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丈高樓平地起,到檣櫓灰飛煙滅,咪蒙只用了五年的時間。
和後來被稱為「精神傳銷」,人人喊打的處境不同,咪蒙的出場姿態其實相當體面。
200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的她曾在第一財經周刊、南方都市報擔任編輯工作,與此同時也在雜誌上撰寫專欄文章。
2007年,韓寒只出了一期的《獨唱團》收錄了34位作者的34篇文章,其中就有來自咪蒙的《好疼的金聖歎》。
古代文學專業畢業的咪蒙結合當時網絡流行元素,用一種現代的講述方式講述古代人的故事,文筆犀利逗趣,頗有靈氣,那篇《好疼的金聖歎》在當時被不少讀者奉為《獨唱團》最佳。
後來咪蒙又沿著這個路子,出版了《聖人請卸妝》,反響依然不錯。
不可否認,咪蒙有順流而上的運氣,也有相當出眾的才華,當初咪蒙走紅之後,有人看了她的碩士畢業論文,得出的結論是:「我就是學一輩子,也寫不出她那樣的水平。」
天時地利人和的咪蒙本來可以順勢成為一個還不錯的暢銷書作家。
但顯然,她的野心不止於此。
在文字自媒體的紅利期,咪蒙嗅到了機遇的味道。
2015年,已經是南方都市報深圳雜誌部的首席編輯的咪蒙辭職來到北京,創辦了微信公眾號"咪蒙",短短一年的時間粉絲人數已過百萬。
一篇《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一經發表,10小時的閱讀量高達350萬,許多人在一夜之間認識了咪蒙。
頂峰時期的咪蒙微信公眾號擁有粉絲超過1000萬,日活超過300萬。一條微信頭條廣告68萬,欄目冠名30萬,二條軟文38萬。
這不能不說是自媒體時代的一個巔峰時刻。
很多教授新媒體寫作的文章都把咪蒙當作一個成功案例來分析,「選題緊跟熱點、標題簡單粗暴、觀點顛覆常識、引發情感共鳴」……一種咪蒙模式一度成為自媒體人爭相抄作業的範本。
但正應了那一句,站得越高摔得越慘,劍走偏鋒的咪蒙迎來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2019年,咪蒙旗下公眾號發布文章《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爆朋友圈,但疑似因編造故事、刻意煽動淚點再引發負面輿論風波。
咪蒙肆意潑辣,煽動粉絲情緒的文章風格遭受詬病已久,只是這一次置身公眾平臺的審查整改浪潮,來自官方的力量讓文風一貫囂張跋扈的咪蒙不得不蔫下來。
2019年2月1日,人民日報官微就咪矇事件發表評論:
"咪蒙發道歉信,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暴露出一貫的擦邊球思維。當文字商人沒錯,但不能盡熬有毒雞湯;不是打雞血就是灑狗血,熱衷精神傳銷,操縱大眾情緒,尤為可鄙。若不錨定健康的價值坐標,道歉就是暫避風頭,"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就變成一地雞毛。"
緊接著,2019年2月21日,咪蒙微博被永久關停,咪蒙正式註銷微信公眾號"咪蒙" 。隨後各大內容平臺也先後封禁咪蒙旗下相關帳號。
從行業標杆到過街老鼠,咪蒙遭遇了一場跳崖式的墜落。
很長一段時間裡,「咪蒙」二字變成了一種修辭,罵別人「三觀不正」就說他很「咪蒙」即可。
甚至「咪蒙指數」(微信找到咪蒙公眾號,看多少好友關注了咪蒙,再將這個數字除以自己的好友數)也一度成為人們衡量自己微信朋友圈質量的標準。
可飽受罵名的咪蒙退出自媒體之後,沿襲她寫作風格、復刻她爆文生產邏輯的「咪蒙系」帳號依然層出不窮。人們將之稱為咪蒙餘孽,把那些自媒體作惡的帳一併算在了她的頭上。
以至於今年2月,咪蒙不得不在朋友圈發表關於一些公眾號所有權的聲明,澄清與青年大院及矩陣號沒有任何從屬、股權關係。
但此次澄清,咪蒙或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聲明最後一句寫到——「這一年,我學習、自省,業務也已經轉型,請自媒體同行明察。」
「轉型」二字透露出的訊息是——我咪蒙又要殺回來了。
曾一度擔當數萬女性「心靈導師」的咪蒙,復出之後瞄準的還是自己從前的女性市場。更名「大蒙蒙」的她在公眾號「洪胖胖」發表護膚、穿搭、瘦身等內容,儼然轉型時尚博主。
只是咪蒙的復出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並沒有引起很大反響,她需要一個引起大眾注意的「敲鑼」時刻。
於是,今年7月2日時尚先生發表一期人物特稿《咪蒙不再製造咪蒙》,此舉終於讓更多人意識到,那個叫馬凌的女人又回來了。
在這篇帶有明顯的傾向性、被調侃為咪蒙復出公關文的稿子中,昔日的勵志女王咪蒙被塑造成了一個婚姻事業雙失敗、通過整形重新打開生活的中年女性形象。
文章封面圖上寫著的是:「她的創業、婚姻故事,是當代女性慾望和掙扎的縮影。」
通過自我暴露獲得理解和共情,這或許是此時的咪蒙不得已卻必須的抉擇。
文章發表之後大眾的反響也在意料之中,有人同情,有人祝福,當然更多的還是罵聲。
而且這篇文章的關注度並不算高,和她曾經引發的熱度比起來,咪蒙的這次回歸實屬寂寥。
不知道這個曾經最懂營銷的自媒體人這次公關能否算得上成功。
但能夠確定的是,經歷了文字自媒體黃金期的咪蒙,在短視頻時代的今天,要重複自己昔日榮光與罵名並載的神話,幾乎是不可能。
人倘若成功得太容易,往往會產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錯覺。但事實上一個人命運的上升和墜落始終難逃時代的翻雲覆雨手。
大眾不再為咪蒙買帳,或許並不是因為人們變得聰明了,而是那個屬於她的時代已經悄然過去了。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風雲變幻,潮起潮落。轉頭何事不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