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月薪一千就活不下去?你太小看生命的韌性了!
文/姜子說書
青埂峰下一頑石,曾記幻相併篆文,月旨石見《石頭記》!
榮即華兮華即榮,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紅樓夢》!
聲能兩歌手兩牘,兩鑑風月兩生花!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
女兒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先時名號通靈玉,來時姓氏原是秦。
源為二玉演二寶,慷慨雋逸作姽嫿,榮源寧演隱甄氏,《胠篋》《南華》續《莊子》!
——《石頭記》前言
今年最熱的熱搜,大抵是那條「六億人月薪一千」的新聞,瞬間就震驚了所有人,震碎了網友們腦海中人均上萬的記憶。
很多人表示,這個時代,只要不偷懶,月薪三五千的工資還不是隨便找,怎麼會有人收入在一千以內?無數月入上萬的人表示,自己每天窮得一日三餐都得精打細算,嚴重懷疑月薪一千的人是怎麼活下去的。
那麼,月薪一千的人真的活不下去嗎?人均一千的月消費真的不能維持基本的生存嗎?只能說,富有富的生活,窮有窮的日子,很多人還是太年輕了。
畢竟,很多農村的老年人,每個月就靠一百塊錢的養老金過日子。若是只管一日三餐,其實也足夠了。之所以不夠,是因為到了養老的年紀,人情費卻依然少不了,日常的老年病,買藥又是一筆錢,莫說是生病住院的無底洞了。
若是以為生活困難缺錢的僅僅是老年人,那你就大意了。多少農村人家裡就靠一個男人賺錢,一年到頭還賺不到幾個錢,卻生了三五個孩子,你以為他們捨得給每個孩子一個月吃喝用度一千塊錢?全家三代人的菜錢加起來都用不了一千塊,甚至於一整年菜錢不過千的情況大有人在。
沒錯,農村這一代生好幾胎的家庭並不是什麼個例,總有人說城裡人一個孩子養不起,農村人是怎麼做到養幾個孩子的,你能想像一個嬰兒第一年只花一千塊錢奶粉錢的嗎?有些家庭就是窮得奶粉錢都沒有,就是現在這個時代。
有一句話叫做「視人命如草芥」,其實,人窮困到一定的地步,真的就像野草一樣,生命力頑強得很,什麼樣的夾縫,都可以生存下去。和珅說,難民不是人,摻了沙的米也很香,也是一種真相。
你以為一千塊錢活不了的時候,有人一百塊錢就足夠吃喝了!當一百塊錢都沒有的時候,甚至當你一塊錢都沒有的時候,人還能靠吃草根吃樹皮活下去。當周圍方圓千裡連樹皮都沒有的時候,人都會想辦法讓自己活下去,這就是生命力。
當然,筆者絕不鼓勵窮人家不顧後果地生娃,絕不會為那些「沒有人會養不起孩子」「多一雙筷子而已」的言論辯護。既然事到跟前,自然得樂觀,想辦法生存下去,但,不計劃未來、不顧後果,只生不養的行為,就是不負責任。
俗語說的,人窮志短。就如《金瓶梅》裡的韓道國和王六兒夫婦,為了過上好日子,不惜往屋裡藏麥麩。因為人窮志短,所以,為了一棟房子,王六兒傍上西門慶,韓道國卻暗自高興。
《金瓶梅》故事裡,韓道國和王六兒夫婦不但把女兒韓愛姐嫁給有錢有勢的老頭,在老頭失勢之後,王六兒還帶著韓愛姐女承母業,一路上出賣自己,換點生存經費。
《紅樓夢》故事裡,劉姥姥為了女婿家的一家生計,舍了一張老臉,跑到大觀園賣醜,這樣的人設,在我們尋常人的生活中,何嘗不是比比皆是?
《紅樓夢》故事裡,甄士隱原是姑蘇望族,等到落魄之時,到了丈母娘家裡,何嘗不是受盡了冷眼,最終看透,出家而去?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自古以來,都是很難的。顏回若不是師出孔子,堅持過一輩子清貧的日子,想必也只是默默無聞,不為人知。比起貧窮,大抵人更怕的是平凡,是不值得,是不知道堅持下去的意義。
《紅樓夢》故事裡,石呆子家裡有二十把舊扇子,窮的連飯也沒的吃,卻是死也不肯拿出大門來,縱使豪門貴族以死相逼,許諾他先兌銀子後拿扇子,亦是死也不肯。這都是有所堅持的人,世人稱之為呆子。反之,世人以破席比喻襲人。
沒有人喜歡過苦日子,所以,未雨綢繆是很重要的,但真的到了窮困潦倒、親朋冷眼的時候,卻也不必想不開。畢竟,成年人的世界,原本就沒有容易二字。
筆者認為,始終月入一千的人,日子很難過,卻似乎早已經習慣了貧窮。清貧樂道固然是好事,但純粹的窮困潦倒卻並不光榮,為人父母,也要為子孫計,莫把多生娃當作個人財富,生了便要好生撫育。若無條件,不婚不育也無妨。放下執念吧!
至於那些家道中落的,這兩年突然生意失利的,乃至於因為天災人禍,突然變窮的,記住一句話:莫要繼續窮精緻,沒有活不下去的人,只是因為你的姿態還不夠低,放下面子吧!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紅樓夢》程高本、《脂硯齋全評石頭記》、《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