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超本土球員的年薪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國腳主力球員甚至上千萬,年紀輕輕拿著這麼高的薪水,確實令人羨慕和嫉妒。
你只看到了「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要想成為中超聯賽的主力球員,其成長曆程是相當艱苦的,花費的金錢也是個天文數字,我們分析一下一個足球運動員的成長階段及費用。
走職業路線,光靠興趣、踢野球肯定不行,要進入足校進行正規、系統的訓練。從足校招生簡章上看,大部分足校招生年齡段都定在了8-9歲(二年級左右)。
以國內最早、最成功的魯能足校為例,魯能足校每年的費用是32000元,包含學習訓練費、食宿費、裝備費、保險費等;我們從8歲入校學習,到18歲進入成年隊,一共10年,不考慮通貨膨脹,光學校費用就得32萬。咱的孩子是搞職業運動員,怎麼也得買點營養品補補身子吧,少說一個月也得2-3千,10年下來也得30—40萬,國安張玉寧光營養品的花費就100多萬。學費+補品的費用進入成年隊前需要60-70萬。
魯能足校U13及以下梯隊重點在校培養和加強與日韓等亞洲足球強國比賽交流;U14、U15梯隊整隊每年在魯能巴西基地進行為期2-3個月的短期拉練;U16、U17梯隊整隊每年在魯能巴西基地進行為期不少於9個月的長期培訓;U18及以上年齡段梯隊選拔優秀球員在魯能巴西基地進行融入式培養。
各年齡梯隊去留洋的花費不少於5萬,進入一隊前留洋的花費不少於30萬,加上學費及營養品60-70萬,一共大約100萬。
100萬就夠了嗎?不夠,遠遠不夠,以上是最基本的費用;這麼多孩子踢球,水平相當的情況下派誰上場呢?這個時候就是考驗「父母社交活動能力」了,誰的票票準備的多、準備的厚,誰的孩子就能上場,甚至是踢主力。想入選各級別國字號球隊,你不表示能進去嗎?具體多少,看自己實力了。
從預備隊到一隊替補再到一隊輪換,最後到踢上主力,除了自己的努力,前面提到的「父母社交活動能力」還要扮演著重要角色,此時球員的收入剛剛能自給自足。
綜上所述,從一個8-9歲的孩子培養成年薪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中超主力球員,至少準備200-300萬,這讓多少家庭望塵莫及,淹沒了多少足球人才。國外沒錢的孩子才去踢球,而在中國沒有錢就踢不上球。悲哀呀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