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滅後,大批猶太人被淪為「巴比倫囚虜」。這使巴比倫逐漸發展為猶太人最主要的文化和精神中心,集中了許多有影響的猶太賢哲和宗教研究人員,形成了一個享有很高威望和領導地位的學者階層。他們以維護猶太教傳統及猶太精神價值為己任,潛心研究、著書立說。他們在公元2世紀至6世紀之間編纂了猶太教口傳律法集,即《巴比倫塔木德》和《巴勒斯坦塔木德》,統稱《塔木德》,由此形成了塔木德文化。
塔木德凝聚了2000多名猶太學者的智慧,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法律、倫理、歷史、民俗等方面信息,是研究猶太文化基礎。
今年,上海三聯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精華版的《塔木德》,它將一萬兩千頁的文獻濃縮成200多頁的文本,只取其實用性、針對性方面的內容,這種編輯方法堪稱獨具特色,而作為本書翻譯的賀雄飛(筆名塞妮亞),對此如何解讀。
不允許一件事
只有一個說法
《塔木德》相當於中國的《論語》。
「塔木德」在英文中叫talmud,它的原文可能是來源於希伯來語。塔木德就是道德訓誡的意思。實際它是透過所有的事物、人物、例證、故事、箴言,來傳遞上帝的信息,傳遞上帝對人類的救贖,傳遞人和上帝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它是一句很經典的話語,就是道德訓誡的意思。
《塔木德》封面上有個六角星,這就是「大衛之星」。大衛之星一個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救贖之星」,是德國哲學家羅森茨維格的解釋。正三角代表上帝、世界、人,構成了整個社會;倒三角是上帝創造了世界,世界啟示人,上帝救贖人。大衛之星圍繞這個主題把社會、世界、人圓滿地溝通在一起。
《塔木德》不容許對一個觀點只有一個說法,對一個問題,3個猶太人可能會有4種說法,或者9個猶太人有10種說法。由此發散出去,所以《塔木德》裡一個好的問題有時候能發散成70個問題,越來越複雜。
我上大學時,每天泡在圖書館,看了很多名人傳記,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摩西、耶穌等,後來發現這些思想巨匠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他們都是猶太人。
大學畢業後,看了顧曉鳴先生主編的一套「猶太文化書系」。這套叢書從國外引進了許多猶太文化的經典,像《猶太人》《猶太的思想》《猶太人和錢》,等等。讓我茅塞頓開,從此開始對猶太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
後來我又看了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傅有德先生主編的《現代猶太哲學》,看了《迷途指津》,看了《大眾塔木德》,我對猶太文化更加堅定不移。我認為「兩希文化」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所謂「兩希文明」,即希伯來文明和希臘文明,而《塔木德》是猶太文化的延伸。
我對《塔木德》的研究是我終生的使命,這其中也包括以色列的教育和創新教育。我一邊研究,一邊實踐。《塔木德》最核心的就是不允許對一件事情只有一種說法,它有一種以色列人的平行邏輯,它用一種發散思維來思考問題。我相信猶太人之所以聰明,除了源於他們的信仰和強大的內心,和《塔木德》式的思維方式也有很大關係。
不斷減少而成的精選本
我對《塔木德》整本書都很喜歡,但原文共有250萬字,且用希伯來文寫成,要說全部都讀過,是不太可能的,它需要讀一輩子。就我目前摘譯、編譯過的《塔木德》,我都很喜歡,它裡面有許多格言,對我們一生來講,都有價值。
比如說「有智慧和有朋友的人永遠不會破產。」再比如「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這是普通人;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這是愚蠢人;我的是你的,你的是你的,這是聖人;我的是我的,你的是我的,這是壞人。」這些格言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再比如《塔木德》說:「什麼叫智者,智者是向所有人學習的人;什麼叫強者,強者是能夠自我戰勝和化敵為友的人。」這些格言對我的一輩子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震撼和影響,也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
比如還有「寧可變賣所有財產,也要把女兒嫁給學者。學者的地位高於父親、高於國王。一個學者死了,沒有人可以取代他;一個國王死了,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取代他。」
《塔木德》的核心是上帝頒布給人類的613條律法,通過律法讓人知道自己是犯了罪的。每個人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的榮耀。你犯了罪,你就要悔改。《塔木德》的核心是告訴人律法,律法是法律的基礎,沒有律法就沒有法律。613條戒律,是上帝對人的法律的規定。
這本《塔木德》為什麼這麼薄?此前這個譯本在其他出版社出過,但我一直不斷地在對它進行精縮、潤色。
我沒到以色列留學過,英文功底也沒那麼好,但我研究了20年猶太文化,我知道《塔木德》的精髓,所以我不斷地對《塔木德》進行精選,我認為,這個版是最精選的版本。
現在市場上有關《塔木德》的書特別多,但是真正有價值的版本很少。許多關於《塔木德》的「小故事」「大智慧」,都不是真正的《塔木德》。
《塔木德》是猶太人智慧的基因庫
目前以色列《塔木德》的版本,一般是50多卷,主要是從古代傳統傳遞下來的,沒有太大變化,因為它核心是對《舊約》《託拉》的解釋、討論。比如它裡面對月經就討論了80頁。對我家的房子該不該比你家的高,應該高多少米,也討論了好幾十頁。對我家的羊到你家的地裡吃了你家的草,應該怎麼處罰,也有討論。《塔木德》本身是一個律法集。
當然按照《塔木德》的習慣,後代人讀《塔木德》的時候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允許你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也歡迎你質疑和辯駁。
猶太人推崇平行邏輯,核心就是對任何事都不斷地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要解決問題。因為猶太人是在危機中成長起來的,今天你活著,明天不一定還活著,所以要不斷解決問題。這是它和西方哲學的一個很大區別。西方哲學只有「是什麼」「為什麼」,猶太人還有一個「怎麼辦」。出現問題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所以猶太人反對讀死書。
只要是猶太人,大部分都從小就讀過《塔木德》,包括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安·蘭德、漢娜·阿倫特、索羅斯、格林斯潘、維根斯坦、胡塞爾、以賽亞·伯林、蘇珊·桑塔格……他們都讀過《塔木德》。
猶太人說:「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我補充一下,「人類不思索,上帝更發笑。」因為猶太人活著的價值就在於為人類貢獻自己的思想、智慧和能力,修補這個殘缺不完美的世界。猶太人最好的職業就是學者、醫生、律師、法官,成為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最後才是商人。而一個猶太人,只有從小讀《塔木德》,接受《塔木德》的訓練,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聰明的猶太人。《塔木德》是猶太人智慧的基因庫。
《塔木德》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讀,從五六歲到80歲,都常讀常新,因為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的理解。《塔木德》的內容比較多,而且它裡面採取故事、格言、人物介紹、詩歌、箴言等多元的方式來傳遞智慧的信息。認識耶和華就是智慧的開端,而《塔木德》主要是開拓人的思維。各個年齡段的人閱歷不同,對《塔木德》的理解也都不同。
通過《塔木德》反省我們自己
我自從研究猶太人開始,就開始到處流浪。住在北京十幾年也是到處搬家,從東城到西城,西城再到東城。我的女兒也是,高一在愛爾蘭上,高二在美國上,高三在英國上,現在在法國,很快要到以色列去。我的兒子也是這樣,不斷地流浪。
我相信這就是猶太人的宿命,流浪是上帝在考驗猶太人,也是在管教猶太人。一方面在流浪的過程中不斷布道,一方面也不斷地向所有優秀的民族學習,通過流浪中的學習,所以猶太人越來越聰明。
為什麼要流浪?流浪是因為要尋找心目中一個神聖的、渴慕真理和智慧、渴慕詩歌和法律、渴慕道德的地方。
我認為,學習《塔木德》對中國人是有好處的。第一能開發人的思維,讓人會想問題,能夠不拘泥於傳統思維,能夠有求異思維。第二就是建立對神聖事物的信仰,讓人渴慕真理和智慧,渴慕過神聖、聖潔的生活,渴慕成為有道德的人。第三就是尊重學者,因為《塔木德》認為學者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領袖。第四就是由律法到法律,由信仰上帝到信仰真理,再到信仰法律。第五就是敢於向權力說真話。第六就是具有一種幽默感。如果一個人能通過學習《塔木德》具備前面這些特質,那麼他一定能超越普通人,變得更加聰明、更有智慧。
《塔木德》除了是一套完整的理念、價值觀和方法論以外,它對人的思維方式有巨大的啟迪。《塔木德》號召、鼓勵你提問,鼓勵你用不同的方式想問題。這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也讓猶太人的思維與眾不同起來。如所謂「世界的財富在猶太人口袋裡,猶太人的財富在自己的腦袋裡」。猶太人是用頭腦駕馭財富,而不是僅僅賺錢。猶太人賺錢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修復這個殘缺不完美的世界,第二就是更好地學習《託拉》、學習《塔木德》,這是他們終生的使命。從這裡,我們可以向中國的商人們問這樣兩個問題,一個是您的財富是在口袋裡還是在腦袋裡;另一個是您是頭腦駕馭財富,還是財富駕馭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