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把時間「浪費」在閒書上,讀書龐雜一些,對孩子好處更大!

2021-01-18 名校家長

文:養育男孩,魚爸

1

有媽媽問我,「孩子的閱讀,要不要審查?」

言下之意是孩子讀什麼書,我們要不要管?

她跟我說,希望孩子讀一流的書,所以看到孩子讀那些校園小學就頭疼,不想讓孩子讀,也不想給孩子買。

可孩子很反感,她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

其實在閱讀推廣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這樣的問題。

很多媽媽說不想給孩子讀沒用的書,不想給孩子讀閒書。

只想給孩子讀一流的書,讓孩子過上一流的生活!

可是,這世間何為一流?

前段時間陪小小魚讀宮澤賢治的《山貓和粟子》。

裡面有一幕讓我非常觸動。

山中的橡子們異口同聲地起鬨,爭論誰是最偉大的。 「不行!不行!怎麼說也應該是頭最尖的最偉大!而我的頭就是最尖的!」「不對!應該是頭最圓的最偉大!而我的頭正是最圓的!」「最大的才是!最大的才最偉大!我身子最大,所以應該是我最偉大!」應該是最高的!最高的才最偉大!……這下子,山貓大人無法評判。一郎笑著回答:「那這樣好了,你就跟他們說,你們當中最笨的、最醜的、最不像樣的才是最偉大的。」最後橡子們靜默無聲,個個愣頭愣腦地僵立在原地。

我們常常說給孩子最好的。

特別是在閱讀上給孩子精挑細選,讀一流的書。

其實也跟這些爭論的粟子一樣。

為什麼不能把空間放寬一些,把更多的選擇交給孩子。

2

我一直覺得。

童年時期的閱讀,應該就像山羊在草地上吃草那樣。

看上去是貪婪而自由的樣子。

而我們呢?

可以做一個躺在青草地做自己事的牧羊人就行。

你可以悠哉地看雲捲雲舒。

只要羊兒不去危險的懸崖邊上吃草就好。

只要羊兒不去吃那些有毒的植物就好。

當這些危險出現的時候,我們應該提前出現,輕輕地把它拉回來。

而且,那些只吃一種草料的羊兒,肯定不是最強壯的。

反而是最體弱多病的吧。

因為它的營養攝取不足,它的餵養過度精細化。

吃不飽、吃不好,還常常會憂心忡忡。

給孩子讀書也是這樣。

很多孩子的閱讀興趣還沒有建立起來。

父母就已經在談論自己的宏偉計劃。

羅列一堆書單,想著讓孩子從這些作品中獲取豐富的養料。

可這一切,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

孩子們有自己的圈子,幾乎所有的朋友都在看流行校園小說的時候。

你可以不跟風,但為什麼一定要禁止?

你對這本書了解嗎?

至少要熟悉它才能下結論,否則你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費的。

不僅僅是沒有給孩子買單,反而阻礙了孩子攝取新的養料。

圖片來源繪本《我喜歡書》作者:安東尼布朗

3

魯迅先生說讀書「必須如蜜蜂採蜜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

我非常贊成。

讓孩子讀一些閒書,說到底,孩子的讀書功夫畢竟並沒有「閒化」。

在不久的將來是會有所收穫的,孩子的父母當端出「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遠見,不要橫加幹涉。

其實我們要擔憂的,反而是孩子不愛閱讀,或者損壞孩子的閱讀興趣。

如果孩子從哪一本閒書上體驗到了閱讀的甜美。

那就讓他順著這個口子,先走進去,任性一點又何妨?

孩子的閱讀可以任性一點,有點像我們以前講的開卷有益。

因為對孩子來說,你給他只讀一種書,很容易讓他們失去閱讀的興趣。

現在太多的父母給孩子選書,一個是看網站排名,二是聽老師推薦。

這個往往沒有考慮孩子自身的興趣。

比如曾經有位媽媽,希望我給她推薦一套書給孩子做生日禮物。

我問要求,她只說要好書,最好是名著。

她又說:「其實兒子喜歡漫畫,我就是不想他繼續看那種沒有營養的書籍」。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努力為孩子「著想」的。

其實在無形中可能就扼殺了孩子閱讀的興趣。

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孩子往往會產生一些叛逆的行為。

故意跟父母對著幹,你買的我不看,你不讓我看的,我偏偏要看,甚至偷偷看。

我覺得孩子到了小學階段,就完全可以讓大孩子自己選書,父母給他建議。

尊重孩子的意願為前提,也引導孩子讀一點經典的書。

這個不要強求,越強求效果越差。

而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也要用心去觀察孩子的興趣。

給孩子找一些有趣的書,打開閱讀大門。

當然在孩子早期開始大量閱讀的階段(比如7-10歲)就一定要讓他涉獵廣泛一點。

這樣就不容易有「挑食」的問題。

所以讀一點雜書,是在所難免,不過也未嘗不可呢。

父母一定要放寬心。

記得我小時候,家裡鬧書荒,基本無書可讀。

在外地打工的姑姑就說給我帶書回來。

我盼星星盼月亮的等了半個月,結果還真讓我「驚喜」

給我帶了三本書,一本《白鹿原》,一本《笑傲江湖》,還有一本是玄幻小說,一時忘記了名字。

這三本書都很厚,而那本玄幻小說最厚。

姑姑沒讀多少書,也許她覺得這些就是好書,又大又厚的。

我也不客氣,全收了。

於是一有空就在家裡讀。

看來看去還是覺得玄幻小說和笑傲江湖有意思。

而白鹿原就有點看不懂,擱在了一邊。

過了一年,進入了中學後。

無聊之餘一翻白鹿原,發現有意思了。

如今記憶深刻的反而是這本書裡的情節故事。

我那時候看書,家裡人不管,只要我讀書就行。

所以讀的雜書要遠遠勝過學校裡讀過的課本。

這也積累了我一生都受益無窮的寶藏。

所以我給小小魚選書,沒有很多講究。

只要他說喜歡,那就去讀吧。

給孩子閱讀,完全可以任性一點。

越是年幼的孩子對閱讀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

所以,不要指望小小的孩子,對著你所謂的好書表示出巨大的歡喜。

有的父母給一歲多的孩子讀經。

以求達到國學薰陶。

而不給孩子接觸有趣的翻翻書、紙板遊戲書。

覺得那些是另類。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真的有點可憐。

國學是很美好,要學,無可非議。

但是也不要放棄這些好玩有趣的好書。

我也給兒子讀詩歌和三字經、聲律啟蒙。

但也讓他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閱讀。

以前他喜歡車車書,那就讀各種車車書。

喜歡恐龍,那就讀關於恐龍的各種書。

如今他喜歡動物故事。

那就每天晚上給他講動物故事。

看到他一天天的長大。

有書本作伴,每天過得很開心。

而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很好的發展。

這些就是額外得到的回報,無心插柳柳成蔭。

4

不論家境如何,也不論窮養富養,對孩子的書架,請一定捨得投資。

這是我常常跟朋友們說的一句話。

有的朋友覺得這有道理。

於是回家就跟孩子一起整理書架。

結果翻來翻去,家裡的很多書竟然都是新的,買回家就沒有翻開過。

而有的家裡,也找不到一絲的書香味。

聽你說起時點頭稱是,然後又假裝什麼都沒發生,日復一日照舊。

可是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目前改變命運最好的辦法就是好好讀書。

而閱讀對孩子的學業有著重要的關係。

從長遠來看,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特別在小學階段,很多老師發現一種現象,那些在小學階段,單純通過題海戰術和補課來提高分數的孩子,到了高年級,比如進入中學後就跟不上,成績下降神速。

還有很多孩子能考高分,但是思想和認知卻明顯跟分數不匹配。

其實這有點像拔苗助長,沒有全面地吸收養分,只是單純拔高分數,掌握的也只是做題及考試的技巧罷了。

所以,要趁著打開孩子的視野,同時讓他的思想吸收到豐富的養料。

除了通過自己實踐獲取經驗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

平時,家長也可以讓孩子適當看一些報刊雜誌。

保證中小學生每天至少應有30分鐘進行課外自由閱讀。

課外閱讀應該是一種輕鬆快樂的事情。

父母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到書店去,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看的書,可以看到孩子的興趣點。

也能讓孩子慢慢喜歡上閱讀。

而陪伴的時候,記得自己的身份,父母絕不是審判官,而是擔任守門人角色的「牧羊人」。

最後你會發現,讀書龐雜一些,反而對孩子好處更大。

讓孩子把時間「浪費」在閒書上。

相關焦點

  • 閱讀| 專家研究證明:看五倍於課本的「閒書」,孩子才能形成語文能力
    不少爸媽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這種想法,其實還是應試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 讀書無用論可信嗎?看看白巖松的推廣閱讀,你還不讓孩子讀書嗎?
    不論是讀書節還是全民閱讀日,我們都會提倡孩子和大人們進行閱讀。讀書與普通的碎片化閱讀不同;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家長都把對孩子的考核標準放在孩子日常的學習成績之中,因而總會認為長時間且效果不明顯的深閱讀當作為浪費時間的無用功。但是事實上,拉開孩子與孩子之間距離的,正是像這樣的深閱讀。
  • 孩子「沉迷」貼紙?知道這3點好處,你就不會阻止孩子了
    孩子在兩三歲這個階段就會開始痴迷於貼紙了,書本上、窗戶上、爸爸媽媽的皮膚上,都慘遭孩子的「毒手」。那麼對於孩子的這一愛好,其實有一些家長是覺得有些頭疼的,因為貼紙有黏性,很不好清理,而且潔白的牆壁上變得花花綠綠,也會讓家長看著心煩和心疼。即便是如此,也是建議家長不要阻止孩子的。
  • 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梁曉聲,為何主張讀閒書?
    「我是一向主張讀閒書的,甚至40歲之後,我讀的閒書比小說多得多。」近日,作家梁曉聲在北京如是說道。不久前,他剛剛獲得茅盾文學獎。這次現身北京,他依然穿了一身運動裝,頭髮灰白,說話時還是帶著那句口頭禪「親愛的同志」或「親愛的讀者」,將閱讀、創作新書的體會娓娓道來。
  • 和孩子一起讀書
    電商平臺今天購書都有優惠,買著買著,老母親突然想開了,讀書本來是一件最開心最快樂的事,為啥要變成任務呢?讀書這麼自我的一件事,為啥要按著別人的指令走啊?管他什麼書目,想看啥就買啥吧。於是,由著自己的心性亂買一通有的沒的閒書,今年的閱讀日特別圓滿。孩子昨晚說閱讀日早上要6點起床,先看一小時書再上課。願望很美好,但是呢,早覺更美好。
  • 孩子該幾歲開始「認字」?耶魯大學博士:「超前」教育是浪費時間
    和我們小時候相比,現在的孩子似乎更加"聰明"。同樣的年紀,我們還在玩泥巴,捉迷藏,現在的孩子卻已經可以背誦《三字經》《百家姓》,甚至是圓周率也背得比我們更溜……家長總是想著不能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拼命地往孩子的腦海中灌輸知識,殊不知這樣其實是在傷害孩子。鄰居家的孩子剛剛上小學1年級,卻已經能夠自主閱讀名著,大部分的生字都已經認識了。
  • 4·23世界讀書日|進入童書大咖直播間,獲取選書小妙招
    在「4·23」世界讀書日期間,接力出版社將攜手抖音、騰訊等視頻平臺,邀請2019英國《金融時報》最佳童書作家陳佳同、童話作家常立、科普達人嚴伯鈞等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閱讀推廣人、資深編輯開展線上分享會,為「宅」在家的小讀者和家長帶來一場場內容精彩的圖書視聽盛宴。
  • 為什麼要給6歲前的寶寶看「翻翻書」?除了好玩,這4個好處更實在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從有了大寶之後,就開始研究閱讀的一些事情,我就是希望孩子以後能喜歡看書,讓他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不過,在這些看似搗亂、浪費的手部動作背後,孩子的手部肌肉得到了大量的鍛鍊,手指會更靈活有力,今後做手工、學寫字時就能看出優勢了。
  • 想陪孩子讀書卻無從下手?學會「對話式閱讀」,互動是最好的交流
    書籍不僅能讓人認識這個世界,同時也能積累知識,提高一個人的智商和閱歷,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讀書,甚至說還會因為書籍的枯燥而厭惡看書。這也是很多家長的難處,每次給孩子買了一堆書,但是孩子卻顧著玩玩具,把那些書放在一邊看都不看。
  • 讀書的好處
    喜歡買書、藏書、讀書、寫書,不知不覺間已近知天命之年,卻還是渾渾噩噩。回想起三十年前在北大讀書時,買的書太多,無處可放,只好堆在宿舍床上,夏天壓著半邊涼蓆,到了秋天,也沒法收拾,竟倚著書睡了一冬的涼蓆,真應了那句歇後語「傻小子睡冷炕——全憑火力壯」。
  • 她閒|雜誌棄稿《談讀書》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她閒      文|一杯可樂一支筆    圖|網絡(侵刪)
  • 一線語文名師分享自己的育兒經:讓孩子愛上讀書,只需要做三件事
    「媽媽給你買了這麼多書,你讀完幾本了?」「媽媽跟你說了多少遍,把看手機的時間,讀會書」「讓孩子讀書太難啦!」這是幾個寶媽送完孩子,在學校門口最常提起的話題,明知道讀書對孩子有百般好處,自家孩子卻總也提不起興趣。強迫讀書也不起作用,難道就眼睜睜看著孩子因為不愛讀書,跟別人家的孩子落下一大截嗎?
  • 世界讀書日,讀書的重要性和好處,閱讀一本好書,開闊眼界漲知識
    小時候,在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年代,還沒有電子書,紙書等課外讀物也很缺乏,那時候讀書差不多只會讀書本上的東西,幸好遇到一位不錯的語文老師,她家有很多書,經常拿給班級裡的同學輪流看,然後每天早上晨讀的時候,分享給全班同學讀後感,我覺得這是不錯的方法,逐漸地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和見識。
  • 林志穎兒子被要求退出讀書活動?一碗假雞湯的真相
    為了鼓勵孩子們多讀書,當地最大的市立圖書館開展了一項活動:兩周內,誰讀書最多,將有一份大禮物送給他。林志穎和其他家長一樣,趕緊給孩子報了名,規定時間一到,小小志和其他很多孩子在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領到了要讀的書。小小志十分刻苦,放棄了一切活動,一周後經過市立圖書館工作人員考核,小小志背會了三本書,別的法國孩子一本也沒有完成。
  • 讀書 | 《小魔怪去上學》一本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書
    小魔怪是食人魔的孩子,可是他和父母不同,他不吃人,他羨慕人類的小孩子有那麼多遊戲的方法,有那麼多玩耍的快樂。有一天,他撿到了一本書,決定要去上學,「破譯」書中的秘密。從小魔怪上學這天起,一切都改變了。當他學會閱讀,念著書上的故事時,把食人魔爸爸和媽媽都吸引過來了,最後不但小魔怪每天可以吃到香噴噴的水果蛋糕,連小魔怪的同學和食人魔爸爸媽媽也全都變成好朋友了呢!
  • 讀書的4個好處,寫給不愛讀書的你
    如果有人問你讀書有什麼好處,你能回答得上來嗎?又能說出讀書有幾個好處呢?這個問題對於不愛讀書的你,可能勉為其難,因為當你意識到了讀書的好處,自然就愛上了讀書。作為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我列出了讀書的以下4個好處:
  • 積極參加表演和比賽對孩子成長的好處
    藝術教育本身是素質教育,參與各類大型比賽和活動是一種基於藝術活動的鍛鍊方法,從中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或改變,孩子的身心與思想,音樂會令孩子人格高尚,舞蹈會使孩子美麗健康,戲劇表演會使孩子情感豐富,學習藝術的孩子比死讀書的孩子的眼神明顯不一樣,充滿靈性、充滿想像。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儘管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孩子卻完全不吃這一套,對此很多父母,立馬就失去了耐心,有的對孩子的學習不再多問,有的甚至對孩子動手逼孩子學習,其實我們與其做這些無用功,不如試試李玫瑾教授的方法。李玫瑾教授作為我過為數不多的育兒類網紅專家,她的育兒觀可以說是火遍全網,並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推崇,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孩子不愛學習、不想讀書的問題,並表示:現在很多孩子不想學習,主要是所處環境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生活得過於安逸所以缺少了頑強拼搏的精神,對學習自然會失去欲望。
  • 讀書 《小魔怪去上學》一本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書
    小魔怪是食人魔的孩子,可是他和父母不同,他不吃人,他羨慕人類的小孩子有那麼多遊戲的方法,有那麼多玩耍的快樂。有一天,他撿到了一本書,決定要去上學,「破譯」書中的秘密。從小魔怪上學這天起,一切都改變了。當他學會閱讀,念著書上的故事時,把食人魔爸爸和媽媽都吸引過來了,最後不但小魔怪每天可以吃到香噴噴的水果蛋糕,連小魔怪的同學和食人魔爸爸媽媽也全都變成好朋友了呢!
  • 說沒有時間讀書,其實只是一個藉口
    古今中外,許多有識之士對讀書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關於書和讀書的名言諺語舉不勝舉。西漢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增廣賢文》有言: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北宋大文豪蘇軾年輕時為了激勵自己,立下宏願: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