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所有村民聽好了,出門必須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2月16日,泗陽縣穿城鎮新橋村黨支部書記張留虎又在喇叭裡喊話了。由於他天天都在喇叭裡要求村民戴口罩,村民都稱他為「口罩書記」。
在泗陽,因戰鬥在新冠肺炎「疫」線而收穫暖心名號的遠不止張留虎一人。採訪中,「泡麵書記」「銅鑼書記」「快板書記」「抖音書記」「微信書記」「喇叭書記」「餅乾書記」等稱謂不絕於耳。村民們給村書記叫出這些溫馨名號的背後,是對村居書記們在抗疫中舍小家、顧大家、衝向疫情一線的認可,是對村居書記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揮頭雁作用,護佑一方百姓健康負重「逆行」的褒獎。
喊進「新聞聯播」的「喇叭書記」
「不串門,不聚會,不聚餐,不去超市……泗陽縣南劉集鄉莊灘村的喇叭裡,傳來了村黨支部書記莊業化關於防控新冠肺炎的聲音,這樣的廣播講話,每天共有多少次,莊業化記不清。
新冠肺炎爆發後,村裡傳單發了,橫幅拉了,公告貼了,仍有少數村民亂跑。如何才能讓防控新冠肺炎信息入心入腦?莊業化經過思考,拿起喇叭這個特殊的宣傳工具,早中晚在喇叭裡進行「輪番轟炸」。遇有特殊情況要說的,他還會安排「臨時播出」。
莊灘村有13個村民小組,呈東西帶狀走向。莊業化每次開講,東到朱圩、西至河邊的8隻喇叭都會響起來。由於他講的都是方言,老百姓聽得進去,也聽得懂,更重要的是聽出了好的效果。喜歡聚集在服務站打牌、下棋、嘮嗑的村民,現在不出來了。正月初六過70歲生日的李翠蓮,聽到喇叭宣傳後,自覺退掉了菜,退掉了禮品,生日那天,連閨女都沒回來。
戰疫期間,莊業化在87歲父親癱瘓的情況下,一邊統籌全村打好阻擊戰,一邊拿起喇叭戰在「疫線」。「他說:「作為支部書記,面對疫情,別無選擇。」前不久,這位「喇叭書記」的事跡還受到了央視「新聞聯播」的關注。
全村總動員的「微信書記」
微信工作群,通常情況下,最多也就三五百人。而該縣王集鎮張壩村竟然有一個「千人戰疫群」。這個特殊的工作群,不僅活躍度強,村民互動多,發揮的作用也大。
疫情發生後,張壩村黨支部書記任守勤敏感地意識到,發動村民共同阻擊是戰勝疫情關鍵所在。於是,他創建了一個戰疫群。把6個村民小組組長和771戶村民全部拉進群,群員總數近千人。
「千人戰疫群」建起後,任守勤每天在群裡要求村民戴口罩、勤洗手、常曬被、多通風、不聚會,轉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公告,分享防控疫情文章,引導村民自覺參與到這場戰疫中 。
任守勤利用「千人戰疫群」「一人說話、全村可見」的強大作用,布置防控工作,提供心理疏導,幫助代購物資,開展防控監督。看到誰不戴口罩的,跑跑溜溜的,他就在群裡「點名」。左增元、李劉陽結婚的消息被村民報告後,村幹部立即上門曉以利害,兩家人都非常配合,取消辦酒席。
任守勤說:「疫情當前,作為村書記,必須衝鋒在前,護好村民、守好村子。只要全村人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戰勝疫魔。」
以卡口為家的「泡麵書記」
「每天都看你吃泡麵,快成『泡麵書記』了。」2月12日中午,淮陰區韓橋鄉興旺村橋頭,興旺村執勤人看到泗陽縣裴圩鎮東南村黨支部書記王明亮又在吃泡麵,忍不住調侃道。
東南村與興旺村毗鄰,中間隔條淮泗河,兩個市兩邊百姓走動頻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東南村在淮泗河橋必經之路設立卡口。過河人員看到東南村設卡盤查,就下路從田野開溜。王明亮見狀,硬著頭皮找興旺村幹部協商,兩家決定在橋頭進行「聯合檢查」。
守住橋頭,可吃住問題隨之而來。王明亮借來油布,與村副主任李華國動手搭了個四面透風的油布棚,拿來單人床、躺椅、電水壺和幾箱泡麵,他們住布棚吃泡麵。王明亮說:「這時候,不能講條件,嚴格管控過往行人才是最重要的。」
卡口設好後,王明亮對進出村的人,嚴格履行登記、量體溫、查驗身份證等程序。看到橋頭查驗太緊,村民開始從橋下乾涸的河床通過,有的還在半夜三更過河,這讓王明亮始料未及。最讓王明亮無語的是,這些人都沒要緊事。為了堵住勸返往來人員,王明亮24小時輪流值班巡邏。困了就打個盹,餓了就對付一碗泡麵。
這些天,王明亮吃了多少泡麵,連他自己也記不清。王明亮不在乎,他說:「能把村口守住,能讓疫情止步,能讓東南村人健健康康,吃再多的泡麵也值得!」
通訊員 張耀西 交匯點記者 徐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