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是老舍創作的小說。該小說講述了二馬爺倆兒和溫都母女之間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批判了自己民族的懶惰、不思進取等,譴責了英國社會的民族文化偏見。
內容簡介:不曾想,日久生情,二馬爺倆兒居然對住在同一屋簷下的溫都母女產生了"愛情"。老婆死了有幾年,自己又漂泊海外,寂寞孤零,老馬迷迷糊糊地喜歡上了溫都太太。溫都太太對這個中國小老頭兒開始是滿心戒備,漸漸地,覺得他也有殷勤可人的地方,耐不住多年寡居的內心孤苦,終於決定下嫁給他。臨到買結婚戒指了,手飾鋪夥計的態度卻突然使溫都太太看明白,她和老馬之間,還橫著一道種族和文化偏見的鴻溝,她要是跨不過這道溝去,她和老馬就成不了。她沒法跨過去,老馬的"婚事"吹了燈這邊兒小馬更慘,儘管他愛瑪力愛得發狂,書沒法讀,鋪子裡的生意顧不上做,整天失魂落魄,喪膽遊魂似的!可瑪力小姐那邊楞是一點兒動靜都沒有。敢情不是人家沒瞧上他,而是人家壓根兒就沒正眼瞧他。因為在人家那兒,喜歡上一個中國人,好比天狗吃月亮那麼荒唐可笑。可憐的小馬,只是在瑪力喝醉了的時候,才得以親了親她,人家還把他當成了自己跟人跑了的未婚夫。傷心絕望之下,小馬悄然離開了倫敦,離開了溫都太太一家。作品影響: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誌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
作品評價:從古到今,"愛情"就是作家們最愛拿它說事的材料。在《二馬》中,老舍借著這麼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嘻笑怒罵之間,不僅強烈批判了自身民族的暮氣、懶惰、不思進取、事事順人,同時也譴責了英國社會中的民族文化偏見
作者簡介: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慶春,老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筆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鴻來、非我等筆名。曾經擔任山東大學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鬚溝》、《茶館》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老捨出生於北京一個貧苦旗人家庭。一歲半喪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國聯軍的義大利軍人劫掠,還是嬰兒的老舍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倖免於難。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於1918年畢業。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並且,老舍的作品均已進入小學、初中的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