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綠會GBIF工作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平臺更新並發布兩組亞洲區蝴蝶生物多樣性數據。這兩組數據是綠會震旦鴉雀保護地·連雲港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周翀先生的最新觀測記錄。昆蟲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現將相關訊息分享如下,供讀者參考。
第一組:斐豹蛺蝶(學名:Argynnis hyperbius)
觀測日期:2020年9月24日
觀測地點:江蘇省連雲港市南雲臺林場東磊自然保護區
物種小知識:屬於蛺蝶科、豹蛺蝶屬。分布於中國各地。生境為低至中高海拔地區(0-3000米)的常綠闊葉林、草原和都市綠化地帶。翅膀呈橙黃色,配有黑色斑紋。雄雌異型,只有雌蝶的前翅正面端半部呈深紫色,並配有白斜帶。幼蟲以堇菜科植物作寄主。一年多代。雌蝶產卵時,將卵產於寄主植物上或其附近雜物上。成蝶出沒於林緣、草原,甚至公園等都市綠地等環境。飛行敏捷快速,愛在日照充足的時間訪花和在開揚空地低飛。
圖1: 斐豹蛺蝶(學名:Argynnis hyperbius)。來源/綠會志願者ZC
第二組:黑灰蝶(學名:Niphanda)
觀測日期:2020年9月22日上午
觀測地點:江蘇省連雲港市海洲區石棚山
物種小知識:鳳蝶總科中的一個科級分類,因部分物種翅膀背面底色呈灰色而得名。全世界約有6000種,是蝴蝶中物種多樣性最高的一類。在中國記錄了510多種灰蝶。成蟲常訪花,也會吸食露水,雄蝶會到溪邊及溼地吸水。灰蝶幼蟲寄主植物極其多樣化,主要以雙子葉植物為寄主、亦有專食單子葉植物及裸子植物。絕大多數種類的分布都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反應靈敏,其種類和數量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能間接反映周圍植被的變化。因此在近年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灰蝶被作為生態環境監測的一項重要指標。
圖2: 黑灰蝶(學名:Niphanda)。來源/綠會志願者ZC
長期以來,中國綠髮會觀蟲工作委員會廣泛動員志願者、綠少學生發揮「公民科學家」的力量,為生物多樣性信息學做出來自公眾參與的貢獻。
綠會GBIF組將持續更新生物多樣性信息。請知情人士及時與我們聯繫,讓我們一起來豐富生物多樣性資料庫!(聯繫電話:010-88431370 郵箱:dj@cbcgdf.org)
參考:
1、羅益奎、許永亮. 郊野情報蝴蝶篇. 香港: 漁農自然護理署. 2004年. ISBN 9621428432.
2、壽建新、周堯、李宇飛. 世界蝴蝶分類名錄. 中國: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04-01. ISBN 9787536936768.
3、王敏、範驍凌. 中國灰蝶志. 鄭州: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04. ISBN 7534923840.
4、維基百科
整理/Lei 審/Talina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