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後,他便紮根在廟荒村,與支村兩委幹部一道拼搏奮進,奮力「墾荒」,助百姓踏上幸福路,幫百姓賺到幸福錢,使得昔日的窮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百姓拍手稱讚的「幸福村」,他就是廟荒村駐村第一書記陳軍。
2015年,經安陽市扶貧辦委派,陳軍來到了廟荒村擔任第一書記,當時的廟荒村,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為改變村莊面貌,陳軍從基層黨建抓起,協助村支兩委加強村內黨員黨性修養,積極開展黨員活動,發揮村黨支部主體引領作用,增強村內黨員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把廟荒村村支兩委打造成為了一個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堡壘。
廟荒村黨員 劉書吉:自從15年陳書記來了廟荒村扶貧,從黨員學習上,過去我們廟荒村委學習比較落後些,組織不夠好,自從陳書記來了以後,經過組織學習,經過黨員多次培訓學習,我們村的黨員與群眾團結一致,在廟荒真正搞出了成績,把廟荒的各項工作真正做到了前邊。
通過建立健全黨組織,村內黨員士氣得到很高的提升,自信心得到增強,但如何把村莊變得更加美好、讓村內的貧困戶擺脫貧困,又成為擺在陳軍眼前的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陳軍組織黨員幹部先後到各地學習先進經驗,積極發揮廟荒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臨近市區的區位優勢,陳軍聯合村黨員幹部統一思想,從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入手,鼓勵和幫扶農戶發展農家樂,成立了廟荒村旅遊開發公司,讓村民真正從廟荒村的發展中得到實惠。
村民 劉明生:不管做什麼工作我想帶頭人是起關鍵性的作用,廟荒村的發展能夠有今天,與第一書記陳軍同志辛勤努力分不開的,廟荒村現在都是很擁護陳書記,相信他。廟荒村一直發展到現在,老百姓真正有了幸福感,我也開了一個農家院,像我這樣的農家院大致有20多家,廟荒村的老百姓,我相信在黨的優惠政策引領下,一定會越過越好,生活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村裡建設得越來越好,貧困戶的生活陳軍也沒有放下,廟荒村是省級貧困村,村內貧困戶較多,為儘快了解村內情況,陳軍利用四十多天的時間對村內貧困戶進行了走訪,詳細了解了村民貧困的原因,根據到手的資料,他分門別類,針對每戶不同的情況,制定詳細的策略,為幫助村民增收,陳軍還多方聯繫,利用網絡銷售平臺,將廟荒村的板慄、山楂、花椒、柿餅、紅薯粉條等土特產進行包裝、售賣,增加貧困戶收入,用心用情幫扶貧困戶,受到了貧困戶的一致讚揚。
村民 李榮梅:2015年,孩子考上大學了,高興的同時也擔心孩子的學費,湊不夠學費,陳書記來擔任第一書記以後,跟我們家多方聯繫安陽扶貧辦的資金,讓孩子順順利利上大學。現在生活上各方面也都得到了照顧,我的孩子在學校陳書記也非常關心,生活上,幫孩子他爸爸聯繫了外出打工的活兒,政策上的照顧。現在覺得過得非常好,非常感謝陳書記。
廟荒村駐村第一書記 陳軍:廟荒村原來是一個比較偏僻、貧窮、落後的小山村,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我和支村兩委幹部經過深入的調研,並且在徵求黨員、群眾的意見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我們村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鄉村旅遊特色產業培育發展的脫貧攻堅思路,思路確定了以後,我們村通過招商引資,發動群眾自營,促使一些鄉村旅遊項目一個一個地落地,特別農家樂和民宿項目一個一個的開張,同時也實現了讓我們群中的資產、資源變成了資金、現金,2018年的時候圓滿地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實現了脫貧目標。
隨著廟荒村發展得越來越好,村內的事務也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工作,陳軍在父親去世後,把患有老年痴呆的老母親帶到村裡,吃住在廟荒村,一邊照顧母親,一邊拼命工作,真正地把自己當成了廟荒村的一員。他這樣的工作態度讓身邊的同事也讚嘆不已,但廟荒的發展還在繼續,陳軍也將繼續紮根在廟荒村,為村內的發展貢獻力量。
廟荒村黨支部書記 鬱林英:自從自從陳書記到廟荒村入隊以來,腳踏實地,踏踏實實把廟荒村當成了他自己的家。特別是從去年開始,因為老母親生病,為了更好地做好廟荒村的工作,把母親帶到廟荒村,也就是說帶著母親來扶貧,讓母親和他真正成為了廟荒的人,從工作上給了我們大力的支持和幫扶,從工作作風上、從脫貧攻堅的產業上等等給了我們很多的思想建議和幫扶,我感覺廟荒村能有今天是與程書記的幫扶分不出來的。
廟荒村駐村第一書記 陳軍: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會一天比一天高,這就要求我和我們廟荒村的支村兩委幹部時刻牢記初心使命,砥礪奮進,永不停步,把我們廟荒村的發展規劃一步一步變成現實,讓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來源:雲上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