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鑑美國農業的秘密武器,中國農業開始轉變

2020-12-24 古風徽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業的發展和人類歷史的進步息息相關,糧食安全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對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來說更是如此。然而,想要在農業上繼續取得進步,就不得不參考、借鑑美國農業的發展歷史。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也是全球農業最發達的國家,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農業一直在不斷地進步。比如大豆的產量就實現了40年連漲,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產量也在不斷攀升。

縱觀美國農業歷年來的變化,美國農業最強的秘密武器就是將科技融入農業的現代化智慧農業。通過發展智慧農業,美國實現了高度發達的農業機械化、規模化和信息化。

完備的機械化耕種設備讓美國農民的勞動生產變得更加輕鬆和高效,規模化帶來了數量龐大的產量,和統一標準的農產品質量。

而最重要的農業信息化,則成為了農民們和市場對接的"眼睛"和"耳朵"。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美國農業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出口的每一個環節,促成了美國精確農業的興起,也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美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今,中國也意識到了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性,並借鑑美國經驗邁出關鍵一步,全國各地都開始了農業升級轉型的變革!

比如魔都上海,就在浦東率先落地了全自動活體蔬菜栽培系統,該套系統集播種、育苗、移栽、生產、採收功能為一體,生菜從移栽到採收僅需15-28天。鼎鼎大名的山東壽光,也打造了用機器人進行農業生產的智慧農業科技園。

不僅如此,近年中國網際網路和物流飛速發展,也給農業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比如全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就牽手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浙江大學,共同推出了"2020全球農創客大賽"。

大賽匯聚了全球超過150個青年科創團隊,共同在數字農業領域集思廣益,在角逐冠軍的同時,也誕生了許多實用的技術和想法。

相信,這一切都只是中國農業通過網際網路等技術,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縮影,隨著社會聚焦於農業,還會有越來越多有知青年加入到現代農業的建設中去。假以時日,中國的數位化農業一定會遍地開花,中美農業的差距也會進一步縮小!

相關焦點

  • 【基層動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基層動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0-06-02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家長的回答讓老師無奈:不懂亂教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經常被理解錯的成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所以想到解釋它,是因為近日筆者有個在小學教書的同行跟我抱怨。說她班上有個孩子,問父母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這父母還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霸,他們表示:「就是用別的山上的石頭,去攻打此山上的玉」。孩子覺得這種解釋有點兒怪,為何非要用石頭去打玉呢?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經常用,卻用錯了
    這句詩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到這8個字,有多少人和曾經的我一樣,傻乎乎地以為是用石頭去打敗玉?要理解這8個字的真正意思,我們要先找到它的出處,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原詩,看看它到底什麼意思:《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 沒有先天優勢的荷蘭,如何躋身全球農業強國,一招值得中國借鑑!
    也許很多網友都會覺得這聽上去十分複雜難懂,但其實想要理解也很簡單,看看農業高度發達的荷蘭就知道了。沒有先天優勢的荷蘭,如何躋身全球農業強國,一招值得中國借鑑!還有數據表示,荷蘭80%以上的農民都能在國家的支持下,對自家農田進行科學分析,精準農業已展示出巨大優勢。沒有先天優勢的荷蘭,如何躋身全球農業強國,一招值得中國借鑑!雖然先天條件並不優渥,但卻通過科技成為農業強國,這樣的經驗也非常值得我們參考。
  • 鍾真: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鍾真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 2021中國農業競爭新模式:數字農業!
    早在2020年,5G時代逐漸開始嶄露頭角,三大運營商、百度、阿里、拼多多、網易等巨頭紛紛牽線「數字農業」領域,加強和各地的產銷對接與產業布局。 另外,《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預測,我國智慧農業在2020年的潛在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2000億,是一片前景光明的新藍海。並且,在各種政策福利的支持下,近年來我國的智慧農業已經開始邁入較為成熟的階段,並逐步開始運用於商業和產業運作中。
  • 美國作為頭號經濟大國為何推崇農業,而中國卻遍地是樓房?
    按理說,美國農業的發達和廣闊的人均耕地佔有率和美國特有的農業生產模式是分不開的。那麼,美國和中國同為世界大國,為何兩國的農業看起來卻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美國的農村耕地多,中國的農村房子多。這是為什麼呢?或者說這中間存在怎樣的差異呢?
  • 河南:轉變綜合開發方式 中原農業地肥糧豐
    被譽為「國人糧倉」的河南,正通過領導方式轉變加快農業綜合開發方式轉變,讓中原大地變得地肥糧豐:在僅佔全國1/16的耕地上,生產了佔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不僅滿足了全省1億人口的糧食需求和糧食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而且每年還調出400億斤的商品糧和糧食製成品。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施精準農業的國家之一。早在1990年,美國將GPS系統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領域,在明尼蘇達州農場進行了精確農業技術試驗。試驗成功後,精準農業開始在美國快速推廣。「綠色之星」精準農業系統是美國精準農業技術系統的集大成者,「綠色之星」精準農業系統是基於GPS和GIS系統,同時結合物聯網技術發展而成,廣泛運用於大中規模農場的機械化生產中。
  • 行走三極成渝問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有哪些發展經驗,值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學習和借鑑?今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正式啟動推出「行走三極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追尋其中的答案(四川日報9月7日)  中國西部是一個神奇而神秘的地方,中國西部也決定著中華民族的真正崛起。
  • 數據看中國| 紀錄片裡的中國農業
    數據看中國 | 紀錄片裡的中國農業,看完才知道,滿足14億人口腹之慾是怎樣的壯舉  在美國版知乎—Quora上,有這樣一個提問引起過上萬網友討論,「中國是怎麼生產這麼多糧食,足夠養活十多億人的?是靠進口還是自給自足?」
  • 「中國農業新聞網」2020年12月10日農業頭條
    中國農業新聞網:全國唯一一家具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粉絲突破百萬,一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每天為您推送國內外重大農業新聞。一站在手,農業我有。敬請關注!【中國農業新聞網】新《土地管理法》的十大亮點【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村土地承包的價格,誰說了算?怎麼算?【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補貼分三種!別少領了!
  • 中國的農業該走向何方?農業發展會帶動農村哪些變化?
    中國的農業該走向何方? 有人說中國未來二十年最好的產業或者說最應該投身的產業就是農業,我是這樣看的,因為在中國有2854個縣域,一縣一品,我們都可以找到非常好的農產品,比如紐西蘭的甲斐獼猴桃,種植面積只有三五十萬畝,但是已經是一個非常有市場價值估值80億美元的品牌。
  •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曝光!中國的排名和令人意外!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農業大國,但還算不上農業強國。如今排名世界前列的農業強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想從另一個小切面看看這些強國究竟強在哪兒?或許有些不太主流的觀點,正是我們真正能夠學習的地方。1、美國機械化的背後是「地區專門化」至少從農業產值上而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第一強國。
  • 謀定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李加映: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
    謀定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李加映: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報導:「我宣布2020年12月23日-25日舉行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廣東凱歌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加映表明,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倡導農副產品交易便利化。
  • 生態農業是農業的發展方向
    生態農業具有九大優勢:優勢一,農業生態環境得到保護,零面源汙染。優勢二,質量高,口感好,很少農藥殘留或零農殘。優勢五,生態農業產量高。優勢六,全面提高水分與養分利用效益,節約資源,不產生浪費。優勢七,增加了動物福利,讓動物快樂少生病少用藥少用抗生素。優勢八,實現耕地固碳,由碳排放逆轉為碳吸收。
  • 中國農業缺少平臺型公司!碧桂園收購華大農業,能否改變農業格局
    中國農業到底缺什麼?因為中國農業的分散性、個體競爭性不強,我們需要擁有大能量的平臺型公司整合資源、賦能產業,帶領全行業的發展。 然而,就目前來說,中國農業領域缺少這樣的公司。
  • 八年磨兩蘋果,日本精緻農業「秘密」 打造不一樣的智慧農業園區
    為了尋求蘋果種植的秘密,他躺在地裡聽蟲子說話,想用自己的牙齒換蘋果樹的葉子,甚至想到了死。 這種幾乎「變態」的方式,被當地人稱之為傻,而傻到底的人則只能是瘋子了。
  • 美國恐怖的農業機械化!工程機械是一切的工農業基礎!
    空著肚子怎去徵服世界?藉助石油設備農夫變成了農業企業家,機器取代人力。儘管如此,農業高度發達的美國,糧食產出還是支配著地球。美國只剩下300萬農民他們出產的穀物可以養活20億人口。中國農業發展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比較中美兩國的農業生產方式對於做好當前的農業發展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用佔世界7 %的耕地, 確要養活世界22 %的人口。
  • 【新農業】阿里的「盒馬村」 背後是中國數字農業的未來
    結果,全中國的農業科技公司居然只有一家能夠達到阿里的要求,這就是中國農業數位化的真實寫照。 如今,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阿里,通過各地的盒馬村開始向世界展現中國的農業科技,完成生產端的變革。 農田,果園裡出現了無人機、農業機器人、物聯網設備、甚至用手機和平板電腦可以掌控全部的生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