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媽彭小蹦 | 我的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本文靈感來源於和讀者@可樂蛋麻麻的聊天,因為被一親戚質疑孩子不聰明,她向我證明了,孩子才兩歲就可以數數,可以背古詩,四歲就會十以內加減法,可以……
她很生氣的問我,這能叫孩子不聰明嗎?!我說,當然不能這麼說。
緊接著,她又很憂心的問我,上沒上過早教班的孩子有何差異?有沒有必要提前讓孩子學算術和拼音,聽說一年級很多孩子這兩樣跟不上,弄得信心都沒有了,提前學或許能減少很多壓力!
不要說你很淡定,是你沒在情境之中。抱有這種想法的,比比皆是,看到我家一年級哥哥學拼音學得這麼痛苦,我甚至都考慮過幼兒園是否需要提前學拼音。
真的,當你家孩子永遠落後於人家(別人家孩子),你是不是特別的想證明你家孩子並不笨!很想讓他滿身都是技能,以此證明孩子並!不!笨!因為你生怕孩子落後,所以才會急著超前教育,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超人一步!
如何才能證明你家孩子不笨?!
▼
這樣,就能證明我家孩子優人一步,
沒輸在起跑線上嗎?
事實上,並沒有什麼鬼用……
▼
那麼不想輸在起跑線上,
早期教育究竟要做些什麼?
▼
我認為,父母就像是園丁,
在孩子早期,
不是急著去修剪枝丫
▼
而是給孩子培育好土壤,
創造一個有利的成長環境
▼
這樣,孩子才能長成自己,
才能順利的發芽與開花
▼
我們絕對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長,
為孩子做的,一定只能順勢而為,
順從孩子的天性!
▼
那麼問題來了,
究竟怎樣才是順勢而為,
孩子的天性究竟是怎樣的呢?
第一,我們必須認識到,
一個年幼的孩子,
他們和成年人的差別,不僅僅只有身高,
還有很多!
他們需要認識自己
(你也許嚇一跳,這也需要認識?其實,孩子否定你的那一刻,就是強烈的自我意識萌芽階段。你越是打壓孩子,孩子越是順從,就越是放棄對自我的認知。你越是包容,接納孩子,孩子就越是滿足,從而明確自我的存在,從而加強自我滿足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
認識世界
(你也許會認為,每天都看到,有啥認不認識的?)
▼
認識身邊的物體和一切
(你也許會覺得,這些都是不需要學的自然會啊!)
▼
這樣,他才能強烈的意識到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
因此長大後更能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差異,
更容易融入社會和各種團隊。
從而和平與自己相處,和他人相處
才能愛上這個世界
▼
第二,我們應該懂得,
孩子是如何成長與完善自我的,
這樣我們才會對孩子少一些誤解!
在六歲之前,
孩子會有一個一個的敏感期,
這些敏感期,正是成年人所不具備的能量
▼
他們身體內部有一股神秘的動力,
促使孩子主動而積極的探索
▼
你以為孩子在搗亂,
其實孩子在「學習」和探索,
孩子們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成長的!
第三,我們要明白,一天只有24小時,
敏感期只有那麼幾年!
錯過了,就不再!
過了敏感期期限,
孩子的身體就失去了那股神秘的力量。
▼
那些看似天然就會,理所當然的事情,
卻變得不再可能了!
例如,狼孩,即便重返人群,
依然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學會人類語言
▼
所以,如果孩子本應該是某種敏感探索期,
卻擠滿了其他無用的知識學習,
就會讓孩子失去了建立連接的最佳時機,
很可能就會導致這方面的能力無法挽救!
▼
他們自身受到很多限制,
這個世界是為成年人設計的,
所以,他們在生活中,常常無能為力
(不要覺得沒什麼,如果你喝口水都需要求助他人,你是何種感受?)
▼
而且,還會受到成年人的阻撓,
責備、責罵和打擊。
▼
上天,原本給他們安排了很慢的節奏,
方便他們觀察與思考。
即便沒有人教他說話和走路,
他們都能從這個世界裡通過自己的方法學會。
▼
可事實卻是,
我們一直在不斷的催促和打斷,
讓他們一再失去時間和空間。
▼
此外,他們還會被要求做很多與年齡特別不相符的事情
▼
要學很多知識和技能,
而失去了很多和大自然充分接觸與感知的機會
▼
他們被框在很多的家庭規則裡,
處處碰壁
▼
讓我們最後再來回顧一下早期教育,
我們給孩子的土壤,
應該是一個自由探索的環境,
孩子需要的是愛、理解、接納與尊重,
而不是各種控制和限制
▼
你家孩子不笨,而是一顆好苗,
如何證明?!
這根本就不需要證明,
給一片好土,
靜待花開!
其實,早期最應該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因為孩子僅僅只是缺乏一片良好的土壤,而不缺其他。蒙臺梭利說過,孩子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學會的,而不是你教的。
你要做的就是給一片好土,怎樣的土是好土!這個是需要家長重點去思考的,今天的篇幅裡已經不夠敘述了,在後期的文章裡,我們一起探討!
回復「分床」 了解分床與分房實錄
回復「高需求」 孩子落地醒,喜歡哭,抱睡,什麼鬼?
回復「分離」 如何面對產假後孩子的分離焦慮,怎麼辦?
回復「誇獎」 怎麼誇孩子才接受失敗?了解誇獎孩子的要點
回復「壓歲錢」 引導孩子有金錢觀念,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零花錢
回復「小學 」 上小學和幼兒園的變化有哪些?
回復「缺點」 孩子有這個那個缺點,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回復「輔食」 孩子什麼時候添加輔食,怎麼添加?
回復「如廁」 怎麼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回復「吃飯」 如何教孩子自己吃飯?1歲2個月就可以完全自己吃飽
回復「親子」 「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到底怎麼理解?
回復「發燒」 分享孩子幼兒急疹類自限性疾病的護理過程
回復「安全感」 測試一下你家寶寶是否有安全感,如何培養安全感
回復「吃飯」 如何教孩子自己吃飯?1歲2個月就可以完全自己吃飽
回復「大吼大叫」 總是忍不住發火,看看這篇
回復「朋友圈」 嬰兒都在想啥,看看他們的朋友圈!
回復「二胎」 倆娃的家庭,爭風吃醋怎麼辦?
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文藝媽媽,原創親子漫畫作者,哥哥是小學一年級的哥哥,妹妹是兩歲的妹妹,這裡記錄的是我和孩子們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更是自我塑造的心路歷程,育兒是一場修行,很榮幸這一路我們能同行!
關注我,育兒路上,多一份從容,少一些焦慮
私人微信:artgift99 商務合作:QQ1160627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