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孩子成績不好,是不學還是學不會,家長一定要看清

2020-12-27 大偉老師111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很多家長一籌莫展,送課外班、找家教,各種方法都用遍,還是不奏效。作為家長,一味著急是沒有用的,到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分析一下孩子到底屬於哪種情況,他是不好好學習呢,還是學不會?分析清楚,才好對症下藥。我想請家長聽我講一下這個叫劉國彬的小孩的故事。

喜歡畫畫的劉國彬學習很差,儘管媽媽聽信同事的話,用藤條鞭打他,也無濟於事,因此他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理解。一次,國彬遭人在臉上吐口水,與人糾纏起來,鬧到教導處,他一遍遍申訴卻得不到主任的信任,只好被叫家長,媽媽非常氣憤地罵他:「你不會讀書,只會惹禍!」又高高地舉起了藤條。小國彬嚇得趕緊求饒:「我以後再也不會了,我儘量拿90分。」

寂靜的夜裡,國彬獨自在燈下,看不懂書的他無助地拿起了畫筆,與此同時,媽媽也輾轉反側,陷入沉思。

國彬因為在媽媽面前許下拿90分的諾言,在一次測試中,他作弊,卻被嚴厲的監考老師抓獲,送到校長辦公室。校長很生氣,要嚴肅處理,他說:「這種操行不好功課差的學生,一定要叫家長。」儘管新來的善良的李老師一再求情,校長依然堅持。為此,害怕的國彬爬上了11層樓頂。站在高高的樓頂,俯視不為動容的萬家燈火,國彬脫下鞋子,放下書包,正欲爬過欄杆。此時一幫叛逆少年四處逃竄,把他撞倒在地,警察也隨即趕來,他們都被帶到警察局。

國彬爸爸是理解他的,從警察局把他領回去後,擁著他,給他溫暖的懷抱,媽媽也很難過,但望子成龍的她又拿出了藤條,她聲嘶力竭,氣急暈倒,到醫院檢查方知患了血癌。

媽媽只剩三個月的時間,好朋友Terry說,她走就走了,以後就沒人打你了,氣得國彬動手打他。Terry的爸爸找上門,一貫理解國彬的爸爸也氣急動手打了他。

媽媽病重,國彬很想兌現對媽媽許下的拿90分的諾言,他很努力地學習。宣布測試成績時,緊張的國彬不敢抬頭,老師一再呼叫劉國彬的名字,他才戰戰兢兢地走向講臺,當他的目光觸到鮮紅的51分,失望、委屈、難過侵襲著他,淚水奪眶而出

醫院寂靜的長廊,瀰漫著小國彬的無奈,他拿著試卷忐忑地走向媽媽的病房。

病房裡,媽媽虛弱地躺在病床上,國彬見到媽媽,眼淚就流出來。「媽媽,我對不起你,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可還是拿不了90分。」此刻的媽媽也反思過,她安慰著孩子,「媽媽知道你盡力了,就算你沒有拿90分,媽也心滿意足了,以前,媽不知道你是『不要』做功課,還是『不會』做功課……」

就在一家人難過地擁在一起時,李老師來了,她帶給他們一個好消息,李老師把國彬的一幅畫寄到國際少兒繪畫大賽組委會,在國際少兒繪畫大賽中,國彬得了二等獎。

在李老師的感召下,國彬媽媽終於找到了能配對的骨髓配型,國彬媽媽得救了,國彬也接到了組委會方面的邀請。大家意識到國彬也是有長處的,這個被成績不好陰影籠罩的家庭才看到一絲陽光。

這是電影《小孩不笨》裡面的一個故事,電影是個美好的結局,整個過程輕鬆、勵志,但也不止一次地讓我滿含淚水,這部影片裡包含著非常複雜的教育問題。劉國彬在這部影片中只是問題小孩中的一個,還有文福、Terry、Selena……

通過這部影片,我感覺到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與迷茫,誠然,在當今的社會,很多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卻不見得在子女的教育上遊刃有餘,關鍵在於教育理論了解的太少,缺乏科學的指導。

我覺得,每個家長都要認真了解一下多元智能理論。

早在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等組成,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

這幾種智能彼此獨立,可能一種智能很好,另一種卻很差,很少有人能樣樣突出,所以我們完全不必對孩子的弱點耿耿於懷。我們還要知道,每一種智能都有一定的年齡關鍵期,過了關鍵期要去發展就很難。比如說,音樂要在小時候培養,年齡過大很難學好;但屬於空間智能的繪畫,不論年紀多大都可能學好。每個人各種智能的先天潛質不同,我們可以找出孩子的最佳智能方面,識別並培養他們區別於他人的智能和興趣,幫助他們去實現富有個性特色的發展。

還可以幫助孩子找出最佳學習方式。比如說,語言智能強的人,可以使用背誦的方式來記憶;但對於身體運動智能強而語言文字智能弱的人,可能無法靜下來背書,而使用連動帶唱的方式來背誦比較有效。了解這方面的理論,不僅有助於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還能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孩子的水平,自己也不至於因為孩子某個方面不好而陷入苦惱。

《小孩不笨》這部電影裡,國彬正好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他能給在慌亂中只看了一眼的綁匪畫出清晰的圖像,能奪得國際繪畫大賽的二等獎,數學卻怎麼也考不了90分。他就屬於一種智能突出,另一種智能卻較差。事實上,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我們何不發揮特長或用他擅長的方式去促進他不擅長的方面?

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把理論付諸實踐,頗有收穫。我的孩子生性活潑好動,非常調皮,剛入學時,成績差強人意,但我並不限制他,讓他死學課本,索性多帶他到戶外運動,不僅鍛鍊了身體,還鍛鍊了他的耐性和毅力,培養了快樂陽光的性格。

曾經,他的字寫得很差,但是他發現很多他崇拜的武術大師都書法極好,他也開始模仿,不僅練習硬筆字,還頗有架勢地練習軟筆書法,日久天長,各個領域相互滲透,他在各個方面都有進步。儘管在某些領域,他依然懵懂,不如別的孩子那般靈透,事實上,我們也沒有必要讓他成為一個完人,他能在某一領域優秀,已經彌足珍貴。

人生是多彩的,如彩虹,即便那道最微弱的光圈也可以映澈整個蒼穹。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具的特色,都有能力成為某個領域的奇葩,但是,他們卻可能因為學校家庭教育等多方因素的遏制,不能煥發出應有的光澤。家長和教育者有責任引導他們成長,為他們提供最適合的學習方式,給他們提供更寬鬆的環境,讓他們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各放異彩,成為天邊那道最絢麗的彩虹。

相關焦點

  • 《小孩不笨》觀後感
    電影《小孩不笨》中,將家長的言語和學校分班對孩子對影響展現的十分精彩,引人深思。《小孩不笨》是2002上映的新加坡電影,作為華人移民熱國的新加坡一邊想要國際化,一邊想要保持中國的傳統文化,於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就顯得不中不西。
  • 用愛的鑰匙打開孩子的心扉 ——電影《小孩不笨2》觀後感
    《小孩不笨2》是一部極易觸動淚點的教育主題電影。不管是作為學生還是家長抑或教師,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從中看見自己的一些影子。我曾因為這部電影以學生的姿態重新回味了自己的年少時光,也曾因為這部電影站在講臺上與家長一同探討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如今再看這部電影我思索更多的是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面對每個家庭交予我們的孩子。
  • 《小孩不笨2》 其實小孩並不笨
    有一天,Terry在那做著作業,因為很晚了,我告訴他先寫大寫再寫小寫,他始終不聽,我就生氣走開了,過了一會, Terry拿了一個泡沫過來."媽媽,你先捏下這個.""為什麼要捏這個.""你捏了它就不會生氣了."當下我自省到,其實小孩的世界很單純,大人為什麼一定要他按我們的樣子去做呢?
  • 讓孩子獨立管理」學會當家長《小孩不笨》
    家長們自以為是的愛心泛濫,卻成為了孩子們的痛。「良好的個性勝於卓越的才智」這樣的道理往往被忽視。——寫在六一兒童節曾經受到教育界重視的一部電影,任何時候翻看都不過時,因為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問題是永恆的話題。《小孩不笨2》是新加坡拍攝的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
  • 家長課堂|今日觀影《小孩不笨2》:孩子的內心世界,你真的了解嗎?
    大人說那麼多話,為什麼不明白,多了就很難消化的道理呢?」《小孩不笨2》經典對白:「有時候我們真想把話說清楚一點,可他們會以為我們頂嘴,所以我們慢慢,就變成啞巴了。」當孩子帶著問題來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 一周一影:《小孩不笨》
    @小竹子:其實有時候我們並非看不起笨小孩,而是社會的現實中容不下這麼奢侈的想法,很努力很樂觀很可愛很活潑很孝順很親切很善良對父母很好對大家都很好的小孩子在當下實在是不容易了~@建業城A家:如果你真有這麼一個孩子,即使他真的很笨,你也要感到無比的自豪,但是,這樣的孩子,又怎麼可能笨呢?他們也許只是學習不好,但這不妨礙他們成為真正的寶。
  • 小學孩子數學學不好?問題可能出在這4個方面,家長們要注意啊!
    一說起數學,很多家長就馬上找到了話題,自己孩子1+1=2這樣簡單的數學題都不會,有的家長還說自己孩子數數數到100都困難啊!所以說數學一直是很多孩子比較頭疼的學科,也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數學學不好,是因為太「笨」。
  • 觀看電影《小孩不笨》 之如何看待被貼標籤的孩子
    《小孩不笨》這部影片是一部新加坡教育影片,該片講述了EM1、EM2、EM3,這幾個讓人摸不清頭腦的數字,實則是新加坡小學的分班制。
  • 吉希瑩:從《小孩不笨2》說親子交流
    《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我反覆看卻還是會流淚。孩子的世界或許比我們的簡單單純,但是成長的痛苦卻是不可避免。電影中兩家的小孩雖然環境不同,但是卻存在著相同的成長問題。最小的孩子Jerry從他獨特的視角說出了孩子不願交流的原因:「有時候我們真想把話說清楚一點,可他們會以為我們頂嘴,所以我們慢慢,就變成啞巴了……」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我們家長真的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會和孩子進行交流麼?
  • 小學生家長不焦慮指南:孩子成績不好,可能是老師和父母的問題
    一年級的孩子啥學不會都正常我女兒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不認識鐘錶,怎麼教都沒有用。任憑你說得唇乾舌燥,孩子還是一臉迷茫地望著你。作為家長,我能怎麼辦?直接放棄。不會就不會吧,到該會的時候就會了。小學階段的知識不多,晚兩年學一樣不晚你以為我們家的孩子是個例?我再來講一個故事,目的是減輕家長們的焦慮。著名主持人王芳的女兒,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拼音不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搞不定,乘法口訣不會背,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 值得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觀看的勵志電影《小孩不笨2》
    《小孩不笨2》是一部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好電影,這部電影在親子溝通障礙方面、孩子們與父母之間缺乏相互理解方面值得我們學習。這部電影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後終於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們通常會抱怨孩子很壞不聽話,感覺自己很難與孩子溝通,覺得孩子們要變壞了,其實孩子真的壞嗎?真的完全無法和孩子溝通嗎?
  • 孩子學「拼音」,家長要「拼命」?用好這3招,讓孩子輕鬆學拼音
    隔壁家的孩子幼兒園讀的就是示範類的學校,拼音一點都不教。鄰居剛開始不放在心上,覺得沒多大事,反正小學還會教。可是,小孩上了課回來頭暈腦脹,哭著說老師講的她聽不懂,旁邊的同學都會,據說是之前已經學過了。小孩心理落差很大,因為小學要學的東西比幼兒園難太多了,而且旁邊的同學懂得比她多、學得比她快,小孩覺得自己笨,變得牴觸上小學,想繼續讀幼兒園。
  • 孩子學什麼都很慢,不是孩子笨,只是你的孩子「氣質」與眾不同
    媽媽這時候開始崩潰了,指責孩子:"你為什麼怎麼那麼笨哦!這麼簡單的東西還要學那麼久。"教練看著氣氛不太對勁,主動上前去安撫孩子,親自去教孩子。可是,孩子與剛剛來的時候的態度不一樣,完全對任何事情沒有了興趣,之前還是蹦蹦跳跳地進來,現在只是耷拉著腦袋。當教練教會了孩子,其他孩子也紛紛回家。媽媽臉上的無奈讓孩子更加提不起勁。
  • 一年級孩子成績不好,注意力不集中,4個方法訓練孩子記憶力
    一年級孩子記憶問題有家長問:一年級的孩子笨,成績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好,應該怎麼辦?很多家長朋友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孩子在一年級時,感覺記不住東西、成績不好,而這個原因就往往在家長朋友所提的問題當中:注意力不集中。這就是孩子為什麼記憶不好的一個根本原因。因為老師在認真講課,孩子卻在看天空有幾朵雲、幾隻鳥,有什麼人從教室門口走過……孩子的注意力不在上課,不在老師這裡,所以孩子沒有聽進去老師所講,也沒有看見老師所寫。
  • 孩子一天趕3個補習班,成績還是提不上去,父母該反思以下問題了
    身邊有很多家長,一見面都是問:「你都給你家孩子報了什麼班?為啥我家孩子語、數、外全報了,考試還是一塌糊塗呢?不知道還要不要再繼續給孩子報班了。」另一個會說:「哎,報吧,不報連考及格都難。」很奇怪,為什麼孩子明明在上學,可是學習成績硬是提不上去。反而要依靠輔導班,才能勉強「考及格」,這種現象真是讓很多家長很納悶。
  • 學鋼琴的小孩不會變壞!
    不管她彈的是好還是不好,我總是大聲的鼓勵她、讚美她。沒想到,利用鋼琴的平臺,我們的感情是越來越深了。她從鋼琴中是得到了許多的樂趣,學了許多鋼琴之外的優秀品質,當然也有不少的苦水-- 鋼琴確實是如此的難掌握。而我作父親的,從女兒學鋼琴的這件事得到了許多的感想。這些感想或許對你我在人生中有些幫助吧。所以我才作此文與大家共勉。
  • 媽媽,其實我不笨,只是學得慢,你等等我好嗎?
    而她的理由竟然是:孩子進入小學後,成績一直在中間徘徊,她認為自己的孩子比一般孩子笨。她的這番話讓我想起了之前在網上看到的這張圖,很扎心。▼「我不笨也不懶,只是學得慢」(小孩把「懶」寫錯了)所謂的中等生就是,學習能力沒有問題,但是成績卻一直跟不上,一直沒有明顯進步。可怕的是,久而久之,有些家長和老師就會用「笨」來形容這些孩子。因為我們都習慣了非正即負的判斷標準,一個孩子要麼優秀,要麼笨。漸漸的,有些孩子就不得不承認自己笨,永遠不敢說出自己只是學習慢而已。這被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稱為「習得性愚蠢」。
  • 《小孩不笨2》談中國式教育的弊端
    《小孩不笨2》,評分8.3分的一部新加坡教育影片。電影獲得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的提名。
  • 小孩不笨,他只是不同
    文|徐海娜當孩子學習表現不好的時候,大人們就會指責孩子們學習不夠專心、不夠勤奮,甚至還有的人覺得孩子蠢笨。
  • 孩子拼音學不好,家長莫著急,只需四步走,孩子肯定能學好
    既然拼音這麼難學,是不是乾脆就聽之任之,孩子能學就學,不能學就算了,被動對待,或是讓孩子以後再學?答案是否定的,在孩子學好漢語拼音這件事上,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不但要幫孩子學會,而且越早學會越好。因為除了拼音,再也找不出比拼音更適合孩子的識字工具了,孩子越早掌握拼音,也越早學會自主識字,以及進行獨立的無障礙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