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綠髮會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發布一組(現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海豹的觀測數據,數據貢獻者為中國綠髮會江豚保護地·大連、青藤自然斑海豹巡護和同步調查工作組的徐巍巍先生,及其志願者夥伴們。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學習、關心生物多樣性。一旦懂得了生物多樣性,我們便能採取更好的行動,來保護它們。在衷心感謝徐巍巍先生和志願者的同時,中國綠髮會GBIF平臺也想同讀者分享徐巍巍先生保護和觀測斑海豹的初衷。綠會GBIF小組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們,能因了解而惺惺相惜,而更好地來珍視我們周圍的生物多樣性。
(中國綠髮會GBIF致信感謝斑海豹數據貢獻者徐巍巍及志願者。來源/綠會)
拓展閱讀:
《斑海豹小傳(第一回)|中國綠髮會GBIF邀您了解「小白」》編者按/Lei 審/Talina 編/Angel
為什麼要觀測斑海豹?為什麼要觀測斑海豹?從兒時起,我就與斑海豹結下不解之緣。後來,觀測斑海豹更多的是因為想要認真保護它們。
小時候,我家就住在大連動物園附近,在那裡有一個救助斑海豹的池子,這是我兒時的記憶。
上大學的時候,我總去付家莊遊泳,那裡有一個大水池,也是用來救助斑海豹的。但是後來水池變成了遊客的遊泳池,再也沒有看見救助的斑海豹。
2009年我開始從事媒體工作,負責生態環保及農村的新聞採編。拍攝斑海豹,成為了我的工作內容之一。但是,從2011年起連續兩個冬天,我沒有能夠拍攝到一隻野生斑海豹。
為什麼?我想,人類可能是斑海豹最大的威脅。2019年春,大連發生100隻斑海豹幼崽盜獵事件。這起事件引起廣泛關注,經調查,人們發現海洋館對斑海豹幼崽的需求,是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大連斑海豹盜獵事件使野生動物保護者極為震驚,各地民間組織紛紛發動對斑海豹的救助和巡護工作。因為我曾參加農業部組織的斑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的救助培訓,有一定的經驗。其實,要想保護好斑海豹,首先需要清晰了解斑海豹的種群數量。於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告訴了中國綠髮會,立刻得到回應。接下來,我與中國綠髮會成立斑海豹同步監測工作組,並在兩會提案中建議提升斑海豹的保護級別。
要知道,在2018年,斑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的監測還是冷門。記得那時,我還是自費對斑海豹進行監測:2018年春,我與隨行的國家海洋監測中心工作人員一同觀測到我國最大種群的斑海豹(260隻)。後來,我得到了中國綠髮會的支持。明年是斑海豹同步監測的第三年,接著是第四年…這份工作,我一定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