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你家孩子不笨?

2021-03-03 牛媽彭小蹦

牛媽彭小蹦  |   我的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本文靈感來源於和讀者@可樂蛋麻麻的聊天,因為被一親戚質疑孩子不聰明,她向我證明了,孩子才兩歲就可以數數,可以背古詩,四歲就會十以內加減法,可以……

她很生氣的問我,這能叫孩子不聰明嗎?!我說,當然不能這麼說。

緊接著,她又很憂心的問我,上沒上過早教班的孩子有何差異?有沒有必要提前讓孩子學算術和拼音,聽說一年級很多孩子這兩樣跟不上,弄得信心都沒有了,提前學或許能減少很多壓力!

不要說你很淡定,是你沒在情境之中。抱有這種想法的,比比皆是,看到我家一年級哥哥學拼音學得這麼痛苦,我甚至都考慮過幼兒園是否需要提前學拼音。

真的,當你家孩子永遠落後於人家(別人家孩子),你是不是特別的想證明你家孩子並不笨!很想讓他滿身都是技能,以此證明孩子並!不!笨!因為你生怕孩子落後,所以才會急著超前教育,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超人一步!

如何才能證明你家孩子不笨?!

   

 

 
 

 

這樣,就能證明我家孩子優人一步,

沒輸在起跑線上嗎?

事實上,並沒有什麼鬼用……

   


 

那麼不想輸在起跑線上,

早期教育究竟要做些什麼?

   


 

我認為,父母就像是園丁,

在孩子早期,

不是急著去修剪枝丫

   

而是給孩子培育好土壤,

創造一個有利的成長環境

   


這樣,孩子才能長成自己,

才能順利的發芽與開花   

   

 

我們絕對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長,

為孩子做的,一定只能順勢而為,

順從孩子的天性!

    

 

 那麼問題來了,

究竟怎樣才是順勢而為,

孩子的天性究竟是怎樣的呢?


第一,我們必須認識到,

一個年幼的孩子,

他們和成年人的差別,不僅僅只有身高

還有很多!

 

他們需要認識自己

(你也許嚇一跳,這也需要認識?其實,孩子否定你的那一刻,就是強烈的自我意識萌芽階段。你越是打壓孩子,孩子越是順從,就越是放棄對自我的認知。你越是包容,接納孩子,孩子就越是滿足,從而明確自我的存在,從而加強自我滿足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認識世界

(你也許會認為,每天都看到,有啥認不認識的?) 

    

 

 

認識身邊的物體和一切

 (你也許會覺得,這些都是不需要學的自然會啊!) 

    

 

 

這樣,他才能強烈的意識到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

因此長大後更能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差異,

更容易融入社會和各種團隊。

從而和平與自己相處,和他人相處

才能愛上這個世界

    

 

 

 


第二,我們應該懂得,

孩子是如何成長與完善自我的,

這樣我們才會對孩子少一些誤解!

 

在六歲之前,

孩子會有一個一個的敏感期,

這些敏感期,正是成年人所不具備的能量

    

 
 

 

他們身體內部有一股神秘的動力,

促使孩子主動而積極的探索

    


 

你以為孩子在搗亂,

其實孩子在「學習」和探索,

孩子們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成長的!

第三,我們要明白,一天只有24小時

敏感期只有那麼幾年!

錯過了,就不再!

 過了敏感期期限,

孩子的身體就失去了那股神秘的力量。

    

那些看似天然就會,理所當然的事情,

卻變得不再可能了!

例如,狼孩,即便重返人群,

依然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學會人類語言

    


 

所以,如果孩子本應該是某種敏感探索期,

卻擠滿了其他無用的知識學習,

就會讓孩子失去了建立連接的最佳時機,

很可能就會導致這方面的能力無法挽救!

    


 

 

他們自身受到很多限制,

這個世界是為成年人設計的,

所以,他們在生活中,常常無能為力

(不要覺得沒什麼,如果你喝口水都需要求助他人,你是何種感受?)
    


而且,還會受到成年人的阻撓,

責備、責罵和打擊。

     
 

 

上天,原本給他們安排了很慢的節奏,

方便他們觀察與思考。

即便沒有人教他說話和走路,

他們都能從這個世界裡通過自己的方法學會。

    


可事實卻是,

我們一直在不斷的催促和打斷,

讓他們一再失去時間和空間。

    

 

 

 

此外,他們還會被要求做很多與年齡特別不相符的事情

    

 

  

要學很多知識和技能,

而失去了很多和大自然充分接觸與感知的機會

     

    
 

他們被框在很多的家庭規則裡,

處處碰壁

     

讓我們最後再來回顧一下早期教育,

我們給孩子的土壤,

應該是一個自由探索的環境,

孩子需要的是愛、理解、接納與尊重,

而不是各種控制和限制

    

 

 

你家孩子不笨,而是一顆好苗,

如何證明?!

這根本就不需要證明,

給一片好土,

靜待花開!

 

 

其實,早期最應該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因為孩子僅僅只是缺乏一片良好的土壤,而不缺其他。蒙臺梭利說過,孩子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學會的,而不是你教的。

你要做的就是給一片好土,怎樣的土是好土!這個是需要家長重點去思考的,今天的篇幅裡已經不夠敘述了,在後期的文章裡,我們一起探討!

回復「分床」       了解分床與分房實錄

回復「高需求」    孩子落地醒,喜歡哭,抱睡,什麼鬼?

回復「分離」       如何面對產假後孩子的分離焦慮,怎麼辦?

回復「誇獎」       怎麼誇孩子才接受失敗?了解誇獎孩子的要點

回復「壓歲錢」    引導孩子有金錢觀念,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零花錢

回復「小學  」    上小學和幼兒園的變化有哪些?

回復「缺點」       孩子有這個那個缺點,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回復「輔食」       孩子什麼時候添加輔食,怎麼添加?

回復「如廁」        怎麼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回復「吃飯」        如何教孩子自己吃飯?1歲2個月就可以完全自己吃飽

回復「親子」       「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到底怎麼理解?

回復「發燒」         分享孩子幼兒急疹類自限性疾病的護理過程

回復「安全感」      測試一下你家寶寶是否有安全感,如何培養安全感

回復「吃飯」         如何教孩子自己吃飯?1歲2個月就可以完全自己吃飽

回復「大吼大叫」   總是忍不住發火,看看這篇

回復「朋友圈」      嬰兒都在想啥,看看他們的朋友圈!

回復「二胎」        倆娃的家庭,爭風吃醋怎麼辦?

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文藝媽媽,原創親子漫畫作者,哥哥是小學一年級的哥哥,妹妹是兩歲的妹妹,這裡記錄的是我和孩子們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更是自我塑造的心路歷程,育兒是一場修行,很榮幸這一路我們能同行!

關注我,育兒路上,多一份從容,少一些焦慮

私人微信:artgift99  商務合作:QQ1160627733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我覺得自己很笨」,千萬別回答「不,你不笨」
    比如,有孩子說:媽媽,我覺得我好笨啊! 有的媽媽會很應激式地反應:才不是,你才不笨。 其實,這就把我們和孩子溝通的路堵死了。 為什麼? 因為當我們直接否定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沒有得到被理解,媽媽還沒有傾聽我,她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下結論。索性,孩子就什麼都不說了。我常常說,有時候我們的安撫和鼓勵聽起來味同爵蠟,就比如「媽媽覺得你是最棒的!」「你一點也不笨」。這其實都沒有真正的安慰和鼓勵到孩子。
  • 觀看電影《小孩不笨》 之如何看待被貼標籤的孩子
    《小孩不笨》這部影片是一部新加坡教育影片,該片講述了EM1、EM2、EM3,這幾個讓人摸不清頭腦的數字,實則是新加坡小學的分班制。
  • 一周一影:《小孩不笨》
    @小竹子:其實有時候我們並非看不起笨小孩,而是社會的現實中容不下這麼奢侈的想法,很努力很樂觀很可愛很活潑很孝順很親切很善良對父母很好對大家都很好的小孩子在當下實在是不容易了~@建業城A家:如果你真有這麼一個孩子,即使他真的很笨,你也要感到無比的自豪,但是,這樣的孩子,又怎麼可能笨呢?他們也許只是學習不好,但這不妨礙他們成為真正的寶。
  • 孩子覺得自己笨,很自卑,因為你沒給他講這5個「笨」小孩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喜歡聰明伶俐的孩子,對於那種古靈精怪的孩子尤為喜歡。家長有意無意的比較,讓孩子很敏感,產生自卑的情緒。特別是對於學習非常困難的孩子,覺得他們反應遲鈍,是"笨"孩子。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一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他自己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雖然我們的孩子可能成不了如此偉大的人物,但是,我們相信:笨小孩不會笨一生。
  • 孩子學什麼都很慢,不是孩子笨,只是你的孩子「氣質」與眾不同
    媽媽這時候開始崩潰了,指責孩子:"你為什麼怎麼那麼笨哦!這麼簡單的東西還要學那麼久。"教練看著氣氛不太對勁,主動上前去安撫孩子,親自去教孩子。可是,孩子與剛剛來的時候的態度不一樣,完全對任何事情沒有了興趣,之前還是蹦蹦跳跳地進來,現在只是耷拉著腦袋。當教練教會了孩子,其他孩子也紛紛回家。媽媽臉上的無奈讓孩子更加提不起勁。
  • 《小孩不笨2》 其實小孩並不笨
    《小孩不笨2》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後終於找回「曾經茫然
  • 家長課堂|今日觀影《小孩不笨2》:孩子的內心世界,你真的了解嗎?
    《小孩不笨2》經典對白:「你最後一次稱讚別人是幾時?Tom拿了blog大賽冠軍,卻只得到她一句:「你華文作文那麼差,簡直丟盡我的臉。」孩子省吃儉用,在父親節送了父親剃鬚機,祝福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她潑了一盆冷水:「家裡已經有了還浪費,你的錢還不是我們的錢!」這種種從來無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反而會讓孩子不再和她分享,不再和她交流。
  • 媽媽關心則亂,過早灌輸知識,讓孩子正在偷偷變笨
    都說勤能補拙,然而不論給孩子補了多少課,學習成績依然不夠理想,父母為此擔憂不已。豆豆看似是一個聰明伶俐的男孩子,然而在學習上總是不開竅,為此媽媽沒少為其擔心,先後找了多位專家查看,甚至連孩子的智商都進行測試了,然而 並沒有發現兒子有著"缺陷",那為何學習一直不進步呢?偶然她在網上看了一個帖子,是英國教育機構講述孩子如何變得聰明。
  • 孩子你不笨,只是我們不會教——《墊底辣妹》
    補習班有一天來一個問題少年,他不想學習的原因是爸爸太嚴格,爸爸望子成龍想孩子成為一名律師,而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是以玩遊戲不學習來氣爸爸。坪田老師看到當時這位少年在玩遊戲時,老師是這樣說:「遊戲打得真好啊!」
  • 笨媽嘯天:陪伴孩子成長的新方法
    小蘆葦到底年輕,文化水平也不高,對80年代的情況缺少了解,就這樣讓我半哄半騙地同意使用一角錢硬幣。我趁機問她劇情是什麼,她說一兩句話同我說不清楚,總之她要拍一些20世紀80年代的鏡頭。又說:「到時候你要客串一下,演一個80年代的賣冰棍的老太太。」我的頭一下子大了,腦子裡迅速閃出電影《黑三角》的鏡頭。
  • 用愛的鑰匙打開孩子的心扉 ——電影《小孩不笨2》觀後感
    《小孩不笨2》是一部極易觸動淚點的教育主題電影。不管是作為學生還是家長抑或教師,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從中看見自己的一些影子。我曾因為這部電影以學生的姿態重新回味了自己的年少時光,也曾因為這部電影站在講臺上與家長一同探討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如今再看這部電影我思索更多的是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面對每個家庭交予我們的孩子。
  • 讓孩子變笨的九大殺手竟然是它們!
    有些孩子原本聰明伶俐,慢慢會出現丟三落四、反應遲鈍的現象。家長還在那裡納悶,這孩子怎麼了,怎麼變笨了呢?內心無比著急。畢竟沒有一個人願意自家孩子笨笨的,可是原因在哪裡?怎麼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孩子頭腦反應快,夠聰明當然是因為他精力充沛、營養均衡。之所以會變笨,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把孩子的「聰明」勁兒給「趕跑了」。
  • 讓孩子獨立管理」學會當家長《小孩不笨》
    ——寫在六一兒童節曾經受到教育界重視的一部電影,任何時候翻看都不過時,因為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問題是永恆的話題。《小孩不笨2》是新加坡拍攝的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從電影影響區域看,新加坡的電影往往沒有多大作為,但這部電影卻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它直觀地反映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問題。但凡看過的成年人都感同身受,特別是在中華文化圈地域內。
  • 《小孩不笨》觀後感
    電影《小孩不笨》中,將家長的言語和學校分班對孩子對影響展現的十分精彩,引人深思。《小孩不笨》是2002上映的新加坡電影,作為華人移民熱國的新加坡一邊想要國際化,一邊想要保持中國的傳統文化,於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就顯得不中不西。
  • 人生智慧第四章:花錢最笨
    世界上有數以百萬計的有錢人,證明賺錢沒那麼難,可為何富不過三代?因為花錢很難,花錢最笨。一般人沒搞懂這些,一輩子學賺錢,拼命賺錢,到頭來一場空,因為不懂得更重要的人生智慧~「花錢」。如何花錢才不笨?讓我慢慢告訴你。花錢嘛!花越多越笨,不花的最聰明。罵人的馬上跳出來,又是這一套,鐵公雞!吝嗇鬼!一毛不拔!死要錢!別再罵了,都誤會了,錢當然是要花的,而且不必吝惜,但是要花在刀口上。
  • 孩子學習差?可能是「自我效能感」太弱,讓他又「笨」又「懶」
    「你到底還想不想學好?」不知道您是否也曾經被孩子氣得沒辦法,失望的問出這句話。而孩子呢,十有八九回答都是:「想」。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專門的專欄介紹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有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我的頭像,在專欄菜單中找到。第二個原因是「自我效能感」弱,就是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並取得好成績。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夠學得好,他又何必要努力完成那些辛苦的作業呢?
  • 別總說孩子腦子笨,了解「智力三元」理論,正確激發孩子的潛能
    但是影響孩子智力的因素有很多種,父母與其責怪孩子笨,還不如找到正確的方法來教導孩子。了解「智力三元理論」能夠幫助家長更好的理解孩子智力的構成,從而更好的幫助孩子激發潛能、開發智力。01.什麼是「智力三元」理論?智力三元論理論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斯騰伯格提出來的。
  • 這四個壞習慣導致孩子大腦變遲鈍,別等孩子變笨了才知道
    孩子聰不聰明有先天基因的影響,但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通往聰明的道路只有一條,勤奮和自律,但讓孩子變笨的道路卻有千萬條。小明媽媽最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咋這麼笨呢,你爸博士生,你媽本科生,怎麼到你,連考80分都難」。
  • 孩子做什麼都慢半拍並非笨,而是有「遲緩性」氣質,需家長引導
    但是有一天小麗回家之後讓孩子給自己彈最近老師剛教的曲目的時候,孩子卻不能做到像其他的孩子那般的流暢,總是卡頓。每一次送孩子去學校的時候,孩子的老師也和小麗說小麗孩子速度,會比其他的孩子來得慢,總是跟不上其他孩子的節奏。這時候小麗也開始焦慮起來,現在送孩子去學興趣班,孩子都跟不上節奏。那麼以後孩子面對著高壓的學習又應該如何能夠跟上同齡人的步伐呢?
  • 吉希瑩:從《小孩不笨2》說親子交流
    《小孩不笨2》經典對白:「有時候我們真想把話說清楚一點,可他們會以為我們頂嘴,所以我們慢慢,就變成啞巴了。」」電影中成才和Tom的父母在教訓孩子,孩子想說明原因的時候,父母們就更加生氣:「你看你還頂嘴,我們這麼費心都是為了你好……」 在自己的情緒發洩完畢後,才想起來問孩子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