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我第一次學會「科學上網」之後,就迅速把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幾個網站去逛了個遍,在YouTube看視頻的時候,發現它的片頭廣告播放了五秒之後居然可以選擇是否跳過↓↓↓
當時我十分感動,然後毫不猶豫地跳過了它。
習慣了國內視頻網站動輒幾十秒的廣告,第一次感受YouTube的廣告還是感覺挺新鮮的,誒,不用衝會員也能跳過廣告啊,那廣告商不會覺得很虧嗎?
當然不會,這樣的形式,只賺不虧!
美國廣告行業有一句著名的話:我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浪費了的,但是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通常進廣告的時候,觀眾會去幹別的事,喝水、上廁所或者玩手機總之很少會有人盯著屏幕把廣告都看完的。這對廣告商就很不利,因為他們只能從視頻網站獲取播放進展而不是觀看進展,於是那些不看廣告的觀眾就是浪費了的那一半投資。
為了更好的找出是哪一半,於是就誕生出了廣告測量這個行業。YouTube的這種可以跳過的廣告(專業名字叫Trueview)就是一種測量機制。它給你一個看五秒即可選擇跳過的權利,就是為了與你互動,從而方便後臺數據收集。
當用戶知道看五秒廣告就能跳過,他就一定會盯著屏幕,這就保證了用戶真正在看。五秒之後廣告會不會被跳過就得看廣告本身的質量了,如果廣告被完整播放了,那麼這個用戶就很有可能是潛在客戶(畢竟還是有一些人需要趁著廣告解決生理需求的)。但是如果廣告被跳過了,那這個用戶就一定不是潛在客戶,廣告商是不用為這部分投放買單的,所以廣告商其實還巴不得你跳過。
Trueview這樣的廣告模式保證視頻網站有較好的用戶體驗,這吸引用戶的同時也更容易吸引更大的廣告商來投廣告。越是大品牌,在廣告創意方面花的錢就越多,因此他們對廣告投放的體驗要求也越高。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視頻網站的用戶體驗太差,勢必會浪費廣告商的創意花費。
所以看上去Trueview的模式是為了提高了用戶體驗,但其實是為了提高廣告商體驗呀。
為什麼在國內視頻網站很少見呢?
騰訊視頻就有Trueview廣告,但是它的門檻比較高,需要登錄會員才能跳過。那這樣優秀的模式為什麼國內不普及起來呢?對長分析啊,有以下幾個原因:
中國觀眾對廣告時長的忍耐力超強
視頻版權買斷讓用戶不得不看
友商的廣告不比我少
目前還沒有哪家視頻網站有YouTube的流量大
優酷廣告90秒起跳
目前視頻網站上的廣告不僅多,而且質量差。我們經常在視頻網站上看到一些做工很粗糙的卻還連放好幾遍的廣告,真是神煩。
可是事實是,觀眾給網站帶來流量,流量決定廣告數量,廣告數量決定網站盈利能力。目前國內視頻網站維護流量的途徑主要還是靠買版權、搶獨播,這可是要花大錢的呀,錢從哪裡來?廣告啊!那還管得了那麼多嗎,是廣告就上嘍!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國人長期養成的廣告厭惡情緒可能使得Trueview廣告一旦出現,大家可能就都真就點跳過了,導致視頻網站顆粒無收。。視頻網站主要還是要靠廣告賺錢的嘛。
近幾年國內視頻網站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要想長期盈利,用戶體驗肯定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對長想:視頻網站是否可以設置一個廣告最低準入門檻,對廣告質量稍作把關,促使廣告商能更用心的製作廣告。或者視頻網站可以利用自身技術,協助廣告商進行廣告製作。既然不能減少廣告數量,就在廣告質量上下點功夫吧。
對位是阿里系人才匹配平臺,擁有最完善的阿里系人才庫。
愛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