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從聶政到聶隱娘,刺客與刺客電影

2021-12-11 賞味期限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唐朝詩人李白的詩句曾鮮明地刻畫了刺客這一人物形象。刺客、俠客、殺手這些身懷絕技的「隱形人士」,屬於屢見不鮮的銀幕形象。如今,這邊廂臺灣導演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餘溫未盡,那邊韓國電影《暗殺》即將上映——該片講述民國時期流亡中國的朝鮮政府用刺客們鋤奸懲惡、恢復政權的故事,電影甚至有真實的歷史脈絡可以去追尋。那麼,刺客主題在中國電影中又有怎樣的脈絡呢?


△《刺客聶隱娘》劇照

刺客的「黃金時代」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刺客題材電影的主角——刺客,他們從事的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種特殊職業:負責對某個目標人物實施謀殺或暗殺。有的刺客是單獨行刺,有的則是多人協作;有的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專職刺客,有的則受客觀環境影響偶然成為刺客。

值得一提的是,刺客不是殺手,刺客大多為政治集團服務,或者有個人的政治訴求,刺殺對象多為政敵或腐敗官僚;而殺手為金錢服務,一般不問是非,只要僱主給錢合理,殺誰都可以。

一定程度上,刺客是一個古樸的詞,來自冷兵器時代。殺手是一個現代詞,來自熱兵器的火槍與火藥。在英文裡刺客叫「Assassin」,殺手叫「Killer」。他們使用的工具、服務的對象、刺殺的目標不一樣,殺人的原則、身份也有懸殊。

刺客一般出現在政治紛爭、戰事離亂的年代,戰國時期刺客輩出,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六位刺客,家喻戶曉,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說的就是為荊軻去行刺秦王送行。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時期刺客盛行,刺殺頻繁。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很多權勢階層包養的門客中就有大量刺客。第二個時代是中唐、晚唐到五代十國,藩鎮割據,戰火綿綿,刺客是各個藩鎮之間進行有效吞併的排頭兵。最後一個時期,就是近代,特別是清末到民國了,各類暗殺活動層出不窮。汪精衛年輕時也曾是熱血青年,欲刺殺執政者;在中國東北刺殺日本政客伊藤博文的朝鮮勇士安重根,也算刺客。此時中國憲政之父宋教仁亦是被刺客暗殺。

因而,中國刺客題材的電影的故事背景也多集中在這三個歷史時期。


△《荊軻刺秦王》裡的圖窮匕見

刺客身上的「俠」氣

中國古代刺客的思想來源於傳統文化中的儒墨兩家。儒家的「重信義、輕生死」,墨家的「任俠而為」,成為刺客族群形成的兩個最堅固的思想奠基石。兩者結合後,融入中國古人的血液裡,就是一個活脫脫的重諾輕死、任氣豪俠的刺客形象。而近代所湧現出的刺客則是更多地結合了當時時代與國際大形勢所融合的無政府思潮,實質上更接近於恐怖主義活動而不被大多數人推崇。

相比之下,古代的刺客們更容易為現代人所嚮往,他們的迷離氣質,他們的壯志凌雲,他們的英雄本色,都在講述著一個早已遠去的美好而夢幻的世界。這也是為何這些信仰堅定、武藝高強、行蹤神秘的刺客們成為中國電影熱衷呈現的對象。

刺客身上常常有俠的精神,但並非每個刺客都是為正義為信仰為幫助別人而活著,有些刺客就是簡單的殺人武器,不能問主人為什麼要去殺人。而在電影《刺客聶隱娘》裡,刺客窈七的醒悟過程——認為殺了魏國的藩王會引發政治動蕩而放棄刺殺行動——就有些俠氣再現的感覺。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刺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去擒王、射馬的標兵,他們身懷絕技,在戰鬥未打響之前,就直取對方的首領。刺客的刺殺行為,能否迅速地改變歷史進程,極具傳奇性和戲劇性,刺客題材也非常適合於電影藝術創作。

早在1967年,邵氏電影公司張徹大導演的《大刺客》可能算得上最早的刺客題材的華語電影,該片講的是戰國時期魏國的聶政去刺殺韓傀的故事,正氣凜然,古風漫溢,在赤膊上陣、盤腸大戰這些經典的張徹式陽剛暴力美學之外,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1971年,同樣是邵氏導演的鄭昌和拍出了《六刺客》,講的是晚唐昭宗時期,鎮國公李明恃強凌弱,引起民憤,被刺客暗殺的故

1981年,邵氏導演鮑學禮把《刺客列傳》拍成了電影,蜻蜓點水一般照搬《史記》故事,即使實力派演員姜大衛主演也不能拯救平庸。1976年田鵬、徐楓主演的臺灣電影《刺客》,因為徐楓演技出色,獲得了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大陸的刺客電影,在上世紀90年代蔚然成風,申軍誼主演的《東方第一刺客》,講述了民國大刺客王亞樵遊走在國民黨軍統特務以及日偽漢奸之間,進行刺殺活動。


△張徹導演的《大刺客》可能算得上最早的刺客題材華語電影

史上「最上鏡的古代刺客」

在眾多刺客題材電影銀幕上,知名度最高的古代刺客形象當屬春秋戰國時期的荊軻了(評荊軻為「最上鏡刺客」也可謂實至名歸),而被刺殺頻率最高的君王無疑是秦王了——多部中國電影不約而同講述了刺客刺殺秦王的故事。

陳凱歌於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荊軻刺秦王》,儼然是一部超驗主義的癲狂之作,把荊軻刺秦講得頗有先鋒戲劇的味道,神經質的秦始皇氣場肅殺令人難忘。周曉文導演的《秦頌》中規中矩,講了荊軻好友、刺客高漸離刺殺秦王的故事,因葛優飾演高漸離,而有了一種黑色幽默蕩漾其間。而2002年上映的《英雄》,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張藝謀導演更是讓外國觀眾也知曉了戰國末期趙國著名刺客殘劍、飛雪、如月、長空和秦國刺客無名刺殺秦王的故事。該片還展示了相當新穎的英雄觀和歷史觀——為了「天下」,英雄惜英雄,刺客無名放棄了刺殺秦王。

為何電影導演們如此熱衷拍攝刺客荊軻的故事?在新疆塔裡木大學文理學院講師唐紅看來,相比那些叱吒風雲、統領千軍萬馬的英雄,以及那些橫刀使氣、解人之困但又有擾亂社會秩序之嫌的遊俠,從民間走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荊軻,更符合中國傳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主流文化,大家能更安心地在他身上寄託理想,抒發激情和抱負。


△張豐毅飾演的荊軻

從刺客到殺手

到了清末民初,刺客這種說法基本上就很少了,而殺手卻大行其道。因而,在反映清末民初的電影故事中,殺手取代刺客,在影視人物裡佔著半壁江山。

例如,清朝的呂四娘、刺殺組織「血滴子」的故事,頻頻被搬上銀幕。其中,以呂四娘為遭遇文字獄的祖父呂留良報仇刺殺雍正皇帝的故事最為聞名,它被接連創作成連環畫、電影和電視劇等。而關於清朝雍正皇帝創立的刺殺組織「血滴子」的最新電影則是2012年劉偉強導演的《血滴子》,其對血滴子命運的描繪,恰好闡釋了冷兵器時代的刺客們在熱兵器時代必將走向消亡的歷史命運。

此外,2009年,陳可辛監製、陳德森導演的《十月圍城》也呈現清末民初各路志士仁人保護孫中山免於被清廷派來的殺手暗殺的故事,該片上演了一幕民間俠客與朝廷殺手搏鬥的「為政治信仰而戰」的歷史大戲。

而中國電影對於殺手形象的呈現,尤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為代表,其塑造的經典殺手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也不勝枚舉。其中,最具人格魅力的殺手無疑是電影《喋血雙雄》中周潤髮飾演的「小莊」,這個「不太冷」的殺手小莊,不僅能在一眨眼間突然消失於槍林彈雨中,甚至對背後捅他一刀的朋友還能保有不懈的忠誠,而且他還暗中保護和幫助在一次暗殺行動中誤傷的歌星珍妮,並為了趁她眼睛完全失明前籌一筆款送她去國外醫治鋌而走險再當殺手。即使是在特技尚未盛行的那個年代的電影中,小莊的職業殺手身手,也能被吳宇森導演呈現得跟《黑客帝國》裡的基努·裡維斯一樣敏捷神奇,然而,殺手小莊身上最打動人心的還是他身處「江湖」中的情義。


△《喋血雙雄》劇照

日韓刺客形象

除了中國熱衷於拍攝刺客題材的電影,尊崇武士精神的日本,估計也是最愛拍刺客的國家,先前很多大名、藩王、幕府門下養著的武士、忍者,就是刺客的化身,像《少女殺手阿墨》女主角就是著名刺客,而電影《十三刺客》、《四十七人之刺客》有兩三個版本,去年阿部寬、中井貴一的電影《石榴坡的復仇》講的也是末代武士,在進行刺殺活動之後的一系列人生變故,類似的故事在歷史上一度上演。

日本從幕末到明治維新這一大變革歷史時期,由於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互相角力,地方上各種政治勢力也在互相傾軋爭鬥,刺殺政敵、異見領袖的行動屢見不鮮,新舊交替難免流血,這時的刺客就是由武士、浪人這些人組成的,翻開《幕末》、《幕末四大人斬》、《浪客劍心》、《新選組》這些小說、漫畫、劇集,都是講一個個刺殺的故事。

這個秋天似乎又是刺客電影翻身的時候,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之後,韓國電影《暗殺》上映,本片講的是民國時期流亡中國的朝鮮政府用刺客們鋤奸懲惡、恢復政權的事跡,這個故事有歷史脈絡可以去尋根。刺客、殺手、大俠、間諜這些動作片裡的常見人物總能讓人興奮,只要有人愛看,能賣錢,刺客電影還將繼續上演下去。


△《暗殺》劇照

內陸飛魚、陳曉雪/文

相關焦點

  • 刺客聶隱娘:一部電影的誕生
    從《海上花》《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紅氣球》《最好的時光》《千禧曼波》,再到最新的《刺客聶隱娘》,她是最大的幕後功臣之一,「侯氏美學」的開創及實現者。 侯孝賢睽違七年,交出一部《刺客聶隱娘》,用侯氏風格的東方美學在坎城迷倒一眾西方媒體,「很遲緩,很輕柔,畫面美到讓你屏住呼吸」,「一部需要凝望,而不只是觀看的佳作」,好評如潮,更博眾評委青眼相待,摘得最佳導演獎。
  • 電影《刺客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改編自唐人裴的傳奇小說《聶隱娘》和榮獲第68屆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請看下面的細節。聶隱娘(舒淇)是魏博藩鎮的聶鋒將軍的女兒。10歲時,她被一名修女帶走,受訓成為武功優秀的刺客。13年後,她回到家中,奉師之命帶走了表弟魏博田吉安勳爵(張震飾)的性命。
  • 周末電影:《刺客聶隱娘》
    片中每個角色平均只有三四句話,最多的聶隱娘不超過十句話。(我看的好像有刪節。)如此惜墨如金,就別指望什麼搞笑的對話了。        因為語言少,所以有時感覺莫名其妙。舒淇飾演的聶隱娘,和另一戴金面罩的刺客,在叢林中交手。自始至終,沒有一個字。像什麼一拱手「敢問何方神聖」,沒有;或者,充滿仇恨地吐出一句「終於等到你了」,沒有;再或者,幽怨地說一句「這麼多年了,你還不肯放過我」,沒有。
  • 聶隱娘 刺客的成本
    為何名為「隱」?謝海盟說,「隱」指的就是刺客在等待時機的當下,隱匿其形影,聶隱娘的「隱」,是藏身在光與影交際,隨著光影變化伺機而動,迥異於一般人對刺客晝伏夜出的印象。「『刺客的成本』是我們借這部片要向觀眾展示的東西,各行各業、各樣的所作所為都是有成本的,刺客當然也不例外 .」
  • 看電影 ▍《刺客聶隱娘》與候氏美學
    侯孝賢睽違七年,交出一部《刺客聶隱娘》,用侯氏風格的東方美學在坎城迷倒一眾西方媒體,「很遲緩,很輕柔,畫面美到讓你屏住呼吸」,「一部需要凝望,而不只是觀看的佳作」,好評如潮,更博眾評委青眼相待,摘得最佳導演獎。而黃文英除擔任電影藝術指導、服裝指導、造型指導外,還將她在電影中所展現的本領化作一本《刺客聶隱娘》。
  • 刺客聶隱娘——好是不好?
    《刺客聶隱娘》讓臺灣導演侯孝賢獲得了第68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也是他於內地上映的第一部電影。按理說來,這應該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值得人們走進電影院。然而,就目前來看,《刺客聶隱娘》的口碑卻遭遇了滑鐵盧,僅從豆瓣評分來看,上映一天就從上映前的8.2跌倒了7.7,不少觀眾甚至表示「無聊至極」,「看的睡著」。這到底是誰的問題?是坎城的評審們不懂中國文化?是中國的觀眾不懂這種情懷?還是導演的指導不接地氣?
  • 《刺客聶隱娘》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
    時隔半年,不再去回憶那場大雨讓我錯過了怎樣一部中國電影,而是重新回歸電影本身,想很認真的談談關於這部有點反武林的電影。舒淇飾演的聶隱娘偷偷地在紗簾後面聽田季安夫妻講話。1、偷偷地看舒淇飾演的聶隱娘武功極高,其師傅的評價是「劍術已成」。然而當師傅讓她去謀殺某為官僚,她躲在房梁上,偷偷的看著他們一家其樂融融,就從房梁上跳下來,走了。
  • 《刺客聶隱娘》觀後
    想看《刺客聶隱娘》這電影,是讀了朱紅《唐時明月》中《新縑故素》一文後,看這電影,是在下載了約半個月後。
  • 《刺客聶隱娘》橫掃亞洲電影大獎 舒淇摘影后桂冠
    《刺客聶隱娘》獲8項大獎,打破了此前《一代宗師》的紀錄  搜狐娛樂訊 第十屆亞洲電影大獎2月17日在澳門揭曉,《刺客聶隱娘》最終摘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音樂、最佳美術指導
  • 《刺客聶隱娘》美術手記
    設計這部電影的美術與服裝,是一段漫漫長路的視覺想像!從1994年開始跟侯導拍片,很少像《刺客聶隱娘》這樣……拍得那麼辛苦、拍得如此挫敗,困頓而幾近無奈與無助,最終在面對自己時,又自覺收穫如此充沛。現在回想,那是一種又恨又愛的歷程,過程中算是有被侯導的「冷靜」啟發到,也算是另類的精進吧!
  • 尹鴻:聶隱娘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刺客
    用一個女刺客的「哈姆雷特式」的猶豫呈現了人倫情愫對政治正確的超越。內容和人性深度上並無驚人之處,表達卻完全東方語法和修辭。笙曲弦音與鳥叫蟬鳴的音樂音效在不緊不慢的鼓點調度下絲絲入扣。哈姆雷特式的刺客故事聶隱娘本是一個傳奇故事。據說是侯孝賢大學時讀唐人傳奇,就開始喜好並早就想拍成電影。
  • 《刺客聶隱娘》:以後再也不會有人這樣拍電影了
    而黃文英除擔任電影藝術指導、服裝指導、造型指導外,還將她在電影中所展現的本領化作一本《刺客聶隱娘》。全書分為兩冊:《唐 風尚》:《刺客聶隱娘》電影美術設定集,以及《拜訪刺客 唐傳奇》:在繪本中「觀看」《刺客聶隱娘》。從拍攝筆記•美術圖稿•高清劇照•繪本電影四個方面展現這部備受矚目電影的誕生。
  • 《刺客聶隱娘》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又捧兩獎
    11月18日晚,第16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頒獎禮在北京落下帷幕。電影《刺客聶隱娘》捧得所有獎項中含金量最高的「最佳電影」大獎,該片導演侯孝賢也獲得「最佳導演」獎。自從2015年5月亮相在坎城之後,《刺客聶隱娘》便席捲全球各大電影獎項。
  • 繪本 · 刺客聶隱娘
    點擊上面藍字 ▲ 訂閱在原本電影氛圍圖的基礎上
  • 《刺客聶隱娘》:侯孝賢把聶隱娘寫成了一個完人!
    作為同是描寫盛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影視劇作品,2015年的《刺客聶隱娘》和2017年的《妖貓傳》比較起來,更加具有一種寫意山水的禪意,用疏寥的筆觸,稀薄的敘事,大量的留白與空鏡的堆積,通過一種刻意稀釋的情感和氛圍,來填補那種即將進入末世的悵寥之感!
  • 電影裡的美術 一 |《刺客聶隱娘》,十年磨出的山水畫電影
    有些電影因為拍攝得太具美感,總會被影迷們盛讚「每一幀都是一副畫」。從這周起,蘭臺藝術新觀察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如今華語電影影壇裡最頂尖的那撮精英電影導演:他們鏡頭中的美術。今天說的這部電影,當年要不是導演名聲大,片子還剛在坎城拿了獎,極可能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離座率最高的一部。這部電影就是《刺客聶隱娘》。
  • 【熱映】打開《刺客聶隱娘》的正確方式
    不過,影片上映之後,文言對白和緩慢的節奏實打實地讓影院中催眠一片,也是一大奇觀。文藝青年視之如蜜糖,但睡著的觀眾談之如砒霜,還有一群雖然沒睡著但也沒看懂劇情的,已經準備買好咖啡去二刷了。到底應該如何正確評價和欣賞《刺客聶隱娘》?小編今兒就給大家科普科普,侯孝賢內地大銀幕處女作的正確打開方式。
  • 虛實相生:《刺客聶隱娘》對唐傳奇《聶隱娘》的改編之道
    《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題材的文藝武俠電影,取材自裴鉶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聶隱娘》,由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等主演,於2015年8月在上映。包括精精兒和空空兒的神奇功夫,以及劉昌裔的能掐會算(神算)電影中都捨棄了,而是將聶隱娘還原成了一個現實中身手迅捷、功夫了得的女俠。電影唯一保留的一個超現實細節是道術的使用。在小說中,聶隱娘用紙片變成兩頭驢,和丈夫騎至陳許。在電影中,西域術士利用紙人整蠱術隔空害人。
  • 《刺客聶隱娘前傳》來了!原來聶隱娘之前的故事是這樣的!
  • 幻象裡的情感世界——評電影《刺客聶隱娘》
    由於政治需要,田季安的母親嘉誠公主安排田季安另娶他人,窈兒備受傷害,在中國古代政治中,犧牲是政治成功經常必須付出的代價。小小少女窈七居然冒死闖入情敵家中,結果被護衛所傷。家人為保其性命將她交由道姑帶入深山研修武功。十三年後,窈兒成了劍術精湛的刺客,一個無名無姓的「黑衣女子」,她的情感也被深深壓抑在心底,就像冬日裡的樹木,沒有綠葉,只有光禿的枝條刺向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