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1981年第一部日劇《姿三四郎》流入中國,拉開了日劇在我國播放的序幕,1993年第一部韓劇《嫉妒》流入中國,拉開了韓劇在我國播放的序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韓劇後來居上,逐漸被廣大中國觀眾所接受,日劇現在基本已經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只剩下了動漫。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今天來淺談一下,歡迎大家到評論區討論。
我認為日劇在國內的熱度比不上韓劇的最大原因是宣傳推廣的力度不夠,中國現在是韓國海外影視界最大的市場,韓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日本,每年都有很多韓國藝人來中國撈金,想撈金宣傳推廣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一來二去無形中就在中國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粉絲,普通中國人認識韓國演員的數量遠多於日本演員。日本對中國市場不感興趣,或者是打不開中國市場,所以宣傳嚴重不到位。
其次是韓劇題材受眾廣,大部分都是愛情劇,男女主演的顏值都相當高,這樣很容易吸引粉絲關注,尤其是女性觀眾,而且韓劇集數較長,容易積累粉絲。韓劇在製作理念上也比較符合中國社會的現狀,現在中國的影視界也是走顏值路線,靠流量來吸引觀眾。
其實當年日劇在中國市場也佔有一席之地,像《排球女將》和《阿信》也是家喻戶曉的熱劇,但是在日劇逐漸進化的過程中,中國的消費群也在發生著變化,老一代的日劇本身也不像現在日劇這樣,老日劇顯然比現代日劇要傳統一些。
所以,國內的老日劇迷逐漸消退,新的電視劇消費者主要變成了喜歡愛情喜歡顏值的年輕一代,導致了日劇市場的沒落。尤其是前幾年抗日神劇橫行的年代,日劇更是毫無市場,完全的淪為了小眾化,只剩下動漫一項熱門,估計很難再翻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