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15:00,長沙市民音樂大講堂<公益講座第55期>特邀鄭小瑛教授,在長沙音樂廳漫談「洋戲中唱」。)
(講座由長沙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2020長沙「鄭式」指揮法基礎研修班執行總監肖鳴<左>主持。)
(「洋戲中唱」引發聽眾共鳴,贏得陣陣掌聲。)
星辰在線8月2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今年91歲高齡,依然以「90後」的活力努力推動「洋戲中唱」,並在長沙開辦「鄭式」指揮法基礎研修班的我國第一位歌劇-交響樂女指揮家、中央歌劇院終身榮譽指揮、音樂教育家鄭小瑛教授,幾十年如一日地實踐著她「陽春白雪,和者日眾」之藝術追求,與大眾共享美妙音樂人生。8月26日15:00,長沙市民音樂大講堂(公益講座第55期)特邀鄭小瑛教授,在長沙音樂廳漫談「洋戲中唱」,吸引全國各地特意趕來的聽眾。講座由長沙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2020長沙「鄭式」指揮法基礎研修班執行總監肖鳴主持。
服務人民,中文唱詞引發聽眾共鳴
(講座上,鄭小瑛教授強調,將唱詞譯成中文,才能讓中國觀眾切身感受到西洋歌劇的精妙之處。)
長期以來,搬上中國舞臺的西方經典歌劇,幾乎都用外語原文演唱,若非專業人士,中國的觀眾幾乎不知其所云,以致和者甚寡。「對絕大多數不懂外語的中國觀眾來說,雖然有字幕的幫助,卻不能從歌者的表演中感受到語言同步的感染力,而歌者也因為無法理解歌詞的內容,只能是機械性地去表演。」講座上,鄭小瑛教授強調,將唱詞譯成中文,才能讓中國觀眾切身感受到西洋歌劇的精妙之處。
鄭小瑛教授一直以來都在呼籲國內歌劇。她認為,藝術家應該不忘歌劇為大眾服務的「初心」,且應當保留並繼續推出西方經典歌劇的優秀中文版本,以此加大「吸收外來」和「洋為中用」對觀眾的普及實效和力度,激活各地歌劇廳的市場,並推進國內青年歌劇演員的培養。
「洋戲中唱」不是我的發明,也不是我的創新。鄭小瑛教授說,早在 1956年,我們中國就已經用中文來介紹西方經典歌劇了,這是為了給中國人民服務。《茶花女》則是中國人製作、演出的第一部西方歌劇,單單該劇中文版就曾創造過在一個劇場連演40場、場場爆滿的紀錄,「譯成中文的唱詞,觀眾聽懂了,才能引發情感的共鳴。」
現場導賞,品味中文版歌劇魅力
(講座上,鄭小瑛教授還通過播放影片和現場講解的形式,帶觀眾品味中文版歌劇《卡門》的魅力。)
1982年前後與《卡門》的結緣,是鄭小瑛教授歌劇指揮中的重要一筆,該劇中文版的演出,也成為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為了這個中文版,鄭小瑛教授邀請北京二外青年教師孫慧雙,合作翻譯了腳本。法國指揮皮裡松指揮了6場之後,交棒鄭小瑛教授。她的指揮,成為這部歌劇在中國延續演出的一個有力的保證。講座上,鄭小瑛教授還通過播放影片和現場講解的形式,帶觀眾品味中文版歌劇《卡門》的魅力。
「我自己看歌劇的時候也會有一些困惑,一邊看演出一邊看字幕,確實有點費勁。」一位外地趕來的音樂學子表示,真的特別幸運能聽到鄭小瑛教授的講座,也很感謝鄭小瑛教授對「洋戲中唱」的普及和對國內歌劇的呼籲,她永遠是我們音樂學子逐夢路上最大的動力和榜樣。
限量籤售,弘揚「愛樂女」精神
(講座結束後,鄭小瑛教授在長沙音樂廳大廳限量籤售《低谷中的鮮花——「愛樂女」樂團星譜》一書,為愛樂者們揭秘嫋嫋餘音中的樂壇往事,弘揚「愛樂女」精神。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攝)
成立於1989年的「愛樂女」室內樂樂團,由鄭小瑛教授和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小提琴家朱麗共同發起,是我國第一個女子室內樂團,更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支不計報酬的志願者室內樂團。據鄭小瑛教授現場介紹,先後共有70多位女藝術家們加盟「愛樂女」,她們多是來自首都各音樂團體的主要骨幹和剛剛顯露才華的青年演奏家。
在嚴肅音樂在低谷中徘徊,「港颱風」有越刮越烈之勢的當下,致力於讓年輕人有機會領略經典音樂之美妙的「愛樂女」們,在學校、工廠、農村等為20餘萬聽眾無償義演240多場,被我國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賢譽為「低谷中的鮮花」。講座結束後,鄭小瑛教授在長沙音樂廳大廳限量籤售《低谷中的鮮花——「愛樂女」樂團星譜》一書,為愛樂者們揭秘嫋嫋餘音中的樂壇往事,弘揚「愛樂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