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港珠澳大橋動工初期,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曾想購買荷蘭的一項專利用於海底隧道建設,但是遭到漫天要價,最終總工程師及團隊放棄專利購買,最終研究了一套新的屬於自己的具有自主研發專利的造島技術,創造了新的400多項專利。港珠澳大橋也是全球最長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深埋沉管隧道。
材料二:工信部調查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中,32%的關鍵材料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總體來看,我國在工業母機、高端晶片、基礎軟硬體、開發平臺、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瓶頸仍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材料三:「卡脖子」讓人難受,卻也是絕地反擊的強大驅動力。既然選擇了前行,就唯有風雨兼程。(摘自澎湃新聞2020年9月18日社論《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高三(1)班主題班會計劃針對材料二這一現象展開討論,請結合材料內容及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本題來自(2021新鄉高三一模(21-10-118C)考試語文試卷)。
命題方向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限制。題目給了三則材料,材料一以港珠澳大橋動工初期想購買專利卻遭遇荷蘭漫天要價,總工程師及團隊放棄專利購買,自主研發新的造島技術,創造了新的400多項專利。這是我國解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的一個例子。材料二是工信部的調查數據,說明我國在高端晶片、基礎軟硬體、基礎元器件等方面瓶頸仍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針對這種現實情況,我們該怎麼辦?材料三摘錄澎湃新聞社論《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話進一步回答了這個問題。這三則材料是考生聯想和思考的基礎。
2.典型任務限制。考生寫作時須結合「以上材料」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是文章體式的限定;發言對象是高三(1)班同學,考生要有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考生要針對材料二中「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這一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價值判斷限制。材料肯定了港珠澳大橋工程團隊自主研發專利技術的做法,並強調,要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唯有應對挑戰,風雨兼程。考生要寫出提高我國自主研發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對策,深刻認識到自主研發對於國家發展的決定性意義和價值。特別是,要認識到青年勇於擔當,在科技領域不斷探索的重要作用,倡導排除萬難,投入自主研發工作的科學發展觀。
開放性
1.立意角度開放。針對材料二中「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這一問題,考生可以就此立意為「『卡脖子』是絕地反擊的強大驅動力」;也可以在材料一的基礎上立意為「自主研發,應對挑戰」;還可以在材料三基礎上立意為「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攻關核心技術,只能風雨兼程」,不管從哪個角度立意,考生都不能忘了「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等關鍵信息。
2.素材選擇開放。考生可以由材料延伸拓展,聯繫與「自主研發」緊密關聯的事例進行闡發,比如我國自主研發原子彈技術、華為開發海思晶片等,還可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對策。也可以運用發散思維,寫自己的思考和認識,基於材料但不必拘泥於已有的材料。
3.寫作文體開放。題目限定寫作體式為寫發言稿,但文體選擇比較自由,考生可以寫成記敘文、議論文、散文,只要注意發言稿的寫作特點,能結合青年實際,語言有激勵性、感染力即可。
解題
這是一道多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價值選擇。材料讓考生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問題,在引導考生樹立並踐行科學發展觀方面有重要意義。寫作時要深入思考,善於聯想,結合青年實際與時代需求,寫出有價值內涵的內容,同時要注意發言稿的寫作要求。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卡脖子」是絕地反擊的強大驅動力。
2.走好自主研發路。
3.自主研發,謀求發展。
4.自主研發,應對挑戰。
5.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6.攻關核心技術,風雨兼程。
······
偏題立意 :
1.400多項專利的獲得。(只有陳述,沒有判斷,立意不明)
2. 工信部的調查。(陳述不當,沒有判斷,立意不明)
3. 專利。(只有話題,立意不明)
······
下水文
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古交一中 張俊梅
同學們:
很高興在我們高三(1)班主題班會上發言,我發言的題目是「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工信部調查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中,32%的關鍵材料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總體來看,我國在工業母機、高端晶片多方面瓶頸仍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同學們,只有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免於被「卡脖子」的命運。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曾想購買荷蘭的一項專利用於海底隧道建設而受挫,最終放棄購買,靠自己的力量研究了一套具有自主研發專利的造島技術,創造了新的400多項專利。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華為海思從默默無聞的「備胎」,一夜之間成為街知巷聞的企業品牌。實踐告訴我們,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的。事實證明:關鍵時刻,我們只有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免於被外國打壓,走出一條自主發展的希望之路來。如果我們事事依賴國外,「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同學們,要創新,就不能畏懼前行路上的風風雨雨。
回望那些照亮中國自主創新的光榮與夢想,許多卓越的科學工作者攻關核心技術,耐得住寂寞、百鍊成鋼:北鬥系統可提供測速精度高達每秒0.2米的全球服務,從一紙規劃到提供全球服務耗費25年;抗瘧藥品——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被譽為「拯救2億人」的發現,屠呦呦從研究到摘得諾獎歷時近半個世紀;「兩彈一星」的艱苦創業時期,正是在錢學森、朱光亞、郭永懷等一批科學家的帶領下,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員的接續努力,自力更生,攻堅克難,鑄就了舉世矚目的「大國重器」。
同學們,展望未來,科技生力軍必須緊緊跟上,這是我們青年一代必須承擔的責任。
我國在工業母機、高端晶片、基礎軟硬體、開發平臺、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的瓶頸不光是科學家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00後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十年磨劍為什麼?不就是為了接續前浪,迎難而上嗎?同學們,讓我們做好準備!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來源:新課標大語文。本號尊重原創,公益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