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鐵拐書記是條硬漢,他回來了我們全村都高興得很。」松桃縣黑水村的村民楊再權口中的「鐵拐書記」,是南方電網貴州銅仁松桃供電局駐村第一書記宋景飛,之所以叫「鐵拐書記」,是因為2019年10月宋景飛在幫村民吳洪亮拉磚時,因剎車失靈導致右腳粉碎性骨折。等不及痊癒,他就拄著拐杖回村工作,村民們就開始叫他「鐵拐書記」了。
「只要遇到打雷下雨,我就不敢睡踏實。」宋景飛說,他駐村的黑水村有4個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離村委會最近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青山只有600米的距離。
上門宣傳防災知識。
走進宋景飛的宿舍,除了拐杖,一面鑼被他放在床頭邊上。「下雨天,萬一有啥險情,一翻身就能摸到鑼,衝出去就能給大家報信。」宋景飛說,災難面前開不得半點玩笑。
宋景飛說,駐村幹部要變成「住村」幹部,他能叫得出村子裡所有人的名字。黑水村的滑坡地質災害點他也記得一清二楚。
為了提高大伙兒防災意識,檢驗村民們的學習成果以及檢驗自己宣傳是否到位。前段時間宋景飛在全村組織了一場防災演練。
測量村民陳文有院壩裂縫。
「快點跑啦,馬上要滑坡了。」宋景飛一邊喊,一邊敲著鑼,聽到宋景飛的警報後,村民們井然有序地跑出來。
「村裡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和兒童,假如遇到險情,一家一戶打電話,根本來不及,反而耽誤時間。我一喊,鑼一敲,大家都聽得到。」宋景飛說。
為了在地質災害發生前,村民能夠安全轉移,宋景飛還多次召開院壩會、村委會播放影像資料進行宣傳,對於由於各種原因缺席的村民,他就一家一戶地多次上門走訪提醒。
在村地質災害點查看。
「大雨天晚上要睡淺點,如果聽到我的喇叭喊聲或者鑼聲,就要曉得馬上跑出來,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儘量跑到村委會或者學校操場來。」宋景飛逢人不停地囑咐道。
村裡也有幾個心大的老人,不相信村子裡會發生地質災害。「我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我們這裡安全得很,從來沒有發生過哪樣地質災害。」今年78歲的吳再銀一點都不相信。
與吳再銀一樣想法的村民還有好幾個,宋景飛就把這幾個村民聚在一起,與他們擺事實,講道理,三番五次地上門勸說,最終這幾個老人全部說通了。
最近,貴州松桃連連降雨,土壤「喝」飽了水,更容易引起地質災害。宋景飛就不停地走訪,經過10個月的康復訓練,他慢慢可以脫離拐杖走上一段了,但現在又多了一個銅鑼。
遠山如黛月似鉤,黑水村裡每一個平安的夜裡,都有宋景飛的「站崗」與守護。
通訊員 謝靜陳廈華
編輯 江佳佳
編審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