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90歲,早就交班了。
可是我還魂牽夢縈地做著「歌劇夢」,還想儘自己之所能,再為中國歌劇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吸收外來」做一點實事。
——鄭小瑛
這是去年鄭小瑛老師在接受採訪時撰文寫到,今日正逢鄭老師生辰,已91歲高齡,她依舊未從一線指揮與教學崗位上退下。
世界上年過九十仍同時活躍在舞臺上和講臺上的交響樂、歌劇指揮家可謂鳳毛麟角。鄭小瑛無疑是中國的唯一。由於她德藝雙馨、桃李芬芳,被晚輩尊為指揮界的泰鬥。
鄭小瑛,1929年生,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原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終身榮譽指揮,原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指揮系主任,新中國第一位歌劇-交響樂女指揮家,第一位登上國外歌劇院指揮臺的中國人。鄭小瑛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留學蘇聯國立莫斯科音樂學院。她曾是我國第一個志願者樂團「愛樂女」室內樂團的音樂指導;她曾任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15年。她曾成功地在20多個國家指揮演出;她曾獲法國文學藝術榮譽勳章和兩枚俄中友誼榮譽勳章;她被世界合唱理事會邀請出任世界合唱比賽榮譽藝術主席團永久成員。她曾榮獲中國歌劇事業特別貢獻獎、文華指揮獎,中國文聯、中國音協「金鐘獎」的終身成就獎。
上個世紀50年代,鄭小瑛成為中國第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女指揮。
60年代,鄭小瑛被選派到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指揮,導師杜馬舍夫為她引薦了資深指揮家巴因,年僅33歲的鄭小瑛成為第一位登上外國歌劇指揮臺的中國指揮。
70年代,她成為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80年代,她兼任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系主任,培養的多名學生獲得國際大獎,成為日後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指揮家和現今國內音樂界的權威人物。
1990年,「愛樂女」第一張合影,後排中間為鄭小瑛
90年代,她發起創立「愛樂女」室內樂團,在嚴肅音樂的低谷中,堅持「陽春白雪、和者日眾」的信念。
她在反思中開始了高雅音樂教育的探索與嘗試。
「我不願意看到『陽春白雪』永遠『和者甚寡』,我相信『陽春白雪,和者日眾』」,「我希望更多的人愛音樂,懂音樂,只是想儘自己的力量為他們補一點課而已。」
為了能夠讓觀眾更加了解交響樂,在每場演出開演前以及曲目之間,鄭小瑛都會為觀眾進行基本交響樂知識的講解,這種方式後來也被稱為「鄭小瑛模式」。
轉眼到了21世紀,已近耄耄之年的鄭小瑛,依舊活躍在舞臺上。
2019年10月,鄭小瑛在第十五屆中國合唱節開幕式音樂會上指揮《黃河大合唱》
對鄭小瑛來說,她最大的心願並不僅僅是成就自我在藝術上的追求,而是將交響樂帶給普通的大眾,陶冶公眾的情操。
相信很多人欣賞歌劇時「語言」是邁不過去的門檻。
鄭小瑛提出了「洋戲中唱」,「用本國的語言來演唱外國的東西,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事情。用親切的語言唱出來,我們就容易接受它」。
2017年,指揮《塵世之歌》,88歲的鄭小瑛依舊滿腔熱情
今天很多樂迷都是當年聽過中文歌劇才開始愛上「陽春白雪」的高雅音樂。
她活躍在各地音樂會、歌劇演出中;她完成了演繹馬勒名作的夙願,出版了《交響音樂入門與經典》CD專輯;她帶著《土樓迴響》走出國門,創造了在世界12國公演70多場的輝煌記錄;她開啟了校對、譯配西洋歌劇中文版的龐大工程;她門下的高徒親自錄製多種教學視頻.
如今,年過九旬的她站在指揮臺上依然是那樣激情澎湃、光彩照人。
可是,又有誰能想到,鄭小瑛早在1997年就患上直腸癌,當時,醫生曾斷言她活不過5年,但她卻靠著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不僅戰勝了疾病,還創造出了更加壯美的人生篇章!
即使疾病纏身,我依然不會捨棄你,我最愛的指揮事業。能倒在指揮臺上,這是我一生中最浪漫的事。歲月更迭,不改初心。
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牽動人心,一張「落日餘暉下的這個瞬間,刻骨銘心」的照片感動了無數人。
照片也引起了鄭小瑛的注意,她發現照片中的87歲老人正是自己多年前文工團的戰友。她第一時間為其加油打氣,期盼康復。
在得知戰友病情穩定且好轉後,立刻找出合照連發兩條朋友圈表達欣喜之情。照片上的夕陽、鄭老師的鼓舞和笑容,傳遞著久違的溫暖,照進了每個人的心裡。
我想,這就是愛樂人的精神與堅韌,絕不言棄,全力以赴,譜寫出最浪漫、最絢麗的生命交響樂!
今天,是鄭小瑛老師91歲生辰。
鄭老師戲稱自己為「90後」,用豁達的人生觀與接觸新事物的態度繼續堅守在音樂教育與普及的偉大事業中。
讓我們為這位可愛的指揮家、教育家送上真摯的生日祝福,祝鄭小瑛教授健康長壽,91歲生日快樂!
熱愛藝術 ∣ 關注iartschool愛藝術+
跟著全世界藝術家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