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文化學者蒙曼:踏雪尋梅詩意年

2021-02-19 央視畫廊

「鶯啼燕語報新年」,即將迎來春節闔家團圓的時刻,唐詩一句「鄉心新歲切」把我們的似箭歸心刻畫得入木三分,亦令我們與古人的過年思鄉之情心意相通。而在沒有網絡直播、沒有春晚的唐朝,當時的人們會是如何過春節?

著名歷史文化學者蒙曼教授帶領大家一同穿越歷史,走進唐詩探一探當時的春節風貌和花樣年俗。

除夕「守歲」 把酒言歡  

盛世大唐,春節活動的娛樂性和歡樂性遠勝於前朝。在「李白鬥酒詩百篇」的年代,不僅是文人豪邁不羈愛飲酒,有詩云「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守歲、喝酒更是不可或缺的過年傳統。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就是詩聖杜甫記載自己到堂弟杜位家團聚過年的故事。杜位是唐朝大宰相李林甫的女婿、官場得意,而杜甫在當時卻頗為失意。然而在除夕這天,無論是騰達的族人還是落魄的親朋,都會相聚在一起守歲過年,必喝上一杯「椒柏酒」,以藥酒祛病、互敬健康。

白居易則寫過多首關於春節的詩,他描寫過年要喝「三杯藍尾酒」,也就是屠蘇酒。這種酒是先從年輕人開始喝,最後才是年長者。寫詩時的白居易已年過七旬,笑談「除卻崔常侍,無人共我爭」,妥妥地最後一個來喝這杯寓意返老還童的美酒,蒙曼詮釋「這就是一個樂呵呵的老人的心態。」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在孟浩然的詩句中也記載了他與親朋的守歲宴席上,聽歌女唱曲、行酒令的遊樂活動。再配著咬春的「五辛盤」(春盤),和「一碟膠牙餳」(麥芽糖),可謂是把酒言歡、人生幾何。

「元日」朝會  火城舞儺

唐朝時使用農曆立法,大年初一稱為「元日」,在古人的時間序列中具有著濃厚的象徵意味。有趣的是,皇帝也會給臣子們放「春節七天假」,也就是按元日前後各三天放假。在蒙曼眼中 「元日前有一個準備時間,元日當天迎來一個歡慶的高潮、之後是歡樂的延續,當時的放假安排還挺人性化的。」

所謂「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元日這天文武百官、番邦使節都要趕著入宮向皇帝朝賀,全城火燭通明,就形成了獨特的「火城」景觀。皇帝在接受臣民朝拜和貢奉之後,還會賜「柏葉」給百官回去泡酒,以其綠葉長青之特色,寓延年益壽的祝福之意。

「驅儺」是唐朝過年的民俗,太常卿會帶著一千多人組成的驅儺隊伍,進宮給皇帝跳儺舞。當時的貴族公子哥們還經常喬裝打扮、身穿彩衣混進舞儺的隊伍。有意思的是,達官貴人在看舞儺,人家這些舞儺的人也在看他們。這在蒙曼看來,正如同「你站在橋上看風景,可是,人家把你也當成風景來看了」。

唐太宗李世民愛好文學,就曾作詩詠《元日》為自己治理的貞觀大唐點讚「穆矣薰風茂,康哉帝道昌」,並抒發他「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的新年暢想。

倒有一個民間習俗與今天略有不同,那時嫁出去的女兒們會在元日、即初一這天回娘家,「蠻榼出門兒婦去,烏龍迎路女郎來」,她們通常還會捎上一種南方所造的「蠻榼酒」作為拜見娘家人的禮品。

 「胡風」融合   大戲拜年

歷史上的唐朝是一個民族大融合時期,有「胡風為美」的傳統。「潑寒胡戲」就是從波斯傳來的節日慶典,蒙曼形容這就是在初唐盛行一時的「唐朝潑水節」。從臘月就開始舉行,人們唱歌跳舞、潑水乞寒,希望寒冷更快一些降臨大地,以祈求驅邪除病,保佑來年身體康健。這項活動備受唐朝老百姓喜愛,可因為活動中的人們要坦身露體、有礙觀瞻之嫌,並且耗費較大資源物力,之後就被逐漸廢除了。

而在當時,有還入唐求法的日本圓仁和尚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有記載,他在節慶之時來到一個新羅人聚集的廟宇裡,發現新羅人互賀拜年的吉祥話,已入鄉隨俗和當地的唐朝人一樣了。不過當時拜年的內容與今天略有不同,除了「求富貴」,還會對長者「拜長壽」,對小孩「鞭聰明」,也頗有趣。

踏雪尋梅  詩意過年

懷古感今,蒙曼教授也分享了她童年時期過春節的經歷,親手做小冰燈、鏤刻貼花、跟著父親寫春聯,都是她心頭最念念不忘的年味。而如今人們常說年味漸淡了,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我們的春節能過得別具意義呢?

「踏雪尋梅,可能是最優雅的過年方式。」蒙曼向我們娓娓道來:「我覺得踏雪尋梅,有時尋的不僅僅是梅花,是一種趣味;是那種人能戰風雪,抗嚴寒,而且保持心情樂觀、心靈純淨的一種作派。如果冬天你有幸踏雪也好,冒雨也好,乘著風也好,去看任何一個平時可能沒有時間去看的東西,那本身都有踏雪尋梅的意境。」

最後,蒙曼以一首唐代孟郊的《登科後》作為新春寄語送給廣大網友:「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文章轉自環球網 作者代玉)

恭祝網友們過年大吉

以踏雪尋梅之心境

詩意歡度己亥春節!


識別二維碼

閱讀原文

賞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歷史學者蒙曼寄語廈門 一個想讀書的城市是有雄心的
    昨晚8時,歷史學者、央視常客蒙曼受邀參加「書香鷺島·全城共讀」2020蒙曼強調,美塑造德,詩歌很重要的精神力量就是告知人們什麼是美,讓人們感受美、呵護美。 有了文化,城市才有了靈魂 蒙曼受記者之邀為廈門小讀者推薦歷史讀物。在她看來,中國歷史卷帙浩繁,如果一定要推薦給孩子讀的歷史書,可以看看北大歷史地理教授、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唐曉峰的《給孩子的歷史地理》。
  • 蒙曼:四季詩意生光輝
    讓我們一起走近名家,感受文化的力量。  蒙曼熱情開講  □本報記者 祝芸生 張 衍 文/圖  四季輪迴,流年漫漫。11月14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歷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做客省圖書館贛圖大講堂,與我省讀者相談於詩歌的國度裡,尋一腔雅致,無塵無瀾,在四季詩意中,體會人生五味,拾起生活中的另一種美麗。
  • 《逆水寒》踏雪尋梅資料片內容一覽
    導 讀 逆水寒這款遊戲公測至今已經吸引了無數的玩家加入江湖,在這款美輪美奐的遊戲中,每一個場景都值得我們截圖留念,現在又公布了踏雪尋梅資料片~一起來看看遊戲截圖
  • 踏雪尋梅
    小學三年級,大家上臺演唱《踏雪尋梅》:「雪霽天晴朗,蠟梅處處香,騎驢灞橋過,鈴兒響叮噹……」每個人手上拿個鈴鼓,邊唱邊拍,前兩句用手拍,後兩句攥著鈴鼓往腿上打。這真是過癮極了!尤其往身上打的時候,配合歌詞的「響叮噹、響叮噹」,一個字打一下,特別有意思。
  • 暗香疏影,踏雪尋梅
    凝視這偌大的冰天雪地,我帶著經年之約,攜一身情,舞著衣袖,為了那個藏於心中的夢,尋梅而來。沒有太多的奢求,只想環繞在梅的懷抱裡,聆聽梅的優雅花語,放飛心底最熱切的期盼。這個季節,只有梅,也只有梅能張開懷抱,接納紅塵的情愛。我想依著梅枝,在梅與雪的淺抒淺吟中,品味一份執著和從容,寫下盈盈心語,感受梅開的清幽,感受雪開的韻味,一起翹首,期盼著春天。
  • 電影《踏雪尋梅》
    突然想起踏雪尋梅這部電影以為類似色戒但更血腥、殘暴電影試圖為真實事件找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兩個孤獨靈魂相遇
  • 著名學者蒙曼走進平遙古城,快來偶遇吧
    蒙曼蒙曼老師講解票號文化蒙曼老師帶你體驗平遙剪紙文化蒙曼老師帶你體驗平遙推光漆器文化平遙古城攝影/侯俊濤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漢族文化
  • 蒙曼:歷史講臺上的巨人
    2007年11月19日,歷史文化類欄目《百家講壇》迎來了開播以來最年輕的一位主講師-蒙曼。這位32歲就成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的才女,無論是在講臺上還是在螢屏前能做到從容不迫,侃侃而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才女,尋求她的身上有哪些值得考究的地方。
  •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踏雪尋梅》成為最大贏家
    點擊上面藍字,即可馬上關注關注票時代公眾號  piaoshidai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頒獎典禮於4月3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踏血尋梅》  春夏最佳男主角:《踏血尋梅》  郭富城《踏雪尋梅》電影海報曾經5次入圍金像獎影帝的郭富城,此次終於如願捧得大獎。
  • 踏雪尋梅2020冬至
    《踏雪尋梅冬至》雪,用輕歌曼舞的姿態,妝點了一個潔白的世界。梅,用冷沁素雅的清香,芬芳了冬日的心房。踏雪尋梅,追憶著那時青澀的遇見,你淺淺的笑,迎著綻放在梅尖的雪花,映入眼帘的那一幕,釀成了一片白雪飄零的思念。走過最深處,還有更深處。一樁老梅,一地素雪,一枚淡月。人間三影,自成絕韻,滿目的風煙俱淨。
  • 品讀:​踏雪尋梅,靜待春歸
    冬含深韻,雪飛柔情,梅笑馨雅。冬韻在那份簡約、素淡、空靈、安詳,每一個冬季,都讓歲月經歷一次磨礪,光陰找回一次初始,生活得到一次感懷,那可是世間最本真的底色和樸實啊!可以使幽夢馳騁,遐思氤氳,清歡滋生。雪情在那份潔白無瑕,纖塵不染,溫暖真誠,聖意禪音,每一次飄雪,都是一次生機與希望的孕育,風景與詩畫的描摹,心靈與情愫的洗禮,那可是世間最聖潔的饋贈和賞賜啊!可以使迷惘清醒,喧囂靜止,浮躁沉寂。
  • 漫步太空 踏雪尋梅 廊坊三河冬季一日遊精品線路發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漫步太空 踏雪尋梅●很多小夥伴們兒都覺得冬天太冷,只適合在家裡待著,這個冬天不如換個新玩法,來三河——漫步太空 踏雪尋梅!可謂真正是踏雪尋梅,好生愜意。玩累了,還可以帶著孩子去北京運河苑度假村泡個溫泉,住在那裡休息一晚整裝待發。這個冬天,一切剛剛好!
  • 《踏雪尋梅》:春夏初夏,踏雪尋梅,一歌行路遠,她鄉又故鄉
    後來去看了她獲獎的電影《踏雪尋梅》,影片講述了懷揣著電影夢的王佳梅隨母親姐姐來到香港,飽嘗生活艱辛,於是沉墮,最後被同樣悲慘的丁子聰掐死,然後被屍解。《踏雪尋梅》招募演員的時候,春夏去劇組面試,她試完了第一個角色,誠實的說:「第二個我就不試了吧,我演不了。」真的,太春夏了!
  • 河南洛陽繪畫愛好者雪地繪出《踏雪尋梅》
    1月17日,河南洛陽伏牛山滑雪場,繪畫愛好者在雪地上繪製《踏雪尋梅》。據繪畫者介紹,這種顏料加水溶解暈染在雪地上,形成了中國風特有的國畫藝術效果,顏料都是水溶性無汙染的,對環境不會造成危害。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1月17日,河南洛陽伏牛山滑雪場,繪畫愛好者在雪地上繪製《踏雪尋梅》。據繪畫者介紹,這種顏料加水溶解暈染在雪地上,形成了中國風特有的國畫藝術效果,顏料都是水溶性無汙染的,對環境不會造成危害。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1月17日,河南洛陽伏牛山滑雪場,繪畫愛好者在雪地上繪製《踏雪尋梅》。
  • 周棟:淺談《踏雪尋梅、詠梅與詩詞創作》(142期)
    淺談踏雪尋梅、詠梅與詩詞創作周棟 踏雪尋梅、詠梅常為文朋詩友命題行文而存在誤區。何謂《踏雪尋梅》?請看典故。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或曰:『相國(指 鄭綮)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 灞 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 踏雪尋梅—蘇州拙政園
    在秫香館前,大雪落在假山上,樹枝上,小橋上,有寧靜幽深之感,再加上傲雪的梅花,含苞欲放,呼之欲出,空氣中影影綽綽傳來梅花的香氣,給人以踏雪尋梅之浪漫。 拙政園的中園是全園的精華,遠香堂為國內的主建築,堂南小池假山,竹林扶疏,重巒選翠。雪中的拙政園,處處是景,步步有情,遊客彷徨其中,只覺如入仙境。雪後的拙政園,空氣出奇的純淨,給人神清氣爽的感覺,恰似一種別樣的清泉,沁人心肺。
  • 河南洛陽:伏牛山滑雪場上,繪畫愛好者雪地繪出《踏雪尋梅》
    2020年1月17日,河南洛陽,一場雪後的伏牛山滑雪場,有市民繪畫愛好者在雪地繪出一幅《踏雪尋梅》,令人驚羨!1月17日,河南洛陽,一場雪後的伏牛山滑雪場,有市民繪畫愛好者在雪地繪出一幅《踏雪尋梅》,令人驚羨!
  • 小學音樂說課稿:《踏雪尋梅》
    小學音樂說課稿:《踏雪尋梅》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5-30 14:52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賞畫|王諤《踏雪尋梅圖軸》
    《踏雪尋梅圖》軸,明,王諤繪,絹本,設色,縱106.7釐米,橫61.8釐米。款署:「臣王諤寫」。鈐「御府圖繪之記」朱文印。畫面另鈐有「弘治」、「廣運之寶」、「陳履平印」、「東林清蔭」等鑑藏印多方。踏雪尋梅是歷代文人士大夫的雅事,亦為畫家常用的題材。此圖表現一主三僕於雪天往深山尋梅的情景。王諤被明代皇帝稱為「今之馬遠」,此圖的畫風即驗證了這一說法。畫中山石稜角方硬,樹幹虯曲蒼勁,山體、坡石多用大斧劈皴,構圖上也接近馬遠的「馬一角」特徵。
  • 《逆水寒》新資料片什麼時候出 踏雪尋梅資料片上線時間
    導 讀 逆水寒即將在12月19日上線全新資料片踏雪尋梅,在踏雪尋梅新版本之中,將會給大家帶來全新的吃雞玩法,不但裝備靠撿,心法和技能也可以隨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