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7 0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快速、有效跟進野生動植物、自然物種資源和文物古蹟等的保護,中國綠髮會創新性提出「綠會保護地」概念、並開展落地建設。截止目前,中國綠髮會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設了167個保護地。其中,僅沿長江區域,中國綠髮會就與當地政府、組織、志願者等共建了27處保護地,涵蓋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瀕危物種等3種類型。
中國綠髮會長江沿岸保護地地圖(圖源:綠會)
下面小編就帶您自西向東一起來看看綠會在長江沿岸的保護地~
【1】中國綠髮會土著魚保護地•金沙江「土著魚保護地•金沙江」所在區域,屬於我國三江併流區域,保護地範圍覆蓋從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尼西鄉至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虎跳峽沿江的250公裡水域,及其支流幹流。該地區自然生態資源富集,森林草地等綠地面積達73.9%,集中了亞熱帶到寒帶的多種氣候類型,匯聚了眾多的山川地貌,是走進藏區的南部通道,也是踏出青藏高原後的第一道綠色生態屏障;其獨特的民俗文化以及節制、適度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充分體現了生態環保的理念。更為突出的是,這片區域生活著金沙裂腹細鱗魚、金沙鱸鯉、硬刺松潘鱸鯉、短鬚裂腹魚、石扁頭等土著魚類10餘種,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意義。
(圖源:中國綠髮會土著魚保護地•金沙江)
為了進一步推進當地珍稀生物生態資源的保護,推動生物多樣性建設,2016年11月,綠會正式攜手該地區志願者、愛心人士共建「土著魚保護地•金沙江」。
【2】中國綠髮會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位於四川峨眉山以西約十五公裡處,地處小相嶺山脈北端,隸屬四川省洪雅縣瓦屋山鎮石溪村、小店村以及高廟鎮叢林村,保護地內,綠石溪水系注入雅女湖後,再流經青衣江、岷江匯入長江。綠石溪流域面積大約30平方公裡,海拔1400米以上全部為原始森林,其餘為人工林,最高點海拔2592米。區域內常年多雨,年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冬天下雪,年平均氣溫15℃左右。
(圖源:中國綠髮會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
尤其是保護地所在的石溪村,由一條典型的蜀道式峽谷與外界連接,穿過峽谷進入村子,恰似陶淵明描述的桃花源。在「華西雨屏」充沛雨水的滋養下,這裡森林茂密,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以大熊貓為代表的各種珍稀野生動植物的家園。動物類有大熊貓、小熊貓、黑熊、麂子、野豬、野雞、小鯢、果子狸、貓頭鷹等。植物類有雅連、珙桐、重樓、三七、天麻、冷箭竹、高山杜娟、冷雲松等。林區空氣清新,沁人心脾,水源、空氣、土壤毫無汙染。小溪、瀑布、水潭、峽谷、陡巖、高山小坪地及紅、黃、紫、藍各色高山杜娟花繪就如畫風景。
2018年12月,為更好推動叢林崗區域零星熊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促進零星熊貓保護地周邊社區的壯大和綠色發展,綠會正式成立「大熊貓保護地·叢林崗」,擬將其建設成以保護熊貓為主、生態旅遊與生態農業為輔的社會公益型自然保護地,為全國619隻零星熊貓保護中起到示範作用。
【3】中國綠髮會土著魚保護地•自貢「土著魚保護地·自貢」,位於沱江下遊,地理條件優越,物種資源豐富,這裡有鎮溪河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該保護區於2012年12月7日由農業部以第1873號公告批准建立,總面積679.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84公頃,實驗區面積495.8公頃,全年均為保護區特別保護期,主要保護對象有南方鯰、翹嘴鮊,還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大鯢,省重點保護動物石爬鮡,長江上遊珍稀特有土著魚類長吻鮠、巖原鯉、中華倒刺䰾、及圓口鮦魚、蛇鮈、鱖黃顙魚、烏鱧、鯉、鯽等土著魚種。除了魚類資源豐富外,這裡也是大量水鳥、候鳥棲息地,如赤麻鴨、白鷺等達數十種。
(圖源:中國綠髮會土著魚保護地•自貢)
2018年10月,中國綠髮會正式成立「土著魚保護地·自貢」,旨在保護本土物種和生物多樣性。
【4】中國綠髮會黑頸鶴保護地•威寧黑頸鶴是全球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鶴類,也是我國特有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在國內的越冬地,主要集中於西藏、雲南、貴州等地,而繁殖地集中於青海玉樹、治多、扎多、曲麻萊、稱多、以及西藏、四川、甘肅和新疆等地。作為大型涉禽的黑頸鶴,平均每年到達威寧草海溼地的數量為千餘只甚至更多,黑頸鶴是以家庭為單位組成的種群,通常種群數量在幾十甚至上百隻左右,黑頸鶴在草海的種群均分布在草海各個沼澤地帶,大多是人為活動無法幹預的位置。
(圖源:中國綠髮會黑頸鶴保護地•威寧)
為進一步推動黑頸鶴的保護、拍攝、監測和統計,並對周邊環境、河流排汙治汙情況進行實地考察。2020年3月,中國綠髮會正式成立「黑頸鶴保護地·威寧」。
【5】中國綠髮會荷葉鐵線蕨保護地•重慶荷葉鐵線蕨,屬於多年生常綠草本狀蕨類植物,為鐵線蕨科植物中在亞洲唯一分布的單葉型植物,也是長江三峽庫區的特有物種。最早是20世紀70年代由中草藥調查隊發現,僅在在重慶萬州區新鄉鎮、石柱縣西沱等地海拔200米左右的沿江巖石上有分布點,野生種群在自身繁殖慢與外界人為幹擾下瀕臨滅絕,萬州區曾在三峽珍稀植物園進行人工繁殖試驗,目前成功繁殖數千餘株。
荷葉鐵線蕨(圖源:重慶晚報網)
「荷葉鐵線蕨保護地•重慶」,設在重慶水磨溪溼地保護區,這裡曾擁有全國唯一的、分布面積最大的荷葉鐵線蕨群落原生地,但作為保護荷葉鐵線蕨等代表物種的單位,保護區成立十年,不僅未在生態環境領域發揮作用,甚至長期縱容在保護區進行工業開發,直到中央督查組發現問題,其保護區四分之一的面積已經變成工業園區,超5000畝的溼地喪失生態功能。
(圖源:中國綠髮會荷葉鐵線蕨保護地•重慶嶽樺主任)
為了進一步發揮志願者功能,2019年10月,中國綠髮會正式成立「荷葉鐵線蕨保護地•重慶」,希望盡微薄之力挽救荷葉鐵線蕨這片難得的棲息地。
其它保護地未完待續~歡迎持續關注。
整理/Talina 審/橡樹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