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贈港熊貓生活香港化 愛喝維他奶懂粵語英文

2021-01-10 中國網

中央政府於香港回歸2周年、香港回歸10周年,曾先後贈送香港合共4隻大熊貓, 「一城四熊」,羨煞其他境外城市。「移民」香港多年,4隻可愛寶貝早已「港化」愛喝港產飲料益力多,懂粵語、普通話、英文「兩文三語」,非常注重健康,也像港人一樣開朗長壽。

1999年, 安安和佳佳由乘飛機來港,赴海洋公園沿途有警察車隊開道,香港市民夾道歡迎。香港海洋公園陸生動物部高級館長祝效忠表示,這是意義特殊的第一次,香港對迎接大熊貓事事「審慎」。

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紀念日,樂樂與盈盈第一次與香港公眾見面時,派頭十足。香港「天王」劉德華親自為它們洗竹葉、打掃房舍,又親手製作「窩窩頭」餵它們,一日之內吸引萬名遊客。剛剛走出校園的大熊貓飼養員胡綺琪,當年興奮等待大熊貓的來臨,緊張地向大熊貓專家取經,為它們準備安樂窩,轉眼間,她已陪伴它們走過5年。

胡綺琪對四隻大熊貓的口味早了如指掌。她告訴記者,安安喜歡甜龍竹,佳佳喜歡竹筍,盈盈愛吃矢竹、烏哺雞竹,只有「食物焚化爐」樂樂,對各種竹子「來者不拒」。

正如港人「識飲識食」,香港大熊貓亦「食得挑剔」,對「內地供港優質食材」廣州運來的新鮮竹子,都要揀選一番。飼養員每天為每隻熊貓提供的30公斤竹子,它們不會盡吃,而只吃其中最香、最溼潤、最好吃的10公斤。海洋公園還為大熊貓準備「進口零食」 美國產的高纖維餅乾補充營養。

有調查指香港空調溫度全球最低,安安、佳佳、樂樂、盈盈也像極「凍」感之都的白領,半步不離冷氣房,待在糧水充足、音樂環繞、玩具應有盡有的室內。樂樂、盈盈居住的「亞洲動物天地」更堪稱「豪宅」,瀑布、溪流、真雪,讓兩位小可愛樂不思蜀。

中央再贈予香港更年輕漂亮的大熊貓樂樂與盈盈的2007年,港人不忘關心 「英雄遲暮」的安安與佳佳去留,期望它們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特首曾蔭權為此親自探望這對大熊貓,表示它們與香港市民有深厚感情,是香港一分子,也是香港的朋友,指明希望它們能在香港安享晚年。

回歸15年,佳佳在港安家13年,即將踏入34歲的它,已相當於百歲人瑞香港的舒適環境使它"養尊處優",榮升全球「最老大熊貓」。海洋公園陸生動物部高級館長祝效忠表示,大熊貓跟港人一樣注重健康,對例行的抽血、化驗、量血壓檢查都非常配合,所以也能像港人一樣長壽。他欣喜告訴記者,海洋公園的大熊貓懂得自動伸手抽血,他讚賞這是「成績表」、「裡程碑」。

胡綺琪看著盈盈樂樂長大,至今它們已進入成熟期,能否成功孕育「港產」大熊貓,讓包括她在內的香港人都滿懷期望,海洋公園還出動「多媒體教學」,給它們播放其他大熊貓交配片段。不料大熊貓有點「性冷感」,在今年難得的3天發情高峰期間,盈盈樂樂交配失敗,樂樂更「霸王硬上弓」導致盈盈失去「性趣」,最後大打出手。胡綺琪說,這對大熊貓年紀尚輕、經驗不足,日後還有機會製造港產大熊貓。

雖貴為國寶,香港的大熊貓卻也像港人一樣奮發上進,熱衷「自我增值」。 祝效忠館長表示,「祖母級」大熊貓佳佳,仍然很好學,雖然「老人家」反應、動作慢,但也很配合與訓練員交流、溝通。

胡綺琪說,大熊貓很快適應香港的「中英夾雜」語境飼養員以普通話喚它們的名字「盈盈」、「樂樂」,以英文讓它們「down」(下去)、「go」(過去),以廣東話「木架」讓它們爬到木架子上。

生活在燈火璀璨的「不夜城」,大熊貓也成了「派對動物」 生日自是免不了隆重慶祝,大熊貓舊館遷新館、落戶香港紀念日等,哈根達斯專門為派對製作紅蘿蔔與竹葉特製的冰雕大蛋糕,還有它們喜愛的益力多、維他奶。祝效忠表示,希望藉此為大熊貓提供新鮮刺激,使它們表現多一點自然行為,學習更多技能。

安安與佳佳早應是「身份證」有「三顆星」的「永久居民」,樂樂與盈盈也快居港滿七年。而祝效忠對此有自己的解讀:「4隻大熊貓是中央政府在回歸日送給香港人的禮物,從第一天起,它們就已經是香港的一分子。」

相關焦點

  • 周星馳、黎明都愛喝的維他奶,曾挽救過無數香港人的生命
    歡迎關注港漂時刻,點擊上方「關注」,為你分享香港吃喝玩樂/文化故事/粵語教學,私信我回複數字「01」,送你一份零基礎小白粵語視頻教學大禮包。維他奶的身影一直出現在香港的影視作品裡,成為香港文化的重要標誌。
  • 要去香港了,如何從零開始學粵語?
    因為小時候不愛看TVB、不愛聽粵語歌,作為一個9月份即將去香港讀書的閩南語使用者,我成為合格港漂的第一道坎,就是粵語問題。香港雖然推行兩文(英文、中文)三語(粵語、英語、普通話)政策,但如果要在香港街頭問路交流、在超市、菜市場買菜、與年紀較大的本地人溝通,粵語還是一種必備技能~回想去年第一次去香港,在過關的時候就因為聽不懂粵語而誤會了阿sir的指令.
  • 廣東人在香港說粵語,會被聽出來不是香港人嗎?
    剛到香港的時候超級羨慕班上的廣東同學,因為會說粵語,很容易就能和老師交流,和本地同學打成一片。那麼問題來了~會!而且廣東粵語和香港粵語的差別不止一點點。下面我們一起來康康我是怎麼暴露的。香港本地的小夥伴們認為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區別最大的是口音。他們認為香港本地人的粵語會有很重的懶音。
  • 粵語是如何成為香港人「身份證」的?
    他們擠在一個住滿八個或更多人、一般是八尺乘八尺的狹窄空間中,要在那裡吃飯、睡覺以至工作……」市民對於生活的不滿持續積累。到了1967年5月,應和著內地洶湧的紅潮,香港左派工人發起六七暴動,試圖推翻港英政府;同時,香港左派和港英政府在報刊上大打筆仗。
  • 香港粵語混英文VS廣州粵語混普通話,哪個「潮」哪個「Low」?
    從歷史角度看,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就對外交流,而香港更是被割讓給了英國。經商肯定要學對方的語言才可以,但早期並沒有系統化的學習教材,朝廷又禁止外國人學中文,所以那時候中外雙方交流是通過「廣東洋涇浜」,就像小時候還沒學音標時,用中文標記英語單詞。
  • 粵語是不是香港的官方語言?
    港英政府1902年在《寶雲報告書》說得明白:「只有英文成為香港的主要語言,才能真正確立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1970年代以前的香港,殖民官員在文化上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只培養其治理上所需的英語精英。因此在香港民間,仍然充滿著中國各地的方言,潮州話、上海話等比比皆是,普通話的地位也比粵語高得多。
  • 香港人說粵語vs廣東人說粵語,竟然有這麼多不同!
    十八萬港漂都在這兒前不久,有媒體對香港30名小學生進行了關於粵語的採訪,調查結果令圈妹大吃一驚!
  • 港漂必備:香港港漂詞典(2)
    港漂er們總是在港漂中遇見各種各樣的新詞彙,所以第二期給大家帶來更多的詞彙。[~仔]仔這個字可謂是百搭了呢,很多時候能聽到。
  • 認真臉,不會說粵語的「我」,就是通過這些粵語歌曲學會的
    「猴賽雷」、「母雞呀」、「撲街啦」……早年港劇港樂影響,即使非粵語系地區的人,對這些簡單粵語也能耳熟能詳,「港樂」輝煌不再,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曾經的譚張梅李,四大天王等給我們太多的回憶,而他們的不少經典粵語歌曲,更是我們學習粵語的重要方式。
  • 「熊貓走世界」走進香港海洋公園 香港市民體驗天府文化
    (來源:中新社)川劇變臉、熊貓玩偶、臉譜彩繪DIY……6月15日下午,不少香港市民在香港海洋公園體會到了濃濃的四川文化。  5歲的加森在活動現場DIY製作熊貓面具時說,這次來海洋公園是看熊貓的,沒想到能得到這麼棒的面具。加森的媽媽觀賞了活動現場的四川山地旅遊精品圖片。她說,作為香港人,來海洋公園看熊貓已經不是第一次,也知道熊貓來自四川,但是第一次知道四川除了熊貓還有這麼多「靚景」,有機會要帶孩子去看看。
  • 同時講粵語的香港人和廣州人碰面真的太好玩了!
    在許多外地人眼裡,是分不清廣州人和香港人的都是說粵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都會煲一手好湯,會「咩咩」叫那麼到底廣州人和香港人有沒有區別呢?原來無論廣州人香港人都是說髒話的,而且粵語髒話博大精通……老港:咩白話?我齋知佢識講廣東話老廣:唔該,多謝曬!老港:Frank you你呀!(我一直都不懂既然有you又為何加多個你?為啥?)
  • 粵語港產片輸粵政策"鬆綁" 港名導演喜見"及時雨"
    中新社香港6月29日電 (香港回歸十五年)粵語港產片輸粵政策「鬆綁」 港名導演喜見「及時雨」  中新社記者 譚休伊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素有「東方好萊塢」美譽的香港,回歸以來與內地影業互動日趨活躍。中央政府在香港回歸15周年之際,宣布將放寬港產粵語版影片進入廣東市場,近年來「北望神州」的香港電影人,喜迎「及時雨」。
  • 玖 粵語是一條永不回頭的套路
    能把廣東話說得出神入化的,香港人敢認第二,沒有人認第一。曾經試過同兩個香港客人暢談一小時,期間腦容量一路處於緊縮狀態,因為跟不上中英夾雜蜜汁語序以及機關槍般的說話速度,完!全!斷!片!是的,正是那種喝了失身酒,大腦完全無法理解一句話的斷片狀態。
  • []香港粵語、廣州粵語的區別
    七、香港粵語的發展與爭議極大的「粵語正音運動」前面講過,香港在開埠前是一客家人居住的小漁村,但開埠後因為大量廣府人的進入,再加上當時廣州、廣府文化的絕對龍頭領導地位,使得其使用的漢語迅速變為粵語,港英政府也認同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是標準的漢語。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949年。
  • 港中文學長親身經歷分享: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面積第一大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的面積不足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半。香港中文大學坐擁整座大山,綠化生態極好,空氣清新相對涼爽,有猴子有鳥有松鼠,當然也有蛇有蜈蚣。校園裡貓很多,有些人很膽小,但崇基書院宿舍前那條馬路上,會有隻貓趴在馬路中央,你走上去擼他一頓,它就不動了坐在那裡享受著屬於它的歡樂時光。
  • 在香港生活,必知的常識!
    相信有不少小夥伴,雖然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但是並不計劃取消內地戶口和身份。 那麼,從操作上來看,是可以短期內不註銷內地戶籍的,也能以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身份在香港工作。一方面,在香港出生獲得的永久居民身份沒有方法放棄,所以雙非兒童無法用內地居民的身份回內地生活。
  • 《春嬌》粵語臺詞揭秘 新港產片北上再「賤」
    但這次鬼才彭浩翔一如他自己所吹噓的,果然很有才華,作為資深宅男居然帶著老婆移民北京,一住就是一年多,從結果導向來看,他的時間還是大多花在體驗生活和寫劇本上。  雖然合拍卻無損風味,彭浩翔的成功,從表面上看是把整一部港產片拿到內地拍,視角仍在香港人這邊,而根本上也證明了:合拍真的只是一個形式。
  • 新港產片賤趣味 解讀《春嬌與志明》粵語粗口
    但這次鬼才彭浩翔一如他自己所吹噓的,果然很有才華,作為資深宅男居然帶著老婆移民北京,一住就是一年多,從結果導向來看,他的時間還是大多花在體驗生活和寫劇本上。雖然合拍卻無損風味,彭浩翔的成功,從表面上看是把整一部港產片拿到內地拍,視角仍在香港人這邊,而根本上也證明了:合拍真的只是一個形式。
  • 語言|粵語和普通話:香港的語言政治化
    即便香港人對普通話的憤恨不滿不斷加深,卻也不得不咬牙承認一個事實:全世界說普通話的人數接近10億。在香港,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也許是通往財富和成功之路的關鍵。在香港,最受歡迎的學校不是用英語教學,就是用普通話教學,沒有一所學校用粵語教學。可是,粵語幾乎是所有香港人的第一語言。
  • 廣州粵語與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例如前香港特首「曾蔭權」,其始祖就是山東的「曾子」,其族譜就記載了什麼時候由山東南遷到廣東的南海縣。到曾蔭權的爺爺時再遷到香港。 以當時的交通、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如此的長途南遷是多麼的艱辛。因此當這些南下的漢人族群在終於翻越嶺南山脈到達粵北韶關南雄縣,不會再受戰亂影響時,就都會在那裡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