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覺得自己笨,很自卑,因為你沒給他講這5個「笨」小孩的故事

2020-12-23 烽火系古今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心願。

2018年,楊冪拍了個片《寶貝兒》,本以為會火,卻並沒有。

沒火就沒火吧,但《寶貝兒》提出來的問題,真的值得我們思索:

爸爸媽媽,如果我是個笨孩子,你們還愛我嗎?

因為人的資質不同。有人天生靈慧,有人反應遲鈍。

老師那邊題還沒講,就已知道答案的是學霸。老師題都講完好幾年了,才睡醒睜眼的是學渣。

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喜歡聰明伶俐的孩子,對於那種古靈精怪的孩子尤為喜歡。

家長有意無意的比較,讓孩子很敏感,產生自卑的情緒。

特別是對於學習非常困難的孩子,覺得他們反應遲鈍,是"笨"孩子。

他們自己也覺得自己很"笨",將來沒什麼出息,越發破罐子破摔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能為此斷定他的一生都會像此刻面對學習一樣處處碰壁?

我們能因為他們不那麼聰明,否定他的其它優點嗎?

當然不能。

歷史上有幾個天生的"天才"能夠成才的呢?反而是那些"笨孩子"成為偉人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跟大家5個"笨小孩"的故事。

達爾文的故事

當年,達爾文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事不幹,整天只管打獵、捉老鼠,將來怎麼辦?"達爾文在自傳中這樣寫道:"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是不沾邊的。"但是,後來他被稱為"進化論之父"。

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4歲時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對他的評語為:"反應遲鈍,不合理,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老師們害怕在教學中遇見他,一致認為他資質低下,所以愛因斯坦不得不接受退學的命運,並且申請瑞士聯邦技術學院時也被拒絕。但是愛因 斯坦成了偉大的科學家,而他死後,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他的大腦與常人的不同之處。

羅丹的故事

羅丹的父親曾經抱怨自己的兒子是白痴。在眾人眼中,他是一個前途無"亮"的學生,藝術院校考了三次都沒考上。他叔叔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然而,後來羅丹卻成為一代藝術大師。

邱吉爾的故事

在上小學六年級時曾留過級,他的前半生充滿了挫折和失敗,直到62歲才當上首相。

馬雲的故事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從小,馬雲功課就不好,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 ,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數學31分。高考數學第一次考了1分,高考失敗。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一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他自己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

雖然我們的孩子可能成不了如此偉大的人物,但是,我們相信:笨小孩不會笨一生

因為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等待,都需要生命的潛質全方面平衡發展。

他們像小樹一樣,枝枝葉葉慢慢伸展出去,才能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列夫·託爾斯泰有一句名言:"一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

作家周毅在《長江日報》上曾經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班級測驗考了倒數第二名,被同學嘲笑為"笨小孩"。出乎意料的是,爸爸知道後,不但沒有絲毫的憤怒,反而對孩子笑道:"兒子,我給你出題,如果你能得零分,爸爸給你買一雙運動鞋。"於是爸爸出了20道選擇題,連續測試了兩次,兒子都沒能得零分。爸爸語重心長地問:"兒子,你知道為什麼不能得零分嗎?"兒子說:"有些題我能夠選出正確答案,有些題我是猜的。"爸爸又問:"你怎麼知道那幾道題的正確答案呢?"這一下兒子來勁了:"爸爸,我懂的東西可多了。同學們都以為我笨,其實我才不笨呢。"爸爸拉著孩子的手,激動地說:"兒子,爸爸就愛聽你這句話,你其實一點都不笨。兒子,你要永遠記住爸爸這句話——殘餘的火花,看上去並不明亮,可是一旦綻放,或許是最絢爛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笨孩子,他們只是不完美而已。

"梅需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如果老師能多一把衡量的尺,就會多一個充滿自信的好學生;

如果父母能多一點賞識,陽光下就會多一個神採飛揚的好孩子。

當孩子因為不聰明,感到自卑的時候,請你給他讀讀這幾個故事,

當孩子因為不聰明,家長感到焦慮的時候,請你給自己讀讀這幾個故事。

作為家長的你,千萬不要"低度評估"自己的孩子,否則有一天孩子會證明給你看:你是錯的!

每個人的命運千差萬別,但這個世界的仁慈就在於:我們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盡情發揮自己的人生。

哈佛大學教授:讓孩子變聰明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

《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是一套專門為幼小銜接階段的孩子打造的思維訓練遊戲書,它參照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邏輯力、想像力、表達力等12大能力,全面開發孩子大腦!

每冊書設置了一個孩子喜愛的主題情景,而且有故事線索,題目都是建立在具體的故事情景中,而且又採用了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學習起來興趣滿滿。而根據不同的主題情景,整套書分成了10冊。

整套書中一共有2星、3星、4星、5星幾種難度,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年齡,而且裡面的題目並不是從低到高按序排列的,一本書中綜合了許多類型的題目,這樣的排版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做單一題型的勞累和乏味感,而且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會越做越難。

而且每本書最後都附上了習題的答案,爸爸媽媽可以先撕下來,最後在給寶寶對答案。

這套書性價比真的超級高,不僅嚴謹按照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還貼心贈送專家的6節兒童心理課,實在太值了。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我覺得自己很笨」,千萬別回答「不,你不笨」
    昨天寫了我為什麼在孩子面前像個「話嘮」?,後來在群裡答疑時我發現,大家對於和孩子對話這件事,更看重的是「物料的豐富性」。 比如覺得冬天比其他季節更為單調,再或者也沒覺得什麼事值得討論。 實際上,我覺得我們和孩子的對話之所以匱乏,根源在於我們的思路沒有打開。
  • 《小孩不笨2》 其實小孩並不笨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孩子只要有講他,有罵他,有打他,就是管教他。可是我們錯了,你看到我兒子今天的後果,你就知道我們錯了。你為什麼把蘋果扔掉?         因為蘋果爛了。         爛的,你把他切掉他還是個好蘋果嘛!         你把他丟掉就沒有了.
  • 《小孩不笨》觀後感
    家長也會認為孩子讀EM3,人生走向絕路完蛋了,EM1和EM3的學生發生衝突,老師第一反應認為是EM3的學生引起的。同學、老師、家長、社會上的叔叔阿姨們對分班制,流露出的態度和行為讓許多EM3的小孩很不滿意。其中,Terry、國彬、文福,這3位來自EM3的小孩則是反抗的最激烈的幾個。
  • 讓孩子獨立管理」學會當家長《小孩不笨》
    每個家長都應該看一看《小孩不笨2》「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任何時代都是中國人對下一代的期望,父母對孩子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是又有多少人學會了當家長。《小孩不笨2》通過孩子的故事,向人們展現了孩子的需求,他們不僅僅需要關懷和愛,還需要認可和讚揚。家長們希望下一代超越自己,卻不知道很多時候在折殺孩子的個性和本能。
  • 吉希瑩:從《小孩不笨2》說親子交流
    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而我們通常都是假裝在聽。然後一邊進,另一邊出。我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他們不管,只要他們有講,就算了。大人說那麼多話,為什麼不明白,多了就很難消化的道理呢?」關於親子交流的問題一直是最為家長頭疼的,搞不懂孩子的心思,不明白孩子的想法,怎麼做交流?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擾——我越來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了,怎麼辦?
  • 一周一影:《小孩不笨》
    @小竹子:其實有時候我們並非看不起笨小孩,而是社會的現實中容不下這麼奢侈的想法,很努力很樂觀很可愛很活潑很孝順很親切很善良對父母很好對大家都很好的小孩子在當下實在是不容易了~@建業城A家:如果你真有這麼一個孩子,即使他真的很笨,你也要感到無比的自豪,但是,這樣的孩子,又怎麼可能笨呢?他們也許只是學習不好,但這不妨礙他們成為真正的寶。
  • 家長課堂|今日觀影《小孩不笨2》:孩子的內心世界,你真的了解嗎?
    《小孩不笨2》經典對白:「你最後一次稱讚別人是幾時?你最後一次被別人稱讚又是幾時?很久了,對嗎?」電影中有個阿姨問成才的父親:「你多久沒稱讚你的兒子了?」成才父親愣愣的舉起兩個手指頭。阿姨問:「兩年?」成才父親搖搖頭,說:「是在他兩歲的時候。」 阿姨很吃驚:「做你兒子真倒黴!」成才的父親開竅了,回去對孩子說:「兒子,I love you。」成才吃驚得連端在手裡的飯鍋都掉了。
  • 觀看電影《小孩不笨》 之如何看待被貼標籤的孩子
    《小孩不笨》這部影片是一部新加坡教育影片,該片講述了EM1、EM2、EM3,這幾個讓人摸不清頭腦的數字,實則是新加坡小學的分班制。
  • 《小孩不笨2》談中國式教育的弊端
    為什麼中國傳統的父母,都不喜歡表揚自己的孩子呢?仔細想想還真是,除了「別人家的孩子」,好像父母也沒說過誰好。我相信無論年齡多大,你必然遭受過「別人家孩子」的「碾壓」。應該習以為常了吧?父母真的很奇怪,總能找到「別人家孩子」的閃光點,也能準確無誤的避開自家孩子所有的優點,直戳不足.
  • 用愛的鑰匙打開孩子的心扉 ——電影《小孩不笨2》觀後感
    《小孩不笨2》是一部極易觸動淚點的教育主題電影。不管是作為學生還是家長抑或教師,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從中看見自己的一些影子。我曾因為這部電影以學生的姿態重新回味了自己的年少時光,也曾因為這部電影站在講臺上與家長一同探討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如今再看這部電影我思索更多的是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面對每個家庭交予我們的孩子。
  • 笨狼的故事,冰凍太陽光
    太陽像個火球,成天在頭頂上烤,門前的樹全耷拉著葉子,一副無精打採的模樣。好不容易盼來一絲風,還是熱熱的。在這樣的日子裡,林子裡的居民全都懶得動彈,因為一動彈就冒汗,全身黏糊糊的,難受死了。林子裡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只有知了在樹上拼命地叫叫:「熱啊,熱啊!笨狼本來想安安心心睡個午覺,但知了的叫聲吵得他一點都睡不著。他剛想走出家門,對知了說聲:「你可以別叫了嗎!"
  • 常「挨罵」的孩子,腦子會越來越笨!後悔現在才知道!
    儘管聽不見具體的語言,但是很明顯,這場暴力教育孩子的風波還沒停止。我撫著砰砰跳的心臟跟先生說:當他們家的小孩,好可憐。先生想了想,「也許是後媽吧。」我知道,其實不是後媽,很多親生父母,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為人父母以後,最不樂於見到的就是孩子被辱罵。好多育兒專家講,別辱罵孩子,但是到底語言暴力有多可怕,科學界有一些實證研究。
  • 《小孩不笨》:孩子成績不好,是不學還是學不會,家長一定要看清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很多家長一籌莫展,送課外班、找家教,各種方法都用遍,還是不奏效。作為家長,一味著急是沒有用的,到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分析一下孩子到底屬於哪種情況,他是不好好學習呢,還是學不會?分析清楚,才好對症下藥。我想請家長聽我講一下這個叫劉國彬的小孩的故事。
  • 小孩不笨——什麼都管的媽媽是好媽媽嗎?
    「有些東西必須私有,比如思想。」「我不是廢物,是我媽媽叫我不要自己做,讓傭人來塗的,我是照媽媽的話才這樣做的,可是你們卻說我沒有聽媽媽的話,我很亂,我被你們這些大人搞的很亂…」當綁匪睡著的時候,和Terry一起被綁架的同班同學文福想到逃跑文福:「喂,這是個好機會,走吧…」Terry:「去哪裡?」文福:「沒有人看守門,我們趁機逃跑。」
  • 孩子學習差?可能是「自我效能感」太弱,讓他又「笨」又「懶」
    「你到底還想不想學好?」不知道您是否也曾經被孩子氣得沒辦法,失望的問出這句話。而孩子呢,十有八九回答都是:「想」。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專門的專欄介紹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有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我的頭像,在專欄菜單中找到。第二個原因是「自我效能感」弱,就是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並取得好成績。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學得好,他又何必要努力完成那些辛苦的作業呢?
  • 這四個壞習慣導致孩子大腦變遲鈍,別等孩子變笨了才知道
    孩子聰不聰明有先天基因的影響,但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通往聰明的道路只有一條,勤奮和自律,但讓孩子變笨的道路卻有千萬條。小明媽媽最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咋這麼笨呢,你爸博士生,你媽本科生,怎麼到你,連考80分都難」。
  • 孩子學什麼都很慢,不是孩子笨,只是你的孩子「氣質」與眾不同
    媽媽卻有點後悔自己剛剛的行為,她知道孩子學東西的速度很慢,可是自己總是忍不住去讓孩子去改變。當教孩子一些簡單的事情的時候,明明很簡單的東西,老是覺得孩子學不會,感覺對於孩子來說是個難題一樣。中國有句古話,描述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歲走。"
  • 孩子不笨,他只是有點懶!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比如:孩子不笨,他只是有點懶。家長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可得小心了,老師看似是找出了孩子學習上的本質問題,實際是對家長的提醒。有點懶的具體表現是作業完不成。但是完不成作業,是不會嗎?絕對不是,家庭作業相對簡單,孩子只要上課聽講,就能寫完大部分,至於對錯,暫時不管。反正,孩子就是不做。不會和不做,區別非常大。
  • 笨媽嘯天:陪伴孩子成長的新方法
    我只好問小蘆葦這5分的硬幣派什麼用場。她說要拍一個80年代買冰棍的特寫鏡頭。我一聽這話覺得有戲,便說:「其實80年代的冰棍也有一角錢一支的,咱們就用一角的硬幣吧。」小蘆葦在某寶上找到了5分錢的硬幣,20元一枚。我捨不得20元錢倒是小事,關鍵是時間來不及了。
  • 如何證明你家孩子不笨?
    緊接著,她又很憂心的問我,上沒上過早教班的孩子有何差異?有沒有必要提前讓孩子學算術和拼音,聽說一年級很多孩子這兩樣跟不上,弄得信心都沒有了,提前學或許能減少很多壓力!不要說你很淡定,是你沒在情境之中。抱有這種想法的,比比皆是,看到我家一年級哥哥學拼音學得這麼痛苦,我甚至都考慮過幼兒園是否需要提前學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