幾乎每天來喝茶
和店裡的阿姨吹水
有的老街坊5點多天沒亮就進來開位
對啊 來茶樓不一定說這裡的東西有多好吃
但這裡的人 大家彼此熟悉就是老友記啦
穿著白襯衫和黑西褲的樓面伯伯
基本都是「一腳踢」,什麼都幹
一會兒「唔該借借,叉燒飯到!」
一會兒「靚仔,今日想食d乜啊?」
他們負責斟茶倒水』與茶客打交道
無所不知、無所不談,冠上「博士」雅稱
有的茶客會覺得他們很兇
其實並不是 他們習慣大聲說話而已
靜下來和他們聊天 他們還是很親切的
在蓮香樓
總能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
他們究竟在做什麼呢?
其實他們在「搶」自己心愛的點心啦
哈哈 所以上面介紹出品的時候就標明難度了
能不能「搶」到就看你的運氣咯
蓮香樓還保留著以前老式的點心車和點心卡
「蝦餃、燒賣、排骨、叉燒包……」
今時今日很多茶樓內都已很難聽到點心車的叫賣聲
點心阿姨通常會推著小車在店面兜圈
時不時也會停下來和老茶客吹水
客人可以靠近點心車看看有沒有心儀的點心
有的話,便能從車上拿回座位品嘗
取點心的時候 點心卡就會起作用啦
點心卡上標明了價位
點心阿姨會根據點心的價格子在對應的價格上蓋印章
這裡給個小tips大家
通常走中間過道的車子會是人氣高的食物
大家文明取食物的同時 也要提防小偷喔
那天同桌的伯伯拿完馬拉糕就發現手機貌似不見了
不知最後找回沒呢?
蓮香樓更名重生
軒軒最先是從同桌的陳阿姨口中得知
陳阿姨告訴我 她自己也是蓮香樓的老茶客
幾乎每天都會和老伴來這裡喝茶 而且一喝就喝了10多年
是的
正當人們惋惜這家傳統茶樓將成絕唱之時
劇情卻峰迴路轉
不少港媒報導蓮香樓剛與房屋業主籤訂新租約
獲租3年 租金維持每月38萬港幣
由服務超過20年的幾位老夥計合資
以特許經營的模式接手
由於商標持有權仍歸顏氏家族所有
因此「蓮香樓」28日做完午市後 將換上新招牌「蓮香茶室」
易名重開的蓮香樓
老夥計們還是會以「原始模式」經營
即只做早、午及下午茶市 晚市將會取消
一樓的「蓮香老餅家」則維持不變
這裡的環境雖然有些許髒兮兮
茶博士有時也忙不過來 會沒有服務什麼的
但我們在這裡能用傳統的茶盅 品嘗傳統的點心
應該開心才是
畢竟這樣的茶樓已經很少有了
蓮香樓所在的大樓
需要改造應該估計早已落實
很難保證三年後「蓮香茶室」能否再續租下去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一家百年老字號餐廳生存下來實屬不易
對於懷舊愛好者來說 來這裡是追求情懷
在遊客眼中 這是是體驗香港文化的景點之一
在老茶客眼中 這裡是找到失傳點心之地
一盅兩件開啟新的一天
是許多拼桌茶友風雨無阻的習慣
其實,這次軒軒品嘗的
也只是蓮香樓少數懷舊點心
不知下次再來
能否吃上心心念的千層糕和鵪鶉蛋燒賣呢
蓮香樓,蓮香茶室,我們下次再見
香港 · 蓮香樓
LIN HEUNG TEA HOUSE
地址:中環惠靈頓街160-164號
(地鐵上環站E2出口)
時間:06:00-22:00
評分 90
位置 25分
口味 25分
環境 20分
服務 20分
價格 人均125港幣(106人民幣)
· 以上商家信息及評分僅供參考 ·
請以實際為準
原創不易 點擊「好看」支持一下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