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上Youtube的朋友一定對於它的使用體驗深有感觸——
即點即放?太爽了吧!
5秒廣告,還可跳過?
等等,好像過了5秒,我為什麼還在看.
超級體驗不是資本家的厚禮,而是新機制的水到渠成的產物。
1.廣告機制
Youtube當然不是沒有廣告,只是廣告打得好,以至於讓飽受國內視頻站廣告轟炸的觀眾感到「似乎沒有廣告」。
在YoutuBe,一個叫做trueview的機制對廣告效率和體驗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trueview的核心機制是:只有當廣告被觀看超過30秒Youtube才向投放者收取廣告費。
首先,對於投放者:
其實5秒可跳過的選項對投放者而言是種重要的篩選機制——5秒就跳過的觀眾必然不是目標客戶,在他們身上浪費廣告費是不可取的。
其次,對於用戶:
5秒可跳過對於觀看基本無影響,真實無條件的可跳過選項也極大增加了用戶對於自主選擇的體驗度。
最後,對於Youtube:
5秒跳過減輕了廣告對平臺使用體驗的損害,結合廣告跳過記錄,也能更好地把握用戶的廣告偏好。
綜上,在三方共贏的局面下,YouTube廣告生態實現了正向循環——優質廣告更加精準地被投放至目標客戶,不想看廣告的用戶也將得到更清爽的體驗。
反觀國內,人人車播完瓜子二手車繼續,瓜子播完優信二手車,常常在正視頻前無縫連播.(無奈的體驗)
2.淺層原因——商業模式
優化的廣告機制與Youtube的商業模式密不可分。
首先,Youtube的商業模式與國內多數視頻站的區別是,國內以收購版權為主,而Youtube以用戶上傳為主。
這就直接導致了兩個平臺在「內容——流量——廣告價值因素」上的天壤之別:
國內平臺好內容直接靠節目口碑/影視品牌,用戶必須無條件接受廣告;
Youtube好內容需要用戶主動探索,用戶樂意為之付出觀看廣告的代價,並且幾乎都是可跳過的。
其次,在盈利層面,國內視頻站的重大方式就是「購買會員可跳過廣告」.
3.深層原因——寡頭生態
不同的商業模式造就了不同的廣告生態,而在Youtube商業模式的背後,是其在行業內的寡頭壟斷地位。在國內初熱的Netflix本質上也與Youtube定位不同。可以說,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視頻站,Youtube幾乎沒有同級別/同定位的競爭對手。
因此,Youtube利用對於廣告投放者的絕對凌駕地位,得以從全局角度圍繞用戶體驗進行平臺設計。在對廣告的內容、質量、投放形式有著絕對主導權的基礎上,Youtube充分發揮反饋與算法機制的效用,將廣告打造為了具有自主選擇體驗感的內容生態。
國內視頻站出路
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PPTV、搜狐視頻、新浪視頻、愛奇藝、網易視頻、迅雷看看、風行、PPS
回憶一下,對於資源零散的多數國內視頻站,你的兩個選擇:
1、先觀看xx秒+的廣告
2、關閉頁面,放棄觀看
其實,也有例外,比如這兩位:Acfun 、Bilibili
A站和B站一度被俸為二次元的天下,如今,它們早已是集追劇達人、動漫阿宅、青年文化群體於一身的視頻社區。
低廣告量頁面、無廣告播放、用戶貢獻制是它們的重要競爭力,在眾多資源被刪的情況下也可以在視頻網站佔據一席之地。
群雄紛爭的視頻站、糟糕的觀看體驗、跨維度的流量轉移、劣制的感官轟炸
在國內視頻站廣告生態面臨的新變革趨勢下,
與傳說中的5G相比,已然驟增的用戶體驗將提前引領廣告升級——
高效反饋、優勝劣汰、體驗為王、寡頭生態
在國內視頻站無法改變的群雄割據前提下,流量主與廣告主的關係也不會變化,商業模式必然難以得到改進。
因此,未來國內視頻站的廣告將更加依賴和基於技術層面的廣告機制設計——
1. 更精密的用戶動作反饋
2. 更多元的盈利渠道
最後,祝大家
少刷到廣告~
點擊獲取往期乾貨
☟
✄ 《史上最難喝的飲料為什麼能賣80年?》
✄ 《為什麼你的文案不賣貨?5大邏輯幫你寫出專業文案》
✄《企業內容官,除了玩雙微,你還能玩點什麼?》
✄《內容營銷:99%的時間都在和用戶談戀愛》
✄《視覺時代,如何定位品牌?| 視覺錘》
✄《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會被捲入內容營銷的大潮》
✄《沙建軍:好內容都是「情趣用品」》
✄《乾貨 | 和有故事比起來 我更羨慕那些會講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