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涼州會盟之蒙藏交融

2020-10-12 芳芳

河西走廊成為了蒙藏兩族歷史交融的重要地點。

通過這集了解到,1247年,蒙古派駐涼州的首領闊端與西藏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會盟,使吐蕃歸順蒙古。

此後,薩班留駐涼州,在闊端的支持下傳播藏傳佛教。他的侄子巴思巴後成為薩迦派五祖、西藏帝師及最高行政長官。

藏傳佛教後深深影響蒙古,及其文化藝術,直至今日,這種影響仍在。而這一影響,始於涼州,始於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地處蒙藏漢連接點,而歷史的演變,讓地理位置所包含的屬性可觸可見。由此更覺得,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相關焦點

  • 《河西走廊》8.會盟
    薩班的兩年跋山涉水之行,終於抵達河西走廊,這是一次的和平蒙藏會盟,它結束了蒙古一直以來的分裂局面,傳教於幻化寺,為藏傳佛教的發展奠定堅厚的基礎。薩班之於闊端,八思巴之於忽必烈,就如千裡馬之於伯樂,可見盛世之下,一代帝師之於一代帝王,密不可分。
  • 豆瓣評分9.7,《河西走廊》一部美到哭的紀錄片
    《河西走廊》是2015年播出的一部10集紀錄片,豆瓣評分9.7分,雖然這部紀錄片只有不到三萬人打分,但是依舊可以獲得如此之高的評分,可見這是一部多麼驚豔的紀錄片,導演太會講故事了,歷史、地理、軍事、民生、文化、宗教相互交織,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看得人如痴如醉。
  • 《河西走廊》歷史縱橫,千年輪迴
    根脈——「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河西走廊是包容的,這裡的河西文化深遠影響了儒家文化的發展。 當中原陷入三百多年的大分裂與大混亂中,臨松薤谷成為了人們心之嚮往的「聖地」。我家距離馬蹄- 臨松薤谷不過百裡,那裡看到雪山、草原、森林,確實是避世的不二選擇。
  • 《河西走廊》大起底:從這裡讀懂西部!(海報、劇照+分集看點+首集正片)
    兩千年西部史撲面而來  由甘肅省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的系列紀錄片《河西走廊》共12集,10集正篇《使者》《通道》《驛站》《根脈》《造像》《絲路》《敦煌》《會盟》《蒼生》《
  • 《河西走廊》一些歷史筆記罷了
    是怎樣的金戈鐵馬 氣吞萬裡如虎啊河西之戰 全面打通河西走廊 而張騫則被免去博望侯hunyewang企圖投降 殺掉xiutuwang 收編軍隊武威 酒泉兩郡 併入中原版圖漠北大戰 全殲滅匈奴主力 封狼居胥 祭天23歲霍去病去世 把墓修成了祁連山 他來似乎就是為了打通這條路而來武威 武功軍威張掖
  • 《河西走廊》「利之所在 無所不至。」
    佛教徒曇曜長期居住的涼州,就是今天河西走廊最東端的城市武威。天梯山在武威城南,是祁連山東線的一條支脈,峰巒起伏,山勢峻峭,登臨之難,猶如上天梯。曇曜等人開鑿的石窟就位於天梯山的巖壁上。據歷史文獻考證,天梯山石窟有可能是中國歷史上開鑿最早的石窟。今天的人們依然可以在水庫邊看到數百平方米的壁畫,十七個佛龕與一百多尊佛像。
  • 《河西走廊》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北接內蒙古高原,西連青藏高原,一直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當時漢武帝劉徹剛登上皇位,國土飽受匈奴人踐踏,只得每年給匈奴供奉大量貢品,在得知匈奴殺死月氏首領,並砍下其頭顱作為酒器,搶佔月氏人土地的時候,漢武帝決定派遣張騫,一路西行聯合月氏兩路夾擊匈奴。但張騫在半路卻被匈奴人擄走當了俘虜,匈奴王還讓他娶了匈奴女人。
  • 紀錄片《河西走廊》(合10集)
    河西走廊因在黃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是一段沿祁連山山腳分布,長約1000多公裡,寬十到百公裡不等的堆積平原。對比甘肅省的行政區劃圖,可以發現,河西走廊正是甘肅細長的腰部。霍去病,這位去世時只有23歲的男孩子,在他的青春年華裡策馬揚鞭,換回了國家安寧與河西走廊的全線貫通。匈奴人唱著悲傷的歌謠離開了這片肥美之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武功軍威,震懾四方。
  • 《河西走廊》我只是來做筆記的
    (劉邦白登山7日之圍遺留問題)隨從:匈奴俘虜堂邑父,嚮導+翻譯。匈奴冒頓單于,崛起於秦末中原戰亂時。3,時河西走廊由匈奴右賢王部掌控。翻越祁連山中部扁都口大峽谷後,張騫被匈奴俘。「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軍臣單于賜婚。
  • 張立軍 | 男人,涼州
    涼州西南部是祁連山,東部是騰格里沙漠,中間有一條狹長的山谷就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國唯一一個同時連接中原、西域、草原、高原的過渡地帶。跨過涼州,草原鐵騎的兵鋒就直指長安。馬超、魏延、姜維都做過涼州刺史,個個我都喜歡。16國時間這一代一共出現5個涼國,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個個都很短命。估計是名字起的不好。
  • 《河西走廊》筆記
    ,共3個義項展開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貢獻維護者 LLLLLL劉鎮宇 《河西走廊》是中國中央電視臺和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一部紀錄片,正片共10集,以時間為線索,梳理了從漢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河西走廊歷史,此外還包含兩集綜述《致敬河西走廊》。
  • 《河西走廊》盪氣迴腸,河西走廊
    它就是——《河西走廊》。 後記看完《河西走廊我想,《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裡,不乏溫情地提到,那些在英雄名人身後,寂寂無名的他們:陪伴在張騫身邊的匈奴妻子,跟隨霍去病徵戰河西的將士,盪氣迴腸,河西走廊。
  • 河西走廊,憑什麼成為漢唐的「經濟特區」?
    製圖/王躍河西石窟是中國石窟的「開山鼻祖」,其中論歷史之久、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首推敦煌莫高窟。公元366年,樂僔和尚望向鳴沙山時,突然眼前綻出萬道金光,仿佛受到了佛陀的啟示,因而「架空鑿巖,造窟一龕」,自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石窟營造史的序幕。
  • 《河西走廊》「此鳥也 安可籠哉?」
    漢帝國反擊匈奴的戰爭取得勝利,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版圖後,漢武帝開始在河西走廊設置行政機構,四郡相繼設立,長城、烽燧等防禦工事以及郵驛系統也開始向西延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組織傳遞信息的國家之一,郵驛被視為「國之血脈」。自春秋戰國時代以來,國家郵驛機構就被稱為「置」。漢帝國的「置」不僅僅是傳輸公文政令的交通驛站,同時也是物資轉運站和往來公務人員的接待站。
  • 從河西走廊到絲綢之路,繁華至今,未曾靡費
    ,可見東漢時期的河西走廊有很長一段時間裡屬於雍州,治所在姑臧(涼州)。 由於此時河西走廊處於穩定並且繁榮發展的情形之中,所以西域和河西走廊的聯繫仍然保持十分密切。這塊土地就順理成章地作為過渡,使得許多西域的民族沒有與中原斷交。又因為河西地區此時已經聚集了大量的漢人,因而此時的中原文化也深刻地影響著西域各民族。
  • 《河西走廊》記河西
    (看完紀錄片,心潮澎湃,以詩記之)記河西一入扁都終河西中原從此夢沾巾煬帝徵伐人凍死烏鞘嶺絕鳥不期祁連山,西北觀龍首馬鬃合黎粘十裡窄,百裡寬持節行路月珊珊去病劍氣殺不赦焉支山下大旗翻郭士鳩僧著文字臨松薤谷止塵喧聲轉琴笛幽咽澀風舞礫石天地邊解憂固解漢帝憂左公能左清室山自此江河漸破落莫高泣血再無歡休道羌聲繞楊柳長城再起越重山八聲甘州腸斷處別時恰恰玉門關涼州一杯詞涼盡酒泉幾度宴酒歡往事又被風吹去依稀夢裡過橋灣
  • 《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夢開始的地方
    《河西走廊》 4.9/5(最後一集過於政治了,不過瑕不掩瑜-0.1)我一直自詡熱愛地理,以為對中華大地的山川形勝比較了解,結果自己還是太年輕了。印象中,甘肅(乾燥+肅殺)是戈壁和稀疏草原,不像「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江南水鄉,那裡怎麼適合人類居住呢?更別提有什麼燦爛的文化了。
  • 《河西走廊》歷史總是重複上演
    看完了《河西走廊》對大西北的喜愛更進一步,這種地域文化上的東西說來還是很有趣的:涼州詞二首·其一 古樂府名曲,今天武威一帶作者: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夢幻涼州》攝製組在武威市涼州區取景
    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夢幻涼州》攝製組在涼州取景每日甘肅網7月16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連日來,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夢幻涼州》攝製組一行,分別在武威市涼州區鳩摩羅什寺、北關市場等地拍攝取景。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夢幻涼州》,是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的續集作品,是一部全視角展示武威人文歷史題材的紀錄片,由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該公司在拍攝《河西走廊》等紀錄片時收集了涉及武威歷史文化、人文地理、自然景觀等方面的珍貴資料。
  • 《河西走廊》經典總結摘錄
    在曾經的歷史通道上,河西走廊作為通往廣闊西部的咽喉,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更灑下過無數先輩的血汗,沉澱了太多的期待與渴望。而對於21世紀的中國人,這條橫跨東西,扼控咽喉的超級通道,戰略地位愈發凸顯,也必將肩負起更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