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司馬遷為何不讓他進刺客列傳?

2020-11-17 勇哥讀史

要離,春秋時期吳國梅裡人(今無錫鴻山要家墩),平日裡以捕魚為生,也曾操殺狗之業,當過屠夫。後來他被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在闔閭的指使下成功刺殺了力大驍悍,武勇迅捷,有萬人敵之稱的吳國公子慶忌。

司馬遷老先生在撰寫《史記》的時候,曾經專門為春秋戰國時期幾位著名的刺客寫了《刺客列傳》。但很奇怪,《刺客列傳》中卻並沒有收錄要離的事跡。那麼,司馬遷因何不讓要離進《刺客列傳》呢?這其中又有何隱情呢?

(要離刺慶忌)

一、貪圖虛名,對待妻兒陰狠刻毒,就是不仁

要離自生來形體瘦弱,身高僅有五尺,面目醜陋不堪,長期以來應該一直抱有深深的自卑心理。《吳氏春秋》說他曾在喪禮上面斥東海勇士椒丘,當椒丘潛入要離家中,想要殺他時,要離僅以三言兩語便讓他折服,慚愧自殺。這事不管從哪方面看都頗具玄幻色彩,不像真的,倒像是自卑症患者臆想出的自我安慰和吹噓的胡話。

要離聽說吳王闔閭正在尋找刺客,便自告奮勇找到他,要去刺殺慶忌。闔閭嫌他短小,說:"你胳膊全部張開也拔不了,腳抬到最高也登不上車,怎麼可能殺了慶忌?"

要離教他用苦肉計,讓吳王殺了自己的妻兒,並砍斷自己的右手,以來騙得慶忌信任。而要離這樣做的目的,僅僅為了向闔閭證明自己說的並非大話。這種想法,不管怎麼看,都是一種被自卑壓迫到心理變異的心態。

說實話,我讀故事到這兒的時候,汗毛都豎起來了,冷汗直流。人要狠毒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為了一個虛名,將同床共枕,甘苦與共的妻子和血脈相連的親生骨血的生命,看得如草芥一般。我不敢想,被送入吳王屠刀下的要離的無辜妻兒,臨死之前會是怎樣的悽楚萬端,他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想法。

要離的行為實在是不仁至極,我想司馬遷老夫子在讀這段史料時,對其唾棄猶恐不及,又怎麼會為其樹碑立傳呢?

(春秋時期,吳國也是五霸之一)

二、刺殺指使者闔閭的行為卑劣,要離為其所驅使,就是不義

指使要離刺殺慶忌的吳王闔閭,吳王僚的堂兄。吳王僚在位時,對他委以重任,非常信任,多次命他領兵出徵。即便闔閭與楚國作戰失敗,丟失了吳王座船"餘皇",也沒有過多地責備他。闔閭沒有感念吳王恩德,反而在實力增強後,對王位有了覬覦之心。

吳王僚十二年,吳王伐楚得勝班師,闔閭在家中宴請他。他將匕首藏在魚腹中,讓刺客專諸利用上菜的機會殺死吳王僚,自已篡位為君。吳王僚的兒子慶忌聞訊逃亡到衛國,闔閭又多次派刺客到衛國追殺慶忌,但因為慶忌武勇,未能成功。

(專諸刺殺吳王)

闔閭在位期間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多次發動對外戰爭,消耗了大量財富,造成吳國上下極度貧窮困苦。《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第四》中記載吳國國君無裝飾華美的車馬,農夫吃不飽肚子,倉廩形同虛設,田地荒蕪無人耕種等等,就是此時的寫照。

另外,闔閭為人窮奢極侈、殘暴不仁,他的女兒滕玉公主,因怨忿自殺,他窮疲民力,為其建造了宏大而奢華的陵墓,斂以華貴的石槨,裝滿珠玉、金鼎、玉樽等奇珍異寶。出殯那天,以舞鶴吸引眾多平民百姓跟隨觀看,將人引至陵墓後,突然下令將所有人全部趕進墓中,關閉墓門,將眾多無辜百姓關入墓中,成為公主的人殉。

這樣一個人品卑劣,殘忍狠戾的暴君,要離為其所驅使,去對付他的政治對手,可看出要離本身也是一個沒有是非觀念的不義小人。司馬遷老先生為人正直,疾惡如仇,在作《史記》時,對掌握著自己生殺予奪大權的漢武帝都不肯曲筆通融,而直書其過,又怎麼會為一個不義小人,文過飾非,歌功頌德呢!

(吳王闔閭)

三、刺殺受害者人品高貴,襯託出要離的所作所為其實是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為騙取慶忌的信任,要離與闔閭演了一出雙簧,要離假裝指斥闔閭過失,被闔閭砍斷右手,要離逃走,闔閭又殺了他的妻兒。一時之間,要離無罪之名傳遍天下。

要離逃到衛國,投奔公子慶忌。慶忌武勇過人,據說能以一人之力擒麋搏犀,加上他又心地仁善,能夠善待百姓。因此,又倍受人民敬仰,慕名而來投奔他的人多不勝數,擁有不小的勢力。《呂氏春秋》評價說,他猶如一把利劍,若選派精良士卒,磨利兵刃,讓他帶領為將,可以替信任他的王者橫行天下。

慶忌聽聞要離的悽慘經歷後,覺得可憐,就收留了他,並視其為心腹。要離到了慶忌身邊,每天鼓動慶忌反攻倒算,攻打闔閭,一來可爭奪王位,二來也可為自已報仇。

(慶忌)

時間久了,慶忌也信以為然,便徵集甲兵,準備糧草,一切齊備後,慶忌部隊乘大船出徵。慶忌坐在船頭指揮部隊,要離乘船身搖擺,慶忌站立不穩之機,手持短矛,全力刺入慶忌後心。

慶忌這時才領悟到要離其實是個奸細,他忍疼一把抓住要離,單手把他提起,三次將他的頭浸入水中,又提上來。淹得半死後,將他放置在膝上,大笑道:"天下居然有你這樣的勇士,能想出這樣的計策來刺殺我!"

慶忌的手下將士想要殺了要離,被慶忌阻止,他說:"這人和我一樣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怎麼能一天之內殺死兩位勇士呢",讓衛士放了要離。

從慶忌以前的作為及他對待要離的態度來看,慶忌是一位品德高尚、心胸寬廣,仁慈大度,倍受人民擁戴的領導人。要離為闔閭而刺殺他,本質上是一種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的行為。

(要離刺慶忌)

四、總結

綜上所述,要離在刺殺慶忌的行動中扮演的角色並不光彩,他的行為反映出他其實是一個不仁不義,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的小人。司馬遷寫《刺客列傳》時,被選入列傳的人,與其說是刺客,不如說都是頗有俠義之風的壯士。像要離這種是非不分的小人,是根本無法與列傳中其他幾位俠士相提並論、等量齊觀的。所以儘管他刺殺慶忌的行動讓他天下聞名,司馬遷還是將一腳他踢出了《刺客列傳》。

我們猜想,司馬老先生心中本意其實是——要離根本不配稱"刺客"之名!

【作者福爾摩小登授權勇哥讀史獨家發布。福爾摩小登:90後歷史愛好者,潛心研究歷史多年,對關於歷史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

相關焦點

  • 四大刺客之一的荊軻,原來是個不入流的刺客
    我國歷史上有著名的四大刺客,分別是:魚腹藏劍如彗星撞月刺吳王僚的專諸;左手持戈如蒼鷹擊於殿上刺慶忌的要離(一說是豫讓,筆者傾向要離之說);單人支劍如白虹貫日刺俠累的聶政;圖窮匕見刺秦王的荊軻。四大刺客中,荊軻最為後人所知悉。但是四大刺客中,最負盛名的荊軻卻是唯一一個刺殺失敗的刺客。
  • 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不一樣的荊軻
    在《史記》中太史公為五名春秋戰國時的刺客單獨作了一個《史記·刺客列傳》,這其中就講了曹沫,專諸,聶政,豫讓,荊軻五名刺客,相信大家一般就聽說過荊軻,畢竟「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還是流傳甚廣,所以今天,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四大刺客,不過對於「四大刺客」一般有兩種說法,在這裡我就取「要離」這一版。
  • 國漫宗師筆下的《刺客列傳》
    《朝日新聞》稱讚他是漫畫界二十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日本漫畫界譽其為「亞洲至寶」。《刺客列傳》有如一顆爆發的超新星,成為鄭問提筆為刀的立名之作。漫畫《刺客列傳》的故事脫胎於司馬遷的《史記》,鄭問集合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將他們的英雄史詩改編成漫畫。儘管對這些故事爛熟於心,但兩千多年的歲月多少模糊了現今讀者的想像力。
  •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刺客你知道幾個呢?
    —公元前227年),姜姓,慶氏(古時「荊」、「慶」音近),字次非,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在一些古籍中也能知道。
  • 刺殺秦王失敗的荊軻,卻被司馬遷評為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刺客是遊俠精神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提起刺客,有一個名字條件反射的就映入腦海中,那就是荊軻。 載入史書中的刺客有很多,以司馬遷的《史記》為準,著名的有四位,分別是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他們並稱為"四大刺客"。其他三位刺客都成功完成了行刺任務,只有荊軻失敗了,那麼為什麼人們依然尊荊軻為首呢?
  • 【福利】《刺客列傳》贈書
    漫畫《刺客列傳》的故事脫胎於司馬遷的《史記》,鄭問集合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將他們的英雄史詩改編成漫畫。 就這樣,原本只能想像的「易水送別」、「秦王繞柱走」的名場面,在《刺客列傳》中被盡情揮灑、水墨淋漓地畫出。司馬遷以文字定型了「刺客」二字的精氣神,兩千年後則要倚靠鄭問,以筆作骨,以墨作血,賦予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和事件以面相。
  • 同樣是吳國的刺客,要離和專諸的待遇為何如此不一樣?
    春秋五霸有很多的版本,而吳王闔閭是某個版本中的春秋五霸之一,他能夠成為霸主,離不開賢臣伍子胥和兵聖孫武的輔佐。不過,他能夠從公子光成為後來的吳王闔閭,並且坐穩吳國的王位,卻與專諸和要離這兩位刺客密不可分。可是,這裡卻有另一個問題,同樣是吳國的刺客,為何要離的名聲卻不如專諸呢?
  • 四大頂尖刺客,除了荊軻刺秦王,其他三位均獲得成功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刺客荊軻,給咱們留下的一首詩歌。雖然這件事過去了幾千年,但是他的英勇悲壯的事跡,伴隨著這首詩歌,仍然久久在我們耳邊迴響。荊軻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天下分崩離析,諸侯割據,連年徵戰,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 他的水墨漫畫曾震撼日本漫壇:鄭問《刺客列傳》簡中版首次引進
    日前,後浪出版公司「後浪漫」系列引進了鄭問成名作《刺客列傳》,這也是該作的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刺客列傳》的故事脫胎於司馬遷的《史記》,鄭問集合了春秋戰國時期,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將他們的英雄史詩改編成漫畫。
  • 《史記·刺客列傳》到底講了什麼?
    《史記·刺客列傳》,短短五千言,塑造了五個人:劫持齊桓公的曹沫,刺王僚的專諸,擊衣而死的豫讓,重情重孝的聶政,以及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的荊軻。
  • 春秋戰國:中國古代四大刺客的故事,荊軻行刺失敗卻最有名
    刺客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他們或居於鬧市,或隱於深山,或只生存於黑暗中,他們或許都沒有名字,他們的出現,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行刺,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諸侯國之間相互吞併攻伐特別嚴重,當正面無法抗衡之時,那就來個「曲線救國」。
  • 要離刺慶忌——慶忌才真正可歌可泣
    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中寫了六個人——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卻沒有刺客要離,「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 雄主靠刺客獲取大權:刺客不達目的死不瞑目,詮釋了什麼是忠義
    眾所周知,太史公司馬遷在他編著的《史記》裡專門立了《刺客列傳》,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漢武帝之前,中華大地上分布著一群奇特的人遊俠。遊俠秉持著墨家墨俠的理念,喜歡以武力或者暴力解決社會問題。其人物形象有點像金庸先生筆下的俠客,在法律之外,以道德為基準除暴安良。
  • 專題 從聶政到聶隱娘,刺客與刺客電影
    他們使用的工具、服務的對象、刺殺的目標不一樣,殺人的原則、身份也有懸殊。刺客一般出現在政治紛爭、戰事離亂的年代,戰國時期刺客輩出,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六位刺客,家喻戶曉,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說的就是為荊軻去行刺秦王送行。中國歷史上有幾個時期刺客盛行,刺殺頻繁。
  • 《刺客列傳》引領網絡古裝劇新畫風,開闢「男顏」知己的刺客江湖(第947期)
    《刺客列傳》講述五位君主與刺客之間的君臣之情,權謀、江湖、柔情,有復仇的故事,開闢了網絡古裝劇新畫風,君臣忠義、刺客相惜將這齣「男顏」知己的刺客江湖演繹得水深火熱、跌宕起伏,竟有了網絡版「琅琊榜」的味道。
  • 春秋戰國四大刺客,是哪四個人?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徵戰不休,長期的戰亂給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但那個時代也是一個絢爛無比的時代,思想不斷碰撞,火花出現,新的思想因此誕生。同樣,這亦是個充滿了俠義之氣的時代,俠士們崇尚信義,堅守自己的承諾,視死如歸。這時候的刺客不少,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四個——專諸、要離、聶政和荊軻。1、專諸刺吳王僚。
  • 天狼讀史記之刺客將軍曹沫
    天狼讀史記之刺客將軍曹沫 司馬遷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刺客」也算是格外看重了,在為數不多的類傳中給了刺客一個很顯眼的位置
  • 《刺客列傳》完美收官 偶像製造的秘密大公開
    同時,以臺灣男團spexial為主的主演陣容全線走紅,通過一部劇收割萬千迷妹,稱《刺客列傳》為偶像製造機也毫不為過。這部「不走尋常路」的網劇,製作秘訣是什麼呢?首季完結熱度不散  粉絲呼喚第二季首季剛剛完結的《刺客列傳》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上線六集總播放量已經突破1億,微博話題閱讀總量突破8.5億,微博討論數突破109萬,新增粉絲數超過7萬,相關微博搜索量更高達37709671條,#刺客列傳#相關話題6次入圍話題總榜前十名。
  • 《刺客列傳》是追劇深坑 看進去就粗不來
    天璣、天權、天樞、天璇……講真,就算《刺客列傳》就以春秋戰國為歷史背景開講,相信也有很多觀眾搞不清齊、楚、燕、韓、趙、魏、秦之間的關係,更不要說這還是一部架空歷史劇。而《刺客列傳》還是原創劇本,所以小火慢燉,急不得。
  • 《刺客伍六七》沒了「刺客」,還能看什麼?567?
    在9月24日批量下架的動漫裡面,除了《迪迦奧特曼》被刷上了熱搜之外,國漫也有一些優秀的作品,命運共同體式被下架,包含今天要說的《刺客伍六七》。背後具體原因是什麼,至今未知,官方給出的理由,歸咎於「相關平臺自查自糾,內容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