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有 琴 人
做 有 趣 事
鈞天君按:餘青欣是國家級古琴項目非遺傳承人、「虞山吳派」嫡傳弟子、先後跟隨李祥霆、吳景略、吳文光等古琴名家學琴。15年12月29日其因病逝世,至今已有兩年。《傳世清音·古琴名家名琴名曲系列·名家篇·餘青欣》把餘青欣的琴音、文字以及人們對其的緬懷之情收錄其中,將於12月29日,其逝世兩周年之際與大家見面。
斯人已逝,留清音傳世。
《傳世清音·古琴名家名琴名曲系列
——名家篇·餘青欣》出版後記
文 / 陳逸墨
兩年前,朋友圈的微信群越來越多,實在沒有時間瀏覽,更無精力參與交流。但是,當時加入一個叫「餘老師最新情況」的群,我還是特別關注,每天都要進去了解一下情況。
2015年初秋,有一天忽然接到王鵬老師的電話,告訴我古琴家餘青欣老師病了,情況還比較嚴重,已經去看望過,餘老師性格開朗,此時輕鬆面對,毫無懼色。餘老師是當代優秀古琴家,鈞天坊有意為她整理、編輯、出版部分資料,所以有機會打算約我一起再去看望她。放下電話,心情十分沉重,我想,餘老師一定是個有堅強信念的人,否則面對病魔怎能如此從容。
記得與餘老師初識,是在2013年重慶的一個古琴演奏會上。當時,餘老師好像沒帶琴去,上臺演奏前一直沒有選擇出自己滿意的琴,但她知道我在場,只是不認識,就聯繫王鵬老師問詢。那次,我剛好有帶王鵬老師的親斫琴去,隨後,我把琴送去,餘老師也選擇了這張琴,出色地完成了演出。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看出餘老師正直的性格,在看待和鑑別事物上,她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真」,好即是好,不好即是不好,絕不混淆是非。
得知餘老師病情後,我因有事,當時一直在外地。再次得知餘老師的信息時,王鵬老師已經和其他幾位朋友又一起去看望過餘老師了。王老師還說,餘青欣老師是個頗具風骨的人。原來,他們去醫院本是看望病人,怎知餘老師這次卻把以前的售琴款如數結清,她病情嚴重,本是需要幫助的時候,但她執著堅持,她說不想留下遺憾。一個需要幫助的病人,在面對金錢時,堅持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則,這在當代是多麼不易啊!
餘老師是令人敬佩的真正琴人!她有自己堅定不移的信念,正是這強大的精神力量,使她在生死面前無懼,在利益面前無求。雖然餘老師沒有豪言壯語標榜自己如何,但她用自己的點滴行為,給我們刻畫出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的傳統琴人形象。
在餘青欣老師病危之際,諸多朋友得知後,紛紛伸出援手,盡全力整理餘老師的音樂作品,希望餘老師的藝術能更好地得以保護、傳承和發揚。不久,餘老師親自參與製作意見的古琴音樂專輯《清新致爽》,由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組織的諸同道們負責編輯,很快出版面世了,這兩張古琴音樂CD,可以說是她一生心血的結晶。
另外,在餘老師住院期間,由王鵬老師主持安排,在餘老師精神狀態不錯的時候,朋友們為餘老師錄製了幾首經典琴曲的彈奏視頻,這些視頻真實、完整地把餘老師的彈奏狀態記錄下來,其豐富細膩的指法一覽無遺,這些視頻資料對學習和研究者來說尤為珍貴。關於這些古琴音樂的視頻資料,餘老師委託我們隨後編輯出版。
餘老師有個孝順的兒子叫天麟,他每天在餘老師身邊照顧,並隨時告知餘老師的最新情況。因為圖書的編輯出版有一個規範複雜的過程,短時間內很難完成。但從「餘老師最新情況」的微信群又得知,餘老師的病情一天天惡化,我焦急不安也束手無策。我想,在餘老師彌留之際,要儘快先把這張DVD的封面設計出來,讓餘老師看到將來成書出版後的效果,不讓餘老師留下遺憾。
隨後,在天麟和設計師李響的配合下,圖書封面及裝幀的效果圖很快就出來了。餘老師看了很滿意,還挑了張自己喜歡的照片做了封面,聽天麟說,媽媽這天顯得格外開心。
餘老師走後,朋友們悲痛的同時又相約不會懈怠,因為餘老師的委託和信任,會按計劃儘快把餘老師的資料整理出版,讓餘老師的藝術廣泛傳播,使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受益。
按編輯圖書的要求和需要,天麟給我寄來了極其豐富龐大的音像和文字資料。閱讀、選擇、整理這些資料,確實花費不少時間,但觀看餘老師這些不同時期的彈奏視頻和文論資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其間受益良多。同時,也有不少新的編輯理念不斷湧出。
原計劃,把餘老師的這幾首琴曲視頻製作成一張DVD音樂唱片,再加上餘老師的藝術簡介和琴曲介紹即可。後來,我在資料中發現一張老照片,這是餘老師青年時期參加的一個古琴盛會,合照中的另幾位如今也均是琴壇翹楚了。圍繞這張充滿回憶的合影照片,我開始向照片中的各位老師約稿,很快,滿懷深情的回憶文字就發來了。也許是文字感染了我,於是我和天麟商量,廣泛向餘老師生前的好友和學生們約稿。就在等待稿件期間,從資料中又看到餘老師所寫的不少有價值的文章。於是就產生了此書劃分兩部分文字的想法:「賞欣悅目」篇章為餘青欣老師撰寫的文章;「欣滿憶足」為師友們懷念餘青欣老師的回憶文章。
因在資料庫中看到,餘青欣老師曾多次參加古琴界的重要活動,還接受過多家電視臺的訪談節目。所以關於DVD的內容也想分為兩個部分:鈞天坊錄製餘青欣老師的琴曲演奏視頻;餘青欣老師訪談視頻內容節選集錦。
當然,好的想法未必就能得到實現。視頻剪輯製作過程中,考慮到牽扯諸多版權問題,餘老師訪談視頻集錦的方案沒完成就終止了,期間音頻與視頻的調整,反覆多次,用了很長時間。文字部分結構雖然沒變,但師友們的回憶文字交稿時間不一,加上朋友之間相互接力約稿,朋友們的深情無法拒絕,只是影響了圖書的進度。
特別感謝《樂器》雜誌社編輯孟建軍先生,他在得知我們正編輯餘青欣老師的資料後,熱情地聯繫了餘青欣老師的幾位老朋友,使這本書的內容厚重了許多。不知不覺之間,原計劃出版一張DVD古琴音樂唱片,實在難以承載師友們的深情厚誼,逐漸發展成為現在這樣一本厚厚的文集了。
餘老師盡心藝術,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價值,創造出高妙的藝術作品,培育出很多優秀的藝術人才。在餘老師無助之時,藝術研究院、音樂學院、鈞天坊等眾多朋友願意幫助她完成未竟之事,足見她非凡的人格魅力。
餘老師已經無愧於此生,可以含笑九泉了!
文 | 陳逸墨歡迎轉發朋友圈 | 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月29日 15:30 鈞天坊山居空間
《傳世清音·古琴名家名琴名曲系列·名家篇·餘青欣》
新書發布會
那一天,也是她離開我們的兩周年紀念日
如果你願與我們一起緬懷這位琴家
請後臺回復「欣滿憶足」
(前10位可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