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er申請故事:或許我們都有那麼一個瞬間,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2021-02-21 TD北美留學進化論

申請季落幕,無數喜悅和悲傷隨之成為過去。不論結局是好是壞,我們只能欣然接受,然後繼續下一段旅程。

申請季之於我們,並不只是一個尋找大學的方式,而是成年前的洗禮,走過這一路,也就足夠準備好進入成年人的世界,走過這一路,也就學會珍惜擁有的一切,釋懷拼盡全力仍然可望不可即的事物。

今天TD邀請到了幾位小夥伴,他們將用細膩的筆觸,將他們的故事,娓娓道來。

相信經歷了申請季的你肯定也有好多話想說,後臺回復「創作計劃」,分享你獨一無二的申請故事,記錄自己的成長。

By:banksii

在最開始準備出國的時候,聽說託福、SAT都能考很多次,頓時覺得很簡單,以為和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比起來,幾場可以取最優成績的標化不過是信手拈來。

到了後期才發現,不限次考試帶來的刷分習慣和隨之的分數通貨膨脹催生了巨大的peer pressure,不管是看到身邊的同學還是網上口口相傳的錄取樣例,都下意識把自己的配置與對方做一個比較,然後不停猶豫「要不要再考一次」。

更可怕的是,由於科目數量太多,平均分配給每次考試的準備時間其實也就兩三個月甚至不到,因此早期幾乎沒有一場是準備充分了的,考前還在拼命複習的焦慮到現在都如影隨形。在這裡真誠建議學弟學妹,一定要好好規劃,不要鹹魚,儘早把標化拿下來。

除非家裡有礦/有大佬推薦信/是個歐皇,否則活動一定一定一定要有指向性。從去年到今年的兩屆申請,我見證了太多太多1500甚至1550慘遭全聚德or只能去保底校的例子,絕大部分都是活動零散,與申請的專業不匹配。

當然,如果分數暴高、獎項過硬,拿個UC還是可以的,但私立校真的非常看專業匹配度。像熱門專業比如心理學、生物、cs,如果沒有任何對口的活動和獎項,文書也不出彩的話,直接30名後的學校起跳。

另外,不要相信文書會逆天改命!一篇好的文書或許會讓你在同配置條件的競爭者中搶到一個位置,但拿著本身就處於劣勢的硬體(分數+獎項+活動)和一篇寫了三個月的文書就想申到Top15,基本是做夢。

不過話是這麼說,文書當然還是要認真寫,畢竟今年就有一個挺有名的配置不錯前三十全聚德,每個公眾號下面都有他,這種情況很大可能就是文書出問題了。

 

在整個美本申請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被倖存者偏差影響,看著高分低錄的例子幻想自己也是下一個幸運兒,而且我絕對不是唯一一個這麼想的。

幸運的是,在ED階段的失利後,我迅速被失敗所砸醒,調整了自己的定位,最終也撈到了top20的offer。但有很多同學到了放榜結束,仍然無法相信為什麼同樣的配置,自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

對於我來說,整個申請季走下來,綜合所有案例來看,哪來的什麼低分高錄運氣爆棚,一個兩個還有可能,更多只是別人沒有告訴你全部事實的真相罷了。

打個比方,如果我告訴你,我的主文書兩天寫完、給UC和現在enroll的top30的學校的小文書全部幾小時寫完,是不是可以得出「文書其實不重要」的推論?但我沒有告訴你我最擅長的就是寫作,事實上writing and literature是我活動列表裡佔比最多的特長。

像這樣只披露局部信息的把戲太多了,而且從來只有勝者會分享經驗,因此你看到的是人群中的那一小撮人,錄取也顯得無比簡單,似乎連失敗反而變成了一件小概率事件,其實是有成百上千的陪跑者在暗處沒有做聲罷了。

by:藍染

你問我為什麼要出國?

700多天前我會告訴你,這是一場賭氣。我無非不爽被莫名其妙踢出重點班,不爽化學怎樣都提升不上去的成績,不爽周測月考輪流降至,不爽厚重的枷鎖把我逼得畏手畏腳。

500多天前,在哈佛校園中的我會告訴你,我愛上了這裡冰冷的空氣明媚的陽光;我喜歡看著大家在一棟棟古典或現代的建築間步履匆匆;我沉醉於早八的課堂上濃鬱的espresso,夜晚舞室裡的汗水揮灑;我嚮往著那些年輕有為的臉龐上自信的微笑,謙卑卻堅定的談話;HWeek短短一周,我暗下決心:我將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300多天前,埋頭於厚厚的SAT模擬題,一次次考試分數把我的自信打擊的體無完膚。我仿佛回到了普高:早上六點起床去機構佔座位學習,盯著電腦屏幕上TPO的眼睛酸痛模糊,SAT的錯題分析記錄了17.5MB,晚上十點一邊夜跑一邊回家,然後在深夜的失眠中繼續背單詞。

大洋彼岸那個充滿夢想的校園遙不可及。我暫時忘卻了我的夢,腦海裡只有一遍遍的:刷題!刷題!學習!再高一分!

100多天前,文書寫作使我焦頭爛額。每天我都趴在床前思考自己的人生:我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我所做的一切意義何在?所有組成「我」的元素究竟會把我引向何方?

每天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覺得陌生又熟悉:這真是一個奇妙與未知的集合啊。我一邊掉著頭髮,一邊享受這場思考盛宴。我堅定了追尋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腳步,因為我熱愛並想繼續explore myself。

30多天前,六連拒的我意外的平靜,甚至毫無任何情緒。我知道無論我身在何處,我都會像現在一樣專注做好眼前的事情。我只是失去了「出國上名校」這一華麗的外表,可我仍堅持出國想法的最初本質。

現在,此刻,我是害怕的。出國這件事情變成了板上釘釘,並以驚人的速度朝我逼近,提上日程。我擔憂我是否能夠很好的適應,我恐慌註定產生巨大變化的生活模式。可我最大的恐懼,是我發現這是我第一次,開始以成年人的身份獨自一人去面對現實世界。所有的溫室幻影終將褪盡,而我一下子就選擇了最高難度的關卡之一。

願我的夢想,各位的夢想足夠強大,支持我們在現實繼續戰鬥下去。

By:佚名

 

我在我的申請季裡磕磕絆絆,跌跌撞撞,一次接著一次的不如意,再加上壓力帶來的失眠,我一次又一次地崩潰。在我覺得我真的要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時,我終於看到了自己用堅持和努力換來的那道曙光。

16歲那年,我跟隨爸爸媽媽移民美國,就此開始了我的美高生活。因為當時想報考音樂學院的原因,我並沒有好好花時間去了解美國的教育體系。

隨著自己慢慢長大,我發覺自己並不是非音樂不可。因為對醫學的好奇與喜愛,在十一年級下學期,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報考音樂學院,開始我的醫學之路。

就這樣,我開始慢慢地接觸AP和Honor課程,並開始準備考SAT。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時間不夠充裕後,我把目標定在了UC全家桶。

我曾經以為單單申請UC會輕鬆很多,但是我發現,我錯了。由於在美國上學不夠三年的原因,我必須要通過UC的英語流利程度測試,如果我SAT Writing的低於31分,我將面臨被所有UC全拒的慘狀。再加上因為當時知道得比較晚,我已經完美錯過了考託福的機會。

4篇personal statements被我改了一次又一次。有些prompt 甚至已經寫好並需改完了,卻因為自己的挑剔毅然決定重新寫過。

記得deadline 前那一個星期正好是thanksgiving break, 因為放假的原因,在我重新寫好一篇personal statement之後,我找不到任何一位老師能幫我修改文章。那種絕望我到現在依然還記得,我以為我所有的努力都要毀於一旦了。

假期結束之後時deadline的最後一個星期,在與老師花了三個大晚上一起修改personal statements之後,我帶著無比緊張的心情點下了submit bottom。那時候我知道,我的今後的生活和命運就在這一瞬間被決定了。

那時候我經常跟我朋友講,我多麼希望按下submit之後,admission能立即告訴我結果,我不想承受這種等待的煎熬。

時間來到三月,靠著豐富的extracurricular和awards, 我一度自信的認為自己有很大機率能夠進到UC Davis。然而現實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我收到了Davis的拒信。我開始懷疑自己,並且不斷在尋找被拒絕的原因。當我知道我們學校一共有24個學生被Davis錄取後,我開始覺得,也許我就是個失敗者。

緊接著發生的事情,進一步證實了我這個想法。那個蜜汁自信的我,被Santa Barbara waitlisted, 然後是UCSD和夢校UCLA的rejected。那個周末,我在家裡躺了整整兩天,我以為我的努力都要付之東流了。不出意外,我繼續收到了來自UCI 的rejected。

為什麼說是不出意外呢?因為前面的失敗已經將我完全打垮。雖然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條件和能力還不至於淪落到這種地步,可是這又能怎樣呢?你拿什麼去證明給別人看你其實不差呢?最後還剩下一間Berkeley, 怎麼可能進呢?死心吧。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那幾天裡,我想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我回想起我申請季時因為擔心考不上大學而感到不安,擔心同學親戚會用錄取結果來評價我,所以一直想證明自己。但是我慢慢發現,我已經看淡了。對啊,被拒了又怎樣,申請季並不是你的終點啊。

換個角度想,其實它是你人生的新起點啊。我現在被拒,並不是代表我不優秀,並不是代表我是失敗者啊。你人生還那麼長,決不可能就這樣被決定了一切。再說,我這個想學醫的,4年後又是一個新挑戰啦!

嗯,那時候的我已經釋然了。所以Berkeley出offer那一天,我選擇了跟父母出去遊玩。在收到Berkeley叫我查portal的郵件後,我沒有一絲緊張地輸入自己的帳戶和密碼。我那時候對自己說,拒信而已,也不差多這一封。

然而申請季是真的很神奇,面對不帶一絲希望的學校,我迅速地點開了check updates。那一刻,我看到許多花和彩帶飄落下來,是congratulations 。我抱著我父母哭了很久很久.

回顧申請季,如果沒有收到Berkeley的acceptance, 最遺憾的就是沒做到所謂的拼盡全力吧——我知道我努力了很多,但是那並不是我的極限。

所以學弟學妹們,一定要把握機會好好提升自己,不要浪費時間。雖然現在會很辛苦,但是當你走過申請季之後,回過頭看,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要擔心自己的努力會白費,成果會遲到,但它不會缺席,這些拼搏,將會成為我們青春裡面最美好而珍貴的回憶。

 

By:Yukman

申請季結束的那天,凌晨check完最後一個結果的我逐漸清醒過來。窗外還是雨後漆黑一片的凌晨,安靜得沒有一絲聲響。

 

結束了?模糊的視線變得清晰,一沓文書稿還草草散落在桌邊,翻開的申請材料也沒有合上。

在這度日如年的每天,寫文書稿、改文書稿至廢寢忘食,在半夜收到拒信後五味雜陳流下眼淚的瞬間,和招生官郵件溝通的冥思苦想,脫產後在朋友圈看著同學們曬出班級合照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孤獨感,仍然生動、真實的印在腦海。極度自閉的時候想發一條臉書說who can relate,理智卻又突然佔據了頭腦。確實啊,申請季,誰又會在意誰深夜流過的眼淚呢?

  

結束了,所有的結果呈現在眼前。那麼這幾個月來的點點滴滴都一筆勾銷了嗎?我想說的是,申請季這些經歷也許沒有人會在意,沒有人會看到,但是多少仰望同一片星空的人都在同時經歷著啊。

關於結果,也許因背景被歧視的你看著隔壁學校1170活動為0而被錄的同學心有不甘,或是被夢校所拒的你心如刀割,可是大學申請是雙向錄取,一紙拒信又能定義什麼?它只能證明這所學校的招生官不懂得欣賞你的才華。 

Thank you,next 就完事了,至於那所大學就讓它love yourself吧:)人生沒有指定的答案,我們所能做的,大概就是努力使自己不後悔每一分每一秒吧。就如Patrick Henry所說的:For my part, whatever anguish of spirit it may cost, I am willing to know the whole truth; to know the worst; and to provide for it.

 

雨後的清新空氣夾雜著一絲生命的氣息飄進我的房間;第一抹陽光穿過窗欄,投在案前,被欄上的水珠分解成四種顏色。我重生了。

By:雪姨

2019.3.29,點開最後一個portal:忘記撤回的UCB給了wl,申請季算是正式結束了。

在託福N考才破105,SAT巧妙避開原題&閱讀渣渣,成績單被傳錯,A-Level經濟發揮失常等等情況下,我不知天高地厚地ED了女神愛茉莉,果斷翠菊。後來身邊的好盆友們一個個喜提ED,留下我一個孤零零地等,於是戰戰兢兢地接受了第一輪早申的拒信/wl/defer混合三打。

這番經歷讓我把自己從頭到腳都否認了個遍,近乎於瘋狂的吾日三省吾身。當時非常懷疑我一直相信的「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的,畢竟決定出國之前的所有升學都可以通過努力刷題來解決;而現在呢,玄學的美本申請將一個又一個我眼中的大神拒之門外。

 

不過現在看來,這是一段不能再寶貴的經歷了。

如果沒有ED,EA的翠菊,我可能現在還在瘋狂自大的狀態,可能還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還不知道什麼叫迎難而上;更重要的是,也就不會接觸到我最後的夢校URichmond,比起愛茉莉,她似乎更能給我家的感覺。

塵埃落定之後,我見識了不少各地的大佬們曲折的申請。真的很佩服那種點開夢校拒信大哭一場後像個沒事人,waitlist後紅著眼眶又接著打開word開始敲love letter的朋友,這種堅強真的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而他們也讓我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所以…申請季帶給我的,遠不止有幾封offer那麼簡單。

村上春樹說過, 生存的質量並非成績、數字和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包含於行為之中的流動性的東西。其實無論是高考還是留學,都要承受許多的壓力。

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的確是優秀到讓人望塵莫及,可能他們的起點都是我們拼盡全力卻無法達到的。但在真實的世界中,平凡的是大多數,如果總去和別人比拼,就等於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跳入無盡的peer pressure旋渦——無法看到自身的成長,在無盡的自我責備中備受折磨。

申請季雖然只是你生命中佔比極小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卻是你可能為數不多用盡全力為自己去拼搏的時光。每個人都在申請季中收穫了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成長。在經歷許多年兜兜轉轉之後你會發現,你內心深處仍會記著這段閃閃發光的日子。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能夠完整陪伴你一生的只有自己。正視自己,陪自己成長,你將發現生命中那些流動的魅力。

大部分的同學馬上要迎來你們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四年,期望你們能夠擁有充實而幸福的大學時光 !而那些沒有拿到滿意offer的同學們也別急著絕望,收拾心情重新上路,努力會說謊,但不會白費。

如果你想和TD的讀者們分享自己的申請季故事,可以在後臺回復「創作計劃」了解投稿方式。

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著你們!

pick學校是一個有時候很困難的過程,但時間和精力會告訴你最準確的答案,所以不用擔心呀!祝大家都能pick自己最適合的學校!

TD神選校」入口👇

* TestDaily是由damo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創立的北美留學備考新媒體,專注於為北美留學生的備考和申請提供優質的信息和服務,至今已經服務超過20萬人次。團隊核心成員來自北京新東方、北京睿途教育,正式出版《大漠點詞》、《申請手冊》等多本書籍,並開發出多種廣受好評的網際網路備考產品。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就幫忙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讀一個失敗者的故事?
    這五十年,也是越來越多讀者通過這部作品看到自己、反思一個失敗者價值的漫長曆程五十年前,籍籍無名的美國作家約翰·威廉斯寫了一本名叫《斯通納》(Stoner)的小說,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壓抑甚至可以說失敗的一生:婚姻失敗、事業無成、子女疏離。1994年,約翰·威廉斯去世,這本書當時的銷量不足一萬冊,且已經絕版,幾乎完全被遺忘。
  • 有沒有過一那麼瞬間,你曾覺得自己很失敗?
    這位老人曾是邵氏影業的導演,見證了香港電影的高潮與低谷,也經歷了自己人生的大起和大落。熟悉邵氏電影的人都知道,這個公司在上世紀50年代,拍攝過大量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影片,希望通過嶄新電影技術重組中國古裝舊夢。也就是在那個時期,楚原作為當紅導演,將大量古龍小說搬上銀幕。他曾創造過票房神話,掀起武俠熱潮,被譽為香港最幸福的導演。
  • 我們全家人都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失敗
    「他們見你無所事事,會以為你有很多錢,可以借給他們。」父親說。事實是我們家經濟只是剛好夠用。爸爸借錢到外地做生意,相信只要勤勉就能盈利。可是十多年過去,什麼都沒賺到,反倒因各種情況賠了一些。爸爸的個性其實不適合做生意,所以總失敗。
  • 毒液很厲害卻自嘲自己是個失敗者
    和漫威之前的電影相比,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避開了所有的超級英雄,對漫威有所了解的觀眾可能會知道,其實毒液並不是只有電影中主角這一個宿主的。除此之外,毒液還和蜘蛛俠、死侍共生過,毒液的能力還是比較強大的,他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再加上他強大的複製能力,只要共生過的宿主,他都能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某種特性。
  • 《雷霆沙贊》觀後感,英雄和失敗者,其實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這一次的主角,不是氪星人,不是背負血海深仇的富豪,不是人類和水族的結合,不是居住在世外桃源的亞馬遜人,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就在我們身邊的人的故事,或者說,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故事,因為在主角身上,我們多少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 電影《攀登者》:我們自己的山,我們自己要登上去!
    一部好的影片,總是有一個非常能夠吸引人的點。影片《攀登者》以其感人的故事以及深刻的主題內涵讓無數觀眾為之動容。《攀登者》是由吳京主演的,講述了主人公方五洲在第一次和登山隊員們去攀登珠穆朗瑪峰時,雖然成功登頂但是因為雪崩來襲,方五洲為救同伴而失去了帶有山頂拍攝證據的攝像機,所以這一次的成功登峰受到國際方面的質疑。
  • 烏茲別克斯坦於2023年申請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大會
    【中亞絲路觀察】6月29日,烏茲別克斯坦已向 UNWTO(世界旅遊組織)大會提交申請舉辦2023年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大會。「我們提交了在2023年在烏茲別克斯坦主辦UNWTO大會的申請。我們計劃在撒馬爾罕組織它,我們還提交了一份申請,希望成為UNWTO委員會的常任理事國。這將強調烏茲別克斯坦在全球旅遊市場中的重要性。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副總理阿齊茲·阿卜杜卡其夫(Aziz Abdukhakimov)在世貿組織歐洲區域委員會第六十五次會議間隙表示:「我們國家當然已經成為旅遊業發展的區域領導者,但我們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 被耶魯、哥大錄取的兩個女孩, 講述自己的申請故事: 原來, 這才是...
    聽完自述,我們還採訪到了女孩的留學顧問,上海棒呆國際教育的Brian,他從升學角度分析兩個女孩的共性,以及她們被名校青睞的原因。 這兩個申請故事雖是個例,但從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美國名校的錄取偏好,提供讀者一個思考的角度。
  • 11 個讓你覺得自己突然長大的瞬間
    每個人都會從幼稚變得成熟,但一定會有一個瞬間,讓你突然發現自己長大了,或者說不能夠再幼稚了?今天就來聊聊,這11個讓你覺得自己突然長大的瞬間。
  • 為什麼人生總是那麼難?因為失敗的方式總是千變萬化
    大家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也都明白「世間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的道理,可當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在一瞬間變成了熄滅了的檯燈,疊加的失落感默默湧上心頭。我很能體會,這種滋味有多不好受。
  • 如何在那麼一瞬間讓別人覺得你的英文很碉堡
    這也是英文語言的特點之一吧,可惜的是我們平時不會學到, 或者不會注意到。從而達到「在有那麼一瞬間,別人會覺得你的英文很碉堡」Interjections視頻中哥哥的一聲" Ouch" 有沒有萌到你? 熟悉美劇或者電影的你會經常聽到"Oops!"
  • 《陽光小美女》:我們都是生活的失敗者,但這才是生活的本質意義
    就像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它沒有固定的答案模式,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生活的價值早就得到了一些普世的答案——能夠獲得成功,去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這毫無疑問是多數人的生活追求。影片裡亮相的人物,全部都是失敗的小人物,而且他們失敗的境遇各有不同。作為主角,7歲的奧莉芙是一個聰明的小姑娘,但遺憾的是她長得並不十分漂亮。她個子小,身體有一些肥胖,鼻梁上還架著一副沉重的眼鏡。她的爺爺是一個平常喜歡偷偷吸毒的、通過看色情雜誌來疏解壓力的老嬉皮士。她的父親理查是一個負責教成功學的導師,但臺下的聽眾總是寥寥無幾。
  • 香港藝人馬浚偉:每一個光鮮的明星背後,都有無數個失敗者
    ,幾千、幾萬人爭個北電中戲上戲名額自不必說,各式選秀節目亦是熱度爆表,個個都盼望著成為圈內閃耀的那顆星。遺憾的是,每一個成功的明星背後都有無數的失敗者,無數被耽誤的青春,這樣的狂熱值得嗎?在前TVB小生馬浚偉看來,兩岸三地這種狂熱「明星夢」是不正常的,每個人決心入行之前都應該反覆的全盤考慮,儘管他自己也在香港開著演藝培訓機構,「(那些入行的年輕人)有多少個能真正成為明星?我自己在娛樂圈摸爬滾打28年,我知道一將成名萬古枯。每一個小生花旦背後有多少失敗者?
  • 2016年,窮遊er最想去的目的地竟然是……
    一剎那,突然覺得自己的想法過於狹隘,自己老是擔心父母因為年紀的關係,不能承受長距離飛行,一直都是帶著父母在東南亞時差不大的地方遊玩,卻不知,老人家心底也是有渴求,期盼去不一樣的國度去體驗。他們活這一輩子,真心不容易,期望2016年,可以帶父母去更多的國家享受。@芝麻狐:爸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承諾了那麼多年,還沒實現。
  • 第四期|人生:一個故事,一段人生,每一本小說,都有自己的思考
    每一部小說,都有一句精彩。品讀小說,看五彩世界。一本小說,就是一個個故事。這個故事,或悲或喜,或好或壞。他們講述的是一個短短的故事,但是其中的思考卻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平時的時候,許多人隱藏得很好,但是,一旦沒了法律或者道德的約束,他們會變得自己都不認識自己。 ——《一劍獨尊》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個天使和惡魔,而天使往往是打不過惡魔的,就像所有的電視之中剛開始正義無法戰勝邪惡一樣。但是正是因為有了秩序,他們還能相安無事。
  • 孩子覺得自己笨,很自卑,因為你沒給他講這5個「笨」小孩的故事
    老師題都講完好幾年了,才睡醒睜眼的是學渣。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喜歡聰明伶俐的孩子,對於那種古靈精怪的孩子尤為喜歡。家長有意無意的比較,讓孩子很敏感,產生自卑的情緒。特別是對於學習非常困難的孩子,覺得他們反應遲鈍,是"笨"孩子。
  • 《外鄉人》生活,或許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好,但或許,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
    看到後面的劇情其實挺揪心的,老陸炒房被騙,炒股失敗要跳樓,聽到兒子去了之後又瘋了,老謝被騙鋃鐺入獄之後一度一蹶不振,大徐辛辛苦苦一輩子到頭來居然被自己的二百五親戚把店給搞去了,王作家琳琅、葉子輪子、蛐蛐曉滿的感情跌跌撞撞。but,好在老陸還有那麼多人照顧他,老謝回鄉搞得有聲有色,大徐也在大夥的幫助下重新開了酒店,這幾對情侶也算最後修成正果。
  • 三點水er瑜伽,做一個有溫度的瑜伽人
    四月初始,乍暖還寒的時節裡,三點水er瑜伽上新了。「艾上瑜伽」,助力女孩子們做一個有溫度,明媚而優雅的女子。
  • 薩古魯:做一個失敗者,這意味著你有一個宏大的願景
    問:我們印度管理學院(IIM)的大多數人,從小到大都是佼佼者,至少在某個領域中。但是在這樣的學校裡本身就會讓人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該如何面對自我感到平庸的壓力?
  • 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越努力,越發覺自己像個廢物
    你是否有過身邊連個知心朋友都沒有、生意做一行虧一行、找工作又碰壁、上班又被上司刁難、哪怕你愛的人也離你而去,掙錢的速度也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的那種無力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而立之年的你每天就像行屍走肉一樣的生活著,不愛說話,不愛出去,日復一日,看不到希望在哪,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哪,那個曾經那麼的努力的你,起得比雞早,滿懷著對未來的熱情,最後卻敗在了現實裡,自己所能做到的都一一去嘗試過了,為什麼還是過不好現在?越努力,越只是證明自己是個廢物,「我終於把自己活成當初最討厭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