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到新華書店,任意翻看一本即興伴奏方面的書,都會發現,無一不是從深奧的和聲理論開始的。我研究即興伴奏多年,從來沒有認真地看完一本即興伴奏方面的書。實際上,鋼琴的演奏與即興伴奏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一個鋼琴老師如果不花費幾年功夫學習與實踐,很難將即興伴奏學會彈好。我在學習即興伴奏的過程中,總結了一套通俗易懂的方法,現簡單回顧一下。
1989年的一天(當時我是一名大二學生),當我為做和聲題煩惱的時候,看到了一本吉他教材,裡面有一首曲子《雪絨花》,伴奏就用了3個和弦:「C、F、G」。這首曲子的和弦是用字母來標記的,而不是像和聲作業一樣,用「Ⅰ、Ⅳ、Ⅴ」來標記。要知道「Ⅰ、Ⅳ、Ⅴ」這種標記方法在換調的時候非常麻煩:C大調的Ⅰ級是135(簡譜do、mi、so,下同),F大調的Ⅰ級就是461。
還有小調,a小調的Ⅰ級就是613,e小調的Ⅰ級就是357。如果沒有紮實的和聲基礎加上較高的鋼琴水平,這些根本反應不過來。而用字母標記就省事多了,不管什麼調,只要標上C,就是135,而這個C,既是C大調的主和弦,又是F大調的屬和弦,還是G大調的下屬和弦。只要看到C,按照C彈就是了,任何調都可以用。
我想,既然吉他可以這樣標記,為何鋼琴不能這樣標記呢?隨後我就用這種方法鑽研學習即興伴奏,果然奏效,非常方便。後來發現,電聲樂隊裡面的和弦、電子琴的和弦,都是這種標記方法,但是鋼琴的即興伴奏用這種標記方法,在當時絕對是創新,可以說是革命性的突破。打個比方,「Ⅰ、Ⅳ、Ⅴ」的標記方法如果是文言文,而「C、F、G」的標記方法就是白話文;前者是筆算,後者就是計算器;前者是步行,後者就是現代化的交通工具。
用這種方法,只要將二十四個大小調常用和弦的鍵盤位置熟悉,將常用的伴奏音型熟悉,右手將常用調式音階的音位熟悉,再進行一些練習和實踐,學好即興伴奏就容易多了。直到現在,這種方法並沒有普及。
現在的琴童學習都很緊張,沒有機會學習和聲,不太容易學好即興伴奏,但是,如果用字母和弦標記的方法學習,難度就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