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移動的「病毒庫」

2021-02-15 科技前沿陣地

國內最新疫情 數據更新至2020.01.29 01:20

公元一世紀的時候,希臘的普魯塔克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零件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零件都不是原來的零件,那麼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的忒修斯悖論,其實裡面有一個隱藏的彩蛋,那是永生的秘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個人體內的衰老細胞只要更新的足夠快,宛若新零件換舊零件一般,那麼他就能躲過死神的殺豬刀,永遠活下去。

然而,地球上的碳基猴子有個小小的問題,那就是細胞DNA分裂複製的時候,都會有出錯的概率,雖然是極低的,但架不住細胞數量大,大約是十來次更新之後,也就是人類五六十歲的時候,DNA就出么蛾子了,鹼基對丟失或者錯搭,最後表達出來的蛋白質都是歪瓜裂棗,這可就把人體細胞嚇尿了。

算了,管球他呢,只要能永生,管他洪水滔天,於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細胞黑化了,開始無限複製,無限爭奪養分,真的永生了,而這,便是癌細胞的前傳。

如果有一天,滅世的核彈來臨後,在核輻射裡,昆蟲和嚙齒類動物一定能活下來,因為它們足夠小,不挑食,屎都能吃,還特別能生孩子。

蝙蝠也一樣會活的很好,因為它們是哺乳動物裡唯一的空軍,吃昆蟲就能活下去,在夜空裡有聲吶這種外掛,夜戰能力吊錘貓頭鷹夜梟這種恐龍後裔,幾乎沒有什麼天敵了。

它們佔據了天空後,生活的是如此滋潤,以至於種群數量高達地球胎生動物的五分之一,隨便找個大點的山洞裡,就能發現裡面密密麻麻倒掛著上百萬隻蝙蝠,徹底碾壓了碳基猴子們。

在這一刻,達爾文一臉欣慰的慈父笑,他說,只要蝙蝠的數量管夠,就不怕變異,蝙蝠俠一定會在哥譚市出現的。

是的,大約是在五百萬年前,蝙蝠真他媽的變異了,它們的飛行特性導致了超高的新陳代謝率,天天渾身發燒40度,擱人身上,早特麼的燒成智障掛了,但它們不會,就像沒事人一樣過了五百萬年。

這種超高的代謝率意味著,蝙蝠在進行著普通哺乳動物難以想像的細胞快速更新,但前面說過,細胞更新是有定數的,次數多了,一般生物體的DNA複製肯定會出錯。

然而蝙蝠經過千百萬年高燒不退的進化,它們奇蹟般的擁有了DNA損傷修復超能力,幾乎不會出錯,這導致了蝙蝠們超常的壽命,還很少得癌。

同時千萬年的持續高燒還帶來了蝙蝠免疫系統對炎症的持續應答,它們的身體時刻準備禦敵,不像人類,不感染細菌病毒,白細胞和t細胞根本不會上班。蝙蝠進化出了與眾不同的免疫系統,免疫細胞和病毒能保持平衡,免疫系統殺不死病毒,病毒也破壞不了它的免疫系統,兩者相互存在,這樣就達到了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但依舊活的好好的原因。

這些年,無數人被廣告裡的氧化衰老嚇怕了,不過說實話,氧氣和線粒體的氧化的確是人體衰老的元兇之一,因為人的細胞零件更新慢,抵抗不了氧化的侵蝕。

但蝙蝠是個奇葩,它們的細胞根本不怕氧化,天天活蹦亂跳的躁,按比例來換算,比王八都活的好。

於是乎,大自然的篩選剃刀無意間選出了高燒不退還在夜空下蹦迪、氧化應激水平超高、DNA損傷修復能力超強、固有免疫應答系統24小時不關機的怪物,什麼伊波拉、馬爾堡、狂犬病、SARS等病毒,完全乾不死蝙蝠。

地球上最恐怖的病毒罐子就此誕生了,多少病毒在蝙蝠身上平靜的共生著,誰也不知道,反正我們這些碳基猴子們,就像土鱉戰列艦一樣,無奈的看著蝙蝠在全球飛,往下扔病毒炸彈。蝙蝠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種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類動物,世界各地都有蝙蝠的分布。蝙蝠具有長時間的飛行能力,能將身上的病毒傳播到很遠的地方,這也是它被稱為「病毒庫」的原因。

是的,達爾文說對了,蝙蝠俠真的出現了,不過它已經跟惡魔墨菲斯託籤訂了靈魂契約,換來了永生不死的能力,最後連小丑的工作都搶了,在非洲,食果蝙蝠的糞便沾染了水果,後來當地一個小孩吃了那個水果,伊波拉的魔盒就此打開。

時間的殺豬刀在輪迴橋上,如同菜刀砍電線一般,一路火花帶閃電,到了2002年,雲南的中華菊頭蝠在果子狸頭上來了一泡屎,隨後,那一年的冠狀病毒SARS給無數頭鐵的人上了終身難忘的一課。

今年,它又來了,帶著新的冠狀病毒,在東方的長江畔低聲吟唱著進化的悲愴奏鳴曲。

我就想問問,超人啥時候才能從氪星回到地球啊,這些日子,蝙蝠俠見了我,就問我服不服?你還吃的下多少蝙蝠?

饕餮之後誰將主宰這個世界?

病毒笑而不語。


相關焦點

  • 布村南部華人區驚現攜致命狂犬病毒蝙蝠!「移動病毒庫」成群出動,昆州8歲男孩因蝙蝠喪命,當局警告:千萬別碰
    並由此感染上了蝙蝠身上攜帶的狂犬病毒>生存能力極強移動範圍很廣可怕的是,身上的病毒還特別多!蝙蝠都是這些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就是說,實際上蝙蝠就是一個移動的「病毒庫」蝙蝠對病毒的強烈免疫反應或許會促使病毒加速複製以便病毒能夠跳躍感染具有正常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機體中比如人類等這時病毒就會對人類帶來致命性的破壞
  • 蝙蝠、美食與病毒
    早在90年代,就有兩種人獸共患的病毒傳染病,分別在在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爆發。最後源頭都指向了同一種動物——蝙蝠。而近些年,對「蝙蝠」與「病毒」的研究,更是成了一門顯學。2018年4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牽頭的科研團隊確定,一年多前曾在廣東導致大量豬死亡的流行性腹瀉,「罪魁禍首」是一種源自蝙蝠的新型冠狀病毒。該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2018年出版的《百科知識》第20期,刊發了《蝙蝠體內又現新伊波拉病毒》一文。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
  • 吃了蝙蝠引起的感染故事:病毒鏈
    攜帶病毒動物:病毒來自於動物HIV病毒非洲的黑猩猩或白眉猴尼帕病毒豬 馬爾堡病毒 非洲猴子拉沙熱病毒 老鼠麻風桿菌疑似 犰狳狂犬病毒不是來源於狗,而是來源於蝙蝠SARS中華菊頭蝠伊波拉食果蝙蝠 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駱駝禽流感鳥類和活禽蝙蝠食物鏈: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在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蝙蝠細胞進行培養後發現,它們能夠產生強烈的對病毒的免疫反應,從而使得病毒具有更強的毒性,也就是說,蝙蝠體內強大的免疫系統將這些病毒推向更高的毒性,使得它們對於人類而言更加致命! 因此,當蝙蝠身上的病毒進入普通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比如人類)時,這些病毒就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目前,一些蝙蝠已被證明擁有永久免疫的免疫系統,這包括那些被認為是人類最初感染源的蝙蝠。這些蝙蝠可以增強自身對病毒的抵禦能力,它們的體內細胞會對病毒感染產生迅速的反應,最終促使病毒脫離出細胞之外。
  • 帶千種病毒的蝙蝠,人類為何不將其滅絕?科學家:會造成病毒傳播
    在漢代的考古發現中,就曾出土過一個用蝙蝠來裝飾的銅鏡,除此之外在漢代古籍《禮記》當中,更是出現過關於蝙蝠的記載,由此可見在我國商周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蝙蝠文化,古人祭祀的時候更是需要用到它們。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類的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升,現代人類已經意識到,蝙蝠的體內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堪稱是一個行走的病毒庫。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報告中稱,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1994年澳大利亞暴發亨德拉病毒,3年後又暴發了梅南高病毒;1998年馬來西亞暴發尼帕病毒以及Tioman(馬來西亞島嶼)病毒;後來暴發的SARS、MERS,以及捲土重來的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還有漢坦病毒、拉沙病毒……這些病毒都是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一般醫學上稱它們為新興病毒或新發病毒。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病毒都與蝙蝠有關。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居然可以攜帶如此多可怕的病毒?
  • 上海動物園裡還有蝙蝠展區!別擔心,它們和「病毒宿主」不是一...
    自去年年底以來「新冠」病毒在全國乃至世界肆虐而病毒的源頭指向了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我們姑且不論真正的元兇是不是蝙蝠但現在人們已然是「談蝙蝠色變」人們不免擔心城市裡出沒的野生蝙蝠危險嗎「活著的病毒庫」蝙蝠與人類疾病的關係大多數種類的蝙蝠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雨林或巖洞中,距離人類活動區域較遠,但是其超強的病毒攜帶能力一次又一次將其推到公眾面前。蝙蝠自身具有強大的免疫力,真的可以稱為「活著的病毒庫」。
  • 蝙蝠:是禍還是福?
    普通蝙蝠的壽命可達30-40年,而老鼠的壽命只有1-3年。   7、移動的病毒庫2017年發表在《病毒進化》(Virus Evolution)的一篇論文認為蝙蝠是全球冠狀病毒的主要宿主。這篇論文進行了大量的數據比較和實地分析。對將近2萬隻蝙蝠和其他動物進行比較發現,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最多。不同種類和地區的蝙蝠,攜帶的病毒也不同。目前已知的以蝙蝠為自然宿主的人畜共患病毒超過150種。
  • 百萬年進化,上百種病毒!數據揭秘你可能並不了解的蝙蝠
    不僅是伊波拉,非典、新冠病毒、MERS病毒等都被疑與蝙蝠有關。那麼,這些病毒和蝙蝠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小小蝙蝠竟是「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人們最早注意到的蝙蝠所攜帶的病毒是狂犬病毒。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14年,在蝙蝠身上發現137種病毒,是多種人獸共患病病毒病原的自然宿主。而其中,狐蝠科是攜帶病毒最多的蝙蝠種類,以吃水果為生,又被稱為「果蝠」。近年來爆發的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梅南高病毒等都與狐蝠科種類相關。
  • 蝙蝠圖案在園林中的應用
    同時也了解到病毒的來源是野生動物,請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建議大家不要食用野生動物,通過國家對新型冠狀病毒開展研究,目前研究結果有多個說法,其中最多的說法認為該病毒或許來源於蝙蝠。人們近期聊到的關於蝙蝠的話題比較多,對於科研我沒有發言權,幹什麼的吆喝什麼,倒是由此想到了其實蝙蝠自古至今在園林尤其是在古典園林中應用還是頗多的。
  • 與上百種病毒共存,蝙蝠是怎麼做到的?
    (圖源:參考文獻[2])其實,蝙蝠是有名的病毒「儲存罐」和「散播機」。據了解,寄生於蝙蝠身上的病毒超百餘種,最著名的莫過於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攜帶SARS相關病毒的菊頭蝠遍布世界各地。不過,這些病毒並非由蝙蝠直接傳播給人,畢竟多數人直接接觸蝙蝠的機會很少。蝙蝠源性的病毒多通過一個或多個中間宿主傳染給人,例如MERS冠狀病毒就是通過駱駝感染人的。
  • 為什麼蝙蝠能攜帶大量病毒,但同樣攜帶狂犬病毒的狗卻不能?
    攜帶同種病毒的動物,往往都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說到狂犬病毒,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狗,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狗都會攜帶狂犬病毒,並且攜帶該病毒的動物許多其他動物也存在。比如,似乎與狗類這一種動物「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野生動物蝙蝠,其中的一部分吸血蝙蝠便可能會攜帶狂犬病毒。
  • 新發現:為什麼源自蝙蝠的病毒如此致命?
    在《蝙蝠十問》一文中,我們介紹了十個與蝙蝠相關的問題。就在上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在eLife上發表了一篇新的論文,報告了他們對蝙蝠與致命病毒的共存問題所作出的新發現:他們發現一些蝙蝠的免疫系統可以產生一種可以提前發出預警的信號分子,從而將病毒隔離在細胞之外。
  • 提醒家人:天然「病毒庫」!蝙蝠身上又發現七種全新冠狀病毒:完全不為人所知
    這導致科學家推測新的冠狀病毒可能會傳播到人類,導致另一場病毒大流行,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基因測序還顯示,這些在吃昆蟲的蝙蝠身上發現的冠狀病毒中的7個,到目前為止還完全不為人所知。                                                                  蝙蝠是許多危險或致命的病毒的天然宿主。
  • 舌尖上的蝙蝠
    它小小的身軀簡直是一個大型病毒庫,包括狂犬病病毒在內的一百多種病毒集於一身,儼然活體生化武器。在高度密集的群居狀態和長距離飛行過程中,蝙蝠們互通有無,實現了病毒的集散。而出於其特殊的免疫系統和DNA修復能力,蝙蝠自己卻百毒不侵。這麼一個會飛的病毒庫,也給病毒的變異提供了溫床。
  • 探秘蝙蝠——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有科學家們表明,蝙蝠就是SARS病毒的來源。也有人說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也是蝙蝠。雖然這個說法不知道是對是錯,但是有一點沒錯的就是蝙蝠身上確實藏有幾百種病毒。說到這,肯定會有人好奇,這些蝙蝠是怎樣存活下來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秘蝙蝠——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首先,蝙蝠的分布範圍非常廣,遍布全世界。其中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分布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 散文佳作|我只是一隻小蝙蝠
    這是高級的自保,晝伏夜行,不給自己找麻煩,不給別人添亂子,雖處於生物鏈底端,卻也有明哲保身之道,蝙蝠家族活得欣欣向榮。可是,就在前幾天,我在「物種連連看」頻道上看到觸目驚心的一幕——在人類的地盤上,有個叫武漢的地方發生了一場病毒大災,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地侵擾著他們,致疫情蔓延,人心惶惶!鏡頭前是人類無助的咆哮,看得我發怵。
  • 臺灣從蝙蝠中檢出新型狂犬病毒: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啟示
    二、臺灣近兩年共從蝙蝠中檢出4例新型狂犬病毒從2007年起,臺灣針對蝙蝠進行了較系統的監測,共檢測蝙蝠腦組織樣品近千份,平均每年監測100餘份。2016年之前,未在蝙蝠中發現狂犬病(既未分離出狂犬病毒,亦未發現狂犬病毒抗體),證明臺灣的蝙蝠一直都是安全的!
  • 舌尖上的蝙蝠|大象公會
    它小小的身軀簡直是一個大型病毒庫,包括狂犬病病毒在內的一百多種病毒集於一身,儼然活體生化武器。在高度密集的群居狀態和長距離飛行過程中,蝙蝠們互通有無,實現了病毒的集散。而出於其特殊的免疫系統和DNA修復能力,蝙蝠自己卻百毒不侵。這麼一個會飛的病毒庫,也給病毒的變異提供了溫床。