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都知道在廣東和香港,人們都講粵語,迪迪作為一個外行人,光靠聽音真的聽不出來有什麼差別(能聽懂就不錯了)。
剛到香港的時候超級羨慕班上的廣東同學,因為會說粵語,很容易就能和老師交流,和本地同學打成一片。
那麼問題來了~
會!而且廣東粵語和香港粵語的差別不止一點點。
下面我們一起來康康我是怎麼暴露的。
香港本地的小夥伴們認為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區別最大的是口音。他們認為香港本地人的粵語會有很重的懶音。
懶音就是講話時候的誤讀,或者省略。在粵語裡,最經典的懶音就是n、l不分了,比如:
呢個 (ni1 go3),不是(li1 go3)
你:nei5,不是lei5
看起來複雜,等大家聽到的時候就會瞬間get到~
相比較而言,廣州本地人說的粵語雖然有懶音,但較少,香港本地人覺得廣式粵語更加字正腔圓。
香港本地小夥伴,特別是英語好的年輕人,或者平時工作多用英語的,每講一句粵語就會夾雜一些英文;但廣式粵語就不會太會如此頻繁地帶有英文,只是個別單詞。
香港的年輕人在從粵語表達中尋找一種身份認同,構建出這樣的新式粵語,讓他們更加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
• 電梯=lip
• 朋友=friend
• 檢查=check 下
• 加班=OT
• 燒烤=BBQ
• 儲物櫃=Lok 架
• 報告=repor
• 打電話=call
• 去健身房=去gym
• 拿住=keep 住
有的詞就完全是英語嘛~想學粵語的小夥伴只要把這些詞靈活運用到日常的表達中,你的粵語就能更加地道啦~
港式粵語受到英語的影響,廣式粵語受到普通話的影響。
近年來,廣東地區因為也受到普通話的影響。普通話化音的現象常見於來廣東多年,能熟練使用粵語的外地人,由於他們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粵語,容易不自覺地和原本自己的方言或者普通話混淆。這種發音方式漸漸流通,再加上普通話的使用頻率大大多過粵語,慢慢地部分廣東的年輕人也會出現普通話化音。
(怪不得外行的我覺得廣東人說的粵語更好懂一些~)
廣式粵語裡面的詞彙更加接近於普通話,而港式粵語詞彙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有時候用不對詞,真是鬧出了不少笑話。
同事讓我把「手指」給他一下,我頓住了.
沒想到手指竟然是「U盤」!!!
迪迪之前去茶餐廳吃飯,吃不完想要打包回家,結果我和店員說「請幫我打包一下」的時候店員好像有點不懂我的意思。
後來問了本地同學之後才知道,在香港打包是說「帶走或者拎走」;打包的意思,應該是把什麼東西包好而不是外帶的意思。不過現在香港的年輕人基本都知道打包是帶走的意思,可能老一輩的阿姨大叔不一定知道。
除了「手指」、「打包」,還有哪些詞彙在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中有區別呢?
這些詞彙不僅廣東小夥伴會迷茫,其他省份的小夥伴更迷茫~
小夥伴們可以趕緊收藏這些有趣的詞彙,了解這些以後,也能更加理解香港的文化。
看完這篇文章,小夥伴們覺得哪個詞最有趣?讓你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個意思.
歡迎給迪迪學姐留言分享哦~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在香港留學我們還有各種好玩有趣的微信群等你來加!
關於籤證問題也可以問群裡的小夥伴~
20Fall新生群,租房群,活動約玩,
工作資訊,投資羊毛群等
掃描小助手二維碼
備註「19屆/20屆+學校+想進的群」
馬上帶你進群
5min超快開戶,無門檻獲得300塊獎勵金!↓↓↓
香港留學最火的求職計劃OfferPlus來啦↓↓↓
港版「餘額寶」讓多餘的港幣小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