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妮·弗萊明與羅蘭多·維拉宗演繹威爾第《茶花女》(中文字幕)
從小仲馬到威爾第
——《茶花女》的文學背景與歌劇創作
《茶花女》作為文學和舞臺精品,其小說和話劇作者小仲馬以自身經歷——與風塵女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浪漫愛情故事為藍本,塑造了茶花女生動而感人的藝術形象。歌劇作者威爾第則因為相似的感情經歷與文學作品《茶花女》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創作出了長演不衰的歌劇經典《茶花女》。歌劇《茶花女》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描寫,著重突出了茶花女人性善良的一面。 ——推薦:1、聽李斯特改編威爾第歌劇詠嘆調丨鋼琴改編曲《弄臣》的演奏分析;2、帶你了解威爾第與普契尼的不同音樂特點;3、威爾第:音樂世界的莎士比亞;4、威爾第對義大利美聲貢獻有多大?5、論威爾第對義大利歌劇的革新
無論是小說、話劇還是歌劇,《茶花女》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小說《茶花女》風靡整個世界,話劇《茶花女》歷演不衰,而歌劇《茶花女》一直是世界各大歌劇院的保留劇目。自一九○九年以來,《茶花女》已經被搬上銀幕多達二十餘次。
小仲馬在《茶花女》裡,以細膩的筆觸、深情的語言,抒寫了一個交際花作為一個人的思想和感情。而歌劇大師威爾第則給予了《茶花女》更為旺盛的生命力,使它成為了不朽的歌劇舞臺經典。
是什麼原因使得《茶花女》能吸引一個半世紀以來這麼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呢?我想只有一點,是它具備了能真正打動人的東西——那就是作者傾注在作品裡的真情實感。只有最為真摯和高尚的感情,才能打動一代又一代的人。小仲馬和威爾第都在他們的作品裡傾注了全部的情感,使得《茶花女》流芳百世,讓人們在記住了茶花女的同時,也記住了兩個偉大的名字——小仲馬、威爾第。
喬治烏/羅伯特·阿蘭尼亞演繹「飲酒歌」(選自威爾第《茶花女》)
一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是小仲馬《茶花女》中女主角的原型。她的一切都同一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形象「茶花女」連在一起。這是因為她同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過一段感情糾葛,這位作家便是亞歷山大·仲馬,而中國的讀者更習慣於把他稱作「小仲馬」。
小仲馬的父親大仲馬在成名之前與社會地位同樣卑微的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相愛並同居,小仲馬就是他們的私生子。
小仲馬童年時候得不到父親相認,他從小跟著母親,是一個在貧困屈辱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純樸少年。後來被父親大仲馬接回身邊。回到父親身邊之後,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在人慾橫流的社會裡,特別是他父親的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方式為這位涉世不深的青年樹立了一種最現實的「榜樣」,他終於學壞了,也開始嘗試那種追逐聲色犬馬的荒唐生活。然而小仲馬畢竟曾與母親相依為命地度過七年的艱難歲月,他在童年時代曾經從母親那裡接受過良好、正直的教育。因此,比較客觀地說,此時的小仲馬是一位生活雖然放蕩,但良知卻尚未完全泯滅的青年。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在這個世界上只生活了二十三個年頭,但人們可以說她既嘗遍了生活的辛酸悽苦,也享盡了人間的奢華逸樂。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出身微賤,這位諾曼第姑娘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貧苦的農民。她來到巴黎後,憑藉美貌開始涉足巴黎各大跳舞場,並立即成為那些公子哥兒、闊老闊少們競相追逐的目標。她的情人有不少是地位顯赫的人物。正是靠著這樣一類人物的「提攜」,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大踏步地跨進了巴黎的上流社會,並很快地成為巴黎社交場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她以她的容貌和肉體為代價,換來了無比奢華的生活。她不僅徹底擺脫了窮困,而且似乎也同貧賤的往昔一刀兩斷了,她改換了名字,昔日的阿爾豐西娜·普萊西變成了如今的瑪麗·杜普萊西。
一八四四年九月,阿爾豐西娜便成了小仲馬的情人。他們在一起曾經度過短暫的、但卻象詩一樣充滿著激情和夢幻的生活,致使他們兩人在精神上都一度得到極大的滿足。可見小仲馬對阿爾豐西娜的同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當真摯的。
然而小仲馬的性格中畢竟還有紈絝子弟的一面,他生活的環境是世風日下的巴黎,而阿爾豐西娜又是一位風塵女子,這一切都決定了小仲馬對她的感情是相當複雜的,其中有同情、有愛戀,但也包含著一種獵豔、狎褻的心理。小仲馬對阿爾豐西娜有著一種強烈的佔有欲,當她成為他的情婦之後,他不能容忍阿爾豐西娜再同其他的男友來往。但無奈在阿爾豐西娜無法改變自己的這種生活,她需要那些比小仲馬更加富有的男人,沒有他們,她將無法維持在她看來也許是燦爛的、令人目眩的生活。這促使小仲馬與阿爾豐西娜最後終於分手了。
阿爾豐西娜由於童年時代艱辛生活的折磨,再加上到巴黎之後縱情聲色,她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染上了肺結核。終於在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不治而亡。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死深深地觸動了小仲馬。一八四七年六月,也就是在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去世四個月之後,小仲馬又來到他曾與阿爾豐西娜一起度過一段愉快歲月的鄉間,那裡的一草一木都喚起了他對往日的回憶,也激起了他創作的衝動。於是他閉門寫作,花了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便寫出了小說《茶花女》。可以說這部小說是作者一氣呵成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躍然紙上,寫得樸實動人,充滿著一腔怨憤,洋溢著充沛的激情。小說在巴黎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一八五二年二月二日,小仲馬改編話劇《茶花女》在巴黎演出。而這一天,幾乎正好是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去世的五周年紀念日。
作為成功的文學作品,小說和話劇《茶花女》為我們塑造了女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保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二
一八五二當小仲馬的話劇《茶花女》在巴黎上演的時候,威爾第正與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在那裡。《茶花女》使他深受感動,這也許和他身邊的斯特雷波尼不無關係。
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是當時著名的歌劇女演員。她是個聰明、美麗而溫柔的女人,學識豐富,精通法語。在威爾第成名之前,她利用自己的便利條件給予了威爾第很大的幫助。但她的生活並不很順利,屢次受過創傷。我們知道,那時候的上流社會,就如同《茶花女》裡所描寫的那樣荒誕。而作為演員的斯特雷波尼更不能例外,她有兩個非法的兒子。這些使她跟茶花女似乎有某些相似之處。
威爾第與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在家鄉布塞託鄉下的同居生活遭受了各種閒言碎語和飛短流長。但斯特雷波尼懷著這樣的心情——同威爾第在一起生活,把自己一切最美好的東西——忍耐、嫻靜、明智和文化——統統獻給他。她建立起一個家,使音樂大師感到有了歸宿,並且感到自己是這個家的全權主人。她沒做任何特別的事,她只是作曲家的忠實朋友和伴侶。威爾第也明白,他非常需要朱塞平娜。自從妻子瑪格麗塔·巴雷吉亡故後,他同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在一起是這樣的舒暢。他們的結合是向命運挑戰。威爾第越來越相信,他找到了一個永遠不會厭倦自己,不會使自己失望的人,找到了一個可以完全信賴的女人。他要感謝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的愛情和無限忠貞,感謝這位賢慧的伴侶。
因此,話劇《茶花女》使他激動,在他心中引起共鳴:主人公的美好情操和悲慘遭遇震動了他,產生了心靈發出聲音的願望。他滿懷熱情著手創作《茶花女》。他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創作生活,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愛的本能完全放在音樂上,消磨在音樂上。《茶花女》是他的純粹的、完美的愛情之歌,是在自己的道路上克服一切障礙的愛情之歌。實際上可以把《茶花女》看作是他對朱塞平娜·靳特雷波尼的愛情的強烈表現。歌劇裡描寫的是他的一個同時代的女人,她不是住在某一個抽象的城市,而是住在巴黎,和他處在同一個時期。
歌劇《茶花女》突出了茶花女不為金錢、名譽、地位等的制約、利誘的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愛」的追求與渴望,而刪去了許多茶花女作為名妓驕奢淫逸生活的描述。刻畫出一個被壓迫、受欺凌、淪落到被人玩弄地步的「茶花女」犧牲於社會倫理道德的悲慘處境。悲劇是通過女主人公的活動和行為,通過愛、假裝背叛、死亡三個階段逐一展開的。如果不算第二幕第一場的兩個短曲,薇奧萊塔始終是在舞臺上。以前在任何一部悲劇中都從來沒有一個角色佔有過這麼多的地方,起過這樣大的作用。阿爾弗雷德和其他人物只是抬高薇奧萊塔形象的陪襯。由於薇奧萊塔,由於她的激情和她的愛,他們才成為有生命的、真實的人。如果說在小仲馬的劇本中有社交界的場面,甚至相當鮮明地表達了社會的批評,那麼在威爾第的《茶花女》中,這點幾乎絲毫也沒有。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女主人公身上,集中於使這個「半上流社會」的女人變成一個真正的人——從可以買賣的商品變成能愛、能痛苦的人。正因為如此,馬賽爾·普魯斯特能夠說,「威爾第使《茶花女》具有小仲馬的劇本所缺乏的風格」。
《茶花女》是一部傑作,這樣的傑作在歌劇史上是少有的。威爾第把自己全部愛的巨大能力,對人的心靈的無比深刻的理解都獻給了這部歌劇。
總之,無論是小說、話劇或者是歌劇,我們都感動於茶花女追求真愛的精神和她的悲慘命運。而這些能感動我們的東西,都融入了作者最真摯的感情,才使得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情的震撼,接受了心靈的洗禮。
*本文原載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往期美聲專輯:1、卡魯索告訴你「一位出色的歌唱者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2、世界第一男高音弗蘭克·科萊裡:「多麼冰涼的小手」;3、如何演唱《今夜無人入睡》丨從帕瓦羅蒂與多明戈的演唱看美聲男高音的共性與個性;4、秘魯男高音佛瑞茲的《義大利民歌》;5、歐洲杯來了丨一起重溫三大男高音的三場世界盃音樂會丨你知道「世界三大男高音」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嗎?6、男高音範競馬的中國雅歌丨我是雅歌的「祥林嫂」丨我要唱出中國藝術的高雅丨聲樂是悟性丨但我們的聲樂被妖術化了丨學習美聲並不需要受折磨;7、瑞典男高音畢約林丨唱歌並沒有秘訣,好的歌唱是自然的丨「他不像許多義大利男高音那樣熱情奔放,但他有如平靜海面下湧動著的洶湧激流。」 8、男高音翁德裡希丨自然地歌唱無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樂》丨莫扎特《魔笛》;9、卡拉絲:「為藝術、為愛情」(選自歌劇《託斯卡》);10、花腔女高音「中國之鶯」周小燕演唱《夜鶯》、《紅豆詞》、《長城謠》;11、女高音和慧訪談丨bel canto(美聲)本身就是對人性中崇高、美好和聖潔等心情的嚮往;12、荷蘭女高音阿美玲丨談歌唱家與伴奏家關係丨談藝術歌曲與歌劇關係丨她「從不過度渲染情感,只是用清新的方式賦予每首歌曲新生。」 13、曹秀美2014羅馬新年音樂會;14、女高音和慧訪談丨專業和業餘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嚴謹」,是否「照著譜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